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要控制盐?

哥谭旅游宣传大使


古代瑞典的某些地区,死刑犯只要连续4周不吃盐,就可以免除死刑。盐,能让一个死刑犯有机会免除自己的死刑,还不足以证明它的重要性?

人可以不吃肉、不吃甜、不吃辣;盐在人体内是电解质,如果人长时间不吃盐的话,脑袋就无法正常思考,身体机能也会被破坏,最后凄惨死去。如此看来,那些个连续4周不吃盐“求生”的死刑犯,最后可能真的会生不如死。

盐的重要性,远不止免除死囚的刑罚,它很多更重要的因素。

盐能影响国家的主权完整

四川盆地之所以被称作天府之国,除了地理位置优越,还因为在四川南部有中国最大的盐井——自贡盐井。古蜀国、秦始皇、汉高祖能够成就一方霸业,自贡盐井出了很大一份力。

占据了盐井,就意味着国内的经济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巴结”别的国家。

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施行变法,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官山海——官,就是官府所有;山,即山矿;海,即海盐。官山海的意思,就是矿产和盐归国家所有,禁止民间买卖盐铁。

齐国以西许多不产盐的国家,为了获得盐,就不得不和齐国进行交易。送上门来的买卖,那还不是漫天要价?齐国也因此获得了巨额利润,一跃成为春秋时期的大国。

与齐国毗邻的鄣国、宿国,就是不产盐的国家,因此,这些国家也被称作无盐(钟无艳的出生地即在此)。齐国断了他们的食言供应之后,其凄惨之状况可想而知,最后,鄣国被齐国吞并,而宿国则被宋国吞并。

盐是古代最重要的财政收入

在古代罗马,士兵们的饷钱被称作:a hand of salt,翻译过来就是一把盐。后来,因为直接发盐不方便,就以salaruim(盐票)来替代,再然后,salarium就变成了salary,即薪水、工资的意思。

以盐代替工资,说明盐在古代,是比钞票还“硬”的硬通货!

武王伐纣定天下之后,大封功臣,将产盐重地——东夷族所属的营丘,封赐给姜子牙,即后来的齐国。据《史记》记载: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东夷族带个“夷”字,即表明其过去的地位。可是,这里成了姜子牙的封地之后,凭借姜子牙高超的政治水平,加上“鱼盐之利”,齐国大力发展商业,一下子将“夷”地发展为大国。

其他产盐地,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扮演着同样的角色——钱袋子。

比如说淮扬一带,在乾隆年间,这里作为盐的集散地,其GDP占据大清国的三分之一。另一边的四川地区,因为有自贡盐井之利,在晚清,几乎所有内陆省份都在扣扣索索过日子时,独独四川撒钱扩军。

可见,得盐者得钱,得钱者得天下。

盐可以防止叛乱

由于盐这种商品的特殊性,自管仲变法之后,盐就成了政府严格管控的专营商品。普通百姓想要吃到盐,就必须到官府指定的地方购买,否则就会以“走私盐”的罪过,被砍掉一条腿,或是死刑。

北宋时期,官府还创造性地发行“盐票”,老百姓买盐,须到有“盐票”的地方购买,否则即为购买私盐。如此,购买者与贩卖者同罪,都要受到严酷的刑罚。盐贩子的盐卖往何处,也会登记在案。

这样一来,不管老百姓跑到哪里,都会被“盐”拴在官府这辆大车上。

加之,古代中国以“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为主体,大部分家庭除了盐铁之外,都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只要官府能合理供应盐铁,就足以维持经济运转。经济运转正常,老百姓乐享太平,谁会去叛乱呢?

后话

顺带一提,盐还能够促进科技的发展。比如说,自贡盐井平均深度300米、最深的井有1000米之深,如果没有更高的技术做支撑,根本不可能有此成就。而聪明的井盐人在开采井盐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天然气可燃的秘密,在熬制盐卤时,以竹竿引天然气煮盐,不得不说这是人类燃料史上的一大飞跃。

盐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有如此多的益处,官府自然会将其牢牢握在手中。直到现在,盐依旧是国家专营的商品。


祗树


简单来说,因为利润很大。

盐在今天看上去平淡无奇,几块钱就是一包,想买就能买,然而在古代,它却是关系到国家兴盛与否的命脉行业。

第一,人人都是要吃盐

事实上不止人类,几乎所有动物都需要盐,因为盐能提供大量钠离子,钠离子帮助细胞传递信号,从而调节生物体的生理活动,如果没了钠离子,人可能连思考都做不到。

但人类又比其他动物更嗜盐,或许是因为人类汗腺发达导致钠离子流失更快?不得而知。至少在农业文明初期,先民们就养成了嗜盐的习惯,且不分地域,只不过有些人口味会更重而已。

盐又是易消耗品,一人一天吃上几克,一年就超过一千克,如果算上人口基数,一天的消耗量就非常可观了。

而且盐还有生理需求外的作用,比如腌制保存菜、肉、鱼等,不管是老百姓自己用还是商人运到外地卖,都需要用到。

这就使得盐根本不愁销量,也就是需求方永远存在且数量庞大。

第二,盐的产地非常集中

在古代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里,一个人的很多需求都可以靠自己解决,粮食自己种、衣服自己缝、草屋自己盖、出门两条腿,富裕点的养头驴之类的。

只有盐是分布极不均衡的,对一部分人而言,它很易得,就在边上;对一部分人而言,根本不可能靠自己获得盐。

前者是产盐地附近的居民,后者则是远离产盐地的居民,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盐的产地非常集中,不论是盐池、盐井、盐湖还是海,都不是遍地有的,沿海地带不缺盐,有盐池等的内陆地区也不缺盐,可不产盐的内陆地区就很缺了,必须依赖外来的商人供应。

一种需求庞大且分布不均的商品,无疑是商人们的最爱,以盐为中心的贸易网络就此搭建,工商业繁荣、地区间的交流加强等等,对国家都是有益的事。

但这并不是古代统治者致力于控制盐业的主要原因,他们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钱,这就是第三点。

第三,取利于民

由于产盐地高度集中,只要统治者以官方力量将其严控,就控制住了盐的供求通道,需求方又无法寻找替代物,垄断经营就搬上了台面,官方要定多少钱,就是多少钱,民众不掏都不行。


据说这种模式最早是由齐相管仲开创的。齐国地处沿海,盛产海盐,早在姜太公就封之时,就大力发展鱼盐贸易,让齐国成为天下商品人员的集聚地,招揽各国人才。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故太公望封於营丘,地潟卤,人民寡,於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到了春秋时期,出于建设军队参与争霸的需要,国家需要大量资金,可直接增税又会大大加重人民的负担,导致人心不稳。齐桓公为此非常烦恼,管仲提出了收取盐税的建议。

如果直接增税,官府需要落实到每家每户,而收盐税可以直接找盐商,官府控制产盐地,授权盐商产盐销盐,按销量交税,收税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徐徐割肉,虽取利于民,而民不自知。

《管子·国蓄》:“民予则喜,夺则怒,民情皆然。先王知其然,故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

此外,占据产盐地的国家天然占有贸易优势地位,比如齐国,管仲建立起盐铁专卖制度,将齐国的盐卖往天下,从天下人手里“借钱”。

《管子·地数》:“君伐菹薪煮泲水以籍于天下”。

正是在盐税的支持下,齐桓公才能接连对外用兵,在列国建立威信,九合诸侯,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齐国的霸业建成术也被后世无数人学习,有的夺得天下,有的称霸一方,敢插手盐业的,都不是什么善茬。


平沙趣说历史


盐在农业社会的重要性堪比石油对工业社会的价值

今天的人可能永远都理解不了古人对于盐的依赖程度,对中国古代老百姓而言,年代越久远调味品越匮乏,而且相应的粮食作物及烹饪手法也更少,再加上古代的天灾人祸横征暴敛,古代老百姓想饕餮一顿美味是非常困难的。

而盐的出现给了食物更多的鲜美味道,和其它的调味品相比,盐获得渠道更加简单成本更便宜而且非常便于保存,适合在民间大量流通,况且从食物制作角度而言,盐还是保存菜、肉类、鱼等材料的重要防腐原料,对于一些容易腐烂变质的食物,中国古人将其制作为腌制品,可以将其保质期延长至数月甚至一年,这对中国古代面临青黄不接时节的老百姓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在一万年前人类进入农业时代,驯化麦子和水稻成为中华文明面临的当务之急,古人从动物中摄取盐分的习惯只能转移到矿物质盐身上,适量的摄入盐对于重体力活的古人而言必不可少,甚至可以说是生存的必需品。

商业时代的来临使盐的地位攀跃飞升

古代商人首次尝试将盐在全国进行交换,于是大量的社会孤立系统被迫产生相互连接,而作为连接优势的商人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在常年的远距离贸易运输过程中,商人们无意之间构建起复杂的物流数据网络,人和货物、信息都成为了流通的一个环节。

在我国古代社会的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的比重最大,而粮食作为古代贸易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商品,往往和盐并肩共存,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一旦掌握了盐,就相当于控制住了当时的农业贸易。

而且相当于历史中的其它垄断商品而言,盐的生产更加集中化,非常适合区域化集中化管理,盐商或政府只要控制住盐的供应和价格就可以向全天下的消费者征税,所以在中国古代史上,盐税向来是政府收入的最大来源之一。

天下金帛皆来自盐

公元前685年,管仲将盐和铁从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并且实行了盐铁专卖制度,由此开辟了历代王朝最大的财政收入来源。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

“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

而齐桓公正是通过盐铁政策,再借助齐国商人在各诸侯国建立的庞大贸易网,实现了全天下人向齐国交税。《管子·地数》中就这样记载:“君伐菹薪煮泲水以籍于天下”。

作为春秋时代第一个实现经济转型的国家,齐国的国运自此飞黄腾达,拥有了充足财政收入的齐桓公,不近投入巨资用于扩军备战,而且修建了巨防和齐长城(比秦长城早400年),并且大量对外用兵。

整治盐业有利于社会维稳

从历朝历代的兴亡史中我们不难看出,朝代的更迭往往伴随着大量私盐及非法盐商的活跃兴起,比如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他们家时代都是盐贩子,在唐朝时私自贩卖盐是死刑,而黄巢一家以此为业其实力可见一斑。

而贩卖私盐之所以量刑这么重,主要就是因为盐业的利润奇高,所以作为盐商的黄巢家里从不缺钱,但是在中国古代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寄希望于仕途,但是最终黄巢落榜梦想灰飞烟灭,所以他只能走上造反的道路。

对于封建政府而言,控制盐业一方面能够使得国家经济有着稳定长期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民间私企的壮大,更有利于中国集权的统治,所以整治盐业在任何时候都非常有必要。

盐在战争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在封建王朝的历史中,战争几乎是常态,而维持大量军队征战的根本正是微不足道的食盐,两军交战一旦有一方的食盐补给被垄断,那么就将面临兵败垂成的局面。那美国的南北战争来举例,当时美国南方的港口被封锁,盐供给受到了很大的挑战,随着战争的延续南方的饥荒爆发,战败成为了不可避免的事实。

而历史上诸如此类的事件可谓是屡见不鲜,所以历朝政府都致力于控制盐业,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维护自己的主权以及争夺在对弈中的绝对优势。

从以上这些因素来看,封建王朝控制盐业就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了。


船夫聊名著


盐虽只是一种调味品,但却是人体所不能或缺的一种矿物元素。

如果人体长时间不摄入盐,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相信大家都看过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纵目青铜面具,长期缺少食盐摄入可能就会变成青铜面具那样眼球高高凸起!



据一些专家推测,之所以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面具纵目大耳,就是因为以蚕丛为首的三星堆人是来自岷山一带的氐人。

因岷山一带并不产食盐,因此在那里生活的人由于长期缺少食盐摄入就得了甲亢,因此眼球才会如螃蟹眼睛一样高高凸起。

这就有了今天人们眼中十分奇特的三星堆青铜面具,其实,古人只是按照蚕丛的真实样貌主要而成罢了。

由以上这个故事表明,盐的作用很大,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却是一种刚需产品。

最迟是从春秋时期开始,政府就已经开始“盐铁专营”,这样做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打击商人,重农抑商;二是稳定盐的市场供应,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打击商人,重农抑商

盐是刚需,如果由私人经营,容易造成商人财富的快速积累,富可敌国。

汉代初期,提倡无为而治,于是盐铁由私人经营,至使经营盐铁的商人富比王侯。

中国历来以小农经济为主,如果商人财富过于巨大,势必会引起更多人弃农从商,损坏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稳定市场供应

商人从商,利益为重,为了利益,势必会出现哄抬物价,坐地起价等情况,不利于社会稳定。

政府实行盐铁专营,不仅能够稳定市场盐价,还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政府稍微将价格提升一点,就代替了增加付税的作用,可以说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完成了付税的增减。



且百姓不会有任何怨言!

由此可见,政府实行盐铁专营,其实不光对百姓有好处,对政府同样有巨大的好处,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Mr这史香


古时候物资匮乏,烹饪食物所用到的调味料,排在首位的便是“盐”,所以食盐一直有着“百味之王”的美称。做饭时其他的调味料都可以缺乏,唯独盐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盐不仅仅是满足味蕾的要求,而且是人体维持正常运转所必须的物质。

人如果长期不吃盐,会出现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眩晕乃至于更严重的情况,也就是说,长期不吃盐的人已经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因此在古代,人们可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产几乎所有的生活物资,唯独盐无法生产,只能购买。

同时,盐在古代的价格也令人震惊,食盐甚至可以与当时金子的地位相比相媲美,甚至还出现了“得盐者得天下”这样的话。究竟是何原因,古代食盐的制作到贩卖,一直紧紧的控制在朝廷手中呢?

食盐

其实古代社会非常缺盐,因为食盐的提取工艺落后,而且食盐运输非常不方便,但是它又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就导致食盐的价格水涨船高。而“控盐”这一说法,开始于春秋时期,这也是中国盐政的最早开端。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想要有着一统天下的能力,经济自然是排在第一位的。坐在齐国宰相之位的管仲,为了快速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在众诸侯中脱颖而出,他开始推行“官山海政策”。

古代制作食盐

这一政策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因为从食盐的生产,到食盐的买卖,都开始由官府管理收购。因为食盐是生活必需品,这样一来从食盐上所收取巨额的赋税。也正是这一制度的推行,齐国从此富强,甚至达到了称霸诸侯的能力。《管子》中曾有记载,当时齐国的盐价,甚至可以和黄金的价格平起平坐。

古代制作食盐

就这样,在我国有这2000多年历史的盐政先河就此开启。只是管仲推行的这一政策,导致了有一些不法商人利益熏心,他们囤积私盐,然后又用高价出售,也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弊端。

到了汉武帝初年,朝廷推行了“盐铁官营”的政策,自此以后,只有官府才能够卖盐,盐业被官府一手垄断,此后封建王朝都沿用这一制度,并且不断细化,极端之时,一个国家的一半的税收,都是来自于食盐。

古代制作食盐

其实从盐政的发展就能够看出,古代之所以会实行控盐,其实就是因为食盐带来了巨额财富。古代的盐远比现在要值钱,那时候的人们从事的都是大量的体力劳动,他们需要时间来补充身体能量。

可是古代的生产成本又相当的高,根据史书记载,古时候的盐大多都出自河东地区及沿海一带,光是将这些食盐运输到全国各地,就有着很高的成本费用,这就导致了食盐的价格上涨。

古代贩卖食盐

管仲率先看到了这其中的巨额财富,所以他才会在齐国推行盐税的垄断政策。官商垄断食盐的生产与运输以后,所收取的高额盐税填充国库,保证了封建王朝的富足。

对于这块能抓在手中的肥肉,每一代封建王朝自然会效仿前朝做法,他们不断加强对食盐业的控制,提高国家财政税收。所以这2000多年的时间,盐政就与一个王朝的兴盛衰败紧密相连起来。

当然,哪里有利益哪里就会有铤而走险之人,封建王朝对于盐的控制无论怎样的严密,都无法摆脱钻空子的人,私盐贩子应运而生。由于高利润高风险,他们成为古代最为凶悍的一类人。

古代有许多名人都曾贩卖私盐,例如,写出“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几乎推翻唐朝的黄巢,元朝末年,起义军领袖,曾与朱元璋争夺天下的张士诚等人,都是私盐贩子出身。也由此可见贩卖私盐的利润之大、风险更高,和官府对盐的控制之严。


鸢飞九天2018


众所周知,盐是人们生活十分常见的调味品,也是封建时期国家垄断控制的重要专卖商品,甚至为了控制盐的销售、购买,历朝历代都对此制定了非常细致、严格的盐法制度,那么在古代为什么政府要对食盐这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用物品进行管控呢?

食盐本身的重要性

“禁戒旬日,则缚鸡胜正,倦怠恹然。”——《天工开物》

食盐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自古皆知,除了做菜调味不可或缺之外,对人体也有着重大的生理调节作用。大家知道,食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NACL,这种离子化合物不仅对维持正常的血液和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保持人的体液酸碱度平衡以及重要消化液胃酸的合成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旦菜肴中少了这道关键的调料,不仅口味会大打折扣,食客食之无味,更重要的是假如长时间不摄入食盐的话,人体变回感觉自己全身软弱无力,连走路都得扶墙根,自然无法耕地劳作,这无疑会严重影响当时尚处在男耕女织农业时期封建社会的正常运转,亦非皇帝所乐见,因此在这个层面上来说,那时候国家对食盐进行严格管制也有他的无奈之处,终归这么重要的商品控制权国家还是不敢下放的。


如果全部交给市场、商人来操纵的话,万一出现不法商贩囤积居奇恶意哄抬价格,导致普通百姓购买这些生活必需品都成了问题的话,轻则会引起社会动荡不安,重则甚至还可能会导致一些“重灾区”的农民揭竿而起,毕竟要是真的活不下去了,谁知道身处绝境下的人民会不会拼尽全力,舍命一搏呢?也正是因为盐的重要,历史上因为争夺盐池还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战争,据说炎帝与黄帝为了争夺古代盛产池盐的山西解池,双方就在阪泉打了三次大仗。

食盐税收是国家的重大收入来源

“逮乎未造,加价之法兴,于是盐税所入与田赋国税相埒”。——《清史稿》

根据史书记载,仅在1831年-1837年间,两淮盐场就给国家上缴了两千六百万两的盐税,而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四千万两白银,盐税之重要由此也可见一斑。


古代食盐的销售模式大多是国家官方制定一个盐税——盐课,把它加入到食盐的价格当中,然后通过特许经营的商人再把食盐转卖给一般老百姓从而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而假若政府对民间私自贩卖食盐充耳不闻的话,这样下去势必会大大影响官盐的销售,降低国家的财政税收,因为他们的盐价相较于官盐少了个盐税,自然会有价格优势,基于此,政府也不会准许民盐的存在的。

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社会稳定

盐业因为完全不愁销路,拥有这巨大的商机,这让它成为了一个暴利行业。但是相应的它的入行门槛也很高,就拿清朝早期来说,政府规定盐商需要出资数千两白银才能永久获得一块盐地的开采权,这个数字对那些富得流油的人来说都是一笔相当大的数字,对大多数中产阶级和贫农来说就更是他们一辈子也无法企及的数额了。这样一来就将绝大多数人都隔离在了盐业之外,让他们无法染指这一天大利润,这一举措无疑变相的缓和了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有利于封建统治阶级政权的稳定。


综上,古代对盐业的紧抓不放也是处于他们自己的考虑,并非我们所以为的那样吃饱了没事干,大权小全都要一把抓,细想下来还是有那么一番道理的。


棍哥观史


控盐,在中国古代,时至今日,都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盐政。

盐,有多重要?

大家日常生活中,吃饭都要吃盐,一日不吃,这饭怎么入口。而且真正不吃盐了,人也会生病的。盐对人太重要了,但这个东西又需要有人来制作、贩卖,才能保证正常供应。

在奴隶制时期,文字记载,周朝就有诸侯缴纳贡品的时候,将盐作为礼品;后来,到了春秋时期,齐国相国管仲为了强国,开始利用盐这一重要商品,收取赋税,达到富国的地步,因而也就开启了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盐政先河。

那盐政使具体实施呢?

古代的盐政,具体措施,无非三种,第一就是纯私营,老百姓自己制作制盐,然后官府收税;

第二种,就是纯官营,官府垄断制盐的所有环节,自己制作,自己卖,然后官府从这获利;第三种,就是官私合营,老百姓制作,贩卖,但其中涉及的运输等问题,官府要收税。

总体上,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具体方法又有些区别,但都八九不离十。除了隋朝不搞盐政,其它的封建王朝都实行。

为什么要实行盐政呢?

在封建王朝,社会生产力低,即使做个皇帝,日子可能也不是很舒服,毕竟手里的钱不多。于是,为了更多的聚敛财富,封建王朝就需要把持更多的商品,通过商品的运作,得到最大的财富。

(管仲)

开启盐政先河的管仲也是这么想的。为了强大齐国,管仲开始把盐当做国家资源,只准老百姓制盐,然后卖给官府,官府把持食盐的一切销路。因为盐是所有老百姓的必需品,如此一来,所有老百姓只能掏钱买官府的盐,价格都是官府说了算。

通过从一些诸侯国、老百姓那卖盐,搜刮了巨额财富,齐国因而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国。

后续的封建王朝也学会了这一招,要想发财,就要管控盐政,只准官府卖盐,百姓不准私自卖。而盐又是老百姓必须要的,于是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们,就通过盐政轻松捞取到了最大的财富。

因而,在封建王朝中,国家的财政税收,一大半就来自盐税。

而官府也联合地方乡绅、商人,利用盐价,巧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使得封建王朝的腐败难以根除。

(黄巢造反)

盐政也和朝代的兴衰紧密相连。当朝局昏暗的时候,盐政也往往更加腐败,一些走私、或者贩卖食盐的盐贩子就会起兵造反,最终因盐政亡了一代代封建王朝。

如唐朝中后期,黄巢、王仙芝就是盐贩子,朝廷盐税过重,被逼无奈,为了生计,只能造反,唐朝自此更加衰落;

(张士诚造反)

元朝,就是因为盐政腐败、紊乱,最终导致盐贩子张士诚、方国珍起兵抗元,自此元朝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岁七夸父


控制盐就为了一个字税,说的再明白点就是一个字钱。盐税在许多朝代就是政府的钱袋子。

盐作为征税主体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可以算是完美的:

第一,盐是必需品,不吃盐人会生病,即使贵一点也要吃。

第二,盐的产量大,成本又极其低,政府可加税的空间大,可以为政府带来大量税收。

第三,盐的产区比较固定,政府比较好设立机构控制,征税效率高。

盐税在唐代中后期,成为政府的主要税收来源。因此,政府对盐的管控也接近疯狂的地步。据记载,一位唐朝的盐官,他的外甥女在盐场玩,因为带回几块粗盐回家当玩具,被他的舅舅逼得自杀。不是他的舅舅小题大做,而是盐法严苛,非经正常手续,一粒盐也不准离开盐场,这位盐官不逼死外甥女,恐怕自己就要倒霉。

因为官盐价钱太高,而且大多时候质量不好。在巨大的市场及利润面前催生了大量的私盐贩子。这些私盐贩子一旦被政府抓住处置极为严厉,以至于杀头,灭族也很常见。为了保命,对抗政府以及抢地盘,私盐贩子有如今天的毒贩子,武装化程度极高。大的私盐贩子能纠集起数千人的队伍。成为政府之外,组织性最好好的队伍。唐朝末年的黄巢,宋朝的方腊,元末的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全是私盐贩子出身。可以说盐贩子培养出了大量农民起义军领袖。


醉美木渎


盐铁两项,国家税赋之根本也!

中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中国的制盐业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国家宝藏》四川省博物馆推荐的2000多年前的汉代制盐画像砖,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中国已经具有了先进的制盐技术。而食盐这种日常必需品为何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直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没有放由市场需求决定食盐的价格和产量呢?

其实是因为盐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盐业所带来的高昂利润,使得封建统治者利用手中的权力管控盐的生产和经营。不允许私人涉足该领域。

盐——千万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盐对人类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食用适量的盐,既可以维持人体对微量元素的需求。同时,又能提高人体的机体活力。使人能够有充沛的精力从事生产劳动工作。人较长一段时间不食用食盐便会变得身体乏力,病体缠身,无力从事劳动生产工作。实际上,古代农民即使家中在一贫如洗,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米和盐是不能够欠缺的。

正是由于盐在百姓的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国家将严管控起来便可以借此机会管理天下百姓。可以说通过官方经营食盐则实现了控制百姓生产生活的命脉。这也是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为了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而剥削广大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



盐——国家赋税的根本来源之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盐和铁等必需品,一直受到国家的管控的另外一个原因。这是因为盐和铁是国家税赋的重要来源之一。盐和铁本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仅需付出一定的生产劳动和相关的生产成本便可以获取到可食用的盐。因此当国家对这种自然资源进行管控之后。将全国的盐业生产统一由官方经营。不允许私人开采盐田出售私盐,这样可以很好的将这笔赋税和利润攥取在国家的手中。



在明清时期,贩卖私盐是杀头的大罪。偷偷贩卖超过一旦的私盐便可以被判死刑。但是私盐所带来的丰厚回报吸引着一些人铤而走险贩卖私盐以赚取丰厚的利润。因此在历朝历代都出现过大规模的走私贩卖私盐而被国家判刑的案例。

盐,即是生活的必需品,又是赋税的重要来源。因此盐这种东西长期被古代统治者官方经营,不允许私人售卖。为的就是维护自己的利益和自己的统治。维持自己骄奢淫逸的贵族生活。


珞珈山的猫


因为食盐不仅能增加财政收入,是古代政权的重要经济来源,同时在稳定政权,控制统计人口等多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盐不仅是一种调味品,更是人身体所必须的必须品。人不吃食盐,就会精神萎靡,体虚乏力。因此无论贫穷富贵,人人都得吃盐。而正是因为这个作用,使得在现今我们看来极为普通的盐,在古代则被朝廷严格控制!

增加财政收入,重要经济来源

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制盐的产量低而又是人所必须使得平常盐而变得弥足珍贵!

《汉书》:“吴煮东海之水为盐,以致富,国用饶足。”

吴王刘濞通过煮盐,而富可敌国,由此可见在古代制盐是一种暴利行业!

汉武帝时期,因为连年对匈奴用兵,以致财政入不敷出,国家经济面临崩溃。此情此景下,他首次规定了盐铁专卖,而随后产生的巨额盐稅收入才使得汉武帝得以继续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汉武帝画像)

而到了唐朝,盐铁的税收总额已经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半数以上,由此可见,控制盐对于国家财政的重要性!

稳定政权

在古代,如果盐一旦被私人掌控,则很有可能威胁国家安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家发生动荡,而商人却囤积居奇,以高价将盐卖出谋取暴利,那些本就苦不堪言的人很有可能就会起义,威胁古代政权的统治!

与此同时,那些贩卖私盐的人,常常需要大量人手,一旦政局动荡,他们则很有可能揭竿而起!比如唐末的起义军领袖王仙芝和黄巢,以及元末的张士诚,他们起初都是贩私盐的。

控制统计人口

可能有人比较好奇,控制统计人口这怎么和盐有关系呢?

其实在古代,由于道路不通,路途遥远,而且还有人为了少交税会故意瞒报人口,由此在古代想要做人口普查那是极为困难的!

古人由此想到了用某一段时间内对某一个物品的消耗速度来大致统计出人口的数量!比如说粮食,但是粮食又是可以替代的,大米,马铃薯都可以作为粮食。

然后古人将想到了盐!和其他的东西不一样,盐为人体所必须,且不可替代,同时消耗量也基本是固定的,因此古人选中了盐作为统计人口的标尺。

如果某个地方盐的消耗量突然大量增加,则就说明这里的流动人口增多了;如果全国性的盐用量增多,则说明全国的人口增多了,反之亦然。

因此,只要控制住盐,通过盐的用量的变化,就可以统计出人口的变化了!这项数据几乎没有水分可以掺假,因此可信度极高!

这些,就是古代为什么会如此严格控制盐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