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三國之十五:英雄相惜

我們最勵志的主角,終於登場了,這就是劉備。


煙雨三國之十五:英雄相惜

如果說曹操、孫堅都沒能自己稱帝,那麼劉備則是“三巨頭”中唯一自己稱帝而不是被追尊為皇帝的“牛人”。辛棄疾也說“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能夠匹配的則是“生子當如孫仲謀”。

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據說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劉備不同於曹操那樣官宦之後,更沒有位至三公的父親。劉備祖父劉雄做過縣令,但父親劉弘卻早亡,劉備與母親過著織蓆販履的生活。劉備比孫堅小時候還要辛苦,畢竟孫堅有一位種瓜養家的父親孫鍾。

熹平四年(175年)劉備外出學習,與同宗劉德然、遼西人公孫瓚一起拜盧植為師學習,劉德然的父親劉元起常常資助劉備。劉備這是一個“讀書改變命運”的典範,這才有機會結識盧植、公孫瓚這樣的“貴人”。要知道盧植師曾從太尉陳球、大儒馬融等,是鄭玄、管寧、華歆等名人的同門師兄,擔任過北中郎將鎮壓黃巾起義,還是“范陽盧氏”這樣千年家族的開創者。公孫瓚則是後來總督北方四州的天下第二號諸侯,提攜劉備走過艱難起步年代。

光和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獲得了通過軍功快速成長的機會,還遇到了此後終身相依的好朋友關羽、張飛。中平三年(188年)劉備因為軍功被封為安喜縣尉,中元四年(189年)因為軍功擔任下密縣丞,積累了一些基層工作經驗。

改變劉備命運的第一位貴人是公孫瓚。

劉備投奔公孫瓚後,先是做別部司馬,然後是初平二年(191年)擔任平原縣縣令、平原國相。劉備不僅超越了祖父劉雄,甚至與依附袁紹時任東郡太守的曹操,站到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黃巾餘黨管亥率眾軍攻打北海國,北海國相孔融情急中便派太史慈突圍向劉備求救,劉備驚歎孔融這樣名滿天下的名士竟然知道自己。劉備迅速出兵救援孔融,積累了不錯的名聲。

改變劉備命運的第二位貴人是陶謙。

興平元年(194年),曹操以為父報仇為名再度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謙情急之下向公孫瓚的部下青州刺史田楷求救。田楷就與劉備一起救援徐州,到了徐州後陶謙不僅給了劉備四千兵馬,還在曹操撤軍後表劉備為豫州刺史,駐紮在小沛。劉備終於在陶謙的支持下成了一州諸侯,追趕著曹操的腳步。陶謙臨終時還要求別駕麋竺把徐州託付給劉備,劉備獲得了徐州這樣戶口百萬的大州,有了穩定的根據地。興平二年(195)曹操擊敗呂布收復兗州,劉備則收留了呂布讓其駐紮在小沛,自己駐紮在徐州治所下邳。

改變劉備命運的第三位貴人則是糜竺。

糜竺不僅在陶謙病故後迎接劉備入住徐州,還在劉備遭遇呂布偷襲丟失徐州逃往廣陵郡海西縣時對劉備不離不棄,甚至在劉備丟失家眷後把妹妹嫁給劉備,又將兩千名下人及金銀貨帛資助劉備的軍隊,使面對危難的劉備重新振作。即使後來曹操“挖牆腳”表薦麋竺為嬴郡太守、其弟麋芳為彭城國相,兩兄弟也不為所動。就是劉備投奔荊州牧劉表時,也是糜竺先去拜見劉表。

改變劉備命運的第四位貴人則是曹操。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表劉備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這年袁術進攻劉備時,呂布背後偷襲,劉備遭受重大失敗,只好向呂布求和。呂布讓劉備駐紮在小沛,自己駐紮在下邳。不久呂布猜忌劉備招募了萬餘軍隊威脅自己,出兵再次打敗劉備,劉備被迫投奔曹操。曹操支援劉備兵馬糧草,還封劉備為豫州牧,替他牽制呂布。

建安三年(198年)呂布再次打敗劉備,甚至曹操的援軍夏侯惇也被呂布打敗。曹操與劉備聯手討伐呂布,終於在十二月攻破下邳擒殺呂布。建安四年(199年)初,曹操平定徐州後帶劉備回許都,表劉備為左將軍。

如果說劉備對關羽、張飛“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那麼曹操對劉備則是“出則同輿,坐則同席”,雖然沒有同床而眠也是同車同坐。曹操對劉備也是惺惺相惜,甚至與劉備“主煮酒論英雄”時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煙雨三國之十五:英雄相惜

說曹操對劉備惺惺相惜也是有緣由,畢竟曹操與劉備都不是袁紹那樣“四世三公”的世家子弟出身,兩人都有澄清天下之志,甚至都是通過鎮壓黃巾起義積累軍功起家,都曾依附他人。初平二年(191)曹操被袁紹表為東郡太守時,劉備則被公孫瓚表為平原相。初平三年(192)曹操被陳宮、鮑信等迎為兗州牧,初平四年(193年)劉備則被陶謙表為豫州刺史。呂布先是襲破曹操的兗州,然後襲破劉備的徐州,曹操與劉備聯手終於擒殺呂布,曹操也有理由認為他與劉備聯手即使是控制河北四州之地的袁紹也不在話下。

這時的曹操不僅控制著朝廷,而且控制著兗州、豫州、司州、徐州,消滅了強大的呂布,招降了張繡甚至聚齊了“五大軍師”,還安撫了關中,淮南的袁術滅亡也指日可待。曹操甚至奪去了黃河以北的河內地區,與“老大哥”袁紹的最後決戰箭在弦上。要說曹操此時躊躇滿志,認為整個天下都在自己掌控之下,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果說曹操還有什麼擔心的話,那就是江東孫策短期內崛起為強大的諸侯,曹操都不得不通過婚姻關係予以籠絡。好在此時有廣陵太守陳登,兩次挫敗孫策大軍對江北的襲擊,兩次都是“斬首萬計”,將孫氏兄弟死死壓制在江南。所謂孫策千里奔襲許都之說,也只是一種無法實施的想法,多出兵則很容易被曹操偷襲江東,少出兵則會被陳登阻擋。

此時曹操對劉備有孫策對太史慈那種“捨我其誰”之感,認為自己對劉備推心置腹,劉備應該會與自己聯手平定天下。正好此時袁術攜帶玉璽要投奔袁紹,曹操不假思索就派劉備督朱靈、路招截擊袁術,程昱、郭嘉、董昭都認為不可派遣劉備,曹操醒悟後卻來不及阻止。

正在曹操信心十足認為可以與劉備聯手擊敗袁紹平定天下時,許都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不僅導致曹操與漢獻帝的“君臣蜜月”終結,也導致劉備佔據徐州反叛,甚至一步步把曹操從“漢臣”逼上了“漢賊”的道路,這就是“衣帶詔”案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