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爆发拉沙热疫情,致死率近15%,感染者中80%没有症状,但当地人更恐慌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正在肆虐中国,而一种名为拉沙热的疫情则横扫了尼日利亚的26个州。

据尼日利亚疾病控制中心(NCDC)报告统计,自去年12月30日开始,截至今年2月9日,尼日利亚26个州的92个地方政府共发现1708例疑似病例,其中472例确诊,已致70人死亡,致死率高达14.8%。尼日利亚科学院(NAS)为此呼吁尼日利亚联邦政府尽快正式宣布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评估报告称,拉沙热是一种病毒性出血热,属于人畜共患病,通过接触被啮齿动物尿液或粪便污染的食物或家庭用品传播到人,也会出现人与人之间感染和实验室传播。拉沙病毒的宿主通常称为"多乳鼠"(Mastomys),感染拉沙病毒的"多乳鼠"不会发病,但它们可以通过尿液和粪便排泄病毒。


尼日利亚爆发拉沙热疫情,致死率近15%,感染者中80%没有症状,但当地人更恐慌新型冠状病毒

拉沙热通过被啮齿动物尿液或粪便污染的食物或生活用品传播


由于拉沙热属于季节性疾病,每年干旱季节爆发,尼日利亚民众对其并不感到陌生,但由于当地卫生条件差、诊断效率低下等问题,近年来拉沙热疫情出现愈加严峻的态势。


西非地区每年数十万人感染


拉沙热在尼日利亚历史已久,起源于西非,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被发现。1969年在尼日利亚北部拉沙镇被确认而得名,每年旱季爆发,流行高峰集中在每年12月至次年6月,1月通常是高发期,尤其是在人口稠密的尼日利亚南部。

拉沙热传染性极强,沙拉病毒与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等共同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Biosafety Level 4)的危险病毒(艾滋病为3级,SARS也为3级),但总致死率比后两者要低。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西非地区每年感染100000至300000人,约有5000例死亡。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多哥和贝宁都曾报告过该病病例。

尼日利亚的华人酋长李满虎告诉《凤凰周刊》记者,他所在的克里斯河州(Cross River State)目前为止还没有拉沙热确诊病例,但有4例疑似病例。而相邻的埃博伊州(Eboy state)已经有9例确诊病例。"拉沙热是季节性疾病,当地人都对它有所了解。但是由于当地生活条件差,饮用水或者食物可能会被感染的老鼠污染,因此每年都会爆发。"

拉沙热主要通过接触被感染的老鼠的尿液、粪便、唾液或血液污染的物品传播。而接触被感染者的血液、尿液、粪便及其他体液,沙拉病毒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感染拉沙病毒的人大约有80%没有症状。该病的潜伏期为6到21天,有轻度症状者通常会出现低烧、无力和头痛;严重者则会出现口腔溃疡、肌肉酸痛、流鼻血、呼吸困难、呕吐、面部肿胀、胸背部和腹部疼痛,甚至休克死亡。一般五个人中会有一名重症感染者。


尼日利亚爆发拉沙热疫情,致死率近15%,感染者中80%没有症状,但当地人更恐慌新型冠状病毒

尼日利亚爆发拉沙热疫情(资料图)


由于症状多样且没有特异性,该病的早期临床诊断通常很困难,潜伏期过后可能会迅速恶化,导致内部出血、癫痫发作、昏迷和死亡。

WHO统计报告显示,拉沙热的总致死率为1%。而在伴有严重疾病的住院患者中致死率则高达15%,目前尚无批准可用的疫苗。治疗方式则是通过补液和对症治疗等早期支持性护理提高生存率。

2019年尼日利亚有174人死于拉沙病毒感染。不过,已在尼日利亚生活5年的李满虎并没有太大担忧,"拉沙热是可以预防的,只要不接触患病的老鼠和人,并勤洗手保持个人和厨房卫生,一般不会有问题。"


尼日利亚爆发拉沙热疫情,致死率近15%,感染者中80%没有症状,但当地人更恐慌新型冠状病毒

预防拉沙热需要避免与啮齿动物接触


据尼日利亚人介绍,目前当地政府都在积极宣传预防拉沙热的措施,例如在医院或者人多的地方发放宣传册或者布置宣传栏布告,让当地民众了解如何预防沙拉热——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吃任何食物前都要清洗干净;食物贮存在防鼠容器内并妥善弃置垃圾以防鼠患等。此外,边境区域也会加强出入境人员的体温检查。


近年来疫情愈发恶化


"克里斯河州当地人还是比较担心的。"李满虎说,由于克里斯河州的卫生条件在全国属于中下水平,即使当地暂时还没有确诊病例,但民众日常生活的地方经常会有老鼠出现,"尤其晚上老鼠活动频繁,老鼠的排泄物接触到食物,被人吃了就会传染。"

拉沙病毒之所以集中在西非地区爆发,主要与当地的卫生环境薄弱有关,非洲地区普遍遭受鼠患,而鼠类已经被证实携带有大量病毒。

2017年8月,尼日利亚总统穆罕默德·布哈里在国外治病三个月后回国,却发现办公室的家具和电器都被老鼠毁掉,只能暂时在家中工作。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拉沙热近年来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1969年该病仅在2个州内传播,如今已经同时在26个州内爆发。2018年,尼日利亚疾病控制中心报告了有史以来最多的病例,确诊病例超过600例。

尼日利亚科学院执行秘书杜因·奥杜班乔指出,环境卫生状况普遍较差,人与啮齿动物之间接触增多,导致近年来该病的传播扩大。由于诊断效率低下,有些患者住院时间较晚,影响了治疗。此外,对该疾病关注不够导致包括疫苗在内的药物研究资金投入不足,薄弱的疾病监测和反应系统都导致了疾病蔓延。


尼日利亚爆发拉沙热疫情,致死率近15%,感染者中80%没有症状,但当地人更恐慌新型冠状病毒

由于干旱季节的天气情况,通常在一月份的病例数会上升


2014年8月8日,WHO宣布西非的埃博拉疫情成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状况,宣布全球进入紧急状态。奥杜班乔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防控范例,"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导致启动紧急模式,伴随而来的是行政手段和资金,最终在93天内就有效阻止了疾病的传播。这就是为什么尼日利亚科学院呼吁政府采取更多行动的原因。"

尼日利亚病毒学教授、拉沙热研究人员之一奥那沃尔·托莫里也曾公开批评政府在遏制拉沙热复发方面做得不够。"我们还没有关于拉沙病毒的任何疫苗。在过去的15-20年左右的时间里,这种病毒已经发展成为尼日利亚的例行疾病,每年都要面对不断上升的死亡病例。"

2月7日,尼日利亚媒体DailyPost援引该国卫生部长奥萨吉·埃哈尼尔的话报道称,尼日利亚发现了一种奇怪的致命疾病,最早发现的4名感染者全部在48小时内死亡。发病症状包括头痛、腹泻、呕吐、身体内热、胃痛胃胀、浑身无力。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已造成15人死亡,104人感染。

不过随后WHO的初步调查排除了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可能,推测为杀虫剂中毒。埃哈尼尔表示,怀疑是当地人食用了受污染的鱼或在捕鱼时使用了危险化学品。通过检测,目前已排除埃博拉、黄热、拉沙热、霍乱以及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


当地人更恐慌新冠病毒


今年2月5日,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馆在官网上就已经发布警告,考虑到春节假期结束后自国内返尼人员较多,尼日利亚国内疟疾、拉沙热等流行性疾病也进入多发期,提醒在尼日利亚的中国公民注意防范疫情。

使馆还强调了对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范措施,称尼日利亚国家实验室已具备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能力。目前,尼已在国际机场等口岸对入境旅客进行体温检测,提醒中国公民理解并积极配合体温检测,来自疫情较重地区的中国公民则需要自我居家观察14天。


尼日利亚爆发拉沙热疫情,致死率近15%,感染者中80%没有症状,但当地人更恐慌新型冠状病毒

在赞比亚一家药店买口罩的顾客


虽然拉沙病毒与埃博拉病毒共同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但当地人已经熟知沙拉热,且如果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状况改善,便不会有太多病例出现。李满虎称,拉沙热没有引起当地民众的恐慌。"反而当地人更恐慌新型冠状病毒,因为它的感染性更强,传播途径广,所以当地民众非常关注中国的疫情。"

"当地人都害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非洲爆发。他们知道它的传染性很强,而且非洲的医疗水平低,如果发生那将是一场灾难。"李满虎说。

今年2月2日,总统布哈里表达了对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支持,并称赞了中国为遏制疫情扩散所作的努力。布哈里称,"中国一直以来向尼日利亚和非洲提供了非同寻常的支持,近年来尤其如此。我们相信,通过各种努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只是时间问题。"


尼日利亚爆发拉沙热疫情,致死率近15%,感染者中80%没有症状,但当地人更恐慌新型冠状病毒

尼日利亚总统穆罕马杜·布哈里


2月6日,尼日利亚主流媒体《领航报》总编马霍博士发表文章抨击个别社交媒体夸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呼吁政府和民众理性科学看待,避免过度反应。

目前尼日利亚机场对来自出现感染病例国家的旅客实施健康检查,尤其对高烧患者实施监控。其他很多非洲国家也已经拉响预警,肯尼亚和卢旺达的所有边境口岸和机场均加强了入境检查;塞内加尔卫生部呼吁该国近期去过病毒感染地区的公民前往卫生中心进行必要的检查。

当地时间2月14日,埃及发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是非洲首例。埃及卫生和人口部当晚发布的声明称,患者是一名外籍人士,目前状态稳定,但并未点明国籍。本月初开始,埃及政府已暂停国营埃及航空飞往中国的所有航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