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意大利都是最先投降?

洪浩江苏南通


“一战”中意大利投降原因:

1914年,“一战”爆发,交战一方是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另一方是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然而,三国同盟之一的意大利却于1915年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原因何在?

首先,这是由意大利的孱弱和对外扩张政策所决定的。1871年,长期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实现了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统一是自上而下完成的,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这又严重阻碍了意大利经济进一步发展,造成意大利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农业落后,粮食产量极低,每年三分之一的粮食靠进口。第二、重工业不发达,远远落后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第三、人民生活极端困难,大量贫民逃往外国谋生。因此,意大利有“贫穷的帝国主义”之称。和其它帝国主义国家一样,意大利也积极对外殖民扩张,但由于本身力量的薄弱,其扩张企图只能利用大国争霸来实现,这就注定了意大利外交政策的动摇不定,谁对它争霸扩张有利,它就靠向谁。

其次,这也是由意大利的国家利益所决定的。意大利和英、法、俄三国有更多的共同利益,表现在:意大利对英国得罪不起,因为其漫长的海岸线经不起英国强大海军的攻击,所以一开始就表示不参加任何对抗英国的行动。意大利这个“贫穷的帝国主义”在财政上对“高利贷帝国主义”的法国有所依赖,特别是1887年和1895年两次对埃塞俄比亚的都以失败而告终,被迫无条件承认其独立,并赔款1000万里拉,这使意大利财政经济出现严重困难,这时,法国乘机以贷款为条件,并施展灵活的外交手腕,使意大利与法国签定条约,双方对各自在非洲扩张范围和已取得的利益达成一致。意大利为了顺利地在非洲扩张,也与俄国达成协议,双方签约表示,共同抵抗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扩张,意对俄在黑海海峡的扩张持“善意态度”,俄对意在北非的扩张表示理解。由以上事实可以看出,一战爆发前,意大利由于利害关系,实际上已经从三国同盟中分化出来,靠向了协约国一方。

第三、一战爆发后,协约国全部满足了意大利领土方面的要求。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借口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没有同意大利磋商,宣布“中立”,企图以参战为条件,与交战双方讨价还价,以便获得更多的好处。后来,协约国满足了意大利的全部要求,特别是答应给意大利的土地比德国许诺给意大利的土地多一倍,加上英国还借给意大利一大笔债款,于是,1915年5月,意大利向奥匈帝国宣战,正式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二战意大利投降原因:

准确来说,意大利在二战结束时,是作为战胜国出现的,自然不会投降啊!在战争初期,意大利是三大轴心国之一,参与战争的。但是后来由于墨索里尼以及意大利军方的无能,导致了意大利在北非战场和巴尔干半岛的节节败退,如果没有得过,意大利早完了。连年战乱使得意大利人民厌战,意大利国王也不再相信墨索里尼。终于,1943年,意大利人民推翻了墨索里尼政府,与同盟国停战。意大利投降盟国后,迅速调转枪口对德宣战,同盟国阵营也同意接纳意大利,所以在战争结束时,意大利是作为战胜国出现的。


光明历史科普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只是因为,意大利人参战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这里要破除大家一个观念。

在二战,墨索尼亚的法西斯政党并没有真正控制意大利。

可以说,意大利仍然是资本家和贵族集团控制。

只是因为一战前国家的局势急剧恶化,现有执政集团无法控制局面,被迫让受到人民支持的墨索尼亚来执政。

可以这么说,墨索尼亚充其量只是意大利的大管家而已。

就连西西里的黑手党,也对墨索尼亚曾经嗤之以鼻。黑手党教父领袖维托曾说:连墨索尼亚这种下三滥也能成为罗马的合法政府,意大利真是要完蛋了。

所以,墨索尼亚其实也不敢违背国内实权集团的利益。

我们看看二战意大利的参战历程。

1940年5月10日,德国开始策划入侵法国、比利时、荷兰与卢森堡。法兰西战役爆发后,在几天内德军便以闪电战和空降战术成功攻下荷兰和比利时,接着猛攻法国。

然而,意大利并没有出兵夹击法国,而是按兵不动。

直到英法联军惨败,英军不顾盟友法军自敦刻尔克紧急撤离以后一周,意大利才在6月10日进军法国。

然而法国12天后就宣布投降,意大利没有经过激战就白白占领了一块法国领土,捡现成的便宜。

不过,面对德军攻打英国的海狮计划,以及准备向东入侵苏联的计划,意大利都无动于衷。

反而,意大利在1940年开始在地中海和北非开始作战,试图扩大自己的地盘。

6月意大利开始围攻马耳他、8月占领英属索马里,并且在1940年9月入侵埃及。

除了马耳他以外,这些都是对德国没有任何好处的行为。

因为德国在北非并没有殖民地,也没有必要分兵去作战。这就需要跨越地中海运输物资,而英国海军仍然在地中海全面活动,控制了直布罗陀海峡。

如果德国人去北非作战,其实就是为了意大利去抢地盘。

结果,果然意大利在北非惨败。德国无可奈何下,只得派军队去北非作战。

当时是1940年,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莎计划就要开始了。

在东欧,意大利也在煽风点火。

1940年10月时意大利尝试入侵希腊,但是在几天内便被击退到阿尔巴尼亚地区而陷入僵局。这又将德军拖入东欧战场,发动了入侵希腊和南斯拉夫的战役。

其中,仅仅一个克里特岛,德军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尤其伞兵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德国为了意大利人做了这么多,但后者一旦自身难保的时候,就立即考虑退出战争。

1943年7月9日盟军杀入意大利西西里岛,意大利内部大乱,当时就有人强烈要求意大利退出轴心国。

当时盟军还没有进入意大利本土,9月才开始登陆。

1943年7月26日,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正式取消墨索里尼总理职位,墨索里尼被立即逮捕,宣布同盟军合作。可以说,这次反水够麻利的。

9月意大利投降,德国进驻了意大利在南欧、巴尔干和法国的所有占领地。

不过意大利政府仍然控制意大利南部,与同盟国共同对抗纳粹德国。


结果二战结束以后,意大利没有被列为战败国,也没有像德国一样被瓜分,丢失大量领土。


萨沙


一战中,站在协约国一方的意呆利可是付出了百万人损失的战胜国,战胜国,战胜国!

虽然让百万意大利子弟血洒疆场的地方也就巴掌大一块地,但意呆利为了伊松佐河流域这块阿尔卑斯山下鸟不拉屎的巴掌大地盘所付出的代价天人共鉴!整整十二次伊松佐河战役,打的那是惊天地气鬼神,没错,就是气,要战术没战术,要协同没协同,就是一味地往上冲锋填人,三年下来始终在那一小快地上死伤累累,你要是鬼神的话,不也得气的不要不要的吗?


石海钓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连年的战争使意大利经济濒于崩溃。全国各地食品匮乏,黑市猖獗,民不聊生。军队也处于“崩溃状态”,兵源严重缺乏,士气低落,意大利法西斯党内部也出现了分裂。

意大利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于1943年7月25日发生了政变,墨索里尼政府垮台,墨索里尼本人也意大利新政府经过秘密谈判后,决定投降。

1943年9月3日,意、美双方代表在西西里岛锡腊库扎附近的橄榄林中签订了停战协定,并规定意军立即停止军事行动,海、空军撤往盟军指定地点,并立即撤场作战的军队,还规定盟军有 权使用意大利的各个机场和军 事基地。


桥喜说


因为他们是欧洲最会享受生活的民族,得留着命去享受生活谈恋爱,战斗力最强的德国最无聊,娱乐项目就是打猎,贪图享乐的地区的战斗力是最低的


雪山天门


意大利主要以步兵为主,其装备,训练同德军无法同日而语,吃不饱饭也是一个很重要因素。意大利在北非的某些师,不得不说其作战素质超出了同时期的意军,即便同隆美尔在北非的军队相比也毫不逊色,曾有名北非的德军军官如此评论这些意军部队:“我们经常要求他们去完成那些他们难以完成的任务,但他们都很好的完成那些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任务。”

意大利先投降不只是军队的问题,墨索里尼在意大利的统治并不稳固。法西斯统治首推德国和日本。墨索里尼本人而言缺乏希特勒那样的演说煽动力,民众支持度不高。

意大利没有像希特勒那样锋利的牙口,却有着不小的野心,试图恢复当年罗马帝国,过分的野心,却缺乏现实的可行性。


风随四海游百川


民族性格始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