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总是很拖延,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彭国放


想要摆脱拖延症,建议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找原因、然后找方法。

只有明确了自己对某件事拖延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法。

那么如何摆脱拖延症呢?

举例说明:

第一,没时间或忙忘了

如果是因为事情太多,忙的没时间做而导致的拖延。

建议:

做事有计划性、分清轻重缓急、找到侧重点、合理安排时间,进而有序的完成要做的事。

有句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如果因为事情多而杂,就需要通过做笔记,工作事务进度条来辅助自己高效的完成计划。

第二,不感兴趣

如果是因为对某事不感兴趣、不喜欢做,而导致的拖延。

建议:

1、若是工作中的事务,要体现出诚实的态度。要么这个工作不接,要么接了就需要调整心态,抱着负责任的态度,可以把问题当机会,磨练自己的心性,给自己一个信念,要做就做到更好。要有信心。

2、若是生活中琐碎的小事,可适当的放松,没必要高标准、严格的要求、强迫自己,允许自己偶尔的小慵懒,也是一种放松的方式。

3、若是不得不紧急要处理的事情,那一定要有时间观念,考虑到不及时做的严重后果,有个清晰的认识,提前给自己设定完成某事的时间,然后立刻行动起来。提前完成更好,避免再被其他事情耽搁。

第三,比较难,觉得无法胜任

如果因为某事较难做,自己做不了,而导致的拖延。

建议:

将工作任务分解为各个小目标,勇敢的迎难而上,不怕犯错,往往更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很多事情都是在一边摸索学习,一边通过实践而完成的。

熟能生巧,经验都是积累出来的。可以寻求各种方法,借力完成。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

第四,习惯性拖延;

如果不管任何事情,都喜欢拖延,已经成为习惯了。

建议:

给自己设定奖励机制,如在每次做事前,计划一个完成工作任务后可以做一件喜欢的事情,以激励自己、培养自己的积极主动做工作的良好习惯。

树立时间观念,做事情注意力集中、专注,提升自己的规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还有行动力。


敬待花儿开


感觉这种情况人人都有,只是有的比较严重,有的比较轻,拿上班这件事来说吧,比如我们是早九晚五的上班族,每天上班到公司都得磨磨蹭蹭踩着地去公司,到了公司状态好点可能一天效率挺高的,遇到状态不好可能效率不高,下班之后想着要多学习点工作技能相关方面的技能,但是回到家后,懒得打开书,打开电脑去学习,开始了刷抖音刷微博热点的小能手状态,那种感觉真是一时刷一时刷,一只刷一只爽,只是让你看完了有种错觉,我在哪,我为啥一只会这样,又开始讨厌自己,面对现实问题时又没了兴致,陷入了拖延状态。

说拖延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这可能是个慢性疾病,不是一时就能解决了的问题,不像感冒只是偶尔,而且吃点白加黑就能立马见效,拖延症这种病犯病是每天都会出现,记住是每天而不是偶尔,而且每天不止一次,那总有点能克服的方法吧,是有的。

首先,要有自我反思的意识,其实想想我们在一天中对待不同的事情我们也有不拖延的时刻,比如今天上午我还看谁都不顺眼,啥也不想干的时候,老板夸了下我,我下午干活挺高兴的,效率高,事情按时完成或者超前完成,没有拖延,这就要反思了,我们哪些时候是效率比较高,什么状态下自己没有拖延,把这些总结总结,会找到克服拖延的方法的。

其次,要有解决问题的意识,我们老抱怨工作没啥意思,我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干的都烦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种重复的工作,我为啥要天天做,是非做不可吗, 那有没有别的解决方法呢,用什么工具,什么方法能解决呢,当你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你就减弱这种抱怨,天天烦不想做,想拖延的这些症状。

最后,要克服逃避的性格,人人都是有惰性的,我们要远离舒适区,比如你这个人天生性格比较内向,而且还孤僻不喜欢与人打交道,但工作不得不面临着与很多人沟通,那这些时候,可能工作中就会出现比如我就不想跟他说话,我担心我说错了等等,这时候就要克服自己这种逃避的性格带来的系列问题,这样引发的一系列拖延就也解决了。

要经常反思,总结,找到犯病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少喝点鸡汤,多从自身找问题,问题就会解决。


不羁旅爱自由


这个要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的,

自己的自制力和时间观念比较差,再加上依赖性得话,那么做事肯定会很拖拉的。

就像我,一段时间没有坚持,自控力就下降了,同时起床需要我爸妈叫了,但是爸妈出去玩,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自控力还是很好的,能自己按时起床,这就意味着,自己形成了对父母的依赖。他们在的时候,依赖性特别的强,所以,按照本人来说,就是要减少父母对自己得影响,不要过度依赖自己的父母。

所以做事拖拉得话,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自制力、时间观念、以及依赖。


蓝之灵食疗新滋补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拖延的毛病,这个不良习惯给我们的学习生活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响,比如它会让我们非常焦虑、紧张、烦恼易怒、困倦、甚至会出现记忆力下降、决策力受损等症状。

既然拖延症有这么多不良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个毛病呢?7种方式送给你!



1、找到你拖延的原因,对症下药。

关于拖延的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5点:潜在的叛逆心理;压力太大、追求完美;注意力不集中;盲目自信:总觉得时间还早,之后再去做也可以;时间安排不合理

更具体的原因分析,可以参加我的这篇问答。https://www.wukong.com/user/?type=0


2、做好有效的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得当,事情的轻重缓急设置的明白,对于任务设置好明确的时间节点,一步步的去跟进,就不会出现最后一刻狂赶项目的情况。


3、列清楚你的任务,并打钩

将你的任务明确化、具体化,这样可以时刻的监督提醒自己。当自己完成一项任务时,在纸上勾掉这项内容,这样会给予自己自信和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喜悦。


4、寻找专注的环境

我们的注意力很难一直集中,所以在环境上要尽量选择可以保持专注的环境,比如安静的咖啡厅、教室等


5、预期和计划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要实事求是,不可盲目制定

要评估下自己的时间和能力,再去依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我们在生活里总是会遇见这样的情况,自己的计划总是完成不了,总是累积,总是拖延。这种就是属于盲目不实际的计划。


6、要有积极的信念

当自己想偷懒,想拖延的时候,在头脑中和那个拖延的小人对话,鼓励他先去做好事情,再去休息,不要逃避


7、设置奖励机制

研究表明,在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如果设置明确的奖励,将会使得当事人有更多的动力和主动性去完成任务。所以给自己设置一些小奖励吧,比如如果今天能够写1000字,那就给自己奖励一顿小火锅等。


怎样,学到了你的拖延症解决办法吗?最后一句话送给你:“昨天的拖延,就是今天的悲剧。”所以勇敢地去战胜拖延吧!你会发现按时/提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欢迎关注卢悦!欢迎转发评论点赞!你的支持是我更新的动力!谢谢!

心之助卢悦


众所周知,拖延是我们实现目标,走向成功的大敌。那么,如何改掉拖延的毛病呢?可以参考以下的办法。


  1. 借助外力监督和约束。当你所处的环境比较宽松时,拖延不会有直接严重的后果,自控能力比较差的人就容易滋养拖延恶习的生长。因此大家可以借助外力去逐步改正。有两种方式:一是到一个有严格制度的地方去生活。比如说军队,每天的工作、活动安排都有明确的规定,是个可以帮助摆脱拖延毛病的好地方。事实证明,许多有拖延病的人经过服兵役之后,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二是依靠你的亲人朋友监督。这需要你下大决心,给自己制定明确的惩罚措施,一旦你有拖延行为,就要受到由你亲人朋友实施的惩罚。只要能坚持下去,形成习惯之后,你亲人朋友将不会再有因为拖延惩罚你的机会。



  2. 细化你的计划。有些人之所以会拖延,是因为自己所设立的目标、制定的计划一时难以实现,一开始觉得偷一下懒,晚点再做也不会影响大局;接着发展到发现时间不够了,一些看起来不太重要的事都不做了;到了想要做那些比较重要的事的时候,又发现因为前面很多基础性的工作没有很好的完成,困难重重,到最后干脆就放弃了。所以,细化你的计划是一个有效的办法。把你的计划划分成很多容易实现的部分,并且要给每个小计划都设定完成的时限,一步步地去完成。



  3. 立即行动。这是客服拖延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只有立即行动,你才能真正摆脱拖延的恶习。把“立即行动”这几个字写在你最经常、最容易看到的地方,不断地重复,告诉自己,要“立即行动”。


如果对大家有帮助,请点个赞,评论鼓励一下吧,谢谢!


锁定远方



由于拖延,拖延症患者经常不能按时完成既定任务,工作上容易受领导批评,生活中也麻烦不断。最要命的,是拖延症患者一般不能接受自己的拖延,内心受着极大的煎熬和折磨,往往导致自责、焦虑,信心不足。

美国的简·博克(Jane B. Burka)和莱诺拉·袁(Lenora M. Yuen)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终于著成《拖延心理学》一书,向我们系统的介绍了如何克服拖延。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吧。

第一招:认清造成自己拖延的原因

1.恐惧失败:追求完美。我必须要做到完美;我做每件事都应该轻而易举,不费力气;没有什么是我无法做到的,什么也不做要比冒失败的风险更为安全......完美主义者总是被类似的思维模式所支配。他们的自我价值感源于他们的能力水平,而他们的能力直接体现在他做事中的表现。他们忍受不了自己表现中的小瑕疵,认为那是自己的失败。他们害怕失败,所以选择拖延,这样他们在做事中的表现就不是自己真实能力的体现,自我价值感就免于受到伤害。

2.恐惧成功:故意拖延。许多人的拖延可能源于对成功的恐惧,这听起来匪夷所思,但的确有很多人因为害怕成功而迟迟不肯开始。有的人是因为成功需要付出的太多而望而却步,比如成功有可能牺牲掉他本来自由散漫的生活。有的人会认为成功是危险的,会有人受到伤害,那些跟自己竞争失败的人就会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成功可能或被人批评,被人指责,被人排挤。总之,成功有太多让自己恐惧的东西,所以很多人选择拖延,选择不尽最大努力去做本应做的很好的事情。

造成拖延的原因可能还有其他,但基本上都是源于自己内心的恐惧,只是不同的人恐惧的东西不同而已。当你在拖延中挣扎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去感知自己的情绪、身体、思想等,找出自己真正的恐惧之源。认清造成自己拖延的原因,算是向克服拖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第二招:把自己从拖延信条中解放出来

从改变观念开始。试着让自己接受以下观念:

万事无完美。

努力尝试是一件好事,而不是愚蠢或软弱的表现。

失败并不危险,失败是正常的,这是生活的组成部分。

真正的失败是不敢去经历。

每个人都有局限,包括我自己。

我有成功的权利,我也能应对别人对此的反应。

当我展现出真实的自我,真正喜欢我的人就会跟我坦诚相对。

......

用一种接受自己,承认自己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包括去接受自己拖延的这一事实,能够帮助我们客服恐惧。将这些克服恐惧的观念慢慢的植入自己的内心,拖延这件事就会慢慢的发生变化。

第三招:制定明确的目标和可行性的计划

模糊不清的目标不利于克服拖延,甚至成为拖延的原因。模糊不清的目标类似于下面的阐述:

我要开始好好学习了。

我要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我要做一个好妈妈。

我想挣很多的钱。

从现在开始,我不能再拖延了。

我不能再这样了,我要改变。......

这些目标的共性是:提出的都是模糊不清的概念,仔细想想基本无从入手。好好学习: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哪些时间可以用来学习?学习的东西能不能分成更小的部分?短期内有没有可以衡量学习效果的检测?目标要明确具体,最好能拿过来就马上知道具体要做什么,怎么做?业绩目标要有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的目标要满足以下几点:

可观察性:目标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对内心感受的描述。比如:用一个小时看完某本书的一章是一个可观察性的目标,而我要好好看书或我要认真的静下心来看书就不具有可观察性。前者可以通过看完了一章进行观察,而后者则没法让别人看到你是否好好看书或是认真的静下心来。

具体性和特殊性:相比于“我要让自己的英语变得更好”来讲,“我要参加近期的英语演讲比赛”更好,而“我要在上午用一个小时搜集以往获奖的演讲比赛讲稿”则更为具体、特殊。目标越具体,越特殊,则越容易让自己找到努力的方向。

它可以被分解成几个小的步骤:如果要搜集以往获奖的演讲比赛讲稿,又基本可以分为:确定可以搜集到讲稿的途径,比如到网上查询,以往组织活动机构查阅,或者能直接找到以往获奖的本人,接下来开始搜集,比如与往组织活动的机构联系或与以往获奖者联系沟通,最后整理分类。每一个小的步骤也应该是可以观察的,具体特殊的。

第一个小目标可以在五分钟之内完成,同时能给自己带来进步感和成就感。比如用五分钟的时间确定以往的获奖的演讲人的名单,并筛选出自己可以联系得上的。对于这一个小目标的完成,能够让自己尝到甜头,继续完成接下来的目标。

可行性的计划的基本要求是:

尽量细化自己完成目标的步骤,也就是尽量明确自己的每一个小目标。

为整个计划设定较为充足、合理的时间。时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进行调整。

第四招:绘制并使用时间表

时间表可以是周表,也可以是日表,但不应该是月表,因为那会拉长行动与反馈之间的距离与联系。

表格要精确,最好能精确到每五分钟或每十分钟。

将日常行为或工作的既定时间排除,在相应的时间段中标注既定任务,比如一日三餐、休息、锻炼或正常工作内容。这样用于完成目标的时间就会相应的空出来。

以五分钟、十分钟,最多不超过十五分钟为一个小时间段,再每个小时间段开始前,首先明确这个小时间段要完成的小目标,之后再开始行动。如果中间有任何要脱离行动的想法或行为,马上告诉自己坚持到这个小时间段完成。

再每一个小时间段完成的时候评估自己在该时间段完成的任务量,并标注在表格相应的时间段里。

通过表格,每天总结,自己用了多长时间,完成了多少小目标。每周也要总结,总共用了多长时间,完成了多少目标。这样做的好处是:目标的实现增加了自己的成就感和自信,并且使工作变得有乐趣。同时,能够基本了解自己的工作效率,对时间的把握会更加合理。

第五招:合理排除障碍

拖延症患者必须要意识到的是,以上四步的实施过程也会面临着拖延的问题,你可能迟迟不肯去体会自己拖延的原因,也可能迟迟不能仔细分解一些可执行的小目标,又或者一直拖着不肯去做一张时间表,以下一些小提示可能帮到你。

只管开始做!不要想一下子完成整件事,而是只迈出一小步,要问自己:我可以采取的第一个小行动是什么?

利用接下来的十五分钟: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忍受15分钟,你只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15分钟才能完成一件事情。因此,不要说:只有15分钟了,我何必去费力呢?而是问:在这15分钟里,我能先做些什么呢?

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马上停止,而是问自己:如果这样不行的话,我又能做哪些事情呢?

保护自己的时间,在一个小时间段里,屏蔽那些所谓的“急迫”的事情,告诉自己:我可以在完成这个时间段之后,再去处理。其实,很少有什么特别急的事,是必须在15分钟内处理的。

奖赏一路上的进步。将奖赏聚焦于自己的努力,而不是结果。比如:我又成功的在15分钟内集中精神处理相关的工作,并且已经就目标迈出了几步,我可以做一些自我犒赏的事情。

最后,一定要由足够的信心:你能够做出立即的选择。你可以拖延,你也可以行动。


初恋有点甜


拖延,就是把办事的时间延长,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把事办完。在如今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下,效率越来越被重视。为了防止拖延时间,可以在手机上制定一个日程表,把每天固定要做的事和临时接到的新任务统筹安排好。记得我在上小学六年级时学习过一种“统筹方法”。就是如果有两个或多个事可以同时进行的,应该把这些事安排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比如:

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已生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

办法甲: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水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坐待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乙:洗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水开;水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茶壶茶杯,泡茶喝。

办法丙: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三种办法好,前两种办法都比较拖延时间。

#杯水微观#如题,学会统筹安排事务,合理利用时间,可以有效降低 的时间。


杯水斗量


如果能解决拖延症问题?首先拖延者先得承认并没有什么先天缺陷或者恶灵附体,才导致自己「不能」做事,相反,只不过是难以忍受做这件事的痛苦而已,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选择忍受还是不忍受了。

如果打定主意,选择去忍受这种痛苦呢?

那后面的工作并不难,随便选择一种战拖技巧,下决心执行它。战拖会、番茄法、GTD,还有各种丰富的时间管理技巧,任何一种方法都不乏成功的先例。只看你有多大的决心去承担它们背后的痛苦而已。

如果面临的痛苦超出了个人的承受极限,也不妨尝试心理咨询。咨询师会辅导你做很多情感层面的工作,帮你更好地容纳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如果是认知行为治疗师(比如我),还会陪你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暴露体验和观察,这些方法我用过多次,确实是有效的。

心理治疗中还有一些技术可以加强这一效果,比如设置合理的强化和惩罚,自我监管,认知重构,等等。因为并不是要做心理治疗的技术讨论,这里也不展开了。

但我最后还是要说:一切方法都取决于你是否真正下定了决心。对于心意坚决之人,再普通的方法也可以是有效的;而对于那些貌似很想改变,实际对于忍受痛苦还心存犹豫的人(很大一部分拖延者属于这种),再好的方法最后也逃不过浅尝辄止,轻易否定的结局。对于这类人群,我觉得通过心理咨询去澄清自己的内在动机,还是非常必要的。



生活研修所


拖延,即把重要的和有时间限制的事情,推到其他时间去做的不好习惯。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对一些即将要做的事有些厌烦、畏难,这种情绪包含着一种转移注意力的冲动,让我们想用一些无关紧要但快乐的事来代替,比如该写项目报告了却想上卫生间;该做数学题了却摸出手机刷屏;该给老丈人打电话拜年了突然想起来肚子有点饿要先吃点东西等等。

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针对大学生拖延的调查显示,大约7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其中49%认为自己一直都拖延。拖延症严重的情况下会对个体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个体会感受到强烈的压力感、负罪感、自责,不断自我否定和自我贬低,同时可能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进一步的拖延行为。

一旦出现拖延,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改善拖延可以试试以下的一些方法:

积极心理暗示。一些人张口闭口“我有拖延症”,这样的标签影响自我评价,还会成为拖延的借口。人的天性中都有懒惰和对陌生事物恐惧的特性,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点拖延,重要的是发现自己想拖延的时候,重复对自己说:“我能立刻开始做!”

克服失败恐惧立即行动。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逃避压力、焦虑担忧失败、无法完美就会受批评等原因而在任务面前踌躇不前。做事情只有边做边修正才会越来越好,原地幻想或者恐惧永远是零,会带来更大的恐惧。需要拿出勇气和魄力立刻行动,从任务容易入手的地方开始一点点突破是个不错的方法。

分清主次合理分配时间。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影响不大、对时间要求不高的小问题,有些却是突发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把所有任务分成急重、重不急、急不重、不急不重四类依次完成,始终把时间用在做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上。

把大任务分成小任务。科学规划目标任务。把目标完成的大限时间分成三段,设立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的时间表,设立各个阶段的目标。然后把各阶段目标细化成一个一个的任务,每个任务需要设定得可测量可控制,比如你设定的任务是“每天运动”,就不如“每天健走30分钟”更可测量可控制。

要对自己“无情”一点。不给自己留太多的时间完成任务,逼迫自己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心理专家尼尔.弗瓦尔研究发现,给自己较短时间做事的人总能给自己留些时间放松调整,反倒是那些留出充裕时间来做事的人几乎天天都忙忙碌碌却效率低下。

寻求专业的帮助。如果以上自我调节拖延的方法不奏效或者实施困难,可以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来专业辅导解决。


心理专家刘爱民


网上曾经流传过一段胡适先生的留学笔记: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适之啊胡适之! 你怎么能如此堕落! 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 子日: 吾日三 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看到著名学者、思想家兼诗人的胡适也会为自己的拖延懊悔不已,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你可能会想:原来名人犯起拖延症来和我们普通人是一样的,看来拖延症真的是不治之症了。也许你经常因为自己的拖延而饱受痛苦与自责,但是如果你认为拖延症是不治之症的话,那说明你并不了解拖延症。而《拖延心理学》这本书,只看它的名字你就会得到这样一条信息:拖延和心理有关。而这条信息也正式是《拖延心理学》 这本书所要传达的。

作者简·博克和莱诺拉·袁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资深心理咨询师,致力于研究拖延25年,长年在电视节目与访谈中公开探讨自己对拖延的研究,并提供与之相关的心理服务。有趣的是,尽管两位专家在此领域深耕几十年,他们也曾深受拖延的困扰,甚至编造出家中人去世的谎言——就像大多数人曾经做过的那样,甚至在完成本书的过程中也拖延过,这是作者在《拖延心理学》中所承认的。亲自在拖延中挣扎过,又研究了拖延这么多年,两位作者的专业程度就不言而喻了。

《拖延心理学》通过收集的大量案例,从认知心理学、精神分析学和神经生物学等方面解释了拖延行为形成的原因,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其实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只要能了解拖延表面下掩盖的心理症结,就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拖延的原因,进而改善自己的拖延状况,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拖延心理学》首先向我们展示了造成拖延的两大原因:存在认知错误以及对时间的误解。 首先是认知上的错误。拖延者普遍存在四种认知错误,即恐惧失败、恐惧成功、恐惧支配以及恐惧亲密或疏远的关系。

害怕失败的人的心里存在一个等式: 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对追求完美的他们来说, 如果一件事最后呈现的结果没有达到他们想象中的样子,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这时他们把“糟糕”的表现,不由自主地代进那个一看就经不起推敲的等式中去,他们要面对的是自己不够完美,是自己能力有问题,是自己变成了失败者。这是完美主义者所不能接受的。为了避免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深入探究,他们便会采取拖延的方式来对待一些事情。因为有了拖延,“表现不再等同于能力,因为期间缺少完整的努力。”他们会用拖延来安慰自己:如果我早点行动,时间就会多一些,我就会做的更好。

害怕失败的心理你可以接受,那么害怕成功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了。谁不向往成功,谁不渴望成功呢?怎么会去恐惧成功呢?对这一类的拖延者而言,甚至连他们自己也不曾意识到自己有这个问题。事实上,在他们心中,面对成功首先要面对的是一系列的内心冲突。比如,一旦我成功了,身边的人会增加对我的期待,那么我的压力也会增加。就像一个跳高运动员,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训练了很久,当他终于打破记录后,别人又把横杆升高了。而拖延让自己免于承受更大的压力。再比如,有人认为自己不配成功。这种认知很大程度上源于家庭的影响。经常抱怨你不够聪明的父母,或者非常优秀的兄弟姐妹,都可能造成拖延者内心的自卑。当他们将要走向成功时,这与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发生了冲突。于是他们选择拖延来维持自己很差的认知。

有些拖延者极其反感生活中出现的规则,这些强制性遵守的规则让他们深受被控制的苦恼。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掌握自己的生活,以此增加内心增加的安全感。而有一些规则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要遵守的,比如,上级安排的任务我们要及时完成。而这一类的拖延者反感规则,规则让他们感受到到拘束。遵守意味着“屈服”,意味着失掉尊严。在他们心中也有一个等式:自我价值感=能力(具有独立性,反对受控制)=表现(通过拖延,我说了算)。因为有了拖延,拖延者得以捍卫自我价值感和尊严。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而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对亲密或疏远关系的恐惧,也会造成拖延症的拖延。恐惧疏远的人需要与他人联系在一起,才会感到更有安全感。一旦让他们独自完成一件事情,他们的内心就会产生焦虑,认为自己不可能成功地单独行动,于是他们会退缩。而拖延,就是他们用来保护自己的最好工具。恐惧亲密关系的人,害怕太近的关系会使自己心力交瘁。如果对方认为“我们”关系很近,那么他就可以光明正大地侵犯“我”的利益了。或者对方好像永不满足,要求越来越多,“我”感到很不舒服。当意识到这种情况将要发生时,不喜欢亲密关系的人往往就会拿起拖延的武器,以期能够推迟甚至阻止这种情况出现。不管是恐惧亲密还是恐惧疏远,拖延都保护拖延者的心理舒适区不会遭到动摇。

除了存在心理认知上的误解,拖延者的另一大问题是对时间的误解。如果拖延着内心里的时间与钟表上的时间不符,你就会听到类似“不是还有明天一天的时间嘛,着什么急呀”的说辞。 可以看出,拖延者内心中的“一天”要比钟表上的“一天”更多,所以他们不着急。这种情况下,拖延者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情还可以忍受,如果是与他人共事,这无疑会给他人带来困扰,而拖延者本身也将承受更多的压力。事实上,拖延者的主观时间与钟表时间相差太多的话,这也与心理有关。

清楚了拖延的根源后,再对症下药就比较容易了。《拖延心理学》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但是在实施这些方案前,你还需要注意几条原则,这几条原则在帮助你克服拖延时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改变是一个过程。

改变要经历“关注问题—准备解决—采取行动”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不要为自己没有立即采取行动而气馁,每经历一个阶段都是一次不小的进步,这也是一种成长心态。

内心抵抗时询问自己:

是什么让我感到特别不舒服?我是否正在面对某些我过去一直不想面对的事?当你认清自己内心抵触的根源时,你的理智会回归,你就会自动对自己的抵制心理 采取反击了。

接下来是真正的解决方案:

武器:制定明确的目标与可行的计划。

不明确的目标举例:我明天要把今天没做完的事情做完。 明确的目标:今天我没有写工作报告,明天我要把它写完。不可行的计划举例:我打算下午用两小时自学完40页数学教材。可行的计划:我下午要用两个小时自学完20页的数学教材。要注意,明确性与可行性是兼备的,并不是只具其一即可。

方法A:学会判断时间。

做计划可以很好帮助拖延症慢慢接受客观时间。《拖延心理学》里介绍了“非计划”的计划方式。“非计划”用来写下你今后一周必须要做的事情,在那些你预料可能有其他事情发生的时间段,只做好标记即可。将安排好的事情与日常事务(如购物、打扫房间等)还有娱乐活动等都写进去。注意一点,不要将你有很大可能会拖延的事写下来!比如你应该写一篇论文或者要把工作总结写完,这样你应该达成的目标不要写下来!等你列完一周的“非计划”后,对还剩下多少时间可以去实现你的目标,你就心中有数了。当你在实现你的目标时,每工作半个小时就在表上涂掉半个格子,用来记录你的实际完成情况。这会帮你把注意力放在已经做了多少上,会给你带来成功的经验。并且一周结束时,如果你只花了一个小时在目标上,你就没有办法欺骗自己。而如果你花了五个小时的话,你也可以看到自己的成果。

方法B:学会接受与拒绝。

当你因为羞于开口寻找帮助而开始拖延时,你就需要开始反思自己了。依靠别人的帮助并不意味着自己的失败,世界上没有人只凭自己就能做好所有的事。 所以去找到支持你、有能力帮助你的人,去寻求他们的帮助。同时也要接受挑战。当自己面对新的挑战而想退缩时,思考新的挑战是否能让自己增长知识?是否有助于自己的发展?我们同样也要学会拒绝拖后腿的事情。当你打开电脑工作时,你真的必须要清理你的书桌吗? 同事请你做一件事情时,你真的每次都要答应吗?是否帮助他的过程让你感到烦乱,甚至自己的工作进度也受到了影响呢?要学会对一些无法帮助自己前进的事情说“不”。

方法C:让运动开启积极性。

运动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还可以引起人的积极情绪,也有利于大脑的成长,这是科学所能证实的。你可以加入一些音乐与舞蹈来调剂运动,也可以与朋友结成伙伴一起运动,来缓解运动中的无聊。刚开始运动的时候也要一点点的进行,不能操之过急,超负荷的运动量不会起到任何有意义的帮助。《拖延心理学》还给出了运动大脑的方法。不管是身体运动还是大脑运动,这些都对我们克服拖延有积极的意义。

拖延症并不是不治之症,解决拖延的过程也不并不艰难,相反,拖延症很容易解决。而解决拖延的过程,实际上是了解自己、与自己对话的过程。只有你正视自己内心的问题,并试着接受自己,你才能与自己成为朋友,才能在学习与工作生活中发挥更多的积极性。正因为我通过了解拖延进而了解了自己,才能在拖拖拉拉看完《拖延心理学》的前半部分后,毅然决定改变自己,迅速读完下半部分,并及时写下这些文字。拖延症,一点也不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