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先鋒李慶安:骨傷未愈上前線 彰顯應急硬漢本色

面臨形勢複雜的疫情,全國上下采取多種措施,遏制疫情的蔓延和發展,哈爾濱市應急管理局承擔著疫情防控指揮部應急處置的重大任務。市應急局突擊隊是一支敢打硬仗,敢於挑戰的隊伍,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在防疫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突擊隊主力隊員,李慶安不顧骨折未愈的腳傷,把醫生要求休息3個月的囑咐拋在腦後,不到3周就拄拐上班了,被大夥稱為不要命的“鐵柺李”,疫情當前,更是堅持前線作戰。

抗疫先鋒李慶安:骨傷未愈上前線 彰顯應急硬漢本色


李慶安是市應急管理局應急指揮中心的一員,春節期間到外地過年,原計劃大年初五返哈。有反恐特戰部隊多年作戰經驗的他,始終關注疫情發展,大年三十就向指揮中心張洋主任請戰,準備在大年夜返哈,領導叮囑他陪老人過個除夕,初一返哈。局黨組召回應急突擊隊命令還未下達,他已坐了返回的列車,清晨5點,就一瘸一拐地出現在應急指揮中心的"戰位"上,在單位晝夜奮戰。有著23年的部隊經歷的他,遇事沉著冷靜,果斷勇敢。在平時的工作中,他與各部門溝通得比較多,有耐心、有方法,協調能力突出,因此,被任命為市防控指揮部應急處置組的聯絡員。

聯絡員的工作繁雜而又忙碌,上傳下達、報送信息,還要與其他各個部門聯絡溝通,每天打電話的時間較長,骨折還未痊癒,從黨政辦公區到第二辦公區上樓下樓,一瘸一拐,長時間的工作,導致腳背發紫浮腫。但是,他仍然堅持在一線,他說:“哈爾濱、武漢……全國各地那麼多醫護人員衝上前線和死神賽跑,命都不顧了,我腳骨折了算個啥?咱應急人,緊急時刻就得向前衝,咋能往後貓?”

抗疫先鋒李慶安:骨傷未愈上前線 彰顯應急硬漢本色


1月27日,據群眾舉報,我省孫某一家三口1月18日乘飛機經停武漢機場4小時後前往國外旅遊,1月27日早返回廣州白雲機場,預乘坐南航航班返哈。孫某本人自稱有胸悶症狀。李慶安接到指揮部命令,與其本人溝通,介紹國內疫情發展情況和我市防疫工作要求,讓其在廣州自行隔離兩週。李慶安針對其是醫生的實際,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並在指揮部領導正確決策下,機場工作人員的密切配合下,成功讓其留在廣州自行隔離觀察。

1月29日7時許,市應急管理局接哈爾濱太平機場海關報告,有4名旅客1月19日從武漢飛往日本東京,29日從日本東京飛往哈爾濱,落地太平國際機場後暫被機場留下, 針對隔離兩週的要求不理解,情緒較激動,提出多種訴求,在寒風中海關工作人員與其溝通交涉了近1小時未果。便把電話打給了指揮部應急處置組的聯絡員李慶安,請求支援。李慶安立即與旅客通話,講政策、擺道理、精準溝通,介紹情況,不厭其煩與4名旅客做工作,尤其找準了其中一名旅客是哈爾濱籍這一特點,引導旅客換位思維,從疫情面前、代表武漢、愛國愛家的角度考慮問題,並留下自己的姓名職務和電話號碼,取得了旅客的信任,最後終於做通了工作,4名旅客欣然接受,最後都按要求轉至我市指定的隔離賓館。在溝通中,旅客對應急人的負責和得當的工作方法豎起了大拇指。事後,中國海關送來了感謝信,對市應急局的應急處置和快速反應及真誠的溝通,保證了安全穩定,在國際機場未造成影響,並樹立了哈爾濱應急人的良好形象,表示衷心的感謝。

作為市應急局突擊隊的主力隊員,李慶安堅守初心,牢記使命,工作起來雷厲風行,始終保持著軍人的硬朗,扎身應急事業敢衝敢闖,彰顯了應急硬漢本色。(來源:哈爾濱市應急管理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