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黑澤明《生之慾》:關於活著,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反思


“生命多短促,少女快談戀愛吧。趁紅唇還沒褪色前,趁熱情還沒變冷,誰都不知明天事,誰都不知明天事;生命多短促,少女快談戀愛吧,趁黑髮還沒褪色前,趁愛情火焰還沒熄滅,今天一去不復來,今天一去不復來……”


這是日本的一首江戶時代的歌,也是電影《生之慾》的男主角志村橋唱過多次的歌。

關於時間的詩句歌詞,古往今來,國內國外,何止百句。

蘇軾泛舟赤壁,嘆息“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李白喝的醉醺醺的,對弟弟們說:“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張若虛站在澄澈清明的夜空裡,仰望那亙古不變的蒼穹,想的是“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更有意思的是,唐朝有一位無名氏,竟跨越時空,和維多利亞時代的丁尼生吟出異曲同工的詩句,“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豆瓣9.1,黑澤明《生之慾》:關於活著,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反思


從小就被教育著要珍惜時間,可小時候還是盼望著時間快點過,早點長大。不想,一轉眼,就到了皺紋滿臉的年紀,卻還沒想好,還沒想過,到底該怎樣活著。

我們按照父母的規劃,跟隨身邊人的步伐,走一條既定的道路,有時也得過且過,關於時間,關於生命,關於活著,關於自己的意志,我們考慮的太少了。

這又恰是最重要的問題,越早問自己越好,否則就會像市民課課長渡邊勘治一樣,無聊生,而痛苦死。


豆瓣9.1,黑澤明《生之慾》:關於活著,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反思


一、黑澤明的死亡思考


1952年,黑澤明和橋本忍合作的第二部電影《生之慾》上映,這部影片並沒有為黑澤明帶來許多的榮譽。在《羅生門》和《七武士》的包圍之下,突圍的確很難。

雖然沒有獲得許多國際大獎,這部影片卻是許多導演和影評人的心頭好。

美國影評人伊伯特非常喜歡:“我大概每五年就會看一次《生之慾》,每一次它都令我感動,引我深思。我的年紀越大,渡邊看起來越不像一個可憐的老頭,而更像是我們每一個人。”


豆瓣9.1,黑澤明《生之慾》:關於活著,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反思


主角渡邊勘治,是市政府市民課的課長,接近三十年裡一直拿全勤的模範公務員。

某天,他感到不舒服,去檢查,發現身患胃癌,只剩下半年時間。渡邊回到家中,本想告訴兒子自己的痛苦,可兒子兒媳只想著他的錢,令他心碎。

他跑去借酒澆愁,認識了一個三流作家,請求作家教他一次花掉5萬元的方法,作家帶他去夜總會、咖啡館、舞廳,可這種暫時的歡樂,仍沒能擺脫煩惱,還很難受。

年輕的女下屬小田切來家裡蓋辭職信的章,渡邊被小田切的年輕活力吸引,羨慕她,總是找她吃飯,玩耍,但小田切的工作很辛苦,逐漸也對他厭煩了。最後一次見面,渡邊追問小田切活的有意義的方法,在小田切的啟發下,渡邊決定在還能活著的時候,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這部電影,是黑澤明關於死亡的思考。

“有時候我想到自己的死亡,這部《生之慾》即是那些思考的產品。”黑澤明如是說。

電影裡有一段臺詞,是渡邊對小田切說的:

“我沒有兒子,我的兒子在遠處,就像我溺水時,父母都在遠處一樣,現在想起來只有痛苦。”

渡邊把死亡的恐懼比作溺水,這是黑澤明從兒時溺水的經歷裡得出的道理:溺水的那一刻,害怕、恐懼,渴望得到一塊救命浮板,可是眼前一片黑暗,父母、兄弟離得那麼遠,那麼孤獨無助,突然發現,生死麵前,誰都幫不了自己。

黑澤明很快就明白了這個道理,但是其他人呢,能很快明白嗎,所以他用了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逼迫渡邊覺醒,發現自己。


豆瓣9.1,黑澤明《生之慾》:關於活著,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反思


二、死亡威脅下的自我覺醒


“人生而孤獨。”

這句話實在太常見了,賈木許在《漫漫長假》裡說過,村上春樹在《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裡說過,馬爾克斯用一本《百年孤獨》證明過。

可人還是會下意識想尋找溫暖和依靠,以消解孤獨。

渡邊在死亡的威脅下,通過三次尋找和失去,最終發現,孤獨,只能靠自己消解。


1.


第一個人是他的兒子。

渡邊年輕喪妻,一個人辛辛苦苦把兒子養大,親戚曾經勸他再婚,因為兒子長大了,結婚了,就會嫌父親麻煩,渡邊堅持一個人撫養兒子。

人在失去某個重要的人後,會緊緊抓住身邊剩下的重要的人。渡邊失去妻子後,不願意再婚,堅持獨自撫養兒子,排斥第三個人進入自己的世界,孤獨不安的表現。

因為沒有第三個人分擔他的孤獨不安,他就把全部的希望、愛、注意力都放在兒子身上,兒子逐漸長大,組建家庭,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離他越來越遠,而他一直沒有發現。直到他患了胃癌,想告訴兒子,卻聽到兒子說“不同意就告訴他要分開住了,這一招對他最管用“的話。

他被兒子這冷酷的話擊倒,灰溜溜回到自己房間。


豆瓣9.1,黑澤明《生之慾》:關於活著,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反思


在房間,他祭拜了死去的妻子,回憶起妻子剛剛死去的時候,兒子光男還是個孩子,望著載著死去媽媽的車,喊著“快點,媽媽要走了”,突然聽到樓上兒子叫自己的聲音,立即起身去找兒子,樓梯爬到一半,卻聽到兒子說“要睡了,樓下請關好門。”

他又回想起兒子中學時打棒球的時候,兒子闌尾炎要做手術希望自己陪伴的時候,兒子要去參軍的時候。光男乘火車離開,火車慢慢消失在鐵軌的盡頭,也象徵著兒子隨著長大,逐漸淡出父親的生命。

但渡邊卻不明白,還以為兒子和他仍是一體的,他一聲聲呼喚著光男,爬樓梯去找光男,爬到樓梯頂時,又突然停住,慢慢退下來。

那道樓梯,就是他和兒子之間的鴻溝。

樓上是兒子和兒媳的世界,樓下是一個人的孤獨世界。


豆瓣9.1,黑澤明《生之慾》:關於活著,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反思


2.


兒子和哥哥那裡,都沒能找的支持,心灰意懶之下,他跑去喝酒。小酒館裡,一個三流作家想買安眠藥,但藥店已經關門,渡邊把自己的安眠藥給他,也把自己身患胃癌時日無多的事告訴了他。

這時候的渡邊,已經接受了死亡的命運,並且自暴自棄,但回想一生,他發現比起死亡的恐懼,是自己這一生竟然不曾享受過活著的快感,不明白這幾十年裡是怎麼過的。原本他想用安眠藥自殺,一想到這些,又不想死了,他死不瞑目。


他請求作家教他享受的方法,教他一次性花掉5萬元的方法,作家聽了他的話,深受感動:

“你令我反省。不幸果然也有偉大的一面,不幸會教懂人這裡,胃癌令你重新正視人生。人到臨死才知生命的可貴,但也很少這種人,有些人到死也不知人生。你偉大,能反叛過去的自己,我受你這反抗精神感動。你過去是奴僕但現在想當主人,享受人生是人類的義務,人必須對生命有貪戀,說貪戀是敗德已不合潮流,享受人生的貪戀是美德。”


豆瓣9.1,黑澤明《生之慾》:關於活著,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反思


作家是個庸人,只能帶渡邊去遊樂場、酒吧、歌廳這些地方。

但是這些地方,也只能帶走一時的煩惱,成年人畢竟不是小孩子,累了、醉了、睡了,就忘了。酒醒了,天亮了,胃的陣痛,提醒他,活著,仍是一場空虛。

一夜燈紅酒綠笙歌笑語後,留下的只有一頂帽子,和無邊無際的孤獨悵然。

作家建議的這條路,也行不通了,渡邊也反應過來,自己真正想要的,不是一時的麻醉,不是環境給予的刺激,而是從心而發的更長久的快樂。


豆瓣9.1,黑澤明《生之慾》:關於活著,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反思


3.


年輕活潑的女下屬小田切,在市民課工作了一年半,被部門裡無聊的工作勸退,辭職找了新工作,需要上司給她的辭職信蓋章。

小田切家住在擁擠的小房子裡,工資也不高,個性卻很討人喜歡,心直口快,總是帶著笑容,大大咧咧的,並不為生活發愁。

渡邊無意間看到小田切的絲襪破了,好心給小田切買了絲襪,又請她吃飯。小田切就像如今的95後,活潑有主見,對一切年輕人流行的遊戲都很喜歡,她帶著渡邊玩了街邊遊戲,去溜冰,去遊樂場,去看電影,去居酒屋吃火鍋,並總是邀請她出去玩。和小田切的玩樂,讓渡邊彷彿重回年輕時候。

年輕人,即使現狀不如意,因為年輕,總是對未來充滿樂觀的希望。

家人親戚都以為渡邊晚節不保,為一個女人昏了頭,實際是將死的渡邊羨慕小田切的青春芳華,還有大把時間可以浪費,他更羨慕的是小田切總是充滿活力的樣子,彷彿有用不完的幹勁。


豆瓣9.1,黑澤明《生之慾》:關於活著,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反思


最後一次和小田切見面,他近乎逼迫的問小田切:

“你為什麼活的如此充滿活力,這就是我這個木乃伊羨慕你的地方,我想像你一樣到死為止的每一天都活的有意義,否則我就死不瞑目,我就是想,想做一些事,我想做一些事,我卻不知道做什麼,但你是知道的。告訴我,怎麼才能像你一樣活著?”

小田切也不能告訴他該怎樣活著,才算有意義,她也只是個工廠女工,每天為了填飽肚子發愁。為了安撫渡邊,他就把自己做玩具兔子的心情告訴了他,也建議渡邊也找件事情去做。

但在市政廳能做什麼呢,渡邊想了很久,突然站起身衝出飯店,嘴裡唸叨著“一定有我可以做的事。”


豆瓣9.1,黑澤明《生之慾》:關於活著,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反思


4.


三個人代表三個階段,導演的追問不斷升級,使渡邊逐漸認識到更深層次的問題。

首先讓兒子兒媳的疏遠,摘掉親情的面紗,讓渡邊在情感上孤獨,把注意力從別人身上移開,集中到自己身上。

渡邊不再關注兒子,審視自己,發現自己心靈上、回憶裡如枯水般的死寂,竟沒有一件值得誇耀的事。

比起情感上的孤獨,心靈上的乾涸,更可悲。

所以他開始尋找填補心靈空白的方法。

庸俗作家帶給他的一陣快樂,可惜那是暫時麻醉的、會上癮的、會加速死亡的毒藥。


豆瓣9.1,黑澤明《生之慾》:關於活著,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反思


小田切的年輕活力、溫柔體貼,都是他想要的。可惜,年輕、溫柔,都不可得,唯一可擁有的時小田切同款元氣,所以他追問小田切的生活的秘訣。

導演借小田切之口,給出的答案是“一份發自內心的想做的,有意義的工作”。

有了這份工作,就不必在著眼於家庭之愛,有了這份工作,就不會留戀於短暫的感官刺激,有了這份工作,為工作殫精竭慮,從而讓時間的每一次流失都變得具體可感。

渡邊一直活的像個木乃伊,不是因為他沒有工作,而是因為他沒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一份有意義的工作,更因為他的靈魂,他的自由意志,在二十年前,就被環境殺死了,留下木乃伊渡邊。


三、被環境同化的自我


渡邊是市政廳市民課的課長,而整個市政府都是人浮於事、官僚主義、互相推諉的狀態。

電影看似是批判市政府的墮落,實則是批判人在環境中的同化。

如前文所說,關於時間的詩、歌、散文、小說,要多少有多少,從莊子的“蜉蝣”到朱自清的“匆匆”,從“江戶之歌”到“live like we are dying”,可真正有多少人在乎過時間呢。

人在時間裡忘記時間,在環境裡忘記自己。


豆瓣9.1,黑澤明《生之慾》:關於活著,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反思


渡邊並不是一出生就是個木乃伊的,想必孩提時期,也曾和朋友在原野上打鬧過,青年時期也有過熱情的戀愛,剛入職場時,也有一股大幹一番的志向。

電影剛開始,介有一段紹渡邊的旁白:

“不行,這太不像話了,這就如行屍走肉一般,其實這個男人在20年前就已經死了,在此之前還活過一段時間,還曾想過工作。”

旁白說完,渡邊拉開抽屜,裡面是一匝文件,封頁是“促進辦公效率方案”,時間是昭和五年十一月,這個方案是渡邊做的,放在抽屜裡,也曾珍而重之,現在,他坦然的將其當作衛生紙用,擦拭印章上的汙漬。

這時的旁白是:“他已經沒有這方面的意願和熱情了,這種情緒早已經在市政府那毫無意義的忙碌中消失殆盡了。”

三十年的工作裡,他唯一的業績是守護住課長的椅子,和兩張全勤獎狀。

渾渾噩噩過了三十年,在死亡威脅下,三次追問後,渡邊被環境殺死的自我又重生了。決心在那個沒救的環境裡,什麼都做不了的機構裡,做件有意義的事。就是電影開頭裡,各部門踢皮球一樣踢來踢去的“社區汙水池”問題。


豆瓣9.1,黑澤明《生之慾》:關於活著,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反思


社區旁邊有個汙水池,水臭蚊蟲多,孩子碰到水後會起疹子,影響生活健康,居民的意見是,把水池填平,建造一個兒童公園。

電影以第三人的小片段回憶,再現了渡邊在推動公園建設上的重重困難。

首先,市政廳各自為政,建造公園涉及到許多部門,部門之間難以合作。

其次,領導不作為,渡邊申請建造公園,請求副市長的審批,副市長拒絕,然後坦然在辦公時間和同僚聊前一天晚上消遣的話題。

其三,惡性競爭。對“社區汙水池”的處理,渡邊的提議是建設公園,而另一個團體要求建設紅綠燈,對方竟公然威脅渡邊。


豆瓣9.1,黑澤明《生之慾》:關於活著,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反思


渡邊所處的工作環境裡,沒人做實事,沒人擔責任,沒人敢擔責任,人人得過且過,混時間,混工資,每天不知道做了什麼卻非常累。

渡邊的同僚們在渡邊的靈堂前為自己爭辯道:“我以前也不是這樣的人,但久而久之,市政廳是什麼都不能做的地方,因為做任何事都會得罪人,我們只是假裝自己在做事,但其實什麼都沒做,比如你要去清空某個垃圾桶,但也需要能把垃圾桶裝滿的各種申請書才行...印章,印章,印章...”

縱使有工作的意願和熱情,面對市政府忙碌而無意義的工作環境,渡邊只有兩條路可走,妥協或逃離。

為了合群,渡邊妥協了,變成一個木乃伊,勇敢反叛,小田切逃離了。

渡邊臨死前覺醒,做了一回自己的主人。

死後的靈堂前,一群曾近距離接觸的同僚們紛紛在靈堂上起誓,必當跟隨渡邊的腳步,會像重生了一樣,為民眾勇於奉獻。

最後,這群叫喊的人,仍和往日一樣,不停的蓋章。

這群人的自我,都在無聊的環境裡被蠶食殆盡,連發誓都是盲目的。


豆瓣9.1,黑澤明《生之慾》:關於活著,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反思


電影中描述的市政府工作環境,如果換一個參照物,會發現這種環境是普遍存在的,構成環境的人也是普遍存在的。

體制、機構、工作環境,都是人構成的,但總見到人被環境同化,卻很少見到人徹底反抗、改變環境。

這一點,《黑客帝國》給出了答案。在電影《黑客帝國》裡,二五仔裡跟是最早覺醒的幾個人之一,在多年與母體的對抗裡,逐漸感到厭倦,於是背叛了尼奧一行,重新接入母體。

反抗很難,但妥協很簡單,還很快樂,二五仔妥協後,就可以當富豪,不用再吃鼻涕粥了。

在普遍的環境,普遍的母體裡,存在著普遍的同僚,普遍的二五仔,偶然的渡邊,和偶然的墨菲斯。

每個被環境同化的人,一定程度上,是自己選擇妥協的結果。


當然,這世界也有一些人決不妥協,比如黑澤明自己。

這部電影,是他42歲時拍攝的,人生行將大半,到底該如何自處,如何對待生命,過去的生活是否值得,未來又當如何,思考良多後,他拍出這部包含自我警戒意味的電影。

我們這群身處環境裡的人,究竟該怎樣活著,觀看影片時,也可以順便反思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