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写小楷两个月,想问一下老师们该怎么练习?

都是平常影象


从临的钟繇的字来看,点画还是讲究的,可以控制住笔,不是初学者,是有一定书法功底的。从字的形态上看,与原帖不是太像,钟繇带有隶意的曹魏时期楷书的特点把握的还不明显。看一下原帖。


临的《赤壁赋》也是同样的问题,特点不突出,临的还不够精细。同样看看原帖。

既然是临帖,临的像是唯一标准。要做到像,一是工具要对,二是笔法要对,二是字法要对。小楷本身就很精细,所以临帖也必须精细。建议,一是不要这样通临,通临的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为了显摆,其实没什么意义。可以选字帖里精彩的两三行反复写,写了和原帖放在一起对比。二是字的大小尽量和原帖一样,学小楷没有理由把字临大了,大了笔法不太一样,能小绝不能大。三是专注的盯住一个帖临,没有半年一年坚决不换帖,更不能今天临这个明天临哪个,钟繇和文征明明显不是一个风格,不宜放在一起学。四是多看墨迹本,能看出用笔细节和变化,必要的时候放大看。五是临帖和创作要结合,临的再像也不是自己的,吸收转化才是自己的,试着创作就能看出自己的差距了。创作也是从一两行开始,不要一上来就一整页,浪费时间。纸建议用A4大小的半生熟或熟宣,练习纸白色就好,格子条纹可以自己用打印机打印,经济实惠方便。


张伟评论


两个月能将小楷临到如此程度,确属不易。你贴出的《赤壁赋》较为模糊,看不清,从你临的《宣示表》来看,已基本具备钟字的特点。



对于小楷的学习,我说几点看法。

1、小楷对笔法要求较高,须有一定楷书基础。

小楷虽小,但五脏俱全,其笔法尤其精到。上面有某达人在回答此问题时,提出学习小楷时应学二王手札来提高笔法,对此说法我只能哈哈。恰恰相反,很多书法名家是主张学习行草者,应通过练习小楷来使笔画更加精熟。

一般而言,学习楷书应从唐楷入手,小楷亦是如此。唐楷规律性强,容易入手。



但此处有个悖论,钟繇写《宣示表》时,并不知道其后世唐代的笔法,可我们学了唐楷,不自觉地会以唐代笔法写下魏晋楷书,所以我们现在常见很多人写的比钟繇“漂亮”,但却没了钟繇的古拙质朴。

所以我们学习了唐楷,又要从唐楷中跳出来去买魏晋小楷,这是一个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过程。

2、学习书法,取法风格先宜统一,而后吸收诸家长处,广采博收,方能写出自家特色。



两个月之内,你既学《宣示表》,又习《赤壁赋》,有点类似上穿西装,下穿布鞋,各具风格,却难融会贯通。

钟繇传世作品虽风格略有差异,如《宣示表》偏工稳,《贺捷表》显率意,《墓田丙舍》更流动,《荐季直表》则尽显天然,但总体而言隶意浓厚,古朴天然,而点画多样、天然生动是钟字最突出的特点,全面临习钟繇的各种法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钟字。


而后才是下探宋元明清,于其中吸收各家长处。也就是说,由唐入手,上溯魏晋,进而下探宋以下朝代,这才是学习小楷的一个“线路图”。

3、学习小楷,须注意书写材料的选择。

学习书法,虽有“善书者不择笔”的说法,但一支好枪不是更有助于你杀敌么?一双好鞋不是更有助于你跑出好成绩么?一笔好字不是更有助于你获得美女的芳心么?同样,称心如意的好工具,不是更有助于你写出精采绝伦的好字么?


学习小楷,宜选用狼毫或兼毫,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最好选用纯狼毫,一支小楷笔基本上在300元上下。

而纸张则应选用熟纸或半生熟纸,千万不要用生宣。

4、小楷创作应文质相符,书写内容宜以恬静淡泊为主。

书写小楷本是一件很安静舒适的事,宜淋手焚香,泡上一壶好茶,铺开信笺,提笔慢书,最好还能有美女在一旁轻弹一曲小桥流水。


而此时,你书写的却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岂不是大煞风景、不解风情?

好了,絮絮叨叨一堆,不知有无撩到G点,希望大家拍砖。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苏轼论书:“小字难于宽绰有余,大字难于结密无间”这句话,点出了小楷的关键所在!

小楷更要注重结体,这是我个人的体会。特别是练习赵孟頫的《汲黯传》,有时就如同在写大字一般的感觉。


其实小楷在不同时期也有各种风格,魏晋善态,如钟太傅的《荐季直表》、《宣示》王会稽的《黄庭》、《乐毅》等帖,结体茂密,朴实古雅,推崇的是自然之美,因此练习这时期小楷切忌“刻意”,笔法须做到“笔笔断而笔笔连”,结体似欹还正,章法意出规而笔不逾矩。然而,做到这些又都是以“刻意”地熟练为前提的,所以学习魏晋小楷需要掌握“度”,一个让人不会产生“混乱”的度。

唐小楷比较宽泛,也比较善“变”。基本上凡楷书碑帖都可入小楷。作为学习重点,其中特殊的是“写经体”,这种带有浓厚“六朝”靡漫之态与大唐金刚虬举的书体,是日本书法的“奠基”。如希图在变法和笔力上有所破茧,可下点功夫。



宋代基本找不出哪些可以学习的小楷,只南宋姜白石善可一仿。却可在五代里寻摸一下,如林逋、杨风子、李建中等。五代书法要品味,不须多练习,能把五代书法静谧、沉厚这些元素融入作品中,无疑提高了几个档次。




赵孟頫小楷善韵,并覆盖了整元代,他的小楷就是一个生态系统,低级到高级演化全有,可以汲取所需,亦可全盘照搬。




明清小楷善意趣,文征明是平民文人的意趣,祝枝山是古拙意趣,唐晋生是风流意趣,至沈、周及其他则小酌即可。


清代小楷除了“馆阁”,总体是一个“怪”字。黄道周、石涛、董其昌、查士标、永瑆……等不胜罗列,但众口难调,很难符合大家口味。个人喜黄道周笔锋,以隶草入小楷,古朴钝拙,很有个性。




有人评小楷难于大书,有一定道理。但古人多为尺牍批书,以小楷是常态;今人多为盈尺大字,故感难于蜀道。

学习小楷,贵在通透,亦难于结体。专于精,亦要博于广,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亦难,惟博文强记也!

【临池管窥】谢谢浏览!

2019.8.1.浅识


临池管窥


冰城晋人李先生讲得很好。如果你懂得写字的法度、结构、笔法等方面要求有准确的功力,写小楷还难吗?否则你醉心写小楷,缺乏基本功力,写字又多,不好的字写多了,练出了坏的习惯,改也难。练好大楷是写小楷的基础。


江天雨秀


两个月确实很赞了,多读帖,细体会,宣示表字字珠玑,结体到章法都须把握,笔力不够,认识不深,坚持下去,三五年后必有小成。


子安5


初学要写大楷逐渐过渡到中楷练永字八种笔画写法!暂时不要练小楷!小楷是书法家试金石!相对比较难!不写小楷不是书家!楷书最高境界是小楷!静中求动,不死板达到美的境界!


冰城晋人李


米芾《海岳名言》有云: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

初学写字,建议把字的大小控制在十公分左右,可展可促。促不失意蕴,展犹有气度。贸然小字,技法意蕴全无,仓促成之,不过写字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