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法國不與其他歐洲國家聯合研製“颱風”戰機,偏偏自己製造“陣風”戰鬥機?

水月君


先來給網友們呈上圖一張,看上一會,也許能琢磨出不少道理。今天美國開始五代機當家,歐洲只有三代的雙風和“鷹獅”,“鷹獅”還是依靠美國幫助來完成的。英國在二代“鷂”式以後,即失去獨立研發戰鬥機的能力,聯合德意西才打造了一款“颱風”。只有高傲的法蘭西,具備獨立研製和生產三代機的能力。好精神,在準三代“幻影”以後,成功研製出“陣風”,而且一機分為空軍和海軍兩型。雖說也是一款中型三代機,但歐洲獨此一家,別無分店,保存完整的航空工業能力,就是法國的勝利。如今聯合德國和西班牙,打造六代機,被世人看好,法國有這個能力,而英國也宣稱研製六代機,多年不造技術斷層不少,並不被人所看好。

英國很頭疼

多年不造,開始外購模式,與美國合研F-35,歐洲多國都有參予。拿了錢,等待了多年,技術上根本沾不上邊,F-35到貨大夢方醒,原來這就是人家圈錢的一款飛機,毛病纏身,20年以內談不上什麼戰鬥性能,根本無法使用,是以變得著急,終於下定決心,表示要獨立研製。只是多年不造,從二代直接跨越到六代,技術難度未免太高。不似法蘭西,一直在造。想想以前不免老大後悔,由此也看到了法國的高明之處,誰有也沒有自家有好,只是美國的戰略設計很深,挖好了一巨大陷阱,想用一型飛機斷送掉整個歐洲的軍用航空業。應該說美國達到了其目的,現在英國面對一大堆無法突破的技術難障,沒法不頭疼。

與眾不同

不只飛機,在軍用領域,所有的技術都要實現自主,建立健全了全面的國防工業體系。如今法國,全部裝備基本都是自已的東西,不會受制於人。造了“陣風”,不會止步,再次向六代機發力,終得穩固地在歐洲建立了真正的話語權。看不上F-35,更不會為其所迷惑。自已的裝備本來不錯,法國自有驕傲的本錢,“陣風”之比“颱風”,都作為中型機,並不差什麼。外銷初步打開了市場,僅印度一單,36架就賣了88億美元。研發不斷,技術上建立了厚實基礎,航空工業能力與實力得以衍續。


魂舞大漠


法國獨特的艦載型需求,以及在項目中技術、生產份額的主導要求,導致法國與其他國家分道揚鑣。

上個世紀70-80年代,隨著美、蘇F15、F16以及蘇27、米格29等三代機橫空出世,歐洲各國也迫切需要研發自己的三代機。由於三代機研製技術難度高、耗資巨大,因此歐洲國家選擇聯合研製,這就是歐洲聯合戰鬥機項目(ECF),該項目最初由法、英、德、西、意五國聯合發起。


但是本來強強聯合的好事,最後卻發展為“你走你的陽光道,我過我的獨木橋”,這也說明跨國聯合項目的複雜。之後法國退出該項目,單獨研製出陣風。而其他四國繼續推進ECF項目,最終成果就是颱風。

法國退出ECF項目、單獨研製陣風,並不僅僅是法國人在戰機研發上的高傲,而是有著一系列現實的考慮,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

1、與其他合作方相比,法國要求新機要有艦載型,以適配法國裝備的小型航母,這就要求新機是一款體型較小的中型戰機,而且具備優良的低空低速性能以滿足艦載起降要求。而其它各國傾向於研發一款更大、更重的戰機,突出高空高速的截擊性能,以滿足攔截蘇聯龐大的轟炸機群為第一要務。

與其他國家相比,法國要求新機必須要有艦載型,而且法國當時運營的航母是2艘3萬噸級的“克萊蒙梭”級常規起降型航母。因此,法國的訴求是研製一款9噸級的戰機,而且要有優秀的艦載起降性能,因此陣風選擇了低速性能更好的近距耦合鴨式佈局+固定式進氣道,犧牲了高速性能。

而英、德等國空軍頭號作戰任務是在大西洋、中歐攔截蘇聯龐大的轟炸機群,因此要求新型戰機必須是大航程的大型機,而且高空高速的截擊性能是第一位的,因此與法國的要求截然不同。颱風後來發展成空重11噸的大型機,而且採用遠距耦合鴨式佈局+可調式進氣道來獲得更強悍的高速性能。

2、法國在聯合戰機項目要求技術主導權,而且要求比出資比例更高的生產份額,因此與英國矛盾深刻,最終分道揚鑣。

在最初歐洲戰機項目中,主要是法國、英國這兩個航空大國在爭主導權,德、意、西就是打醬油的角色。法國自恃具備更強的航空技術,堅決要求由法國主導該機型研發,打造一款9噸級、採用法國斯奈克瑪M88發動機的中型發動機。

這是法國方面最早的方案,與後來的陣風大差不差。

而英國當然不能忍受當法國的小弟,聯合其他國家堅決研發高空高速性能優異的大型機,而且使用羅羅主導研製的性能更強的發動機,也就是後來的EJ200。

這是英國最初的方案,跟後來的颱風大相徑庭。

除了項目主導權,法國方面還要求超過出資比例的製造份額,以及新機外銷的主導權。這個要求聽起來確實比較過分,但是法國有自己的理由:我的技術最好,我的貢獻最大,當然要多拿點好處。這樣過分的要求當然會引起其他國家的不滿,分道揚鑣是必然的結果。

分道揚鑣後雙方各自推進自己的項目,最終也都修成正果。很多軍迷對著兩款同樣是雙發、鴨式佈局的戰機性能孰強孰弱頗感興趣。瑞士空軍當年的一份評估報告可以給大家做個參考。

瑞士空軍當年對陣風、颱風、鷹獅進行了廣泛、細緻的評估,在防空、對地、制空、偵察四個方面陣風全部獲得第一,全方面壓制颱風,考慮到陣風比颱風更小的體型和噸位,法國的航空技術真是不容小覷,看來當年法國要求技術主導權也不全是非分要求。

但是在銷量、尤其是外銷方面,颱風卻比陣風更亮眼,除了研製四國外,颱風還獲得沙特、阿曼、卡塔爾、奧地利等國訂單,總產量超過600架。而陣風質優價高,一段時間內無人問津,直到2016年印度發出126架天價大單(後來減為36架)後才獲得國際銷路,近年來又出口至埃及、卡塔爾,但是訂單數量與颱風相差較大。畢竟在戰機貿易方面,國家政治、外交影響更重要,颱風背後有4個歐洲大國撐腰呢。

如今在下一代戰機研發上,歐洲又走了陣風、颱風的老路,法國及英國分別主導研發下一代新機,只不過這次法國有了德國這個夥伴,不至於單打獨鬥了。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颱風戰鬥機是一款由英國,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共同研製的多用途戰鬥機,目前在歐洲除了4個研製國裝備之外,也被出口到了奧地利。颱風戰鬥機是一款採用EJ200發動機的戰鬥機,通過使用這款發動機讓颱風戰鬥機具備了超音速巡航能力,同時這款發動機也是當時法國退出聯合研製的一個原因之一。實際上在歐洲進行EF2000戰鬥機研製的時候,法國是參與其中的,法國退出的理由就是沒有采用法國研製的M88渦扇發動機,英國堅持使用EJ200這款發動機。

表面上看法國是由於和英國在臺風戰鬥機使用發動機上的不合而退出,其實這是與法國武器裝備研製的戰略有很大的關係,法國在武器裝備研製上一向都是特立獨行,從法國達索公司研製的戰鬥機的過程就看得出來,在法國參與研製颱風戰鬥機的時候,達索公司最為先進的戰鬥機就是幻影2000戰鬥機,這是一誇採用無尾三角翼佈局的機型,而世界上採用這種佈局方式的戰鬥機非常少,目前除了幻影2000之外就只有印度的LCA光輝戰鬥機了。

法國除了武器裝備研製與別的國家不同之外,在國防政策上也是如此,法國非常搶到獨特性,包括之前在北約的問題上。在臺風戰鬥機的研製上法國不願意繼續是由於法國有自己的算盤,如果把戰鬥機賭在臺風這個型號上,法國達索的發展就會受制於人,從後來陣風戰鬥機的研製就看得出法國的心思了,如今陣風戰鬥機還有海軍航空母艦使用的陣風M這個版本,如果當時堅持參加颱風戰鬥機的研製,法國航空母艦的艦載機就會成為大問題。

法國當時堅持颱風戰鬥機使用M88發動機是有原因的,這是一款在美國GE的F404發動機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型號,是法國在航空發動機上一個突破,如果參與了EF2000或者颱風戰鬥機研製就意味著要放棄M88發動機,這個損失是巨大的,而且對法國航空工業的長期發展有著巨大的負面影響。法國退出颱風戰鬥機研製而進行陣風戰鬥機的研製是法國的一個戰略,目前看法國這一步是成功的。


航空視界


颱風戰鬥機最早是歐洲各國在冷戰時期提出的一款戰機設計方案,要求研發的颱風戰鬥機是一種制空型戰鬥機,主要偏重於對空作戰,尤其是颱風戰鬥機的主要設計國德國,他們地處歐洲各國的前線地帶,面對當時蘇聯或者現在的俄羅斯的遠程航空兵,特別是轟炸機部隊的直接打擊,因此迫切需要一種飛行速度快、載彈量大、航程夠遠的截擊型第四代戰鬥機。

圖為法國陣風戰鬥機,他是法國依靠自己的技術研發成功的,設計非常經典。

在同一時期,法國對第四代戰鬥機的需求則已經出現了變化,法國地處歐洲各國的縱深地帶,他們並不會直接面對蘇聯或者俄羅斯的航空兵威脅,因此對法國而言,更加需求一種多用途第四代戰鬥機,一方面這款戰機可以在歐洲各前線國家同俄羅斯交戰之時,從後方加入對俄羅斯地面部隊的遲滯和攻擊,一方面又能登上航母,取代法國海軍垂垂老矣的超級軍旗攻擊機,因此法國對新型第四代戰機還多了上艦、能夠對地、對海攻擊等要求。

圖為陣風戰鬥機和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在法國看來,海軍、空軍通用一種第四代戰鬥機對於降低後勤壓力非常必要。

如此多的要求根本無法全部滿足,尤其是在歐洲各國統一思想研發一種中型四代機的前提下,飛機的規格較小,因此只能滿足一方面的需求,但是由於對於技戰術任務的確定意見分歧太大,遲遲無法達成統一意見,德國甚至為此專門遊說了法國,希望法國以歐洲大局為重,先研發出戰鬥機,再改進也不遲,但是法國表示反對,並且提出另外一個籌碼:法國達索公司已經根據法國的要求,基本完成了戰機的總體設計,決定使用M88-2發動機。

圖為陣風戰鬥機的M88-2發動機特寫,M88-2是世界上結構最簡單的第三代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之一,因此他的壽命非常高,故障率很低,全壽命超過了6000小時。

這下子又讓英國感到難受了,對於英國而言,歐洲多國聯合研發的戰鬥機早已經選擇了英國的EJ200發動機,羅羅集團對此也是早早就著手進行了準備,此時法國提出要使用法國的發動機,而且理由還是法國已經完成了戰機的總體設計,不願意半途而廢,這讓英國大為光火,德國也頗感無奈,最終分歧無法調和,法國宣佈退出了歐洲聯合研發戰鬥機的計劃,轉而自己研發了陣風M戰鬥機。

圖為英國空軍的颱風戰鬥機,颱風戰鬥機其實最符合英國、德國等國對於制空戰鬥機的需求,他的鴨翼屬於遠距離耦合,陣風屬於近距離耦合,颱風偏重於高速作戰,陣風偏重於中低空作戰。

當然,除了這些技術和需求上的分歧之外,法國退出歐洲聯合研製戰機計劃的目的,還有獨立自主的國防體系的需求,法國一直自認為是一個歐陸大國,而且有著悠久的軍事歷史,法國在所有的戰爭中吸取的一個教訓就是,武器的研發必須堅持獨立自主,因此法國在各種武器研發中,能不合作就不合作,能不外購就不外購,當然現在法國由於國力所限,也外購了很多武器,但是絕對不會把關鍵性的主力裝備交由國外研發完成,法國這種性格還曾經造成法國退出北約,雖然此後又重返北約,但是法國一直沒有像其他北約國家那樣對美國鞍前馬後,依然堅持獨立自主。

圖為颱風戰鬥機上使用的EJ200發動機,對於發動機的訂單,英法兩國都不想鬆口,因為這涉及到未來兩國能否繼續擁有先進戰機航發研發製造能力這個關鍵性問題。

除了國防自主外,法國還有扶持本國航空工業,方便對外出口戰機的考慮。歐洲聯合研發的颱風戰鬥機,迄今為止沒有賣到歐洲之外的其他國家,裝備的國家依然是歐盟內部出錢、出技術的那幾個項目參與國,之所以這麼多年在國際市場上競爭不過陣風戰鬥機,就是因為颱風戰鬥機由多國研發,關於外售的利益分配,根本就無法達成內部協議,所以也就無法推出去外售換取資金。法國自己研發了陣風戰鬥機,所有的導彈、雷達、發動機都使用自己製造的零部件,因此法國在陣風戰鬥機的出售上掌握有完全的自主權,這幾年也陸續獲得了埃及、印度等國的購買訂單,為法國換取了鉅額外匯。

上圖為埃及的陣風戰鬥機,下圖為印度的陣風戰鬥機,陣風現在打開了全球市場,颱風還在尋找買家。

法國還考慮到了今後技術升級換代的需要,颱風戰鬥機由多國研發,因此這麼多年也沒有進行任何改進和提升,畢竟技術專利是多國享有,要升級也得大家說了算,不然你升級、他不升級,這也不公平,所以即便是科技飛速發展,颱風也依然保留著最初的樣子。陣風卻不同,法國不遺餘力的持續對陣風戰機進行改進,反覆提高技術性能,如今在各項指標上已經達到了能夠超過甚至壓制颱風戰鬥機的地步。

圖為陣風戰鬥機新更換的RBE-2有源相控陣雷達,他是世界上孔徑最小的戰機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但是性能卻不一般。

早在1980年代開始試飛的時候,陣風戰鬥機就是使用的美國F404發動機,當時陣風A戰鬥機的飛行速度為2.0馬赫,此後法國為陣風更換了M88-2發動機,技術性能進一步提升,飛行速度提高到了2.2馬赫,機動性也得到了改善;由於陣風戰鬥機強調遠程作戰,因此對飛機降低阻力的要求很高,機頭被徹底的設計為錐形,機首的火控雷達孔徑成為世界上四代機中最小的,為了彌補探測能力的差距,法國又為陣風戰鬥機研發了RBE-2有源相控陣雷達,一下子讓陣風戰鬥機躍進了第四代半戰鬥機的行列,綜合作戰能力超過了使用脈衝多普勒雷達的颱風戰機。

圖中可見陣風戰鬥機為了追求遠程作戰,降低戰機的油耗和阻力,把飛機徹底的設計為標準的馬赫錐形態,飛機機頭刺開氣流後,三角翼穿梭而過,使得陣風戰機在掛載3個標準副油箱的情況下,作戰半徑達到了驚人的1600公里。

法國退出歐洲聯合研發戰機的計劃,如今已經成為世界軍事歷史上經典的一個選擇,法國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也是明智的,法國為陣風戰鬥機的研發投入了大量的前期研發和技戰術任務設計,並且以陣風戰鬥機為牽引,帶動了本國戰機產業的高速發展,形成了完全獨立的設計、研發、製造體系,這一體系在如今發揮出了威力:在英國等國還在外購F35戰鬥機的時候,法國率先聯合德國開始了歐洲第一種五代機的研發,體現出雄厚的技術基礎,德國也脫離了英國的體系,重新開始和法國聯合研發戰機,這就是對法國軍事航空工業的認可和肯定。


海事先鋒


颱風戰機是一款由英國、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四國聯合研製的四代半戰鬥機。颱風戰機採用雙發,機腹進氣的中型戰機,機動性較強,注重空中格鬥。



當法國準備參與到四國的研製開發中來的時候,提出的兼顧對地對海打擊能力,其他四國並不同意。在其他四國的傳統安全威脅中,除了空中威脅,就是海上威脅,所以並不同意法國一再強調的兼顧加強對地打擊能力。法國需要“多面手”戰機,英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則急需空中格鬥型戰鬥機,在這種情況下,法國只得退出颱風戰機的研製。


法國一直以來奉行獨立自主的國防政策,面對颱風戰機的拒絕,法國只得自己獨自研製“陣風”戰鬥機,可以說咬著牙在上陣風戰機的項目。好在法國軍工基礎還不錯,很快就研製出了陣風戰鬥機。

法國深知現代戰爭不能一味的講究空戰機動性優勢,多功能才是最好的,電子探測、航電系統與武器配置反而變得更重要。正是法國看清楚了自身需要的裝備,在陣風上安裝了相控陣雷達,能發現200公里外的目標,颱風一開始使用的是電子掃描陣列雷達。陣風戰機還設計了艦載機版,而颱風戰機可沒有艦載機這個考慮。



這就是法國不參與歐洲國家聯合研製“颱風”戰機,而要自己研製“陣風”戰鬥機的原因。


科沁雜談


拋開法國、英國鬥爭攪屎的因素,就算只看飛機,只看技術,法國的飛機也不可能跟別人一樣。所以他自己搞了"陣風"Rafale,也沒什麼問題,他要不自己搞"陣風",和歐洲其他國家一起搞,那才是問題。具體如何呢?




"陣風"和歐洲戰鬥機"颱風",都來源於冷戰時期。一邊是英國,早在1971年,英國就明確了對於新型戰鬥機的需求。但傳統來看,英國從來都需要截擊機,專門攔截敵方轟炸機!至於這個截擊機,格鬥能力怎麼樣,對抗別人戰鬥機的能力怎麼樣,都是其次的,不重要!英國空軍冷戰時期,先是超過2馬赫的"閃電"型截擊機,造了300多架,然後就是"狂風"ADV型截擊機,共裝備英軍 173 架。為什麼要這麼多截擊機呢?因為英國根本就是個前線國家。蘇聯圖-16、圖-95、圖-22M型轟炸機,攜帶X-22、X-26型導彈,以及蘇-24型前線轟炸機,都能對英國本土發動打擊!所以,英國對截擊機的需求是最大的,其他方面性能只是添頭。下面就是閃電和狂風。




但法國不是這樣。法國在20世紀60年代,搞"戴高樂主義",想自立門戶,至少外交空間大大增加,而不是綁在北約跟美國褲腰帶上。所以1966年,法國都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了。所以,法國對蘇聯威脅,沒有英國那麼感冒,但是對第三世界很有興趣。他的飛機想向第三世界大量推銷,另一方面也希望向北非等地投送兵力,維持法國利益。所以法國希望戰鬥機的研製能力,自己能100%拿在手裡,而且一定要多用途,便於外賣給第三世界!所以法國陸續搞了幻影-3、幻影-5、幻影-2000等飛機,機動靈活,也有截擊能力,對地打擊能力也強,而且外銷成績特別好。





所以到研製3代半戰機時,英、法當然不可能隨便合流。20世紀70年代,英國、意大利、西班牙、西德,早就共同研發"歐洲共同戰鬥機"ECF。法國的達索公司是半路加入計劃的,畢竟法國自己空軍ACT計劃,和海軍ACM計劃都需要新飛機,以換裝空軍的幻影-3/5,以及海軍F-8戰鬥機。但是"歐洲共同戰鬥機",過於強調截擊能力,多用途能力不足;而且飛機規格較高,重量較大(空機重量已經11噸),不合法國的意。這麼大的飛機,不僅法國自己裝備成本偏高,賣給第三世界人家根本不要。所以,最終法國又退出"歐洲共同戰鬥機"計劃,自己搞了多用途、靈活、便宜、輕小(空重9.5-10噸)的"陣風"!以下是颱風和陣風。




"陣風"戰鬥機,就是在法國進進出出"歐洲戰鬥機"計劃的過程中,逐步發展成熟了!想想也是,法國2代戰機、3代戰機,都與英、德、意不同,憑什麼3代半,就一定要一起搞呢?所以各國家國防需求不同,一定要找準定位,滿足自己需求,這才是最重要的!


軍事作家陳曦


英德意注重制空截擊,法國強調多用途性能,還一味攪屎,導致被拋棄

實際上英法德一開始是想共同研發新一代戰鬥機的,最初是在1979年,由德國的MBB(梅塞施米特-博爾科-布羅姆集團)和英國的BAE系統公司共同提出ECF(歐洲共同戰鬥機)研究,隨後法國達索也加入該項目。該項目起初是由各家各自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之後再進行合作研發能滿足共同需求的一款戰鬥機。

德國MBB提出的TFK-90方案,他是後來颱風戰鬥機的基本方案原型。

英國BAE先後提出單發的P106和雙發的P110兩套方案,最終英國皇家空軍確定P110為參選方案最後是法國的ACX計劃,這就是後來陣風的原型設計方案。

但是很快雙方就陷入僵局,英國和德國因為之前剛研發了狂風戰鬥轟炸機,對於新戰鬥機的對地攻擊要求能力並不是很迫切,並且西德身處冷戰最前線,蘇軍強大軍事壓力下,對於新戰機的制空截擊要求很高。而法國在1978年剛首飛了幻影2000戰鬥機,這款戰鬥機截擊性能不錯,再加上法國是處於冷戰歐洲的第二道防線,德國先死才能輪到法國。相比較下法國美洲虎攻擊機和超級軍旗艦載機都已經落後,對於對地攻擊能力比較看重,並且外銷期望很高,導致法國的ACX方案非常強調多用途性,要求可以一機包打天下,對於對地攻擊能力要求較高。狂風戰鬥機原本是英法聯合進行的AFVG(可變翼飛機)項目,法國擅自離隊去搞幻影2000,英國轉和德國、意大利合作,這種影響可以說是延續到陣風和颱風雙方需求側重點選擇。但這次英國對於方案沒有太多所謂,可是對於法國提出的以M88發動機為動力極為氣憤,開什麼玩笑,我羅羅戰鬥力比你斯奈克瑪高好幾個華萊士。最終三方在1981年不歡而散,各自散夥。

隨後到了1982年,另一個歐洲小夥伴意呆利過來,意大利實際上也是處於冷戰前沿,對於新型戰鬥機的制空截擊性能也非常看重。所以當初一起搞狂風戰鬥機的意大利的阿萊塔利亞公司和德國的MBB、英國的BAE系統公司坐下來一起商量,最後給出個可以滿足各方利益的方案。氣動佈局基本上以德國TFK-90方案為主(我們都喜歡制空),發動機用英國羅羅研發的新型發動機,英國一家佔一半股份並承擔50%的研發費用,其餘50%的研發費用由三家公司共同承擔,這就是ACA(敏捷戰鬥機)計劃。ACA戰鬥機想象圖

不過德國此時還不死心,提出再拉法國和西班牙一起搞試試看,最終1983年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再次聚在一起,宣佈進行未來歐洲戰鬥機(FEFA)計劃。但是法國這個人,還是油鹽不進啊,還是堅持必須以自己的ACX計劃為主,堅持要以達索公司為主導。到1985年8月,好基友德國也厭倦了,撇下法國,與英國、意大利正式簽署了計劃書,西班牙隨後在1985年9月也加入這一計劃,這就成了最後的颱風戰鬥機。颱風戰鬥機技術驗證機EAP,最初是採用雙垂尾設計陣風的技術驗證機陣風A,則氣動佈局已經相當成熟

而實際上法國之所以油鹽不進,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急於重新證明自己的達索公司前期投入太大了,要是拿不到主導權恐怕就要破產。因為達索之前的幻影2000銷售業績慘遭滑鐵盧,美國人把F-16放出來推向市場,幻影2000跟F-16有競爭的地方几乎全部告負,甚至荷蘭、比利時、丹麥、挪威這些歐洲傳統市場都被F-16攻陷。

美國在60~70年代軍機銷售是不公開賣自己現役戰機,最多會提供些給盟友,對外是出售F-5這種外貿型戰機。但到了80年代美國解禁這一條款,把F-15和F-16推向市場。特別是F-16,價格和維護費用都比幻影2000要低,實戰方面剛在貝卡谷地空戰大殺四方,政治影響方面美國的大腿更粗更壯,達索的市場全面淪陷。

所以達索集團在1981年開始,就已經紅著眼進行ACX計劃研究,跟德國、英國就進行些費不了幾個錢的早期調研不同,達索可是在掏自己腰包,真金白銀的進行研發,急著想要板回一盤。如果法國政府放棄達索在戰鬥機研發上的主導地位,不僅法國自己裝備需求上要不盡如意,而且會讓達索前期投入要打水漂,達索將要重創,甚至破產,所以不得不爭。

也正是達索前期投入狠,陣風戰鬥機進度要遠比颱風快一些,陣風的驗證機陣風A在1985年就造了出來,1986年4月進行首飛,空軍陣風C和海軍艦載機陣風M的原型機都是在1991年進行首飛。而颱風戰鬥機的驗證機EAP是在1986年8月首飛,但原型機首飛一直到1994年3月。


五嶽掩赤城


為什麼法國不與其它歐洲國家聯合研製“颱風”戰機,偏偏自己製造“陣風”戰鬥機?其實原因非常的簡單,因為未來的理念用途不相同。

在聯合戰機研製計劃之初,英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四國希望能設計出一款專注於空戰的的重型截擊機,而法國卻偏重於多用途,既能制空又能對地,還必須有改裝成艦載機的空間。

我們都很清楚,作為沒有航母可用的德、意、西三國,留出艦載機改裝空間根本就是浪費,而那時的英國只有能夠起降垂直戰機小航母,所以與其去發展艦載型,倒不如專心研製一款從空軍基地起飛的重型戰鬥機。

也就是說英、德、意、西四國是不需要弄什麼艦載機的,而且這四個國家對於國土防空的需求也很大,所以一款能夠專精空戰,擁有適當對地攻擊能力重型戰機是非常重要的。

可法國卻完全不同,由於法國擁有自己獨立研發戰鬥機的能力,所以對於聯合研發戰機這種事本就不那麼緊迫,再加上達索公司之前曾研製過那麼出色的幻影2000戰機,所以聯合研發戰機法國只是想少花錢來辦自己的事兒而已。

從聯合研發伊始法國酒如同攪屎棍一般,處處跟其它國家唱反調,在無法調停之下英、德、意、西四國聯名將法國踢出局,而被踢出的法國決定自行研製新一代戰鬥機。自此以後歐洲雙風誕生,分別是歐洲颱風與法國陣風。

歐洲颱風由於是四國聯合研發,所以在設計伊始每個國家的研發費用就被分攤,而後來的建造也是由各個國家分別負責,等到開始量產之後,花了研發費的國家也會紛紛購買成品,銷路自然不會發愁。直到目前為止英國232架、德國180架、西班牙87架、意大利121架、奧地利15架,生產總數超過707架。

反觀陣風戰機,由於是法國獨自研發建造,所以研發費用由法國自付,再加上陣風戰機過於偏向於法國自身的需求,導致與其它國家對於這款戰機並沒有多大興趣,以至於每任法國總統都要變成陣風戰機的推銷員。直到目前為止卡塔爾購買24架、埃及購買24架、印度購買36架,外銷總數只有區區84架,再算上法國本身服役的61架,總共只有100多架而已。

綜上所述:法國之所以不與歐洲國家聯合研製先進戰機,其原因是因為自身的設計需求與它國大相徑庭。可就目前先進戰鬥機的高昂設計研發成本來計算,未來聯合研發先進戰機恐怕是大勢所趨。


九品侍衛


颱風戰機起源於ECF(歐洲聯合戰機),其實一開始法國的達索公司是有加入的。早在1979年,ECF由英國聯合德國梅塞施密特主導方案,西班牙,意大利,加入聯合開發,緊隨其後達索也加入了該計劃,在本國名稱為ACX。

但我們都知道,其實颱風後來是沒法國什麼事的,退出ECF的法國自己搞了陣風。那是為啥呢?原來實力較強的達索,出於絕對的高傲和自信,與ECF是的實際領導者英國爭奪方案主導權,並提出要使用法國史奈克瑪公司自主設計的M88發動機,法國這樣的要求有自己的利益考慮,畢竟M88是法國研發的一款先進中推,而當時法國尚無一款戰機能夠搭載M88,能借著ECF盤活M88那是再好不過。然而英國人認為羅-羅的RB199發動機是優於M88的,因此拒絕使用M88。由此造成了最初的裂痕。

SNECMA的M88發動機

到了1983年,英法德意西又成立了FEFA(歐洲未來戰機),在ECF基礎上發展具備短距起降和超視距能力的先進戰鬥機,能力相當於三代半水平。而達索又提出了比如可以改裝成艦載機,並且可以出口到其他國家,而這些無疑要給戰機項目增加許多成本預算,這對ECF最大股東之一的英國和西德是無法接受的分歧。於是英德意三國退出,開啟了新的戰機計劃,將法國和西班牙排除在外。而法國則根據ACX方案另起爐罩,發展成了後面的陣風戰機。

Rafale 陣風戰機是由法國的ACX專案發展而來


我們現在看到的EF2000颱風戰機,其實是在英德意與法國分道揚鑣後,在吸收了英國航太實驗機計劃(EAP,Experimental Aircraft Programme)的成果後發展而成的,並使用了羅-羅的EJ200發動機。EJ200是一款推重比達到10一級的先進中推,不論是推力還是推重比都是比法國的M88強了不少。也因此可以讓颱風戰機在不開啟加力的情況下做到1.4馬赫的超音速巡航。

我們現在看到的EF2000是在EAP計劃基礎上發展而來

EJ200發動機,世界上最先進的中推之一

法國曆來是很高傲的國家,尤其在航空領域,為了獨立自主,從設計到製造包括最核心的發動機,都選擇自己研製。哪怕法國史奈克瑪的發動機技術遠遜美國和英國,但是法國仍然堅持自主設計,自主製造。這是自戴高樂總統以來就立下的傳統。任美國的戰鬥機有多先進,法國愣是不引進,不購買。比如F-35,當年法國連投資都不投,到如今也是一架也不買。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當年法國和英國分道揚鑣存在一定必然性。這不,達索的六代機,依然是不和英國美國合作,而是拉著德國這個小兄弟一起搞。沒辦法,法國的性格就是如此,不主導,毋寧死。

法國今年展出的六代機方案


紙上的宣仔


我是東斯坦因,認真對待每一個問題!

法國的陣風戰鬥機與意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聯合研製的“颱風”戰鬥機其實都是脫胎於一個戰鬥機研製計劃。

20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美蘇等國家第三代戰鬥機的陸續服役,歐洲諸國作為老牌的強國也是不甘落後。可由於經濟、技術實力的有限,歐洲幾個國家想要獨立承擔三代戰鬥機的開發難度是比較的大,於是意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法國這五個歐洲國家走到了一起,打算聯合研製新一代戰鬥機,這個計劃在當時被稱為“ECF(歐洲聯合戰鬥機)”。

不過最終由於種種原因,法國與意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四國分了家,自己單幹,於是就有了後來的“陣風”戰鬥機;而意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四國繼續聯合研製,造出了“颱風”戰鬥機。

那法國為何要與其他四個歐洲國家分道揚鑣,自己出來單幹呢!

首先,各國對戰鬥機技術性能的要求不一樣。意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法國這五個國家雖然都屬於歐洲國家,但是它們的對戰鬥機需求卻各有不同。

意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四國著眼於與蘇聯和華約的軍事對峙,希望發展一種能攔截蘇聯的轟炸機群,並奪取戰場制空權的空優型戰鬥機。

而法國,它的利益遍及全球(特別是非洲),所以法國空軍也需要全球作戰,導致法國空軍的作戰任務更多也更復雜,而且法國還要兼顧能在常規動力航母上起降的海軍型號,因此法國希望可以研製一種多用途戰鬥機。

不同的作戰需求,使得戰鬥機的各項性能指標各不相同,進而使得戰鬥機在設計、研製、規劃等方面都會有諸多不同。而各國出錢、出人、出力自然都是希望能研製出一款適合自己國情需要的戰機,不可能花費了大把的資源卻研製出一款自己不怎麼用的上的戰機,為他人做嫁衣。

由於在作戰需求和技術指標上面,實在是無法達成一致,法國便與其他四國分了家,開始了自己單幹。法國與其他四國在作戰需求上的不一致,可以說是法國要獨立研製陣風戰機的主要原因。

其次,意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法國五國都有比較雄厚的航空工業基礎。五個國家聯合研製,看似是集合了五個國家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紛爭。五個國家,特別是實力最為強大的英國與法國一直在就項目主導權展開了激烈的交鋒。最典型的就是,英國希望採用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RB199發動機,而法國希望採用斯奈克瑪的M88發動機。這場爭奪戰最終的結果就是,法國選擇了離開另起爐灶,英國取得了優勢。

有時分手也是一種解脫,不是因為不優秀,而是因為雙方都太優秀。法國退出了歐洲聯合戰鬥機計劃,另起爐灶,成功研製出了陣風戰機,而英德意西四國則研製出了,颱風戰鬥機。這兩款戰機,匯聚了歐洲百年航空工業的積澱,無論是哪一款世界上第一流的戰鬥機,可以說是一時瑜亮。而它們究竟誰更強也是世界軍迷們一直都熱衷討論的話題之一。

就到這裡,以上是本人個人觀點,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個贊,還有“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