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仁濟世,小仁誤事:高層不狠,中層不壞,累死三軍

大仁濟世,小仁誤事:高層不狠,中層不壞,累死三軍

今天說說將者第三篇:仁!

仁字,好說,關愛部屬關愛士兵,尤其是一線作戰官兵,是一位將軍必須做的事情。做不到這一點,就不配當將領。

但這是個最具有欺騙性的字眼,真正的仁往往需要時間和殘酷的事實來證明。有的人看似殘酷,實則仁慈。有的人看似仁慈,實則殘酷。

故仁,須區分大仁和小仁。君子謀大仁棄小仁。

大仁濟世,小仁誤事:高層不狠,中層不壞,累死三軍

1.一支軍隊,“能打仗打勝仗”就是大仁。

《亮劍》中李雲龍的部隊,是出了名的能打仗,也是出了名的訓練殘酷,練習格鬥刺殺都是往死裡整。因為李雲龍心裡明白,訓練場上少流了汗,戰場上必定會多流血甚至多犧牲。

有位上過戰場的老兵告訴海宸,戰場上新兵的死亡率要遠高於老兵,主要原因就是新兵的訓練不到位,無論是戰術技術訓練,還是心理素質訓練,都比不過老兵。

記得有一年夜訓,某連為了減少夜間訓練的受傷率,在火炮上偷偷裝燈泡。參加過越戰的團領導發現後,對著連長一頓狠批:

你以為你這樣做很仁慈嗎?就是關愛士兵嗎?你這是害他們,夜訓這關過不了,上了戰場怎麼辦?他們如果不適應黑暗條件,怎麼去打敗敵人?你要給他們裝燈泡,就是要他們給敵人當活靶子!現在受點傷,總好過戰時丟命!

卓越的將領是要讓官兵們覺得跟著他能夠打勝仗,能夠活下去,對國不辱使命,對人保住性命,這才是真正的仁。為此,他們組織訓練演習時都是狠角色,所謂

“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

戰爭是殘酷的,訓練豈能圖輕鬆?

訓練不折騰,一旦打仗,就沒有機會折騰。

大仁濟世,小仁誤事:高層不狠,中層不壞,累死三軍

2.一個企業,能夠盈利,能夠發展壯大就是大仁。

企業界有個說法叫做:“高層不狠,中層不壞,累死三軍!”

幹過企業的人都能夠理解,倘若領導們都當好好先生,這樣的企業是不可能有發展的。領導表面上仁慈了,但最後企業倒閉,員工失業,生活陷入困境,又何來仁慈之說呢?

近來關於“996“的議論有點熱,從大仁的角度講,企業領導者還真沒有錯,如果企業員工沒有拼搏奉獻精神,企業是不可能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生存的。

倘若企業無法生存,則員工又如何生活呢?我們不能總是幻想“錢多事少離家近”的生活,輕輕鬆鬆就能有高福利——這種想法是個大坑!

當前,西方一些國家陷入了高福利的陷阱,企業管理人和工會之間的鬥爭越演越烈,導致企業不能正常生產,甚至最後倒閉,值得我們警惕。

早些年,我們的某些企業,沒有什麼利潤,但職工的福利卻特別好,什麼都分,什麼都發,進到企業就像進到一個保險箱,最終企業倒閉,職工下崗,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競爭是殘酷的,企業管理豈能圖溫和?

至於如何衡量工作強度和員工福利以及健康問題,則考驗企業領導們的智慧,也考慮政府領導們的智慧。

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真正的仁也是奮鬥後才能見證的。

大仁濟世,小仁誤事:高層不狠,中層不壞,累死三軍

3.一個孩子,能夠成才能夠適應社會就是大仁。

有句古訓叫做: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孩子成長的過程是痛苦的,求學的過程是艱難的。

但不知從何時起,颳了那麼一股風,讓孩子快樂成長,推崇快樂教育。在溫室裡成長的孩子,如何去適應紛繁複雜壓力山大的社會呢?

吃不了學習的苦,又如何能吃得了社會的苦?

一時的仁慈心軟,一時的放任自流——即所謂的放養,最終讓孩子到社會上走投無路,這才是真正的殘忍,溫室裡的花兒經歷不了風雨。

到那時,他們必定會回過頭來怪父母,當時不懂事,為什麼不給他壓力,為什麼不逼逼他?

社會是最現實的也是最殘酷的,對孩子的教育又豈能圖輕鬆快樂?

讓孩子在適度的壓力中成長才是仁中之仁、長遠之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