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宅家,家長掌握情緒管理五步法,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

最近因為疫情原因,很多孩子被迫長期待在家裡,沒法上學、沒法出去和夥伴們玩,內心都要崩潰了。

疫情宅家,家長掌握情緒管理五步法,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

崩潰的又何止是孩子,父母在家帶娃也要崩潰了。

除了要抵抗疫情給我們帶來的心理壓力,又要保住自己的飯碗,還要照顧好孩子。所以,當孩子情緒積累爆發的時候,家長心中也肯定有千萬匹野馬在奔騰。

疫情宅家,家長掌握情緒管理五步法,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

每個人都有情緒,我們的行為都是由我們的感受而塑造的,“感覺”是人存在的自然組成部分。

我們常常花很多時間在培養孩子各種技能上,如閱讀、英語、數學、刷牙、繫鞋帶等等。但卻忽略了孩子的情感發展。殊不知,情商對孩子的成長,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研究表明,瞭解自己情緒和感受的孩子有以下優勢:

  1. 能與他人形成更堅固的友誼關係;
  2. 沮喪時能更快地幫助自己冷靜下來;
  3. 在學校的綜合表現更好;
  4. 能夠更好地處理情緒、減少負面情緒;
  5. 更少生病!


在孩子發展情商的過程中,家長的正確引導尤其重要。

心理學家戈特曼博士(Dr. Gottman)是兒童情商教育的專家,在幾十年兒童情緒發展的研究中,他發現家長可以被歸類為以下幾種:

1、逃避型家長(The Dismissing Parent)

疫情宅家,家長掌握情緒管理五步法,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

這類型的家長嘗試消除、嘲笑或遏制孩子所有負面情緒。

他們遇到孩子情緒爆發時,會感到無所適從甚至是害怕孩子會失控。所以一旦發現孩子情緒不對,就習慣性使用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方法,希望用時間作為解決問題的萬能藥。

帶來的後果:孩子會覺得自己的負面情緒是有問題的,認為產生負面情緒是錯誤的、不被接受的,甚至覺得是不正常的,但他又無法調節自己的情緒。


2、否認型家長(The Disapproving Parent)

疫情宅家,家長掌握情緒管理五步法,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

這類型的家長與逃避型家長相似,但比逃避型家長更加負面、更帶批判力、操控性和控制慾。他們很強調規矩,但卻不考慮孩子的情緒表達。

帶來的後果:與逃避型家長所帶來的後果相似,孩子會否認自己的負面情緒,不願意去接受,但卻無法調節。


  1. 放任型家長(The Laissez-Faire Parent)
疫情宅家,家長掌握情緒管理五步法,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

這類型的家長非常被動,對孩子遇到的情緒問題極少提供指引和幫助,也不會給孩子設定合適的界限,對孩子的情緒指引是:鼓勵他們“擺脫”情緒,直到情緒消失為止。

帶來的後果:孩子因為情緒的困擾,可能會無法專心,無法和他人形成親密的朋友關係,也不能以健康的方式調節自己的情緒。


4.情緒教練

最後一種,是戈特曼博士(Dr. Gottman)推崇的家長類型。這類型的家長懂得如何給孩子做情緒的引導,鍛鍊孩子的情商。

疫情宅家,家長掌握情緒管理五步法,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




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需要做到以下五步:


1、覺察(Aware):關注及覺察到孩子的情緒

  • 不但關注孩子的情緒,也關注自己的情緒,無論是快樂、悲傷、還是生氣,都能夠意識到這種感受的出現。
  • 在關注情緒中,家長要注意觀察、聆聽,並學習孩子如何表達不同的情緒。
  • 關注孩子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姿勢和語氣變化——這些特徵都可以表露孩子當下的感受和情緒。


2、聯結(Connect):及時察覺到孩子的情緒,並利用孩子表達情緒的時刻,將它作為促進你和孩子親密感和對孩子進行情緒教育的完美機會

  • 家長要學會運用這些情緒時刻作為增強與孩子感情的機會。在這個時候,要密切關注孩子的情緒。
  • 不要忽視或者回避孩子對情緒的表達,而要把情感時刻作為情商教育的良好時機。
  • 覺察孩子的感受(如是快樂、生氣,還是悲傷),並鼓勵孩子談論ta的感受。
  • 在孩子情緒升級成為不良行為之前,為孩子提供指導 - 如引導孩子運用恰當的表達方式將情感表達出來,如用言語把自己的情感說出來“我現在很生氣!” 等等。


3、聆聽(Listen):善意地聆聽孩子的情緒,並肯定孩子的感受

  • 認真對待孩子的情緒;
  • 向孩子表明你瞭解他或她的感受;
  • 避免判斷或批評孩子的情緒。


4、引導(Guide):幫助孩子學會用語言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 引導孩子把具體的感受說出來,如引導ta說出:“我很開心”、“我很沮喪”、“我很難過”、“我很氣憤” 等描述情緒的詞彙。
  • 感知孩子正在經歷的情緒,而不是告訴孩子不應該有這樣的感受。教孩子把感受命名(說出來),有助於安撫孩子的情緒。
  • 通過說出自己的情緒並拿出來討論,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 幫您的孩子建立表達不同感受的詞彙表。


5、限制(Limit):當孩子情緒爆發的時候,為他們設立一定的限制

  • 當孩子情緒爆發的時候,批評他們做錯的行為,而不是他們的感受。如,不要否認孩子的情緒,說“你生氣是不對的”, 而是批評他們的行為:“你摔東西是不對的”。
  • 當孩子行為不對時,幫他們識別自己的感受,並向他們解釋為什麼做得不對。
  • 幫助孩子思考可能的解決方法。
  • 不要期待孩子的情緒能夠飛快地得到解決,給他們一定的時間感知、接受和消化情緒。
  • 鼓勵孩子的情緒表達,但對行為設定明顯的限制 - 如:可以用文明的方式表達,而不可以用暴力。




疫情宅家,家長掌握情緒管理五步法,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

親子間的相處,難免會遇到矛盾和情緒不佳的情況,在這個時候家長更需要懂得掌握情緒五步法:覺察 - 聯結 - 聆聽 - 引導 - 限制。

運用正確的方式,做孩子的情感教練,幫助孩子正確地識別情緒、接受情緒、和表達情緒,把情緒矛盾轉為有意義的教學時刻,培養孩子的情緒智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