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助外力让自己努力?

五月_Jo


外力有很多,都要把那些习以为常的外力转化成动力,其实并不难,比如:

1把别人对自己的侮辱转化成动力,最典型的例子是韩信的胯下之辱,他受到流氓的侮辱后,没有马上报复,而是默默承受,并把自己受到的侮辱当成了动力,最后成了兵仙,成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大将军。

2把别人的嘲笑当成动力。在先秦时期,苏秦的连横之策很受欢迎,张仪求见他,他嘲笑张仪,张仪把别人的嘲笑当成了前进的动力,研究出了合纵之策,成了威震一时的丞相。

3把别人的奴役当成动力。最典型的是越王勾践,虽然成了吴王夫差的奴隶,备受欺压和凌辱,最后,卧薪尝胆灭了吴国。

4把别人对自己的排挤当成动力。最典型的是三国时期的司马懿,他受到曹爽等人排挤后,他假装生病,其实他把曹爽的排挤当成了动力,一刻也没有停止培植和联络自己的旧部,当时机成熟后一举夺了曹魏的政权,一人做大了。

5把生活的困境当成了动力。最典型的代表就时品三国的易中天教授,由于工资不高,一家人挤在几十平米的小房子里,女儿也大了,没有很好的学习环境,他为了女儿,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状况的改变,他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三国,最后在百家讲坛上一炮打响了,贫穷成了他的动力,他现在有名了,也有钱了,我们也为他感到扬眉吐气。

6同龄人的好生活也会成为我们的目标和动力。最典型的例子是俞敏洪,他的北大同学毕业后,有钱的都去美国留学了,而他在大学期间女同学都看不上他,他出国没有钱,这种对比后的差距成了他的动力,他辞去大学教师,最后经过很多磨难终于成功地创立了新东方外语辅导机构,他有钱了,也为社会教育填补了一个空白。

总之,外部的很多因素都可以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源泉,看我们如何去看待我们所处的困境了,如果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那都是我们的动力;如果以消极的心态面对,就会感到社会对你不公平,大家都对不住你,,都亏欠你,那样,你不但没有发展还会陷入极端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


yiyi不倒翁


给自己设置适当的奖励机制,或者让家人朋友在一定的条件下给予你适当的鼓励。虽然听上去很幼稚,就像小时候考试考了一百分爸爸妈妈就答应带你吃披萨。我经常这样,自己有什么想吃的,想买的,如果没办法立刻就去实现,我通常会给自己设条件:把这一部分的内容学完把这任务做完。我就去干嘛干嘛,我那么努力那么辛苦是时候犒劳自己了,可以让身边的同学监督哦如果你不够自觉的话说真的,如果你是个高度自律的人是完全不需要借助外力来努力的我送你一句话也是我用来时刻提醒自己的:高度自律即绝对自由!


探剧小队长


要学会借助外力修行

究竟什么才是借助外力修行呢?

可能有的人会觉得有点禅意,甚至是故弄玄虚,显然看起来有人是没有听懂的

后来有一个哥们跟我说:要学会借助外力成长

前面的所谓借助外力修行,在佛家看来,一切人事都是外力,一切物件都是外力,一切机缘都是外力

我们在职场上的“外力”又是什么呢?

你所在的公司应该就是你最好的外力,其次你的客户就是你最好的外力,你的同事就是你最好的外力,客户的投诉就是你最好的外力,公司的变革就是你的外力,你的上司不论好坏都是你最好的外力,你的下属不管是优还是劣,也是你的外力…


真正的成长需要像冲浪一样,总是需要借助一种力量往前,没有浪的时候你能冲得上去吗?

总而言之,你没有可能仅仅通过一个人的闭关努力而获得成长,传统说法“识时务者为俊杰”,那是因为他看清楚了个人需要借助环境的力量才能获得成功

这个问题在和君咨询的管理咨询方法论上有个异曲同工的说法

基于问题的咨询

我们做管理咨询顾问是一份需要解决现实和未来问题的工作,而不是仅仅止步于理论的理想追求

就像我现在一样,凭什么现在讲话、做事情一点也不会觉得累呢,那是因为我知道我在借助你们的力量修行我自己,借助现实当中的问题提高和完善我自己

借助外力成长的理念怎么能够转化为实践呢?

我今天拿马斯洛需求模型给大家做一个示范

我们以前讲过,马斯洛的前提是

人的需求共分为五个层次,而且较低层次满足后才能想要满足更高的层次

我个人认为现实人物中是可以商榷的,因为我发现人们在比较低的层次的需求并在没有被满足的情况下也可以产生比较高的需求,甚至还很强烈,这不是今天的重点,就不再延伸了


马斯洛模型到底怎么运用到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呢?

这个问题是我今天最想说的,马斯洛模型中最低一个层级是什么呢?


是生理和功能的需求,生理和功能的需求在我们平常是什么呢?

“活着”

这就仅仅是一种存在感,证明你还活着,表示你还存在,仅此而已

再往上走是人们需要安全感,放在工作层面来说,在我看起来叫“工作感”现在做的事情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不管是活着的存在感,还是在工作感,都只是一种“打工心态”

再往上走就开始变化了,我把它叫做“职业感”

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有职业的素养和精神价值,乃至责任感、成就感和使命感

比方说消防员,那是要拿命去拼的,为什么还有人做呢?

是因为生存的同时还有职业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再说民航飞行员,民用飞机是没有弹射椅的,飞机失事他



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私信我


陈波频道


我觉得外力的话最好是知道自己为什么努力,是为爱人,孩子,自己,还是父母,是想要爱,财富,智慧,能力,还是尊严,等等。当然,包括现在,目前的我,很多人都不知道,在生活,没有认真思考过,哪怕一分钟。

努力,是个很抽象的词,努力爱,努力使自己值得被爱,努力赚钱,努力为自己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质量,努力学习知识,努力掌握技能,努力......这是很泛的词。

而外力,要小心,我们最终都将为自己而活,靠外力,着很容易产生嫉妒心,攀比,要小心陷入自欺欺人的境地。

好了,先把前提说明,再来聊聊这个话题。我们是讨论讨论,我也不是特别清楚。

首先,这个外力应该是关于自己的,我们喜欢财富,智慧,技能,能力,他人给予的尊严,他人的爱,这些出发点都是自己,就像一个圆圈,我们就是圆心,面积就是外力,而随着而来的是压力,困难,与你自己的勇气,品质,修养,实力,三观。

压力,困难,你目前的勇气,品质,修养,实力,三观,思想,就是周长,

总结:外力是源于自己(为自己而活,)这是圆心,你想要的越多(爱,财富,技能,才能)面积越大,周长也会随之越大,自己承受的压力,面对的困难,生活的困扰也越多 。

当然,生活永远有压力,困扰,困难,所以不管承不承认,圆永远存在,外界自会逼迫自己,只是圆心很多人不承认是自己,

总觉得自己在为别人而活,别人欠自己的。

想要让外力让自己努力。

那请停下脚步 ,

花一两小时。

思考自己内心想要什么,希望自己明天是什么样子。自己爱谁,谁有在默默爱着自己。想要生活在哪里。

在把他们转化成可以实现的目标,量化指标,

我每天25个单词,12分钟口语练习,跑步两三公里,已经完成了180天了,一两篇回答,这个我会尽量每天做下去。

重要的是每天都能完成,不求量多,如果把目标订的太多,每天任务太多,一星期只完成了三四天,还是不好。


好观念爱生活


1. 靠策略:这里的策略,并不是广义的概念,而是指个人的策略规划。

曾经带过一个实习生,他一心想要进金融行业,所以就跟很多做金融的师兄师姐去请教,比如金融公司喜欢什么样的背景、什么类型的实习会加分、绩点高有多大帮助,等等。然后他有的放失的去找实习、跟项目,最后进了理想的公司。

但我也看到另一些人,同样很努力,只是缺乏策略,今天因为一家公司的实习工资给得高就去了,明天因为听说小公司实习不能给简历加分,又去了大公司,最后发现,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实习经历。

一个平庸的企业和一个优秀的企业,差距在于战略。人也是一样的,一个好的策略规划,可以帮助你更快地达到想要的高度。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策略规划,并不是那种把自己哪年升职加薪、哪年结婚生子都规定好的规划。

总之一句话,靠策略成功,需要的是战略规划,而不是战术规划。

2. 靠宣传:把自己的牛逼宣传出去,成为该领域的KOL。

如今的社会,沟通都是实时模式,沟通成本已经降到很低。但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企业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进行交易,仍然存在很大的障碍,因为信任成本没有降低。

你去一家企业面试,你说自己牛逼,别人是不信的,所以要不停地问,你到底做了什么牛逼的事情,来证明你很牛逼。但是,如果你善于宣传,已经是某个领域的KOL(意见领袖)了,那信任成本会大大下降。

买东西也是一样,卖家说这是有机蔬菜,你不信,所以他搞很多宣传活动,比如带顾客去参观种植现场,用广告讲品牌故事,等等,来让你相信,这真的是有机的。

我们认识的明星们,了解他们是怎样的人,都是通过公关公司、新闻媒体宣传出来的,至于他本人是否是这样,我们都不知道。

所以说,如果你能够把自己宣传出去,大大降低别人对你的信任成本,你的价值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3. 靠产品:做出一个优秀的产品/解决方案。

张小龙是做完微信才牛逼的吗?不是,他一直很牛逼,只是微信产品让大家知道了他的牛逼。

所以如果你在公司里,发现了一个好的产品、好的创意或者解决方案,不妨大胆地提出来。

像IBM这种类型的大公司,员工人数有431,212,你觉得,作为第431,213个员工,你日夜加班做常规性的工作,会有什么改变吗?但如果你有一个想法,博得了上级的支持,并在公司最终实现,那就会有改变。

近几年,我帮很多企业做组织设计,注意到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倡导一种更加灵活、能够发挥员工智慧的组织形式。比如,某五百强企业,在公司内部召集产品创意,采纳之后组建项目组,投入资源实现,相当于内部创业。

如果你抓住这样的机会,做成一个优秀的产品/解决方案,对你的职业生涯所形成的正面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你可以借力的七大平台 之他人型平台

说完三个自建型平台,我们再来说说他人型平台,这里包括我们最常说的企业平台。

4. 靠企业:找到一个能为你提供所需资源的企业平台。

我们都听说,麦肯锡是职业经理人的摇篮。难道说,除了麦肯锡,其它地方不能锻炼能力?显然不是,但麦肯锡除了给你提供能力之外,还给了你名声、人脉、资源,这会给你未来的事业加很多分。

在职业生涯初期,如果有一个好的企业平台,也会为你之后的职业生涯带来帮助。

很多人曾经讨论过,刚毕业到底是进大公司还是小公司的问题,我只能说,从概率上来讲,刚毕业的时候,进大公司比进小公司会有更好的发展。

当然,例外总是有的,所以,这也是我们纠结的原因。

另外,关于企业平台,还有一个点是很多人忽略的。

我上一次离职的时候,老板跟我说:“你已经在公司HiPo名单上了,离开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当时只觉得是挽留之词,直到现在,我给很多企业做人才发展的咨询项目,才真正明白她的惋惜:通常规模大一点、人才管理做得不错的公司,都会有HiPo名单(HiPo: High Potential,高潜力人才),一般不超过全员比例的10%。

这些人会得到企业的重点关注,比如有更多的机会、有更好的锻炼、得到上级的额外关注,等等,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晋升会走快车道(Fast Track),平均三年的晋升,可能两年就可以。

所以说,在选择企业平台这件事情上,除了薪酬以外,你需要重点考虑以下方面:

• 第一, 企业在能力、人脉、声誉方面,是否能够给你帮助;

• 第二, 你现在的公司,是否把你列入了HiPo名单,如果列入,那么跳槽就需要考虑这个机会成本;

• 第三, 你现在的老板,值不值得长久跟随,具体见下一条。

5. 靠老板:跟随一个值得跟随的老板。

财富杂志在很多年前,曾经对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做过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几乎所有成就卓越的人都得到过他人的提携。

职场上有句话说得很好:在一个公司,首先你得行,其次得有人说你行,然后说你行的人得行。

我一个前同事,一直跟随一个老板,老板去其它公司也会带着他,最后创业也带着他,借此实现了事业三级跳,35岁不到就财务自由了。

我们刚才提到,人与人之间,信任是最高的交易成本,当这个成本降到很低的时候,能够省却你很多精力,你只需要有能力,然后其它的交给这个靠谱的老板。

靠老板这种事情,可遇不可求,如果你发现自己跟老板很投缘,而且他符合这些特征,那么不妨考虑一下:能力强、关心你、善于帮助你成长、为人正直。

6. 靠伙伴:靠着伙伴一起成长和扶持,实现1+1>2。

公司曾经有位合伙人,在被问到“为什么你跟很多公司的高管关系那么好?如何跟他们建立友谊?”

他回答说:“因为在他们成为高管之前,我就认识了他们。我还是一个小顾问的时候,他们要么是客户方的小喽啰,要么也是小顾问,我们一起合作、一起吐槽、一起成长。如今我成了高管,而他们也成了各自公司的高管。”

有一群志同道合、而且能够共同成长的伙伴,是谁也无法替代的。所以说,年轻的时候,择友要谨慎,合适的伙伴,能够互相促进。

7. 靠家庭:父母或者伴侣的资源。

我一个同学,毕业之后去了一家五百强快消企业做销售管培生,两年之后辞职了,回家帮助家里打理家族企业。

他说:“我最初的想法是,我要证明自己不靠家里也可以成功。可是当我每天跑超市,跟一些受教育水平不高又经常跟你要好处的人打交道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我有病啊?我干嘛跟自己过不去?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些重复琐碎恶心的事情上?打理家族企业,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我可以成长得更快啊。”

如果你的家庭可以为你带来红利,那么你也犯不着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故意从一个低点起步,高起点照样可以证明你自己。这里所说的家庭,包括你的父母,也包括你的丈夫/妻子。


0孤月痕0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开头作者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先来阐说,接着就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辟,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综上所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所以善于学习,取长补短,具备忧患意识能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易环保


1、找超级学霸和你一起学习,最好找那种关系一般般的(对方最好是个尬王!)这样可以避免你们讲和学习无关的东西,观察人家的学习方式方法,不懂得问题可以相互交流,在学习中建立友谊,当你看到了人家闪光的成功背后的努力付出的模样会很有感触,也会忍不住想和她一样(如果你有上进心的话。我在自己专业里很多科目考了第一,一些学习一般的但特别有上进心也愿意付出努力的同学和我学习交流后,都会试着模仿我的学习习惯方法,最后他们都提升了不少~都说是被我带动的哈哈哈)

2、我个人的话,促使我努力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目标。我的目标是考国外的研究生(我们专业考国外研究生难度比较大,很重视大学前三年绩点,所以每门考试我都很重视也很花心思学习)所以我就不自觉的产生了学习动力,为了将来。给自己定个目标吧,最好是难度大的,你付出多少的努力和你的实现目标的欲望程度是成正比的。越强烈,那么你付出的自然越多

3、学习环境其实蛮重要的,找自习室或是图书馆,当你看到周围人都在学习你其实都不好意思不学习(除非你脸皮比较厚。。。)别指望能在宿舍学习(除非你宿舍的人都在学习也很多学霸)

4、把手机关机,找个没人干扰的地方,排除一切外界干扰因素。这样你就没有什么脱身理由不认真努力了。你要是不够自觉,那就找个人帮你在规定的时间内排除外来干扰(强迫式努力还是别了这样会不开心的)

5、给自己设置适当的奖励机制,或者让家人朋友在一定的条件下给予你适当的鼓励。虽然听上去很幼稚,就像小时候考试考了一百分爸爸妈妈就答应带你吃披萨(emmm)。我经常这样,自己有什么想吃的,想买的,如果没办法立刻就去实现,我通常会给自己设条件:把这一部分的内容学完把这任务做完。我就去干嘛干嘛,我那么努力那么辛苦是时候犒劳自己了~可以让身边的同学监督哦如果你不够自觉的话

说真的,如果你是个高度自律的人是完全不需要借助外力来努力的w送你一句话也是我用来时刻提醒自己的:高度自律即绝对自由


会打篮球的汽车


学会借助外力修行。究竟什么才是借助外力修行呢?可能有的人会觉得有点禅意,甚至是故弄玄虚,显然看起来有人是没有听懂的。后来我又和中层干部说:要学会借助外力成长。前面的所谓借助外力修行,在佛家看来,一切人事都是外力,一切物件都是外力,一切机缘都是外力。我们在职场上的“外力”又是什么呢?你所在的公司应该就是你最好的外力,其次你的客户就是你最好的外力,你的同事就是你最好的外力,客户的投诉就是你最好的外力,公司的变革就是你的外力,你的上司不论好坏都是你最好的外力,你的下属不管是优还是劣,也是你的外力……。真正的成长需要像冲浪一样,总是需要借助一种力量往前,没有浪的时候你能冲得上去吗?总而言之,你没有可能仅仅通过一个人的闭关努力而获得成长,传统说法“识时务者为俊杰”,那是因为他看清楚了个人需要借助环境的力量才能获得成功。这个问题在和君咨询的管理咨询方法论上有个异曲同工的说法:基于问题的咨询。我们做管理咨询顾问是一份需要解决现实和未来问题的工作,而不是仅仅止步于理论的理想追求。就像我现在一样,凭什么现在讲话、做事情一点也不会觉得累呢,那是因为我知道我在借助你们的力量修行我自己,借助现实当中的问题提高和完善我自己。

借助外力成长的理念怎么能够转化为实践呢?我今天拿马斯洛需求模型给大家做一个示范。我们以前讲过,马斯洛的前提是:人的需求共分为五个层次,而且较低层次满足后才能想要满足更高的层次(我个人认为现实人物中是可以商榷的,因为我发现人们在比较低的层次的需求并在没有被满足的情况下也可以产生比较高的需求,甚至还很强烈,这不是今天的重点,就不再延伸了)。马斯洛模型到底怎么运用到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呢?这个问题是我今天最想说的,马斯洛模型中最低一个层级是什么呢?是生理和功能的需求,生理和功能的需求在我们平常是什么呢?“活着”。这就仅仅是一种存在感,证明你还活着,表示你还存在,仅此而已。再往上走是人们需要安全感,放在工作层面来说,在我看起来叫“工作感”现在做的事情只是一份工作而已。不管是活着的存在感,还是在工作感,都只是一种“打工心态”。再往上走就开始变化了,我把它叫做“职业感”。





楠楠生活记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着彰。”有时借助外物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外物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向前,而不是缺少能力的表现。善于借助外物,离成功就近了一步。人类的太空漫步,依托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万里长城的蜿蜒盘卧,受益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身躯。无论是何等的成就,都脱离不了特定的载体。


朴素典雅


借助外力让自己努力确实是很必要的,毕竟生而为人,我们都有懒惰的天性。首先,必须自己先有一颗向上的心,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有时候,把目标写在纸上就能有行动的动力了,因为在写的时候,你就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其次,找一个偶像也是一个好办法,想想自己和偶像的差距,就不好意思继续堕落下去了,有的时候一副美好的未来构图还不如一个偶像对当下的行为有激励作用。然后就是发动自己身边人的力量了,比如父母,兄弟姐妹,朋友,让他们监督提醒自己,也是有作用的。不过,即便外力再多,也比不上自己想干的决心,而且,一直想做却因为拖延而一直没做的事,只要迈出第一步,开始做,就会觉得其实很容易,很开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