武威:发展“加把劲”防控“不松劲”

武威:发展“加把劲”防控“不松劲”

(图说)2月16日,已经复工的亿利洁能科技(武威)有限公司厂房一角。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伏润之

2月13日,甘肃正阳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迎来了开工的第一天。

“联合审批只用了1天时间,拿到复工通知书后我们第一时间对厂区、车间,还有食堂、生活区进行了全面消毒灭菌,召回了节假日期间没有外出的本地员工,针对目前社会急需的挂面生产线进行了复工。” 让正阳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副经理吴晓泉感动的是,考虑到产品外运,工信部门主动为企业办理了车辆绿色通行证。

疫情防控“不松劲”,又要因地制宜“加把劲”促进经济有序健康发展,是武威市近来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的两条主线。疫情防控,对武威而言是一场大考,严防死守打造“铁桶效应”的同时,着力把防控工作的实践转化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常态长效机制,确保防疫发展两不误。

企业复产复工,政府帮忙把关

春节刚过,武威市不少企业表达了复产复工的意愿。

甘肃邦德实业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这户企业主要从事高标准农膜研发加工,每年春耕时节要为周边市县提供大量农膜。

武威:发展“加把劲”防控“不松劲”

(图说)甘肃邦德实业有限公司复工后加紧生产农资。

为了让企业尽快投产,民勤县两天完成企业复工前的批复手续,让企业得以在2月13日复工。民勤县工信局副局长张宏贤表示:“我们建立了重点企业派驻联络员制度,指导企业制定‘一企一策'疫情防控方案,在企业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措施的前提下,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及时复工复产。”

目前,武威市复产复工的企业越来越多。2月14日,武威市安排流动检测车对复工的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上门服务,这让很多企业吃了“定心丸”。不少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复产复工背后离不开多部门的帮助和快速联合审核。

记者了解到,对于申请复工的企业,武威市一共有9条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值得关注的是,武威市加强了上下联动和横向沟通,健全运输保障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原料运输困难,借助信息化手段,实行不见面、便捷化申报,加快验收速度。同时,出台包括疫情防控保障、企业降本减负、财税金融支持等6个方面28条举措,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复工复产和重大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冲击。

武威:发展“加把劲”防控“不松劲”

(图说)2月17日一大早,武威红太阳面业厂区外排起了采购面粉的车队。1月底复产以来,这家企业及时向省内外供应面粉等生活物资,有效稳定疫情期间市场供应。

信心比金子都珍贵。位于武威工业园区的红太阳面业是全省规模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他们原计划2月以后逐渐复工,面对严峻的疫情,突然决定提前至1月29日复工。公司办公室主任陆立军表示:“疫情发生后,武威市及周边地区物资供应出现短缺,我们做好安全防疫的前提下,开足马力生产面粉。目前,已经生产2万多吨面粉,三分之一供应省外。”距离这里30多公里的古浪工业园区,甘肃傲农饲料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加紧生产饲料。公司负责人李光杰说:“我们严格按照程序做好防疫工作,同时就近用工。现在日产量能达到260多吨,及时缓解武威及省内外养殖户的饲料缺口。”

截至2月15日,武威市有9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正常生产,23户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正在有序复产。

严防死守不松劲,打造“铁桶效应”

2月13日,甘肃和内蒙古交界处寒风凛冽。

一顶顶蓝色的帐篷格外醒目。

民勤县公安局民警卢超等6位防控队员在这个没有电力供应、没有通讯信号的防控检查点已经值守48小时以上。

茫茫戈壁,有时一天才通过十几辆车,有必要守着吗?记者问。

“越是这时,越不能放松警惕。我们漏过一辆车,就给群众增添一分风险。”卢超回答。

武威:发展“加把劲”防控“不松劲”

(图说)2月13日,武威市最北端,甘蒙交界处,防控人员正在值守。

数据显示:截至2月12日8时,武威市累计摸排返武人员11万多人,其中疫情严重地区人员3000多人。累计居家医学留观近10万人,对286例密切接触者进行了追踪调查。

一个个防控点严防死守的背后,是一组组庞大的数据,是武威全市千千万万名党员干部、志愿者、人民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阻击疫情的决心。

更重要的是早研判、早准备、精准防控,围绕“阻击”切断传播途径,从而做到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运用智能化手段极大提升防控的准度和效果。

2月初,武威市依托微信功能,开发启用“智慧武威疫情防控实名登记”程序,在全市所有乡村、城市社区疫情检测站点和机关单位张贴小程序二维码,出入人员逐一扫码填写人员和车辆实名信息,极大提升检测站点信息登记效率以及覆盖面、准确率。短短10余天,全市累计扫描登记280多万人次,使用人数33万人,登记外省人员超过1万人。

武威:发展“加把劲”防控“不松劲”

(图说)武威市智能防控更加精准。

智能防控更加精准。武威市打通信息“孤岛”,及时实时共享全市人口监控、旅游监控、疫情监控等平台数据,每日对大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智慧武威疫情防控实名登记程序数据分析报告》,为迅速应对疫情变化、准确调度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将全市9550路视频监控资源接入智慧武威指挥中心,实时监控所有高速路口、省县道交叉路口及行政村入口,覆盖重点区域。运用信息平台,加大数据共享力度,推行“网上办公”“网上办事”和“不见面审批”,避免政务大厅现场人员聚集,打造方便、快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新通道。

借助“大数据+人力”,目前,武威市围绕防疫工作,已经形成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精准可操作的管控措施。

提前布局,打赢高质量脱贫攻坚战

武威,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武威市坚持以打造“三大特色产业带”、发展“八大产业”为导向,把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把正向拉动作用发挥到最大。

目前,武威市在抓紧抓牢疫情防控的同时,制定《武威市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等42个政策文件,形成系统化、精准性政策体系。

武威:发展“加把劲”防控“不松劲”

(图说)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产。武威市不少扶贫产业在这样的模式下开始运行。

2月4日,天祝县哈溪镇菌棒生产车间恢复生产了,务工人员全部是本地贫困户。生产期间车间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确保人员安全,生产安全。镇长赵文宏表示,这个产业从菌袋生产到培育,贫困户全程参与,棚均净收入2.5万元,同时还能吸纳就业100多人。“2019年,我们用33天就完成了菌袋生产车间建设。现在我们一边防疫情,一边抓生产,争取让脱贫项目早日造福群众。”

武威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武威市在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将从“攻坚、巩固、提升、兜底、整改”五个方面强力推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与此同时,武威市正在谋划重点推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奶业振兴行动、粮改饲和秸秆综合加工利用、食用菌产业发展等工程和项目,严格加强农业规划管理,大幅压缩玉米、小麦等一般作物,培育壮大伊利、海升、德青源、康美等一批农牧业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一批特色农业品牌,拓宽市场销售渠道,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落地见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