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建設,就需要“眼高手低”

在一般的經濟學教科書中,常常將務實主義和理想主義作為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認為利益與公益、利潤與價值追求無法兼容。的確,這說出了絕大多數企業的共性:當利益與公益、利潤與價值追求劇烈衝突時,它們往往選擇前者,捨棄後者。然而,也正因為此,它們離優秀卓越還有相當遙遠的距離。業內經典《基業長青》通過對18家高瞻遠矚公司的分析,得出結論:務實主義和理想主義完全可以兼容,高瞻遠矚公司都是務實的理想主義者,它們以理想為追求,致力於創造一種組織,這種組織本身就能傳承公司的理想。

務實的理想主義,這是卓越企業的文化共性,應該成為我們的文化追求。企業文化是實是虛?我們相當多人存在著很大誤解,認為它是虛的,或者不急迫緊要的東西,是文體娛樂的簡單組合。其實,真正意義上的企業文化,都帶有務實的理想主義色彩,追求“虛”與“實”的完美結合,這決定了我們的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眼高手低”的工作:眼要高,站在企業之外看企業,站得高,方能看得遠;手要低,回到企業之內做事情,從細微瑣屑入手,方能做得實。“眼高手低”做到恰到好處,方能實現“以文化企,文化制勝”。

企業文化建設,就需要“眼高手低”

眼高:打造信仰

“眼高”使我們始終保持充滿激情的理想和信仰,有明確不移的價值航向。在諸多民族中,猶太民族長時間沒有國家而能頑強地活下來,並且始終保持整體性,根源在於他們的理想信仰。猶太人的孩子懂事時,家長就會在《聖經》上抹點蜂蜜讓孩子添,意在教育他們從小就知道:書是甜的。在猶太人心中,學者比國王更偉大。正是這種健康的信仰使這樣一個弱小的民族在苦難之中堅守精神家園而變得強大。民族國家如此,企業亦然。對於一個追求“永續經營”的企業而言,這種健康的理想信仰該以何種方式呈現?表現為它必須具有遠遠超越利潤目的的精神追求,以防止精神生病。美國默克公司在二戰以後,將鏈黴素引進日本,消滅了危害日本社會的肺結核,但是卻沒有賺到一分錢。他們這樣做,因為他們有一個信仰:“我們做的是保存和改善生命的事業,所有的行動,都必須以能否圓滿實現這個目標為衡量標準。”同時他們相信,這個信仰與賺錢的目的並不衝突,他們說:“我們始終不想藥品旨在救人,不再求利,但利潤會隨之而來。如果我們記住這一點,就絕對不會沒有利潤;我們記得越清楚,利潤就越大。”

事實也的確如此,默克公司在今天是全球製藥企業的領先者,絕非偶然。

因此,企業文化建設必須高瞻遠矚,具有超越性。落實到每個部門、每個員工,則表現為:我們要有偉大的眼界和心胸,懷抱高遠的理想,理解牢記企業的方向和使命,經常閱讀我們的企業文化;我們要時常抬頭看看自己的前方,是否和企業的價值追求相吻合;我們要給自己建立一些階段性的目標,實現了,再進一步;我們每一個最平凡的人,都可以讓自己在某個領域成為最棒,成就卓越的價值,獲得外界的認同。

企業文化建設,就需要“眼高手低”

手低:細節兌現

“眼高”之外還需“手低”。“守低”才能最終使我們的企業文化理念真正上升到員工精神皈依的高度,而不至於出現“兩張皮現象”。企業文化建設最終要落實到制度、流程和執行之中去,滲入員工思想,落實為員工行為,靠的是在無數的細微瑣屑處腳踏實地行動付出。企業經營哪裡與文化理念不符,就從這個地方的細微瑣屑處來補強提升,最終使理念成為員工的忠誠信仰。在《父子同心締造IBM》一書中,IBM的老闆湯姆·華森寫道:“這所學校的每一樣東西都意在激發忠心、熱忱和崇高的理想。”公司前門刻有座右銘“思考”二字,每一個字母有兩英尺高,一走進去就能看到,意在讓員工踏著樓梯去上每天的課程時產生一種奮發向上的心態。IBM就是這樣一直把自己的信念灌輸到每一個人的靈魂中,成為一種信仰,一種熱愛,以至一位在IBM任職9年後離開的人說:“離開這家企業就像移民一樣。”

企業文化建設,就需要“眼高手低”

假如我們把企業文化建設比作“千里之行”,那麼“眼高”就是千里盡頭的目的地,“手低”就是一個個堅實的跬步。這要求我們在高瞻遠矚理念的導航下,我們的雙手和行動從實實在在的細微處做起,清掃每一個灰色角落,從而掃天下。這注定是一個“苦心志,勞筋骨”的漫長過程,需要堅韌與執著,需要堅信企業文化是“無用之大用”,不因短期功利而廢棄。

我們每一個員工都可以在細微的行為中助推企業文化良性發展。我們可以每天早上在本子上寫下今天要做的事情,完成一項勾掉一項,日事日畢;我們可以每月改進一個工作環節(最微小也可以),使得更有效率或降低成本,並讓大家知道;我們可以找到一種持續自我提升和學習的方法,比如每季度看一本書;我們可以記得付出一定有回報,忘記付出一定要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