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科生應該怎麼學地理?

冰晶鳳翎


我也是文科生,相較於自然地理,更擅長人文地理。對於地理經歷了一個很大的轉折,遇到過一段很長時間的瓶頸期,甚至也在考文綜時自暴自棄,還好最後堅持住了,高考時地理選擇題全對了,全國卷文綜240分。

個人覺得,地理這門學科,是一門文理綜合的學科,在大學地理學科是理工科,新高考之前是隻有理科生可以報考相關專業的。話說的有點多,下面簡單介紹下我學習地理的一點感悟。

第一,夯實基礎。可能對於大部分學生,到了高二下和高三,會覺得課本上的基礎知識背來背去,對於考試答題沒有任何幫助。我之前也有這樣的想法,首先要明確,自己是否是掌握了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如果自己知識沒有掌握,就不要用對答題沒有幫助的理由來麻痺自己。因為這些可能不會在各種模擬的考試題中直接出現,但是會用到思維的方式。並且,高考的考察,是源於課本又高於課本的,會靈活的考察課本知識。所以,如果沒有掌握基礎的知識,首先要掌握;如果掌握好了,可以每隔一段時間複習一下,保持記憶。

第二,做題不在多,而在精。不要忙從於題海戰術,因為我們可能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好每一道題,如果似是而非沒有搞清楚,做再多的題也沒有提升。在統一複習的時候可以適當對當天覆習內容做一部分題進行鞏固,但不要過多,做好總結。這個時候,對於自己理解不了的錯題一定要去老師,如果沒有把她問清楚,那麼這道題就白做了。在集中考試或者訓練的時候,老師選取的題目一般都是特別經典的,考試之後要認真做整理。理清楚題目的作答思路,這道題目應該怎樣分析,可以考慮到哪幾個角度,材料中的哪一句話或者哪個詞和答案中是符合的。有些我們可以答題時可以考慮到的簡單整理,對於未思考到的地方,要爭取記住,填充自己的體系,下次考試的時候可以在腦海中尋找備選思路和答案。

簡單說這麼多,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希望可以考入理想的大學。



吃飯去


一、理解地理學特點,明確學習思路

1.地理學科特點

地理學科的特點表現為空間性、區域性和綜合性,其突出的工具是地圖、圖像和圖表等,其突出的規律、原理是地理事物的分佈和地理變化過程,地理學研究的思想方法中,突出品質是批判性和戰略性。地理學不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和空間結構,而且闡明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繫,並致力於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間運動、空間變化的規律。空間性是地理學的重要特色,空間性落實到具體的地區就是區域性。只有落實到具體的區域,地理研究的現實意義才更為突出。

2.高考對地理學科的考查要求

(1)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

強調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地理課程要反映全球變化形勢,突出人口、資源、環境以及區域差異、國土整治、全球變化、可持續發展等內容,使所學內容不僅對學生現在的生活和學習有用,而且對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有用。

(2)高考地理試題特點

高考地理試題努力體現地理學科特色,考查核心知識,強調知識點間的聯繫和知識結構的質量,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體現地理課程改革的思想,選材廣泛,材料新穎,創設情境,體現公平,聯繫實際,解決問題,具有時代氣息,關注熱點問題,考查人文素養,重視培養人文精神。

高考地理試題所考查的核心知識,既有基礎性的知識,也包括了基本原理性的知識。基礎知識是學生地理素養的表現,也是對書本知識的再現。堅持以“理”為主,重視核心的地理知識,強調理解基本的地理概念、規律和原理。強調運用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和評價實際問題的能力。突出基本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原理,考查學生是否具備理解地理事物發展變化過程的能力。

高考地理試題越來越脫離教材本身,要求以教材為基本載體,重在進行地理思維方法、地理基本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學生基本的、宏觀的知識結構的建立,成為地理知識學習的主要目標;案例式的分析法成為流行的學習方法之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已成為學習中要解決的問題。

3.總體學習思路

地理學科是跨自然和人文的綜合性學科,不同的地理學科內容,學習方法有不同的要求。其中自然地理宜採用理科的學習方法,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規律的運用,聯繫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人文地理強調宏觀整體分析,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區域地理重點是以圖表為載體的學習方法,區域地理部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間定位、地圖、圖像和圖表的判讀技能,區域的分析方法。

二、建立空間概念是地理學習的關鍵

空間性考查主要包括水平空間、垂直空間結構和立體空間關係。地理學根據空間的差異性,把空間劃分為大陸、地區、地方和地點等不同尺度來研究。空間概念是十分重要的地理思維基礎,如把確定一地或某一地理現象的位置,明確半球、海陸、經緯等等位置。許多同學地理學不好就是沒有明確空間概念。對時空變化不敏感,對具體位置和相互位置關係把握不清。

建立中國的空間概念,能夠進行中國空間定位是很重要的。學習中要抓住我國四至點與主要經緯線,明確中國範圍和位置;抓住界線地理事物,明確相對位置。如山脈界線(三大階梯、主要界線山脈);河流界線(例如,黃河、長江沿線等)以及其他一些主要界線:秦嶺淮河一線、長城、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內流區與外流區、我國1月平均溫0°C等溫線、年降水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中國人口線、京哈—京廣線、隴海—蘭新線鐵路沿線等等。

中國的空間定位要求落實到兩個層面上,一是落實到省級行政區的層面上,二是落實到地形區的層面上。通過學習,學生應該能夠以中國行政區圖為基礎,建構中國空間圖。包括中國地形圖、中國氣候圖、中國河湖圖、中國資源能源圖、中國農業圖、中國工業圖、中國人口城市圖、中國交通圖、中國分區圖等。

建立世界的空間概念,要求落實到十三個地區的層面上。結合主要的經緯線,深入掌握世界政區圖、世界氣候圖、世界自然帶圖、世界交通圖、世界分區圖等。

三、運用地理工具是學好地理的橋樑

文字和地圖、圖表、圖片等地理學表述的雙重形式,構成了地理學的形象特徵,高考會突出考查學生是否具備運用地理工具和方法分析評價地理事物的思維品質。高考地理試題幾乎是每一個題組都有一幅圖(表),這些圖表多數比較新穎,對學生讀圖(表)的能力要求較高。

地理技能主要包括地圖基本技能;時間計算;等值線判讀;地形剖面圖繪製;曲線圖、折線圖、柱狀圖、圓形百分比圖的閱讀與繪製;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統計圖表分析;原理示意圖、景觀圖分析;分佈圖閱讀與分析;資料閱讀與信息提取、認定、判斷及反思技能等等。

等值線圖重點是等高線、等壓線、等溫線和等降水量線。等值線圖的讀圖要求主要是五個方面:讀數據;判斷等值線疏密、走向和遞變規律;判斷彎曲特徵及成因;判斷極值區特徵及其成因;繪製剖面圖等繪圖技能。

圖表類型很多,包括經緯網圖、等值線圖、分佈圖、原理示意圖、模式圖、結構圖、景觀圖、統計圖表等等。

統計圖表類型多樣,高考中常見的有曲線圖、折線圖、點狀座標圖、圓(扇)形百分比圖、柱狀圖、餅狀圖、統計表格等等。不同類型的統計圖表特點和功能不同,高考中多在教材中原有圖基礎上作變式處理(統計圖的轉換)或考查新圖。統計圖表按要素多少,可以分為單圖(單一要素圖)、疊加圖(多要素圖)和組圖(多幅圖組合)三種。疊加圖和組圖要會分解成單圖,在閱讀單圖基礎上,分析要素間相互關係和多幅圖間的聯繫。

單圖的閱讀包括:(1)讀出圖名,明確圖表內容;(2)閱讀座標(橫座標、縱座標;觀察座標設置是否嚴格)、明確單位、讀出數據。(3)抓住特徵點與特徵量(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轉折點),分析數據特點和變化趨勢。(4)提取已有知識信息,分析圖中各要素間相互聯繫,發現隱含信息。(5)注意整體和局部分析、宏觀與微觀分析

疊加圖和組圖的閱讀要明確:不同單圖的各自優點不同;組圖增大信息含量和讀圖難度;分解法和疊加法訓練是平時訓練的重要內容。

四、聯繫實際,關注現實問題

運用知識的能力水平,可以分為幾個層次。在中學地理學習中,運用知識的能力最低表現是用一般的原理來定性地解釋地理現象和說明一些地理問題,高一層次是把多方面的主幹知識聯繫起來說明問題的能力,更高層次是善於將原有的主幹知識和新獲得的地理信息相結合,加以分析運用的能力。該項能力在考試中尤其顯得重要,也是考核學生獨立運用知識能力的重要手段。

地理學源於人類所生活的環境,反過來又指導人類如何更好地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應該是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一門科學。應時時刻刻關注周圍的生活,注意將生活現象引入到學習中來。如對沙塵暴、火山、地震、颱風、洪澇、城市綠化的現實解釋,對我國能源、交通、農業、工業發展的具體分析等。

五、建立地理知識結構,形成地理知識體系

通過中學地理的學習,學生應該形成有質量的地理知識結構,並能進行靈活提取、遷移和應用。地理知識結構建構的層次包括:(1)地理常識(地理事實、地理數據);(2)地理概念(概念群、核心概念);(3)地理規律和原理;(4)主要知識點及答題思路;(5)章節知識結構;(6)宏觀知識結構;(7)學科內綜合知識;(8)跨學科知識。

高考考查概念主要有兩種:考查已知概念,測試學生掌握的準確程度;考查未知概念,考查學生把提供的信息讀懂,形成新概念的能力。有的時候,學生最主要的問題是概念不清。例如:走向、延伸方向、流向、上風向、最小風頻、遞變規律、地形特徵、氣候特徵、水文特徵、河流補給、地質構造、地質作用、鋒面氣旋、季風、山麓、雪線、伏旱、溼地、耕作制、坎兒井、地帶性規律、晨昏線、日期界線、環境人口容量、文化傳播、可持續發展、生態農業、立體農業、佈局、產業轉移、區位等等。

舉例法是學習概念最基本的方法,對比法是學習概念的另一個重要方法。進行概念分類,明確概念從屬關係,瞭解概念群並進行概念應用訓練,在使用中掌握概念。要梳理主要的概念,進行重點核心概念分析。例如氣溫的概念群包括:(1)極值氣溫(最高、最低);(2)平均氣溫(日平均、月平均);(3)溫差(日較差、年較差);(4)積溫;(5)溫度帶;(6)等溫線;(7)氣溫變化(水平變化、垂直變化);(8)影響氣溫的主要因素(太陽輻射、地形、水文、天氣、人類活動)。

地理規律和原理是地理理性知識的基礎,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特徵、成因及其發展變化和相互聯繫等。地理規律主要分為空間規律(地帶性規律、非地帶性規律)、時間規律(日變化、季節變化、年變化、年際變化)、地理事物發展變化規律。

理解運用基本地理規律和原理,首先要求識別簡單的規律和原理,主要是單要素的變化規律。如氣溫垂直遞減率(在對流層內每升高1千米溫度降低6度);氣壓垂直變化規律(越往高氣壓越低);經度和緯度分佈規律(緯度數值向北遞增的為北緯,向南遞增的為南緯;經度數值向東遞增的為東經,向西遞增的為西經度)等等。遇到複雜的規律應該分解為簡單的規律,分析主要影響要素及其關係,分析規律使用的條件。

理解運用基本規律和原理,要求會歸納概括出規律和利用規律分析地理事物趨勢,預測地理現象等。地理事物的分佈、運動、變化大都有規律可循,地理原理涉及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要素的各方面,因此學生在學習與複習過程中不僅應對地理規律和原理進行理解,更重要的是應用它們,聯繫實際解決問題,即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分析,比較判斷、演繹推導等能力。

建構知識結構要注意建立地理知識聯繫線索。建立知識間的聯繫線索,是對已知知識的加工和重組,需要掌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明確聯繫途徑和方向,這樣在遇到新問題時,方能提取應用。舊知識經過重新組合、歸納、聯繫、遷移,就成為“有組織的”新知識。

六、地理學習的主要誤區及調整

學生常常容易忽略的問題是:除一般方法外,地理學習有自己獨特的方法。因此地理學習常常走入一些誤區,效果不佳。主要表現在:

1.單純使用文科常用的記憶方法來學習

任何學習記憶都是必要的,但地理學科知識的記憶有幾個具體要求:地理知識的記憶要落實到地圖上;地理知識的記憶有獨特的思路結構;地理學重在理解記憶。地理知識最重要的空間知識,沒有落實到具體的空間上,就沒有真正掌握地理學知識。地理知識的記憶還要求宏觀把握,也就是說自然地理要抓住地形、氣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幾大要素;人文地理要抓住資源、交通、技術、農業、工業、商業、文化等要素來宏觀分析。

2.忽視地理技能

地理知識有著獨特的圖像表達方式,因此掌握地理技能是學好地理的基本要求。許多學生沒有在地圖、圖像和圖表方面下功夫,只能掌握書本上呈現的知識,而不能很好閱讀和提取新情境下的地理知識。

3.兩耳不聞窗外事,知識面狹窄

地理學習應該大量結合身邊實際問題、國際國內熱點問題,侷限於書本是不夠的,要把書本的理論運用到實際中去。所以,很多同學知識面狹窄,課外閱讀量少,國內國際大事關注少,地理往往學的不靈活,不深入。

4.偏重做題,忽視知識結構的建立

很多同學認為做題可以很好的掌握知識,但如果不總結和提煉,做題建立起來的知識是零散的。地理知識結構性很強,需要認真閱讀教材進行思路歸納,建立主幹知識體系。通過做題深化,彌補枝節知識。

5.做題無選擇,答題不規範

地理知識量大,試題需要精心選擇。規範的高考題、會考題都是首選。一些較好的練習資料也可以選擇。選擇好試題後,要認真總結答題思路和語言規範,把握關鍵的地理學科術語。

七、培養正確的地理思維能力

組成地理環境的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繫、互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發生、發展都不是由單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這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兩個要素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我們應當學會找出這一、兩個關鍵性的因素,並以此為線索,將其他的各要素聯繫起來,從而正確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繫。

一般來說,影響某區域地理特徵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該區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區位因素),這一點從教材內容先後順序中就已經明顯地表現了出來。同時,在對每個區域的論述中,首先提出該地的地理位置,位於哪個半球、什麼緯度、海陸位置如何、有哪些鄰國等等。

不是所有區域地理特徵的形成都以地理位置為主要因素的,有些區域地理特徵的形成是其他因素在起著更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國的青藏高原是一個特殊的區域。其特殊就在於這裡的海拔高。大家知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較高的海拔,給這裡帶來了與眾不同的低溫和強日照,從而導致了一系列其他地理要素的變化。

八、學會科學的記憶方法

我們首先應該分清課程標準中,地理知識的要求,哪些是必須記住的、哪些可記可不記的、哪些是隻要理解不必記憶的。

1.及時複習,重複記憶

如何記得又快又準,是大家比較關心的事情。其實,克服遺忘、加強記憶的最好辦法,就是重複,這也是由人的生理結構所決定的。當天學過的內容當天複習,一週至10天左右再複習一遍,兩個月內再複習一遍,這對鞏固記憶非常有效。

2.調動感官,增強記憶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由多種感官(眼看、耳聽、口誦、手寫、腦想)參加的學習活動,其記憶效果最好。這些感官是眼、耳、口、手、腦。在學習中,應當儘可能多地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和做一做,並將其結合在一起。

3.適當聯想,趣味記憶

同學們在學習地理時除了進行重複記憶、感觀記憶之外,還可以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利用聯想增強記憶。例如,在學習中國政區圖,記憶我國省區輪廓時,同學們可發揮自己的想象進行形象地記憶,把黑龍江形象地看成一隻美麗的天鵝,廣東像一頭大象的頭部,而臺灣省又像一葉正在駛向祖國懷抱的小舟……等等,這樣記憶的效果也是比較好的。

4.把握聯繫,理解記憶

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這就決定了地理知識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內在聯繫。只要我們理解了知識之間的這種聯繫,縱然知識是千頭萬緒,我們也會記憶得一清二楚。相反囫圇吞棗地死記硬背,一方面不能將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丟三拉四,背了後面忘記了前面。

5.抓住異同,對比記憶

抓住地理事物之間的差異性和相似性進行記憶,也是一種有效的記憶方法。例如長江和黃河是我們著名的兩條大河,它們在許多方面存在著差異,運用對比的方法去記憶關於長江和黃河的知識是比較合適的。

九、在生活中學習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在同學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著許多的地理問題;同時,當今社會中的許多熱點問題,如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等,也與地理環境密切相關。我們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有一顆勤于思考的大腦,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地理現象,要善於發現身邊的地理問題,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指導自己的生活實際,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問題。

1.注意觀察地理現象,在生活中學習地理知識。

例如天象觀測。我們知道月亮有時象一個圓盤,而有時又呈現月牙形。我們就可以親自觀察一下月相是怎樣變化的,變化有什麼規律;當然有興趣的學生還可以進一步探究月相產生變化的原因。在晴朗的夜晚,我們還可以觀看天空中都有哪些星座、平常人們所說的北斗星、牛郎星、織女星、北極星在哪裡。

2.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人們的許多生活習慣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如:(1)南澇北旱:我國屬於東亞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南方不僅雨季歷時長,而且由於夏秋季節降水集中,因而常常出現洪澇災害。而華北、西北降水較少,再加上墾殖、放牧過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臨嚴重的“水荒”。 (2)南米北面:我國南北方的飲食習慣不同。南方人愛米飯,北方人喜麵食,其實這與南北方的農業生產結構不同有關。我國南方的氣候高溫多雨、耕地多以水田為主,所以當地的農民因地制宜種植生長習性喜高溫多雨的水稻。而我國北方降水較少,氣溫較低,耕地多為旱地,適合喜幹耐寒的小麥生長。所謂“種啥吃啥”,長此以往,便養成了南米北面的飲食習慣。(3)南船北馬:我國古代的交通運輸方式是南方以船為主,北方以馬為主。其原因是南方氣候溼潤,降水豐富,地表河網密佈,因此適應“水鄉”的船舶運輸便應運而生。而北方多幹旱、半乾旱氣候,草場廣佈,畜牧業發達,馬匹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馴化為代步工具,成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

地理的學習方法是多樣的。學好地理,必須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勇於探究。只有平時注意對地理現象的觀察,把握地理現象發展的規律,才能不斷積累有關的地理知識。只有留心身邊地理環境的變化,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識去解釋身邊的地理現象,從身邊的地理現象中去發現地理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才能真正學到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自己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贏在高中


作為過來人,我的做法與你分享:

首先要記牢知識點,把書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吃透,這是基礎中的基礎;

其二,要培養自己的空間感,多看地圖,學會邊看圖、邊記憶相關知識。

其三,多總結經典題目,把握考點和易錯點,在積累知識點的同時學會聯繫,避免碎片化。




青山下的沉思者


1.地圖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多看地圖,在腦子裡有個大概的地圖印象,像我現在說一個國家,我能知道它大概在全球地圖的那個地方,若記熟了,以後試卷中有許多題做起來會輕鬆很多

2.要熟悉書本的案例,如黃土高原案例等。因為一般題目都是按案例模式出的,答題就差不多。

3.要記住老師讓你們記的地區,這些試卷中的課內題就是考試一定會有一個這裡面的地區,記住這些地區的各方面知識點就行,就算是課外的地區也可以用。

4.還可以自己一邊看書一邊做筆記,這樣有利於更好地記憶。給你們看看我做的筆記,看看有沒有用。



林學長JJ


高二文科生學習地理,首先需要充分利用地圖,建立空間概念,對重點區域的位置要熟悉,要善於通過地理位置來分析問題,思考區域發展的策略。其次,要建立地理綜合題的答題模板,從人文、自然方面分析思考,規範答題。第三,要關注地理熱點區域和熱點問題,用地理思維來分析思考。


臨汾平陽中學


樹立信心是學好地理的前提。雖然同學們現在在地理學習上遇到了一點困難,但一定要有信心學好它。平時上好每一節地理課,在課堂上積極思維,把教師講的概念、原理理解,如有不懂的地方,應及時提問,每堂課的內容要及時消化,課後做適當的練習加以鞏固,堅持這樣做,肯定會收到好的效果。


鹹菜地理


地理,地圖是最重要的,中國地圖,世界地圖,重要地點地圖,氣候地圖,等等,必須牢記於心,隨便拿出一個地點都要知道大概位置在哪裡,有些也是需要背誦記憶的,文科,理科都需要背誦記憶,理解記憶。


家庭教育之雜談


地理的學習,離不開地圖。地理學習把我兩點,1、把所有的地理知識都表現在地圖上。2、針對每一幅地圖,都讓其揭示出所有的地理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