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在位时做过什么?

w1223456786


唐玄宗通过政变除掉韦后,然后又通过先天政变,赐死太平公主。在执政前期,还是比较清明,开创了开元盛世。当然,玄宗皇帝最出名的事情,就是夺了寿王妃杨玉环,也就是后世有名的杨贵妃。此后,任用李林甫,杨国忠,又任由安禄山发展势力,终于酿成安史之乱。唐朝由此由盛转衰。


子不语乎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饱受争议的帝王,唐朝在他的手上,达到空前繁荣,进入开元盛世;也在他的手上战火纷飞,走向衰落。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唐玄宗在位时都做了些什么让唐朝能达到了盛世,又做了什么让唐朝陷入战火之中。

(唐玄宗画像)

唐玄宗前期(712-741年):

一、选贤举能:玄宗即位后,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玄宗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二、整顿吏治:京官和地方官互调,选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将其外调为都督刺史,以训练他们的处事才能及培养行政经验。同时又选取地方官将其升为京官。这样内外互调,增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了解和信任。

三、改革科举:在选拔人材方面,玄宗对科举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进士科及第的人数,以减少冗官的出现,提高官吏整体的素质。

(开元盛世图)

四、改革兵制:改革旧时的府兵制为雇佣兵制度。这种制度使原来的府兵轮番到边境守卫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人到边境守卫之苦。而且这种雇佣兵还为集中训练、提高战斗力提供了保证。

五、扩张疆域:收复营州、回纥、西域、安北都护府等。唐朝重新行使对长城以北土地的管辖权,在西域也重新建立起了大唐威严。

六、检田括户:打击强占土地、隐瞒不报的豪强,并将土地分给老百姓,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李隆基使唐朝的经济又步入正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繁荣。

(一行大师画像)

七:重视教育:唐玄宗即位后,便下令收集并整理古典文书,建设书院。“书院”机构也在此时诞生。

八、重视科技:唐玄宗听说一行和尚学问渊博,尤其精通天文历法,即征聘他到京师。还让一行改造新历,以纠正旧历的失误。一行制造了黄道游仪,还证明了恒星的位置是不断移动的。这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1718年提出恒星自行的学说早了将近一千年。

九、对外开放:唐玄宗鼓励对外开放,做到了互通有无,欢迎各国大使、僧侣、商人,中外交往异常频繁。真正达到了万国来朝的盛世局面。

(节度使分布图)

唐玄宗后期(741-756年):

一、设立节度使:到了天宝年间,玄宗一共在地方上设立了十大节度使。节度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又常以一人兼统两至三镇,多者达四镇,威权之重,超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时称节镇。于是外重内轻,到天宝末酿成安史之乱。

二、任用奸臣:玄宗后期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这些人多次向玄宗献言建宫殿、征民夫、祸害百姓造成混乱。

三、奢靡之风:开创了盛世之后,李隆基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

四、宠爱杨贵妃:玄宗后期沉迷于杨贵妃的美色,懈怠朝政,加之杨贵妃族兄杨国忠专权做了宰相,朝政混乱,加快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杨贵妃画像)

总评: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历史TOP榜


一:安定政局,巩固皇权

        (一)骊山讲武,始欲立威

        (二)姚崇为相,功臣外刺

         (三)“不用其奇,厌然不满”

         (四) 思念旧功,常优容之

          (五)“南阳故人,优闲自保”

          (六)   诸王外刺,终保皇枝

           (七) 整顿禁军,防止“祸变”

二: 重视人才 任贤用能

                (一)注意选拔宰辅

                (二)识人君之大度

                (三)重视地方官的作用

                (四)实施内外官交流

                (五)亲自考核县令

三:抑制奢靡,移风易俗

               (一)禁断泼寒胡戏

                (二)焚毁珠玉锦绣

                (三)罢遣宫女

                (四)“以厚葬为诫”

                (五)“文质之风,自上而始”


剪影先锋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年(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今山西长治)别驾。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 。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结果导致了后来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天宝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葬于金粟山,名为泰陵。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李隆基政治

人事制度

唐玄宗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李隆基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李隆基采纳张九龄的建议,制定官吏的迁调制度。选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将其外调为都督刺史,以训练他们的处事才能及培养行政经验。同时间,又选取都督、刺史中有作为者,将其升为京官。这样内外互调,增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了解和信任。而在选拔人材方面,李隆基亦对科举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进士科及第的人数,以减少冗官的出现,提高官吏整体的素质。

整饬吏治

开元三年(715年),唐玄宗明确宣布:“官不滥升,才不虚授,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他决心选贤任能,量才授职,整饬吏治。首先是严格铨选制度,裁汰冗员。开元二年(714年),唐玄宗敕令罢免所有的员外、试、检校官,严格控制官吏的选举,规定今后没有战功及别敕,吏部、兵部不得注官,结果“大革其滥,十去其九”。

考察制度

唐玄宗以前,开元二年(714年)唐玄宗特颁下制令,从京官中选用有才识者到地方任都督、刺史,又从都督、刺史中选拔有政绩者任京官,“使出入有常均,永为恒式”。他特别重视县令的选任。开元四年(716年),新选任的县令被召入大明宫宣政殿,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同时,还颁布了《整饬吏治诏》,每年十月委派各道按察使对刺史、县令的政绩进行考察,分为最、中间、殿三等,依次定为优劣,作为改转升降的依据。

军事

兵制改革

李隆基不仅对内政进行有效的治理,对于边疆也进行了有成效的治理,将原来丢失的领地重新夺了回来。开元十一年(723年),李隆基接受了宰相张说的改革主张,建立雇佣兵。从关内招募到军士十二万人,充当卫士,这就是"长从宿卫",也叫做"长征健儿",这次改革是从府兵制到雇佣兵制的转变。

开疆拓土

颁布了《练兵诏》,命令西北的军镇扩充军队,加强训练。同时,任命太仆卿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全力负责军用马匹的供应,李隆基又命令扩充屯田范围,在西北和黄河以北地区大力发展屯田,增加粮食产量。唐朝逐步把营州等地收复,长城以北的回纥等族也自动取消了独立割据的称号,重新归附唐朝。安北都护府也恢复了,唐朝重新行使对长城以北土地的管辖权。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来。

设立节度使

至开元、天宝间,唐玄宗设立十大节度使,北方形成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四镇、北庭伊西8个节度使区,加上剑南、岭南共为10镇,始成为固定军区。节度使受命时赐双旌双节,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大旗),威仪极盛。节度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又常以一人兼统两至三镇,多者达四镇,威权之重,超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时称节镇。于是外重内轻,到天宝末酿成安史之乱。

经济

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打击强占土地、隐瞒不报的豪强,唐玄宗发动了一场检田括户运动。先天元年(712年)到开元十三年(725年)之间,李隆基的检田括户运动收到了实效。他任命宇文融为全国的覆田劝农使,下设十道劝农使和劝农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检查隐瞒的土地和包庇的农户。然后把检查出来的土地一律没收,同时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对于隐瞒的农户也进行登记。这样下来,一年增加的客户钱就高达几百万之多。

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李隆基使唐朝的经济又步入正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繁荣。


2月16日晴


  唐玄宗是处于中唐时期的一位皇帝了,这个时期的唐朝已经不复当年的盛况,而且在这个时期,也暴发了安史之乱,有人说安史之乱是当时的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这个众说纷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暴乱给当时的唐朝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里要说的是唐玄宗在位期间的改革,那么我们怎样看待这个时期的改革呢?如何评价唐玄宗的改革?

  处于唐朝中期的唐玄宗在位长达四十多年,在他执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唐王朝达到了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也就是开元盛世。但是到了天宝年间,唐玄宗逐渐懒政怠政,导致唐王朝危机四伏,产生了"安史之乱",唐王朝从而由盛转衰。

  历史对唐玄宗的评价褒贬不一,唐朝的兴盛起于他,衰败也起于他,怎么客观评价这位帝王呢?

  一、重振朝纲,巩固皇权。武则天后期,统治阶级内部产生极大矛盾,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政权保持在以太平公主为首的外戚手中,面对复杂危机的宫廷形势,唐玄宗一派力挽狂澜,坚持改革,赢得了多数朝中大臣的认同,夺取了政权。唐玄宗登基后,一方面安抚皇族宗亲,朝中大臣,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肃清反动分子,在他的一系列改革之下,唐王朝政权得以巩固。

  二、礼贤下士,广开言路。唐玄宗开元年间,他勤政努力,常常为了缺少贤人辅佐而夜不能寐。据《唐史》记载,唐玄宗冒着大雨去访问张九龄、姚崇、宋璟等人的住所,请求他们来辅助自己。在他的一系列努力下,唐王朝达到了吏治清明,经济文化欣欣向荣的局面。

  三、精简机构,发展经济。为了精简机构,减少财政支出浪费,唐玄宗去除一些多余机构,裁剪机构十多个,从而减少了懒官怠政的局面。同时唐玄宗对官吏选拔非常严格,他提出"官不滥升,才不虚授"。通过他的一些改革,整顿了吏治,提高行政效率。他注重农业生产,大兴屯田,设置各地官吏管理各地经济,这些措施极大的促进了财政增收,为开元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唐玄宗的努力下,唐王朝达到了历史上最繁华的时期之一,开元盛世。但是到了天宝年间,由于唐玄宗的懒政怠政,享乐主义严重,朝廷腐败日趋严重,导致唐朝由盛转衰,也算是晚节不保吧。唐玄宗有勤政的一面,同时也有懒政怠政的一面。


睿读西游


1、选贤任能

玄宗即位后,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玄宗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2、整饬吏治

首先是严格铨选制度,裁汰冗员。严格控制官吏的选举,规定今后没有战功及别敕,吏部、兵部不得注官,结果“大革其滥,十去其九”。 这样,既克服了官吏冗多、人浮于事的现象,提高了官府办事效率,又减省了国家开支。

3、考察制度

从京官中选用有才识者到地方任都督、刺史,又从都督、刺史中选拔有政绩者任京官,“使出入有常均,永为恒式”。

5、兵制改革

建立雇佣兵。从关内招募到军士十二万人,充当卫士,这就是"长从宿卫",也叫做"长征健儿",这次改革是从府兵制到雇佣兵制的转变。解除了各地人到边境守卫之苦。同时,还为集中训练、提高战斗力提供了保证。


漫步人生路mm1


唐玄宗在位时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选贤任能

玄宗即位后,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玄宗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2、整饬吏治

首先是严格铨选制度,裁汰冗员。严格控制官吏的选举,规定今后没有战功及别敕,吏部、兵部不得注官,结果“大革其滥,十去其九”。 这样,既克服了官吏冗多、人浮于事的现象,提高了官府办事效率,又减省了国家开支。

3、考察制度

从京官中选用有才识者到地方任都督、刺史,又从都督、刺史中选拔有政绩者任京官,“使出入有常均,永为恒式”。

5、兵制改革

建立雇佣兵。从关内招募到军士十二万人,充当卫士,这就是"长从宿卫",也叫做"长征健儿",这次改革是从府兵制到雇佣兵制的转变。解除了各地人到边境守卫之苦。同时,还为集中训练、提高战斗力提供了保证。

拓展资料: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历史阿Q


唐玄宗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埋下了唐朝中衰的伏笔。


赢天下118


最伟大的就是诠释了天上人间的爱情

他证明了天家的帝王可以不管江山去爱一个世间的女人,去纵容她,宠她到无以复加

他也证明了帝王也有无奈的时候,爱情也可以是凄惨的,他辜负了国家,他同样没有成功呵护心爱的女人,他从情义上胜利了,但从现实中失惨败了

他多才多艺,人格复杂,前半生后半生判若两人,活脱脱的做给有钱就任性的人看看

他就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在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无休止的历史碾压的下倾诉着自己的性情。

一个性情中人而已,一个真正做了性情中人的事情的性情中人而已。只可惜,世人看他不该生在皇家,那是世人的嫉妒和自私。

若不是生在皇家,这绝世爱恋就不会如此上穷碧落下黄泉,如此金碧辉煌如此繁华如梦如此让人嗟叹千年也不厌倦了

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