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疫情防控一線直擊之十五:孔文超復工記

孔文超復工記

——安徽疫情防控一線直擊之十五

2月15日,是孔文超回到安徽蕪湖德力西電氣有限公司上班的第6天。

進廠前,戴口罩、測體溫、噴酒精,這已成為員工上崗必經的“三步走”。排著隊,看著 前面距離自己一米多遠的工友身影,孔文超有些不習慣,但格外心安。

“36.7度,正常,進去吧!”

聽到自己的體溫,他長舒一口氣,戴著剛剛分發的口罩,走向了洗手消毒處。一通操作結束,比以前7點半的上班時間推遲了半小時。

工作車間裡,生產線上的工人們如往常一樣緊張忙碌。不同的是,他們都戴著口罩,作業間隔一米以上。車間內充滿了消毒酒精的氣味,並不好聞,卻十分有必要。

“復工後,廠裡成立了專門的督察隊,既檢查消毒情況,也檢查我們佩戴口罩是不是正確。”提及廠裡的變化,孔文超一邊麻利地將產品放到設備上,檢驗產品是否在規定秒數跳閘,一邊介紹。“對了,還多了海報和橫幅。現在隨處可見‘戴口罩、勤洗手’的防疫宣傳小知識,讓我們隨時保持警惕。”

11點15分,時間尚早,卻是孔文超吃午飯的點。

“我們廠人多,1000多人,只有4個食堂,所以我們分批吃飯。”孔文超笑道。午餐時間,公司食堂安排了工作人員,現場維持秩序,向員工宣傳防護知識,引導大家加強自我防護。同時,為避免人員聚集,企業不僅安排員工錯開時間進行就餐,還對餐桌坐凳等進行了相應改造。

從一窩蜂湧向食堂吃飯到間隔一米以上有序排隊,從自助選餐打飯到直接領取一次性餐具裝著的盒飯,從四人一桌邊吃邊交談到拆除多餘椅子,保證一人一桌減少交流,德力西電氣公司的復工,正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如今,蕪湖縣按照“小批量、分批次,先本地員工、後外地員工(不含湖北地區、確診病例人數較多地區),條件具備一個、復工一個”原則,組織企業開展復工復產工作。

一方面,蕪湖縣要求即將復工的企業實行聯保責任制,誰用工、誰管理、誰負責;另一方面,政府督促企業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制定針對性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各項防控措施細化責任到人,定期抽查。此外,復工企業要嚴格落實進出人員登記、體溫測量等規定,實行食堂錯峰用餐、宿舍分隔、防護物資儲備等舉措。

“一開始,我們也不知道復工需要啥條件,咋復工。縣政府就出臺了一些防疫期間復工細則,告訴我們需要備齊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消毒頻率、體溫測量、食堂用餐甚至宿舍都考慮到了,我們按照細則一條條來,既省心,又免去了復工後引起交叉感染的可能。”德力西電氣公司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在他們已將原本4至6人間的員工宿舍改成了單人間,員工則按批次復工,外地員工入蕪需要居家觀察14天。

晚上7點,結束了一天工作的孔文超,踏著月光往家走去。雖然防疫期間,工作準備變得繁瑣,下班時間也會因排隊量體溫、洗手消毒而延長,但他仍覺得這些都是復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家這麼多天,我早就盼著上班了!消毒什麼的是麻煩了些,但我覺得特安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