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中很少用到《兰亭序》中的字?

假作真来真亦假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的字并非很少用到《兰亭序》的字,相反,只要是能用上的,几乎都用了《兰亭序》中的字。因《兰亭序》真迹遗失,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临摹的,被学习最多的是冯承素的“神龙本”,它与《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都属于二次创作,两者的创作工具分别是毛笔和刻刀,字在某个地方不太一样,是很正常的。

在书法方面,就算是同一本帖,同一个人再写第二次都会有所不同,更何况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工具所临摹的。特别是行书、草书,相传王羲之再写《兰亭序》时也无法和原先的“草稿”相媲美,因此只留下了孤本。《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当中收录了将近二千字,是临习王字的优秀范本,学习时可以结合《兰亭序》摹本互相印证,有助于理解提高。下面我找几张两本帖中相同的字来对比,供大家参考。








龙铭先生


晋人尚韵,这在魏晋书法中体现地淋漓尽致,王羲之书法又恰恰代表了魏晋书法的巅峰。为什么《怀仁集圣教序》集字很多不是从《兰亭集序》摘集呢?

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怀仁集圣教序》是怀仁和尚从王羲之作品中集字,并非自然天成。所以怀仁圣教序单字来看都是非常完美老到,总体上没有《兰亭序》潇洒飘逸的个性特点,气韵上也不及《兰亭序》连贯。

二、我们所看到的《兰亭序》并非王羲之所作。目前看的的《兰亭序》主要是唐人的五大摹本,并自成两大体系:一是以虞本、褚本、冯本、黄绢本为宗的贴学体系;另一个是以定武本为宗的碑学体系。不管哪一个摹本,但终究都是摹本,并非王羲之所作,也就是说正宗的《兰亭序》真迹后世无福享受,也就无从考究《怀仁集圣教序》的集字是否包含了许多《兰亭集序》的单字。

三、据传怀仁和尚找字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唐朝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另外散落在民间的作品。《怀仁集圣教序》石碑所刻字约一千九百多个字,除去重复,大约总有千把字,而且还要优中选优,这样数量的字,内府所藏远不能满足要求。因此,个人认为《兰亭序》只是怀仁和尚集字来源之一,但怀仁和尚花费19年才完成集字的作品,必须优中选优,而《兰亭序》有些单字并没有那么完美,所以《怀仁集圣教序》集字很多不是从《兰亭集序》摘集的。





徐某


用的是不多。

可以查一下《新集金刚经》,那里面就多一些了。

本人认为原因有二:

一是字的形态风格差异化太大,不兼容,放到里面太涨眼,显得有点不协调。

二是,《兰亭序》里面的字在《集字圣教序》中用不着。

这与字好不好没有太大的关系。

比如,我们后人,若真正沉下心来练习楷,行,草书,王羲之这一关是必须要过的,但是,要求必须入帖,还要必须出帖。当我们进行创作的,在作品中将王羲之的某一个字一点不改的放进去,既便你的整幅作品再好,那一个字都刺眼。

一幅好的作品,其各个字的风格是一致的。

个人浅见,不与人争论。

人家要求的答题不是我一个,任何人都可发表自己的观点,请不要就我的答题抬闲杠。











杨炳升66


认真学习过二序吗?如果认真学习过,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因为可以很确凿地讲至少有23字来源于兰亭序,像是茂崇群等一打眼就知是来源于兰亭的才算。


弃石斋主


可能是当时《兰亭序》尚未公开面试之故。


朴怀书法摄影


兰亭序,撒撒扬扬,字随王羲之的微醉而跳动,所以神采飞扬,圣教序是王羲之神智正常情况下写的,自然没有那般活跃,再说做序也是比较庄重的事,肯定要规矩点。


小飞鱼的幸福生活


因真正的兰亭序还没找到,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兰亭序都是临本,摹本,故不会纳入圣教序。


zhi1345442


是不是因为圣教序是集的王羲之的字,也就是都是王羲之写的里面集,而兰亭序是别人临摹的王羲之的字,圣教序不可能把别人临摹的王羲之的字集进去?


与风同往


因为兰亭序真实性存疑


俊逸


个人观点,用过几个,但碑刻还是把兰亭序的字儿改变了许多。无贴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