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長期有脹氣是怎麼回事?

宋伯平1


相信有不少人在生活中體驗過腹脹的感受,有時候吃多了東西感覺到腹脹,吃點藥腹脹的不適感也就隨之消失了,但是如果這腹脹是反反覆覆發作的話,可就真的是非常折磨人了,隨便吃兩口飯就腹脹,甚至只是喝幾口水就感受到腹脹,不僅會使胃口變差,導致食慾不振,而且反覆的腹脹還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不適。

對於很多辦公一族來說,腹脹是時常困擾他們的一個難題,因為經常都是坐在電腦前工作,又加上很少進行運動,所以經常會感覺到腹脹。事實上,幾乎每個人都會經歷過腹脹的,這並不是一種病,但是,腹脹有時候是因為其他原因導致的,也有可能是某些疾病引起的,那麼,出現反覆腹脹的原因都有什麼呢?

一、反覆腹脹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吸入了太多的空氣,會引起腹脹。有些人可能覺得奇怪,為什麼會吸入很多的空氣。這跟吃飯的習慣有著緊密的關聯。有些人在吃飯的時候喜歡邊吃飯邊聊天,甚至還說的不亦樂乎,手舞足蹈,還有些人吃飯的時候狼吞虎嚥,兩三口就扒拉完一碗米飯,這兩種習慣都有可能導致吸入空氣,引起腹脹。相對比之下,那些吃飯細嚼慢嚥,專心吃飯的人在吃完飯之後並不會感到腹脹等不適感。

第二個原因是吃了太多會產氣的食物,也會引起腹脹。一次性吃太多洋蔥、地瓜、土豆、花生等會產氣的食物時,也容易出現腹脹的症狀,因此即使自己很喜歡吃這些食物,也要控制量,不要一次性吃太多導致腹脹。

第三個原因是暴飲暴食也會導致腹脹。現在的人生活條件好了,伙食也跟上水平了,很多人幾乎每頓飯都是大魚大肉,特別是一些不愛在家做飯的人,經常到外邊下館子,但是這些太油膩的食物吃多了也會引起腸胃產氣增多,引起腹脹的不適。

第四個原因是胃部出現了疾病引起反覆腹脹。比如說慢性胃炎等炎症就會出現反覆的腹脹,而且還會伴隨出現腹痛,因此,如果反覆腹脹的同時還感覺到腹痛的時候,應該到醫院檢查胃部的健康。

第五個原因則是腸道的某些疾病引起的反覆腹脹。便秘、十二指腸潰瘍等腸道疾病都會使得腸道蠕動變慢,使得食物消化受到影響,引起腹脹出現。

以上就是關於反覆出現腹脹的原因,面對這些原因,要找出應對腹脹的方式就比較容易了。

二、如何應對反覆腹脹?3個建議先送給你

首先,要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細嚼慢嚥、專心吃飯,而且飲食要均衡,不要只挑愛吃的食物,喜歡的食物也不要一次性吃太多,避免腹脹出現。

其次,多吃蔬菜,有條件的話儘量多在家做飯,不要暴飲暴食,遠離腹脹困擾。

最後,如果是胃腸疾病引起的腹脹,則應該儘快到醫院進行檢查就醫,以免耽誤治療

參考文獻:

燕麟 周正華,《“腹脹滿”診治探析》,中醫藥導報,Guid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2017年15期.


39名醫在線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是原因卻涉及很多方面,主要以胃腸道為主,小到普通胃炎,大到胃癌、肝癌、胰腺癌等等均可合併腹脹症狀,另外從單純的一個症狀判斷是什麼原因還要結合患者的年齡、誘發因素、既往病史、查體有沒有陽性體徵等綜合判斷診斷方向。所以,網絡諮詢還有有其侷限性的。


深藍醫生


李醫生是三級甲等醫院消化科醫生,我來告訴你長期腹脹是怎麼回事。

腹脹是指腹部膨隆,腹部脹大,是一種病理的狀態,最常見引起腹脹的原因就是腸管內積氣,另外,當腹腔含有大量積液時也可以表現為腹脹。

我們先看看胃腸道氣體增加而導致的腹脹是怎麼回事

正常人都知道我們腸道里面含有一部分的氣體,這部分氣體平時保持一個正常的平衡狀態,即胃腸道產生的氣體和排出的氣體基本相等,當這種平衡狀態被打破時,就會表現為胃腸道氣體增多或減少,氣體增多時就會表現為腹脹。

1、產生的氣體增多。當我們進食產氣量較多的食物如大蒜、番薯、土豆等食物時,這時候腸管裡面的氣體會增多。如果胃腸道菌群失調時,產氣的細菌增多,將食物發酵,產生大量的氣體。另外,胃腸道疾病如胃炎、腸炎、腸息肉、克羅恩病等疾病,也會導致腸管產氣增多。除此之外,空氣中的空氣也可以通過我們的吞嚥動作,將氣體"吃"進去也會導致腸管的氣體增多。


2、胃腸道氣體吸收或排出故障。人體不僅肺部能進行氣體交換,腸管也可以吸收一部分的氣體,當胃腸道吸收氣體功能障礙時,腸腔裡面的氣體自然會增多。胃腸道多餘的氣體,我們是通過打嗝或放屁的形式排出。但當如果這兩個通道出現問題時,自然而然表現為胃腸道氣體增多。腸梗阻是導致大多數人出現腸管內氣體增多,而表現為腹脹的常見疾病。

3、腸道蠕動功能下降。正常人的胃腸道是24小時內都在不停的蠕動,當出現蠕動功能下降及消化不良時,腸道的蠕動減少,排氣排便的能力下降,就會表現為腹脹。特別是老年人或長期臥床、纖維素進食過少的病人最容易出現此種情況。



腹腔積液也是導致腹脹的原因之一

正常人的腹腔是含有少量的液體,大約是50毫升以內,這少量的積液是我們腸管正常蠕動的基礎。當這部分液體大於200毫升時,就叫做腹腔積液,腹腔積液就是一個嚴重的病理狀態了。

有很多原因可以引起腹腔積液,最常見的是肝硬化失代償期後因為血液人血白蛋白下降,而導致腹腔積液,肝硬化引起的腹腔積液,李醫生臨床上見到最多的有4000-5000ml,就像一個孕婦一樣,挺著大肚子。




除了肝硬化會引起腹腔積液之外,腎臟疾病、腹膜炎、腫瘤、消化道穿孔等疾病也會導致腹腔積液。

總而言之,引起腹腔腹脹的原因有很多,當我們發現自己長期腹脹時,首先要飲食調整,避免進食產氣量較多的食物,保持每天排便,如果還沒有改善,應該馬上去找醫生看病,避免病情進一步的惡化導致嚴重的後果。

李醫生堅持用最簡單的語言與大家分享醫學知識,為大家提供方便。關注李醫生告訴你,一起探討和學習健康知識,有問題的可以在留言區評論。你的點贊和評論是對李醫生最大的支持和鼓勵。

李醫生告訴你


什麼是肚子脹

肚子脹,也稱脹氣,是因人體腹腔內臟中充盈了大量氣體,造成腹部內臟體積增大,感覺腹部脹滿,嚴重者會在腹部外面形成明顯膨脹。腹脹為腹腔內胃和腸道內有大量氣體積聚所致。正常人胃腸道功能正常時,有很好的排氣功能,當消化道本身有疾病或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時,胃腸運動功能失調,腸道排氣功能障礙,此時即可發生腹脹。

腹脹症狀輕的患者一般腹部膨脹不明顯,只是感覺肚子裡面撐,肚子發硬,而症狀嚴重者,會在肚皮外面形成可見的鼓包,內臟突出,叩擊時有咚咚聲,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腹脹如鼓。

(腹脹明顯的)


腹脹的分區

肚子脹氣按位置分為上腹部脹氣,下腹部脹氣和全腹部脹氣。一般說來,上腹部脹氣是肚臍以上位置膨脹,通常是胃或橫結腸積氣所致,胃脹氣一般是胸下部到肚臍上部,結腸積氣腹部膨隆局一般位於肚臍平行的左右腹部。一般由於胃消化緩慢,積食,或是便秘導致的。

(上腹部脹氣)


下腹部脹氣和全腹部脹氣,一般是由小腸脹氣引發的。小腸位於腹腔中下部,主要分佈在肚臍下面到骨盆一帶。小腸是從胃到大腸的通道,它的長度約7-9米,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和迴腸三部分,小腸管徑1.0-1.2cm,長度為身高的六倍。小腸脹氣後,體積可擴大兩至三倍。小腸脹氣引發的腹部膨隆一般位於腹部中心,嚴重時可形成全腹部膨隆。因為人體腹部中90%空間都由小腸佔據,因而小腸引起的膨脹程度最為明顯。

(下腹部脹氣)


正常情況下,迴腸下端有大量細菌存在。如果食糜在這段腸子發酵產生氣體,而氣體過多又會阻礙腸子裡的食物下行,食物在小腸中停留時間過長,在細菌的作用下反覆發酵,產生大量的氣體,引起全小腸脹氣,小腸膨脹長度可達5米以上,從而造成全腹部腹脹。

(全腹部膨脹)


脹氣型便秘

此時食物無法順利通過小腸,引發脹氣型便秘,中醫稱為“氣秘”,病人體重無明顯變化,因為此時腸子裡主要以氣體和食糜為主,結腸中無大量糞便積存。因為氣體重量較輕,因而小腸充氣以後氣體會隨著食物的下行向上移動,積聚在迴腸之內,越聚越多。

(小腸脹氣時,腸子內部的狀態)


解決肚子脹氣,我們首先要分清位置,看看是自己那一段內臟出了問題。如果是上腹部脹氣,可以吃馬丁靈,健胃消食片,加速食物下行;如果是全腹部脹氣,我們可以順時針按摩,吃一些白蘿蔔,通氣,促進氣體排出。


貝貝結界


腹脹或者脹氣,指的腹部飽脹感,而且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難以精確的表達,有的人覺得脹氣,早飽,不適的飽脹感,還可伴有打嗝,噯氣,腹部鳴響。

腹脹發生的概率:

腹脹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問題, 10至30%的成年人群受腹脹困擾。在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高達16%的比例報道有腹脹或脹氣,其中四分之三是中度至重度。

引起腹脹的原因:

引起腹脹的原因,非常的多

(1)與腹脹相關的消化道原因和疾病:

腸易激綜合徵,吞氣症,厭食和暴食,胃輕癱,胃出口梗阻/幽門狹窄,功能性消化不良

飲食因素:乳糖或果糖不耐受,攝入果糖、山梨醇、或其他不能吸收的糖類,高碳水化合物攝入,麩質過敏。

乳糜瀉,慢性便秘,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小腸蠕動異常 (如硬皮病),小腸憩室病,結腸傳輸異常等等。

(2)和腹脹和脹氣相關的非胃腸疾病

(3)腹水—如源於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惡性腫瘤

(4)由妊娠及腫瘤引起的腹脹

(5)經週期中腹脹可能是一種正常表現

首先要明確病因,如果是腫瘤,肝硬化,心衰,胃腸道梗阻導致的腹脹,應該治療原發病,腹脹的症狀一般都可以緩解。

對於病因不明的腹脹,或者功能性腹脹,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治療:

(1)飲食:

o 分次進食:每天三餐加兩次零食。宜少量多餐。避免睡前小吃。

o 限制攝入難以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豆類,西蘭花,捲心菜,菜花,芽甘藍。相反,吃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土豆,米飯,生菜,香蕉,葡萄,酸奶。

o 避免含咖啡因的飲料。

o 避免有氣體的食品和飲料。如軟飲和啤酒。

o 數週內而不是數天內逐漸增加膳食纖維,以便機體適應。

o 食用發酵乳製品,內含益生菌可以改善腹脹。

o 限制多元醇食物—人工甜味劑,例如麥芽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異麥芽糖。

o 減少攝入動物脂肪高的食物,油膩或油炸食品。

o 避免過量進食;不要快速吃,要細嚼慢嚥。

o 維持一個健康的體重指數,達到理想的體重。

避免在胃內發酵的食物(能導致腹脹),以及澱粉類食物,捲心菜,牛奶和酒精飲料,銘記任何膳食應該多元化。

o 推薦蛋白質:膳食應給予蛋白和乳製品,減少糖和脂肪的攝入會改善腹脹。

 生活方式——改善鍛鍊運動和姿勢

 用藥——含有二甲基硅油和活性炭的非處方藥仍然被用於脹氣和腹脹,但其效用是值得商榷的。一些含有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的益生菌製劑的研究報道能改善腹脹和脹氣。


普外科曾醫生


肚子脹氣是每個人都會有的經歷。正常成人每天胃腸道會逗留約100~150毫升的氣體,當氣體增多時,就形成胃腸道脹氣,同時也會感到肚子脹氣。

為什麼好端端的,就脹氣了呢?肚子脹氣有以下原因:

首先是不良的飲食習慣。肚子裡多餘的氣體,大多都因為不良的飲食習慣下自己用嘴巴吸進去的,比如邊吃東西邊說話,這樣不經意間就會吸入了大量氣體。

此外,吃飯狼吐虎咽、常喝可樂等碳酸飲料、嚼口香糖等習慣也會導致身體吸入大量氣體引發腹脹。

其次是吃錯了食物。除了從外界吸入氣體導致的脹氣,還有一部分脹氣,是食物被腸道細菌分解時產生的大量氣體造成的。細菌在自然界中充當著“分解者”的角色,在腸道中也是如此,它們能夠分解那些無法被人體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殘渣。

板栗、洋蔥、地瓜、甘藍菜、豆類等食品中某些成分不容易被小腸消化吸收,到大腸後,就會在細菌的分解作用下發酵,產生大量氣體,從而引起脹氣。

如果是乳糖不耐受患者,食用乳製品也會引起脹氣。

吃得太多是負擔。吃得太多,腸胃需要非常賣力地進行消化,也就是分泌胃酸來消化食物,而過多的胃酸和胰液中和後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出現脹氣、打嗝的現象。

缺少鍛鍊也是常見原因。久坐不愛活動,人變懶,胃腸也變懶,最後導致腸道氣體難以順利排出,引發脹氣。

壓力過大也會導致脹氣。脹氣也是年輕人中較多發的“現代病”,尤其是工作壓力大的白領。因為人在應急狀態下,流入胃腸的血液會減少,消化速度減緩。另外,重壓會使呼吸粗重,導致比平常吸入更多氣體,引起脹氣。

藥物因素也容易被忽略。抗生素類藥物在幫助人體對抗有害菌的同時,會將有益細菌一塊殺死,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影響消化功能。消化功能變差後,攝入的食物不能被充分分解消化,就會產生更多的氣體。

最後就是疾病因素。便秘會造成腸道近肛門端堵塞,腸道氣體無法順暢排出,容易導致肚子脹。此外,某些腸胃方面的疾病如腸燥症、膽囊疾病也會引起脹氣。

肚子脹氣時可能會坐立不安,吃不下東西,但許多人並沒有把肚子脹氣放在心上,覺得是小問題。其實,健康問題無小事,千萬別覺得忍忍就過去了,萬一是身體疾病原因引起的,那可一刻都不能耽誤。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預防腹脹的方法,讓我們徹底跟脹氣說拜拜。

想要肚子不脹氣,該怎麼做:

必需改掉吃飯壞習慣。胃腸內氣體來源有三:隨吞嚥嚥下的氣體,腸腔內產生的氣體和從血液彌散到腸腔內的氣體。嚥下的氣是胃腸內氣體的主要來源。想要不脹氣,就得改掉吃飯說話等飲食壞習慣。

補充膳食纖維。對於便秘引發的肚子脹氣,可以多吃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幫助促進胃腸的蠕動。同時應該注意,不但要補充不溶性的膳食纖維,比如說麥麩,還要適當的補充可溶性的膳食纖維,比如說芹菜。

注意蔬菜不生吃。容易肚子脹氣的人對於吃哪種蔬菜沒有比較特別的規定,但是吃蔬菜時儘量不要生吃,尤其是胃腸道功能比較差的人更應該熟吃。主要是熟的蔬菜比較好消化,而且熟食在胃腸道內佔的空間比較小,不容易導致肚子脹氣。

還要少吃對胃有刺激性的藥物。紅黴素或者是強的松,這些藥物都可能導致胃粘膜的損傷,甚至出現胃潰瘍。所以儘量不要長期服用這類刺激胃的藥物,如果要服用此類藥物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或者是改用其他的中草藥服用,避免肚子脹氣等情況的出現。

飯後要散步。研究顯示,飯後1小時散步的人消化速度明顯加快,腸道更通暢。所以,當我們吃過飯之後,可以適當的休息一會兒,接著可以去室外散步半小時。經常的散步,不僅可以幫助人們促進腸道的蠕動,同時也可以幫助人們緩解脹氣的問題。

空閒時間按摩肚子。在日常生活中,對於肚子總是有脹氣的人群來說,可以適當的按摩一下自己的肚子,在按摩肚子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幫助人們促進腸道的蠕動,同時也可以幫助人們排出體內的廢物以及廢氣,非常有利於自己的腸胃健康。

腸脹氣是常見症,短時間的、可以自我調節的不可怕。但是對於長時間的、反覆發作的腹脹,不能存在僥倖心理,應當儘早去醫院檢查治療,對症下藥。


澤橋醫生


脹氣在醫學術語上就是腹脹,肚子長期出現脹氣,是消化系統的出現問題的表現出來的一個症狀,而不是一個單純的疾病。消化系統的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現肚子脹氣的問題。所以要清楚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脹氣,才能更好的去預防和治療。


常見引起脹氣的原因有哪些?

1.消化道器官病變(包括胃腸、肝膽胰等)引起的胃腸道脹氣。  

這就包括了很大一個方面,最常見就是胃腸道原因引起的,有胃炎胃潰瘍、胃功能減弱,消化不良等原因,吃下去的東西,消化沒那麼快,或者吃了難消化的食物,聚集在胃腸道內,也會出現腹脹。

暴飲暴食,吃多了,難消化,會出現短期的脹氣,適當運動下會有好轉。便秘也會出現腹脹,結腸內聚集大量的糞便排洩不出去,剛吃下去消化完的食物也排不下去,就出現了腹脹的情況。

腸梗阻、腸穿孔等嚴重的胃腸道病變也會出現腹脹,除了單純的腹脹外,還伴發腹痛、嘔吐等症狀時,一定要去醫院就診,嚴重的腹脹會引起死亡。

2.食物或藥物代謝過程中產生過多氣體。

吃了容易產生氣體的食物,比如碳酸鹽飲料、洋蔥等等,產生氣體過多,在胃腸道聚集,就會出現腹脹。


3.腹腔內腫塊或臟器包膜遷張。

腹腔內長了東西,壓迫胃腸道,也會出現腹脹情況。  

4.腹腔內液體積聚過多。

這裡說的就是腹腔積水,各種原因引起的腹腔積水,腹腔的水多了,空間小了,壓迫了胃腸道,也會出現腹脹。比如肝硬化或者惡性腫瘤引起大量腹水。  

5.應激(包括心理、感染等)。

心理因素也是一個原因,長期鬱鬱寡歡,或者精神高度緊張的人,出現消化不良,也會引起腹脹。  

6.其他系統疾病(心、腎、內分泌、神經、血液等)引致的胸腹腔積液等。

其他系統的原因,也會出現腹脹的情況。

長期脹氣應該怎麼辦?

出現脹氣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要查出引起長期脹氣的原因。出現脹氣,要去正規的醫院查查胃腸道、腹腔有無病變,如果有病變,要治本。

如果胃腸道和腹腔沒有病變,那麼就從改善生活習慣和生活飲食開始,做到不暴飲暴食、少吃容易產生氣體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適當運動,增加胃腸道蠕動功能,減少胃腸道積氣。


小影大夫


長期肚子脹這個病很奇怪,很多人一脹就是一二十年,這個屬於疑難雜症,這個問題很多醫生搞不清楚,就給下個定義,腸炎,消化系統功能不行,胃炎,或者是腹膜炎,好嘛,就按著這治,但是就是治不好,患者就是覺著肚子脹,難受。其實這個病是什麼呢,分兩種,一種確實是脾胃功能差,脾胃虛弱導致,那就調治脾胃就好了,加之大便糖稀,就用參苓白朮丸,附子理中丸,最好具體找醫生把脈下方。另一種呢,是很多人診斷錯的那種,所以就耽誤很久不得醫治,教你個檢查的方法,自己去按自己的肚子,看有沒有具體的痛點,很多都有,一按,很疼。這樣,就是積聚症,其實就是血淤。通俗來講呢,就是血堵在血管裡,不再走動了。這種中醫下隔下逐淤湯,很快就舒服了。但是具體情況,還是要當面診治,病是個很複雜的東西,症狀都一樣,治發卻不同。


杏林醫心


長期腹脹是怎麼回事?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腸胃問題也成為了困擾大家的一個問題,導致腹脹的因素有很多,但大多都與飲食有直接的關係。不過腹脹的情況卻不同,如果出現腹脹,還是要從伴隨的狀態來判斷,及時就醫檢查,避免延誤病情。

腹脹的因素如下:

1.急性胃炎,急性胃炎除了腹脹以外,還伴隨腹痛/脹滿/噁心/嘔吐以及食慾不振,嚴重的還會出現嘔血/黑糞/脫水/酸中毒遺蹟休克等問題。

2.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也會有腹脹的問題,除此以外還有中上腹不適,飽脹,鈍痛一灼燒痛,也會伴隨一些食慾不振/噯氣/泛酸/噁心以及消化不良等症狀。

3.消化性潰瘍,消化性潰瘍也有腹脹的症狀,上腹部不適為主要症狀,,還會伴隨鈍痛/灼痛/脹痛/劇痛以及飢餓樣不適。

4.結核性腹膜炎,常有腹脹,還伴有腹部膨隆。

5.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症狀包括餐後的飽脹/早飽感/上腹脹痛/上腹灼熱感/噯氣/食慾不振/噁心等。

6.腸易激綜合徵,常伴有腹脹,排便不淨感,部分患者同時消化不良症狀和失眠/焦慮/抑鬱/頭昏/頭痛等症狀。

7.便秘,便秘通常是下腹脹痛,食慾減退,疲乏無力,頭暈/煩躁/焦慮以及失眠等等。

其實現在導致腹脹的最多的因素就是便秘,這與工作時久坐以及熬夜有著很大的關係,再加上很多人飲食不健康,還容易引發消化不良,這些因素都是導致腹脹的重要因素,如果出現了腹脹,可以先判斷是否為便秘或者消化不良,從飲食上調整。但如果還伴有其他的症狀,需要就需要就醫確診了。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你好,肚子脹氣首先要搞清楚是哪方面原因引起的。常見的引起肚子脹氣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吃東西時吞入氣體過多導致飽脹:比如我們大量喝水、飲酒、喝飲料的過程當中,吞入大量的氣體,導致腸道里面氣體積聚過多,就會使腹部膨隆產生飽脹的感覺。


2、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肚子脹:由於胃腸道消化不良,吃進去的食物不能及時消化而積聚在腸道里進行發酵,發酵之後產生的氣體不能夠及時排出,就會讓人有腹脹的感覺。



3、消化系統器質性病變:消化系統疾病也是腹脹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消化道性潰瘍、胃腸炎、炎症性腸病、肝炎、肝硬化、胰腺炎、腫瘤等均可出現消化吸收障礙,食物殘渣通過異常,導致消化道積氣積液,菌群失調,甚至腹腔積液,從而讓人感覺腹脹。


4、消化系統以外的疾病:腹脹也可以是其他系統病變的表現,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臟病並心功能衰竭,腎病綜合症,尿毒症,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疾病均可以從不同病理機制影響整體機能,出現顯著的腹脹。


總之,老百姓如果出現腹脹,建議首先要到正規醫院專科門診就診,找準病因,搞清楚到底是因為什麼導致的腹脹,再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切勿自我診治,胡亂用藥。

湖南醫聲特邀權威專家長沙市中心醫院 周理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