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十六世紀之交,新航路的開闢是全球化的開端

隨著歐洲商品經濟的日益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人們對貨幣的需求在不斷增加,希望在歐洲以外的地方能夠攫取大量黃金。當時《馬可波羅遊記》在歐洲已經流傳以來,歐洲人一直把東方,特別是中國看成是遍地黃金的人間天堂。

歐洲對東方貿易有著迫切需要,而當時通往東方的重要商道(舊航路)被仇視歐洲人的奧斯曼帝國土耳其人佔據著。

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原來有三條:

一條陸路,由中亞沿裡海、黑海到達小亞細亞;

兩條海路,一條是由海路入波斯灣,然後經兩河流域到地中海東岸敘利亞一帶;

或先由海路至紅海,然後由陸路到埃及亞歷山大港。


十五、十六世紀之交,新航路的開闢是全球化的開端

傳播基督教也是推動歐洲人向海外發展的一種精神動力。

15世紀末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政府對遠洋事業很支持。 同時,航海技術的進步,為遠洋事業提供了有利條件。加上指南針、星盤、象限儀和航海圖等航海工具的也得到了廣泛使用。地圓說得到了廣泛認可,地圖繪製趨向精確。

十五、十六世紀之交,新航路的開闢是全球化的開端

十五、十六世紀之交,西歐各國通過一系列的航海探險活動,開闢通往印度、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這些航路被稱為新航路。西方史學界把這個過程稱為“地理大發現”。

十五、十六世紀之交,新航路的開闢是全球化的開端

1 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Dias,約1450年-1500年5月24日)於1488年春天最早探險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爾灣,為後來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險家瓦斯科·達·伽馬開闢通往印度的新航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十五、十六世紀之交,新航路的開闢是全球化的開端

2 西班牙航海家哥倫布(Colombo,1451年8月25日或10月31日-1506年5月20日)在1492年到1502年間四次橫渡大西洋,併成為到達美洲新大陸的首位西歐人。哥倫布生前一直認為自己到達的是亞洲的印度。

十五、十六世紀之交,新航路的開闢是全球化的開端


西班牙探險者巴爾沃亞(Balboa, 1475-1519)是第一個橫穿美洲大陸到達太平洋東岸的歐洲人。他為逃債由西班牙前往海地,於1500年前往美洲探險,在海地墾荒。1510年移往巴拿馬地峽海岸的達連,在那裡建立殖民據點,後被西班牙國王任命為達連臨時行政長官。巴爾沃亞聽說達連以南尚有大海和盛產黃金之國,1513 年9月1日他率領190個西班牙人和1000多個印第安人,開始了著名的穿過巴拿馬地峽的遠征,克服種種困難,9月25 日他登上了地峽西部高原的頂峰,望見了太平洋,當時他把這個大洋稱為南海。

3 葡萄牙探險家達·伽馬(da Gama,1469年-1524年12月24日)是歷史上第一位從歐洲航海到印度的人。

十五、十六世紀之交,新航路的開闢是全球化的開端

4 葡萄牙人航海家麥哲倫(Magallanes,1480年春-1521年4月27日)1519年-1521年率領船隊首次環航地球,死於菲律賓的部族衝突中。雖然他沒有親自環球,他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後繼續向西航行,回到歐洲。

十五、十六世紀之交,新航路的開闢是全球化的開端

麥哲倫第一個完成了環球航行,在他的死亡之所-菲律 賓的馬克坦島,菲律賓人民建立了巨大的紀念碑來紀念民族英雄拉普拉普,因為他在戰鬥中打死了麥哲倫。拉普拉普是菲律 賓第一位反對外來侵略的英雄,而麥哲倫則作為一個殘忍暴虐、 貪得無厭的侵略分子載入菲律賓的史冊。

5 新航路的開闢過程

十五、十六世紀之交,新航路的開闢是全球化的開端


十五、十六世紀之交,新航路的開闢是全球化的開端


十五、十六世紀之交,新航路的開闢是全球化的開端


十五、十六世紀之交,新航路的開闢是全球化的開端

在新航路開闢之前,中國明朝永樂時期的鄭和也完成了非凡的航海事件,稱為鄭和下西洋,從中國的江蘇劉家港出發,經東南亞、南亞、西亞,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地區。

十五、十六世紀之交,新航路的開闢是全球化的開端


十五、十六世紀之交,新航路的開闢是全球化的開端


十五、十六世紀之交,新航路的開闢是全球化的開端

新航路開闢後,把世界各個地區連在一起,拓展了人類的活動空間和範圍,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個地區互相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促進了全球各地經濟、文化的相互交流與影響。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