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防疫復工兩不誤,各地政策不能“打架”

交通運輸部2月15日發佈消息稱,經國務院同意,從2月17日0時起至疫情防控工作結束,所有依法通行收費公路的車輛免收全國收費公路車輛通行費。這對疫情防控工作和節後復工復產都是重大利好消息,防疫物資流通、生產資料補給將更加通暢。但復工以來,重慶、山西、江蘇等地又發生聚集性疫情,各地開始的新一波復工潮,也給防疫工作帶來巨大挑戰。

要想防疫復工兩不誤,各地政策不能“打架”

疫情給全國上下按下暫停鍵,如今疫情防控也到了最吃勁的階段,但毫無疑問的是,復工復產同樣迫在眉睫。只有源源不斷供應充足的醫療生活物資,防疫工作才能順利開展;只有盡力縮小經濟損失、維持發展信心,群眾才能更有底氣地抗“疫”。這一點共識,相信能夠達成。

但復工不是簡單的一聲令下、即刻開動。政策、人力、交通、物資等,各方面條件缺一不可。眼下復工號角吹響,即將轉動的經濟機器仍面臨諸多難題:人員回不來、物資運不進、原料供不上、產品銷不出。疫情防控舉措和復工進程層層交織,各地區各部門都壓力重重,如果只顧自掃門前雪,可能造成防疫復工對立的錯誤局面。中央要求“全國一盤棋”抗擊疫情,嚴防嚴控也要確保暢通,但真正落實到基層,仍然考驗著各地治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政策一旦打架,群眾將無所適從。

最突出的就是人力的問題。各地疫情程度不一、管控措施不同,特別是對人員流動的管理差異較大,而這恰恰是復工的重點問題:人都來不了,談何開工?一些地方要求返程人員做好一定時間的居家隔離才可返工,而一些地方卻勸返回程人員,甚至不科學地實行地域隔斷;公司叫員工來上班,小區卻不讓出門;員工想去上班,發現公共交通工具還沒完全恢復;隔離沒達到當地規定的時間,老闆就催著去上班,還有一些隔離期發生的新情況複雜多樣,都找不到確切規定……這些擺在復工前的問題,雖不大卻現實棘手,需要細緻明確的解決措施。

很多地方都採取復工審核方式,來保證每家開工企業的安全狀態。這本來是嚴防嚴控的良策,但脫離科學實效的做法,容易演變成粗暴的“管卡壓”,陷入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僵局。上級部門要求一些行業儘快開工,當地政府卻考慮疫情防控問題,嚴加限制,延遲開工時間,或者設置嚴苛的標準、繁雜的步驟,表表相接、層層施壓,讓中小企業難以達標、開工無望。

事實上,中小企業承受疫情打擊的能力更弱,反而需要給予更多的政策傾斜和關懷。防疫難度眾所周知,開工審核必須嚴格沒商量,這無可厚非。但在嚴字基礎上,還是有科學防控、安全開工的空間。形式上再嚴苛,也無法保證一線的安全,不能只看申請文件上的數據,還要核查真實的物資;不能只伏在案頭,更要到現場勘查評估。口罩等防護物資是否充足,員工近期活動路線、社交情況是否摸排到位,上班路線、就餐環境是否安全?這些問題需要不厭煩不厭細地核查。想方設法幫助企業科學防控、安全開工,總好過官僚主義的表格式管理。

戰“疫”是大考,而復工正是一道難度係數超高的題目。要想防控復工兩不誤,首先得從理順各種政策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