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屋”之巴菲特篇

掌握市场规律 |“黄金屋”之巴菲特篇

财经类经典书籍《向巴菲特学投资》分章节解读之

<strong>第十二章 树立属于自己的投资观念与原则

<strong>掌握正确的市场规律

听众朋友,大家好!

上周我们学习了巴菲特的安全投资理念,那就是关注企业内在价值,坚持价值和价格的比较,简单投资,选择价格远低于价值的股票投资。在这样的投资理念下,巴菲特还通过掌握市场的规律,利用市场的暴跌来增加自己的超额利润。

掌握市场规律 |“黄金屋”之巴菲特篇

遵循市场规律,实现低风险投资

如果只评论单次的交易获利,可能有许多人都会超过巴菲特,可如果从长期来看,巴菲特则无疑称得上股市第一人。巴菲特之所以能成为“股神”,与他对股票市场价值规律的掌握是绝对分不开的。

巴菲特之所以比任何人都高明,不是因为在牛市中比别人赚得更多,而是因为他看透了市场的运行规律,能够成功地避开股灾,甚至在熊市中大赚一笔。巴菲特认为,没有掌握市场的价值规律就盲目操作的投资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种盲目的行为正是风险的由来。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他一直都坚持按照价值规律和自己的投资标准采取行动,所以巴菲特的投资从来都是低风险的。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人宁愿一次次地与风险相搏,也不愿意去研究一下市场的价值规律,或者说即便是他们掌握了,也不会严格按照规律去做,因为市场总会令他们陷入迷茫之中。

掌握市场规律 |“黄金屋”之巴菲特篇

巴菲特在上世纪70年代的顺“市”而为

自从事股票投资以来,巴菲特经历过几次股灾,而这几次股灾不但没有对他造成打击,反而使他成就了一番事业,彰显了他对股票市场内在价值规律精准把握的能力。巴菲特往往是在股市猛涨、投资者陷入疯狂的时候,悄然退出市场;在股市萧条,投资者一片慌乱的时候,又悄悄地进入市场。而每次的进与退都让他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的股灾中,巴菲特的进出策略就令后来的投资者们钦佩不已。1968年,美国经济一片繁荣,世界各国投资者对美国的发展都充满了信心。这一切使美国的股市持续上扬,不断创出新高,这更加促进了投资者的疯狂。面对一片大好的投资局面,巴菲特却显得异常冷静,他认为这样下去,股市早晚会有崩溃的一天。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对价值规律的精确认识让他决定退出股市,等待时机。于是在1968年5月,他向合伙人宣布解散公司,清算资产。

掌握市场规律 |“黄金屋”之巴菲特篇

就在巴菲特退出股市之后不久,1969年6月,股票市场发生逆转,华尔街各大公司的股票一个接着一个地迅速下跌,渐渐演变成了股灾。从1970年到1974年间,股市一片萧条,美国经济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经济增长缓慢,通货膨胀的压力越来越大。市场上死气沉沉,华尔街的投资者们也陷入慌乱不安之中。而就在这时,巴菲特又悄悄回到了人人厌弃的股市。1973年,他开始蚕食在他眼里拥有一座座“收费桥梁”的报刊业,《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都成了他的“盘中美餐”。10年后,巴菲特投资于《华盛顿邮报》的1062万美元已经上涨到了2亿美元,而且还在不断升值。1980年,巴菲特又斥资1.2亿美元,以10.96美元每股的价位,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仅到1985年,可口可乐的每股单价就已经上涨到了51.5美元,短短5年时间,他的投资就翻了5倍,而且上涨的空间仍然巨大。这不能不令投资者们钦佩。

掌握市场规律 |“黄金屋”之巴菲特篇

许多投资者都想学习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可往往不得要领。当有人问起巴菲特有什么样的投资绝招时,答案出人意料地简单:正确掌握市场的价值规律。而所谓的市场价值规律也只有简单的一句话:短期经常无效,但长期趋于有效。巴菲特总是着眼于长期投资,所以他不会被短期股价的大幅上扬所欺骗,买入那些价格远远高于价值的股票;也不会被短期内萧条的景象所困扰,而是在此时大量买进价格远远低于其价值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等待价格向价值回归


锁定“黄金屋”,我们明天再见!


掌握市场规律 |“黄金屋”之巴菲特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