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鍾琪的兵權,權利不比年羹堯小,為什麼雍正只殺了年羹堯,放過了嶽鍾琪?

中國歷史研究所


嶽鍾琪的兵權和權力都不比年羹堯小,但雍正卻只殺了年羹堯,放過了嶽鍾琪。




跋扈的年羹堯

其實這也與年羹堯的個人因素有關,年羹堯是雍正的心腹大將,但他本人驕橫跋扈,結果遭到了雍正的忌憚,最後被賜死。

要知道當時雍正剛剛登基,西北邊境叛亂還未平定,朝廷還需要像年羹堯和嶽鍾琪這樣的大將去剿滅逆賊。

但雍正之所以對年羹堯下手,也是因為年羹堯不知收斂。

在雍正二年,年羹堯入京面聖,當時百官於城外跪迎,結果年羹堯不但沒有回禮,也沒有下馬,而是堂而皇之的騎馬穿行而過。

即使遇到王公貴族向他行禮,他也只是點頭示意,這件事很快傳到了雍正耳中,但此時的年羹堯剛剛立了大功,雍正雖然對他有所不滿,也只能暫時擱置,於是他下旨暗示年羹堯不要過於跋扈。

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

只可惜此時的年羹堯自視甚高,甚至連雍正也有些看不起,因此在雍正三年,年羹堯被調回京城,很快被朝臣接連彈劾,最後被定下了92條大罪,並於雍正四年被賜死。



嶽鍾琪的下場也不好

嶽鍾琪與年羹堯相比,他更知道如何明哲保身,而且雍正殺了年羹堯,嶽鍾琪的處境就好了很多。

畢竟此時的西北內亂還未平定,朝廷需要有能力的大將平叛。

還有一點,雍正剛剛除掉了年羹堯,就算是他心中忌憚嶽鍾琪,也不可能立刻對其下手。雍正在乎自己的名聲,不想落下個殘害功臣的惡名,而且他也害怕會逼反嶽鍾琪。

因此在年羹堯死後,嶽鍾琪的兵權更勝往昔,兼任甘肅巡撫,總督甘肅和青海地區的軍政大權。

從某種角度來說,嶽鍾琪此時的權利比年羹堯還大,要知道在年羹堯在世時,西北軍權由幾乎都在他們兩人手中,而在年羹堯被殺後,嶽鍾琪幾乎獨掌西北大權。

但雍正放過嶽鍾琪,也只是因為他現在還有用,一旦嶽鍾琪失去了他存在的價值,自然也就面臨殺身之禍。


在雍正十年,準噶爾軍隊大敗嶽鍾琪,不僅焚燒了嶽鍾琪軍隊的輜重糧草,還攜帶著搶奪的物資逃走了。

這樣的結果讓雍正勃然大怒,要知道嶽鍾琪遲遲無法剿滅叛軍,致使朝廷耗費了海量白銀,現如今又吃了敗仗,雍正怎麼可能放過他。

於是嶽鍾琪被免職,然後進京受審,在雍正十二年,嶽鍾琪被判處斬立決,但雍正念及他本人於國有功,於是改判為“斬監候”。

此後一直到雍正駕崩,嶽鍾琪都被關在兵部大牢,等待著最後判處死刑,心中的煎熬可想而知。

到了乾隆二年,在牢中等待死刑的嶽鍾琪終於得到了特赦,總算是逃過了一劫。


東方大史


嶽鍾琪雖然一度權力、官爵不比年羹堯小,但是嶽鍾琪與年羹堯完全不是一類人。

年羹堯是雍正的包衣奴才,雍正一手把他提拔起來的,隨著權力越來越大,仗恃著曾經為雍正鞍前馬後,參與過包括奪嫡之爭在內的雍正的很多政治事務,立下過汗馬功勞,在獨自督師西北山高皇帝遠的情境下,變得越來越桀驁不馴、驕矜自大、張揚跋扈、違法亂紀。甚至在雍正閱兵時手下將士居然只知帥令,不知王命,還得意洋洋的告訴雍正,這才犯了帝王大忌。所以年羹堯之死,不是因為他官職高、權力大,而是因為他自己不知收斂,拼命作死。

嶽鍾琪是岳飛第21世嫡傳後裔,岳飛第三子嶽霖一脈之後。嶽鍾琪一生建功無數,卻低調務實,從不居功諉過,一生鞍馬勞頓,最後死在了征戰的路上。

其父親就曾追隨康熙帝征伐葛爾丹,立了大功,被康熙封為四川提督。康熙五十年(1711年),由於準噶爾汗國屢屢犯邊擾民,為了平叛報國,原本已經官至知府的嶽鍾琪毅然棄文從武,被任命為四川松潘鎮中軍遊擊,從此踏上戎馬生涯的征程。他一生建立的功勳如下:

一、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準噶爾汗國大汗策妄阿拉布坦與沙俄勾結,欲吞併青藏。32歲的嶽鍾琪被提拔為四川永寧(今四川敘永)協副將。身為副將的嶽鍾琪在都統法喇的指揮下,率六百精兵作為先遣部隊向裡塘、巴塘進發。用計擒殺叛軍首領達瓦喇札木巴、塞卜騰阿住第巴、達哇藍佔巴等,擊潰叛軍三千。巴塘叛軍頭目喀木布第巴一看形勢不妙,遂降服獻戶。接著,乍丫、察木多,嚓哇等地的堪布(寺廟主持)、喋巴(營官)、土司(頭人)紛紛順命歸降。

二、撫定裡塘、巴塘後,嶽鍾琪率六千清兵抵達察木多,活捉了在逃的蒙古喇藏汗等幾名叛軍首領。嶽鍾琪接著孤軍深入,在無法取得與上峰聯繫的緊急情況下,果斷突襲寨桑饒巴,奪取三巴橋。沿途反叛的各藏部落首領驚聞官兵似神兵天降,六個部落數萬戶盡皆降順。

三、突襲饒巴成功後,嶽鍾琪再設巧計捉拿了被稱著“萬人敵”的叛軍猛將黑喇嘛,攻下拉薩門戶喇哩。隨後嶽鍾琪獻計招降藏軍將領公佈,並再向噶爾弼獻計發兵拉薩。噶爾弼命嶽鍾琪為先鋒,嶽鍾琪率部馬不停蹄,日夜兼程、強渡過河、攻下敵堡,殲滅準噶爾軍,直逼拉薩山城。嶽鍾琪在藏王的親自迎接下進入拉薩後,派兵扼守拉薩各要衝,並在城內展開搜捕,活捉了策零敦多卜在拉薩的內應喇嘛四百餘名,降服協助準噶爾軍的藏兵七千餘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完成了拉薩平叛。

四、雍正元年(1723年),以參贊大臣職位隨年羹堯西征青海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出歸德堡(今青海貴德),斷敵退路。二月,襲破羅卜藏丹津大營,青海平。

五、雍正三年(1725年),授川陝總督,加兵部尚書銜。次年,奉命執行完成雍正的雲貴兩地"改土歸流"政策。

六、雍正七年(1729年),受命為寧遠大將軍率部西征,會北路靖遠大將軍傅爾丹備攻準噶爾部遊牧地伊犁。

七、乾隆十三年(1748年),參與大小金川之戰,獻南北夾擊、直搗中堅之策,被經略傅恆採納,並以13騎入勒烏圍(今四川金川東)大營,勸導大金川土司莎羅奔父子歸降。

八、乾隆十五年(1750年),西藏珠爾默特那木札勒叛亂,時年64歲的嶽鍾琪奉命出兵康定,會同總督策楞,結果成功討平叛亂。

九、乾隆十九年(1754年),嶽鍾琪抱重病出徵鎮壓陳琨,病卒於四川資州,時年六十八歲,乾隆帝賜諡襄勤,乾隆帝贊為“三朝武臣巨擘”。

嶽鍾琪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不世奇才,其赫赫武功橫跨三朝,其一生不是在出徵,就是在出徵的路上,可以算是康雍乾盛世的守護神,特別是雍正朝,簡直就是救火隊長。他雖然也曾功高震主,但是自己一直非常低調務實,從不居功自傲,這才有雖然牽連呂留良案還能全身而退。

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嶽鍾琪因為牽涉呂留良案,招致雍正疑忌,被以"誤國負恩"等罪奪官拘禁。雖然最後被以無罪釋放,但是終雍正一朝,再未被啟用。此期間,其修身養性,無半分怨懟之言。直到乾隆年間大小金川平叛,屢攻不下,乾隆才重新啟用了他,但是其職位也僅僅是恢復到四川提督而已。

嶽鍾琪不但一生武功煊赫,還著作有《姜園集》、《蛩吟集》等文集。


謝金澎


嶽鍾琪其人無論在正史裡,還是《雍正王朝》裡,都和年羹堯有著莫大的關係。


雍正元年跟隨年羹堯出征青海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的叛亂,駐紮于歸德堡,切斷敵軍入川、入藏的後路;以及襲破羅卜藏丹津大營,平定青海都是由嶽鍾琪部完成的。

嶽鍾琪這個角色在正史裡,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表明他是年羹堯的親信,但是隨年羹堯出征,從任務佈置與安排上,都是非親信不可為的。

但是嶽鍾琪在《雍正王朝》裡顯得還是比較有心機的。


從江夏鎮的事情上,嶽鍾琪用刀劃破臉,就足見其心機之重。既能完美實現上司的意圖,又能規避職責風險,且能對未知的風險作出及時的預判。

嶽鍾琪和年羹堯的關係也相對比較微妙,江夏鎮其他參與事情的兵勇都賞了500兩銀子,而唯獨對嶽鍾琪的賞賜,年羹堯隻字未提。這裡不提反而說明嶽鍾琪是其嫡系親信,應該是拿股份的,運回四川再分的。

雍正之所以在剷除年羹堯的同時,沒有一併收拾嶽鍾琪,根據《雍正王朝》劇情分析,是有如下原因的。

首先,嶽鍾琪是雍正埋在年羹堯身邊一顆比較深的棋子。


在西寧,陝西巡撫範時捷(正史中是年羹堯的親信)在跟年羹堯要帳篷等軍資無果後,透露了其向嶽鍾琪彙報過,使得年羹堯暴跳如雷。這說明,在權力方面即便是最親的親信,年羹堯也絕對不會讓他人染指,更別提分享。

雍正正是看準了這層關係,才將嶽鍾琪收入囊中的。嶽鍾琪本身有很強的統兵能力,但是面對年羹堯,雖然自己是副帥,也只能是奴僕。而能給權力給嶽鍾琪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雍正。


其次,當時西北雖然叛亂已平,但是羅卜藏丹津逃竄,餘亂尚在,需要有人坐鎮。

很顯然嶽鍾琪是比較合適的人選,本身嶽鍾琪就是四川人,出身武將世家,在西北屬於本土製敵,對當地情況比較熟悉,對年羹堯的軍隊更熟悉。

而所謂的“餘亂未平”本身就是邊軍“養寇自重”的慣用手段。這事無法挑明,只要不過分,歷朝歷代朝廷往往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留嶽鍾琪在,本質上也就是朝廷有“小辮子”可抓。


再次,嶽鍾琪雖然在西北有很大的實權,但是比起年羹堯,實權要小得多,威脅自然小更多。


在年羹堯被剝奪兵權之後,由嶽鍾琪接任,授了一個“徵西大將軍”的職位(這是電視劇編撰的,正史中沒有)。嶽鍾琪雖然說接替了年羹堯,但是資歷與威望畢竟無法和年羹堯並駕齊驅。

所以嶽鍾琪是不可能形成年羹堯在西北形成的那個針扎不進,水潑不進的狀態。自然也不會對朝廷形成實質性威脅。

但本質上為什麼嶽鍾琪很難形成年羹堯那麼大勢力的原因,用正史裡的嶽鍾琪實授的官職可以說明問題。


正史中,雍正3年,嶽鍾琪被升任川陝總督(《雍正王朝》裡叫陝甘總督)接替年羹堯主持西北局勢。但雍正收回了撫遠大將軍的印信,並未授嶽鍾琪為撫遠大將軍,而是加了兵部尚書銜。這本質上嶽鍾琪就無法形成像年羹堯那麼大的權勢的。

“川陝總督”只是年羹堯眾多職務裡,相對實權的一個。的確西北四省的軍事、民政嶽鍾琪都有權利管轄。但是此外的更大的用兵權,糧餉監督權,以及西北人事決定權,嶽鍾琪實際上並不掌握了。


嶽鍾琪接任川陝總督的心情,理論上和祖大壽親眼看著袁崇煥被拿下,自己接受關寧鐵騎那感覺是一樣的,心裡除了恐懼還是恐懼。


炒米視角


嶽鍾琪是岳飛的後裔,年羹堯是雍正的寵臣,此二人都曾為大清立下過汗馬功勞,同時也都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唯一不同的是嶽鍾琪下獄後只是被廢庶人,而年羹堯下獄後卻是被賜自盡。導致這種結果不同的最根本原因其實還是二人的為人處世的不同,以及對皇權的威脅程度不同。

嶽鍾琪:招忌下獄,被廢庶人

受老岳家薰陶,嶽鍾琪也是一個能征善戰的主兒,嶽鍾琪憑藉著自己的軍事天賦屢立戰功,逐漸成長為了大清國的封疆大吏。

手握重權,功高蓋主難免會招制禍端,更何況嶽鍾琪還是以漢人身份擔任要職,自然招人忌恨,果然不久成都就有人訛傳其想要謀反,嶽鍾琪趕忙上書自辯清白,還好此時雍正帝對他還是信任的。

其實真正為他埋下禍患的還是呂留良案。此案讓雍正帝認識到原來滿人雖統治中原快一個世紀,但民間仍然有人並沒有真心臣服於滿清,甚至還拉出岳飛唆使手握重兵的嶽鍾琪謀反,本就疑心重重的雍正帝對嶽鍾琪自然就沒那麼信任,因而雍正帝慢慢開始藉著嶽鍾琪後期的作戰不力刻意打壓他,而朝中嫉恨嶽鍾琪官員們也是群起而攻之,不久嶽鍾琪被貶下獄,兵部叛其“斬決”,雍正帝念其有功,改為“監斬候”(也就是死緩),直到乾隆二年,才被放出來廢為庶人。

雍正帝沒有對嶽鍾琪動殺心,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嶽鍾琪懂得為人處世,對皇權並沒有太大的威脅,首先,嶽鍾琪是一直秉承“精忠報國”的原則一心撲在西北軍務上,其個人是沒有什麼政治野心的,即使是身居要位,也只是掌兵權,對皇權構成不了實際的危害。其次,其為人也是比較低調,特別是自成都那次訛傳其謀反的事之後,其做事更是謹小慎微。但因為兩件和他相關涉及謀反的事件,使得雍正帝對他終是不放心,最後才招制了被下獄的悲劇。

年羹堯:囂張跋扈,被賜自盡

年羹堯是雍正頗為倚重的寵臣,早在雍正登基之初便是大清國的邊陲重臣。基於對其的信任及寵愛,雍正賦予了他更多的權力,將西北幾個省的軍政要務悉數給予了年羹堯,年羹堯儼然成為了大清國的“西北王”。

雍正帝對年羹堯的恩寵,不僅沒讓年羹堯感激皇恩,相反年羹堯變得越加的囂張跋扈,導致西北地區出現了“不知皇帝,只知年大將軍”的局面,更為甚者,年羹堯入京面聖也不知收斂,更是讓文武百官對其跪迎。這明顯是對皇權赤裸裸的挑戰。這還不算,年羹堯還在朝中結黨營私,乃至能左右朝廷官員的任免,這應該是沒有哪個皇帝願意看到的吧。

其實憑藉著雍正帝對他的恩寵,年羹堯只要忠心辦事,不居功自傲,必定不會有如此下場,說白了年羹堯還是不太懂得為人處世,他真應該好好學學大唐的郭子儀。所以說,年羹堯被賜死完全是他自找的。

結語

嶽鍾琪下獄多多少少還是有點兒冤枉的,勝敗乃兵家常事,作戰不力的確有過錯,但不至於“監斬候”。年羹堯的確是罪有應得,不懂為臣之道的人,遲早是會被君主給清算的。


混沌聊史


年羹堯和嶽鍾琪之間是有本質區別的,年羹堯曾經是雍正皇帝最為信任的部下,雍正皇帝對年羹堯非常的包容,但是自作孽不可活,年羹堯的狂妄自大把自己給害死了。嶽鍾琪就不一樣了,他是名將岳飛的後裔,單是這個名號就不一樣了,他老爹在康熙時期位居要職,嶽鍾琪被貶官時並沒有不臣之心,主要是受人嫉妒,並且他為人謹慎,所以雍正皇帝猶豫再三後,還是沒把他殺了,而是被貶為了庶人。

雍正皇帝

年羹堯恃上眷遇,狂妄驕縱,導致了身敗名裂

年羹堯在康熙執政晚期,就已經幹到了川陝總督,很受康熙皇帝的器重,在雍正皇帝登基後,年羹堯是雍正皇帝的左膀右臂,在雍正皇帝立足未穩時,年羹堯被委以重任,讓其前往青海平叛,年羹堯平定了羅卜藏丹津叛亂,也穩定了雍正皇帝的統治,雍正皇帝更加器重年羹堯,他被封為一等公,他的父親,兒子也得到了朝廷的封賞。

最初雍正皇帝和年羹堯的關係非常的好,雍正皇帝還讓他跟著處理軍國要務,但是在雍正二年十月,年羹堯入京進諫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和年羹堯之間的關係急轉直下,因為此時年羹堯的權勢已經非常的鼎盛了,連蒙古王宮,直總督都要跪拜他,他甚至在雍正皇帝面前,也十分的驕橫無禮,一副你皇帝的位置都是我給你打下來的表情,這讓雍正皇帝十分生氣,也引起了他的警覺。

年羹堯

雍正皇帝開始讓人查年羹堯,年羹堯其實也沒有想造反的心思,但是他在大臣們面前作威作福,在雍正皇帝面前沒有人臣之禮,在朝廷之中結黨營私,雍正皇帝還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年羹堯卻貪贓枉法,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雍正皇帝已經容不下年羹堯了,短短几個月內就被削去了年羹堯所有官職,年羹堯在雍正四年被賜自盡。

嶽鍾琪屢受妒忌,功高蓋主,險遭殺身之禍

嶽鍾琪是在康熙四十八年,捐官入仕的,嶽鍾琪是文職,但是在康熙晚期由於準格爾部的騷擾,邊疆戰事頻繁,嶽鍾琪主動請纓轉武職,開始帶兵打仗,在四川建立了不少戰功,準格爾汗國和策妄阿喇布坦本來準備鼓動西藏喇嘛一起造反,嶽鍾琪又率領軍隊進入西藏平定了叛亂,嶽鍾琪也不斷受到朝廷封賞。

嶽鍾琪

雍正皇帝繼位後,青海羅卜藏丹津叛亂,年羹堯才到西寧時,被叛軍圍困,這個時候正是嶽鍾琪帶援軍來為年羹堯解圍,雍正二年,嶽鍾琪率部協助年羹堯圍殲了叛軍主力,叛亂被平定後,嶽鍾琪被雍正皇帝任命為甘肅巡撫,讓他管甘肅、青海兩地軍務。年羹堯被貶之後,嶽鍾琪被派去接替川陝總督一職,在這個時候川陝甘三省軍政要務,都由嶽鍾琪掌管。

雍正十年戰事再起,嶽鍾琪又被派去和準格爾部交戰,但是這次作戰嶽鍾琪卻吃了敗仗,被雍正皇帝降旨斥責,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是嶽鍾琪是封疆大吏,位高權重,對他羨慕嫉妒恨的人一大堆,加上曾靜還搞過了一出編造嶽鍾琪造反的戲,這時候後,以軍機大臣鄂爾泰為首的一群大臣,藉機上奏彈劾嶽鍾琪,雍正也早有意削減嶽鍾琪的實力。

鄂爾泰

所以在雍正十年,嶽鍾琪被降為了三等侯,不久雍正皇帝又下令將嶽鍾琪交兵部拘禁候議,這一關就關了兩年,嶽鍾琪看樣子在兵部得罪的人也很多,兵部提議是要殺了他,還好雍正皇帝知道嶽鍾琪也沒有什麼問題,判他"斬監侯"罰銀70萬兩。到了乾隆二年,雍正皇帝才把他放了出來,他貶為庶人。

轉眼又過去了十年,乾隆十三年,大金川叛亂,乾隆皇帝才重新啟用了嶽鍾琪。後來嶽鍾琪又為清朝平定了西藏珠爾墨特叛亂,乾隆十九年嶽鍾琪在平定了,重慶地區興起的邪教禍亂後,不久就病逝了,乾隆皇帝還把他列為了五功臣之一。乾隆皇帝

結語

年羹堯的權勢是遠高於嶽鍾琪的,年羹堯心高氣傲,貪贓枉法,在雍正皇帝面前居功自傲,因此引起雍正皇帝警惕,被貶官後仍然毫無收斂,因此雍正皇帝才對他痛下殺手;嶽鍾琪屢建戰功,備受雍正皇帝恩遇,但是也因此讓不少人記恨,嶽鍾琪被貶官後去見雍正皇帝時,戰戰兢兢可見他知道收斂,頂多也就貪汙點錢,但是罪不至死,所以雍正皇帝最後留了他一命,兩人是有本質區別的,年羹堯的權勢已經威脅到了雍正皇帝的統治,嶽鍾琪還沒達到這個程度。

影視劇中嶽鍾琪和年羹堯的形象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


玄坤文史


對於這個問題,恐怕連嶽鍾琪自己都有些無奈,我又沒結黨營私、我也沒有威脅皇權、我更沒創建“年黨”,憑啥處理我?

話說手握實權的人多著呢,李衛控制著江浙地區的財富,張廷玉控制著朝野的人脈,至少在清朝的版面上,實權的人物有很多,難道雍正要一個不留的全部幹掉?沒這個道理。

說白了,手握實權不假,但這並不意味著自己將走向死路,如何運營自己在朝廷和官場上的關係,或者說如何讓雍正感到放心,這才是自己是否安全的重要保障。至少對於年羹堯和嶽鍾琪來說,前者沒做到,但後者做到了。

雍正最後選擇殺死年羹堯,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自斷臂膀,畢竟這是曾擁立自己上位的功臣,更在西北立下了軍事上的功勳以襯托雍正的功績,以至於年羹堯巔峰之時,大有與雍正一內一外共掌政權的態勢。任命官員要聽年的建議,西北軍權財權以及行政皆被年羹堯的勢力所染指。而即便年羹堯一度權傾朝野,雍正也仍然保持了縱容,可見他對年羹堯的壯大還是保持最大限度的容忍,但問題是,皇帝跟你客氣,你不能照單全收啊!

讓你手握重兵、讓你參與政治和官員任命,甚至縱容你腐敗,這麼多的高容忍都是為了一個結果:那就是我的統治要保證、我的地位更要穩固。可你不知深淺居然要擺出一副平起平坐的姿態,那我可就不容你了!我給你充足的權力,是為了讓你保證我的統治地位,而不是跟你共分江山。

所以張廷玉活了下來,因為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他知道怎麼區分;李衛更是混的風生水起,因為他權力再高也知道誰是他的主子。同樣的道理,嶽鍾琪也做到了,軍權我管著、西北的戰爭我打著,儘管我手握大權,但我的注意力只集中在戰爭上,至於結黨和營私,別人幹不幹我不管,反正我不幹。

所以在年羹堯逐漸做大之時,嶽鍾琪卻仍然是一個聽話的奴才,在尊重皇命的同時更注意保持了與年羹堯之間的距離,因此當年羹堯逐漸被打壓之際,嶽鍾琪不但沒有與年聯合,反而在關鍵時刻反踢一腳。曾靜傻乎乎的前來勸說造反,反而被其直接扭送到監獄。也許嶽鍾琪的志向沒有年羹堯遠大,但在政治情商上,卻遠遠高過年羹堯一頭。


遼寧資深球迷


很簡單,雍正與嶽鍾琪只是簡單的君臣關係,是一種工作關係,兩人之間的親密度充其量也就是一個明君一個能臣,兩相合意罷了。

兩個人之間既沒有私情也沒有私仇!

至於雍正十年嶽鍾琪被罷官下獄,

  • 一則是因為嶽鍾琪曾經是年羹堯的得力手下戰將,

  • 二則是因為政治需要,軍權不可以讓某一個人掌握的太久。


  • 三則是因為嶽鍾琪確實打了敗仗,貽誤了大事。

但是呢,嶽鍾琪在曾靜案中表現不錯,也積有很多戰功。

平時呢,既不結朋黨,也不貪贓錢,算是一個好官。

雍正也確實是一個有道明君,好官自然是不可以殺的,嶽鍾琪也是一個人才呀!也就留下了他的性命。

13年後,雍正已死,乾隆也需要會打仗的人才了,嶽鍾琪也就復出了。

雍正和乾隆兩父子是把嶽鍾琪作為“國家良臣”來看待的。招之即來,揮之而去也。

年羹堯就不一樣了。

年羹堯和雍正兩個人有很親密的個人關係。

雍正曾經一次吃著荔枝很好吃,想起了年大將軍,荔枝不容易保鮮呀!於是讓驛站“啟動八百里加急送”,六天後,遠在西安的年羹堯也就吃上了雍正從北京送去的荔枝。

唐明皇喜歡楊貴妃也就如此了。

君臣二人有超出工作關係的親密度呀!

雍正為了表達出對年羹堯的喜歡,甚至拿自己的皇帝位子發誓,他說:

朕不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賞爾之待朕。

雍正說:我如果不去當一個好皇帝,首先就對不起你年羹堯對我的好。

雍正還曾對年羹堯說過:

“你此番心行,朕實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顏對天地神明也!”

這是指著神明發誓呢!我雍正一定要對你年羹堯好!

有一個人際關係定律:當初有多愛,鬧翻後就會有多恨!

當初所有的甜言蜜語都會變成扎向心髒的針。

年羹堯也不爭氣,持寵生驕,飛揚跋扈,斂財貪權,得罪了很多人,這其實也沒有什麼。

但是,他開始了結黨,

對於皇帝來說,貪汙還可以忍,結黨絕對不可以忍!

感情還是在的,雍正勸年羹堯說:“人臣......若倚功造過,必致反恩為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

年羹堯沒有聽懂!也許聽懂了,只是不願去做!

他不死誰死!

劉德華和張學友演這種情感生死交戰演的非常好。


葭明通半瓶歷史


嶽鍾琪沒參與雍正篡位,沒威脅!


飛天獨鶴


這件事的關鍵還是在於年羹堯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死的,不搞清楚這個問題,就無法論述為什麼年羹堯要死而嶽鍾琪不必死。

首先,年羹堯的死,其關鍵不是在於他功高震主,說功高震主,後來的阿桂戰功不比年羹堯小,也不是擁兵自重,說擁兵自重誰比得過李鴻章?

關鍵點在於他是替雍正背了黑鍋,這一仗大勝之後,雍正必須借他的人頭來安撫文官集團的不滿。

西北這一仗,是雍正的皇位穩固之戰,輸了他就待不住了,但是當時的情況其實並不適宜開戰,但又不能不戰。為了籌集前線需要的糧餉,雍正系的官員都拼了命,傷害了很多人的利益,其中年羹堯在西北更是無所不用其極,殺了不少文官。

現在仗打完了,總得有人來承擔這個責任吧?總不能雍正來承擔吧?這時候雍正的注意力已經由外轉向了內,安撫拉攏這些文官成了當務之急。

年羹堯就是這個現成的人選,殺了他,文官集團就有了出氣筒,朝廷內部的政局就會穩固。

其實年羹堯也明白這點,所以他與歷史上那些求田問舍保命的官員採取了相同的方式,希望利用與文官結黨和把持軍權來獲得在西北地區的半獨立狀態,同時對敵軍殘部採取養寇自重的方式,維護自己的地位。

這就又犯了一個大忌諱,所以他的軍權被剝奪之後,他的死期也就決定了,他自己也明白。

嶽鍾琪只是一個純粹的軍事將領,從未介入政治和文官領域,利用他打敗仗的機會投閒置散就可以了,沒必要殺死他,他的漢人出身反而是護身符,因為他根本指揮不動那些軍隊為自己做任何事情。


閒翻古書笑談歷史


權勢地位顯赫一時的年羹堯為雍正所殺,可以說完全是他自己“作死”的結果。

年羹堯與雍正的關係非常特殊。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年羹堯全家都被劃歸到了雍正的統領下,成為了雍正的藩邸舊人,並且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雍正迎娶了年羹堯的妹妹為側福晉。所以,此時的雍正既是年羹堯的“主子”,又是他的妹夫。

康熙晚年的時候,年羹堯開始擔任川陝總督,在康熙去世,雍正登基的過程中,很好的利用職務優勢牽制了統領十萬大軍,同時也是雍正重要對手的十四阿哥胤禵,從而對於雍正的順利登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牽制作用。

年羹堯最為高光的時刻,還是在於其平定了羅卜藏丹津的叛亂。

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蒙古貴族羅卜藏丹津叛亂,雍正派年羹堯派兵平叛。結果年羹堯前後用時不到4個月,迅速平定了羅卜藏丹津的叛亂,並且戰事的開銷和損失都是非常之小,不僅維繫了大清王朝的統一與安穩,更是幫助雍正穩定了帝位。

雍正將年羹堯稱為“恩人”,甚至在對其的奏摺批覆中都毫不掩飾對於年羹堯的感恩與寵愛之情:

“朕不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賞爾之待朕;爾不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應朕之知遇。”

“不但朕心倚眷嘉獎,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也;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在唸做千古榜樣人物也。”

此時的年羹堯可以說到達了權勢的最高峰。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年羹堯變得居功自傲、飛揚跋扈,不僅在面對朝臣時趾高氣昂,就連對待雍正也全無君臣禮儀,不僅言語囂張,甚至當著雍正的面盤腿打坐,儼然真的把自己當做了雍正“恩人”。

在此之後,年羹堯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一方面,仰仗著雍正對他的寵愛與器重,開始結黨營私,培植黨羽,把持官員任免與升遷,進而形成了“年選”;另一方面,年羹堯貪汙腐敗,收受賄賂,網羅財富,鋪張浪費,極度奢靡。

這些都引得了雍正的極大不滿,最終在雍正三年(1725年)的時候,雍正給年羹堯定下了九十二條大罪,將年羹堯賜死。


嶽鍾琪為雍正所猜忌,根源還是在於雍正年間的“曾靜逆案”。

作為年羹堯的繼任者,嶽鍾琪的行事,則比年羹堯低調了許多。

正史中的嶽鍾琪,並不像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所演繹的那樣,是年羹堯的小跟班和副手。嶽鍾琪是岳飛的二十一世孫,出身於名將世家,早在康熙年間就開始獨自帶兵,並在跟隨十四阿哥胤禵平定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亂中,立下大功,做到了四川提督。而在雍正年間平定羅卜藏丹津的叛亂過程中,嶽鍾琪積極配合年羹堯,再一次立下了汗馬功勞。

也正是因為嶽鍾琪自身的能力與功績,再加上他自幼開始一直征戰於川陝青藏等地,所以在年羹堯倒臺之後,嶽鍾琪成為年羹堯的繼任者,絕對是最為合適的不二人選。況且嶽鍾琪本人行事非常低調,並不像年羹堯那樣囂張跋扈,同時他一直踐行著“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命”,官風和品德也一直為人所稱讚,因而包括雍正皇帝在內的朝中大部分人,對於嶽鍾琪都是非常的認同與支持的。

但是雍正六年(1728年)的“曾靜逆案”,就此讓雍正對嶽鍾琪起了猜忌之心。

當時,湖南教書先生曾靜派自己的學生前往嶽鍾琪的大帳鼓吹“反清復明”,恢復漢人江山的言論,嶽鍾琪當即將此事報告給了雍正皇帝。於是雍正派人將曾靜抓捕並且押送到了北京進行親自審訊,曾靜也交代,自己是受到了呂留良的“反動”思想的影響,進而進言嶽鍾琪勸其謀反。

於是雍正將呂留良扒墳掘墓、挫骨揚灰,全家人進行了流放,同時撰寫《大義覺迷錄》澄清事實,並且讓曾靜去給自己歌功頌德。

這件事情看似已經蓋棺定論,況且,曾靜本就是由嶽鍾琪自己親自告發的,可是雍正依舊對於嶽鍾琪起了猜忌之心,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不管是雍正皇帝自己,還是在朝堂之上的其他官員,就都開始了對於嶽鍾琪的懷疑與排擠。

最終藉由雍正十年(1732年)嶽鍾琪的一次小規模戰敗,雍正皇帝以“攻敵不速,用人不當”將嶽鍾琪降職問罪,此時以鄂爾泰為首的朝臣也開始對嶽鍾琪進行了彈劾,起初被判為了斬立決,後來改為斬監侯,直至雍正去世,嶽鍾琪也沒有被處死。


雍正放過嶽鍾琪,除了嶽鍾琪特殊的身世外,還是念在嶽鍾琪的功勞。

首先,前文中也說到了,嶽鍾琪是岳飛的後代,而民族英雄岳飛的歷史地位和影響力又是極高的,擅殺這一樣民族英雄的後代,會重新激起滿漢之間的民族矛盾。況且,滿洲人的前身正是岳飛當年抗擊的女真人。所以從輿論的角度來說,嶽鍾琪必然是殺不得的。

其次,嶽鍾琪從康熙朝時期就開始帶兵征戰於西部地區,不僅多次平定該地區的叛亂,更是在當地推行雍正的新政,發展生產,鞏固地方統治,可以說,嶽鍾琪在這個時期對於川藏地區的治理與發展做出了非常突出貢獻的,其在當地人心中的地位也是非常的高,在他去世之後還留有專門的陵園用以紀念他的功績。

再次,嶽鍾琪並不像年羹堯那樣飛揚跋扈,他的倒臺除了雍正的猜忌,就是群臣的嫉妒,並沒有犯什麼實質性的錯誤要他非死不可。

也正是因為如此,雍正在處理嶽鍾琪的時候,留有一定的餘地,進而將嶽鍾琪的問題留給了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繼位之後,馬上釋放了嶽鍾琪,並且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重新啟用了嶽鍾琪。而嶽鍾琪也不負眾望,繼續發揮著自己的餘熱,在平定大小金川的叛亂的過程中再次立下大功。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一代名將嶽鍾琪去世,享年六十八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