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友,有喜欢开球打比赛,有从来不打比赛、不跟你比,为什么?

精彩瞬间乒乓情


尝试着来解答下楼主的问题,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说吧:首先是打球的目的,再一个就是目前的技战术水准。

1.打球的目的

在国内,乒乓球运动非常受欢迎,拥有巨大的群众基础,但是说实话,每个人打乒乓球的目标不一样,比如说,年龄大一点的球友,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他们的追求就是以球会友,打的开心,不喜欢天天打基本功,而是想要去开球打比赛,通过进行比赛,验证自己的一些想法,同时通过打比赛去交友,和球友们进行切磋,说白了就是乐呵乐呵,至于比赛的结果,其实也不是特别重要。

年龄稍小的我们,可能在打球强有一定的追求吧。比如乒乓球特长生就是想要好好练习自己的各项技术,为以后升学做准备。而对于我们半业余来说,也是要不断进行单项技术训练。技术不到位的情况下打比赛对自己提升不大。

2.技战术层级

基本功和战术素养达到一定层级之后,我们就必须要去打比赛课,如果天天打基本功但是不去打比赛,那我们就没有办法是验证自己的理念个技术,只有通过实战,才能得以检验。

但是现实中,很多球友的水准还不到这一个层级,对于发力方式,旋转等方面的理解还不到位,所以必须进行基本功训练。因为你的基本功不到位的情况下,去进行开球比赛对于自己没有任何意义。

总而言之,还是每位球友的追求不一样吧。因为开球之后,大家不是按照练球那一套,而是用比赛那一套。对于想要练习基本功的球友们来说并不适合。





乒谈


的确如此!

爱打乒乓球的人很多,爱比赛的人也多。但不爱比赛且球打的很好的人也有。

本人曾经的老球友,就是喜欢比赛的人。每次打球都要跟我大战十几局。而和他同龄的几个同事,就不喜欢打比赛,每天只是打着玩,健身即可。

本人也曾遇到几个乒乓高手,动作非常协调潇洒,球打的那个漂亮。可偏偏不跟别人比赛,打着玩可以。

喜欢比赛的人,追求刺激,争个输赢。

而不喜欢比赛的人,多半不喜欢那种紧张和刺激。

实际上若不喜欢争输赢的比赛,也可以打"模拟比赛“。即不用计分的比赛。

此种练法的好处是:既不必担心输赢又可以练真功夫。

两全其美。





江城老水775


第六人现身说法,直接开答:

题主所言的这两种情况确实存在,而且是普遍存在。不管是在户外打球的还是在室内打球的,有些球友非常喜欢打比赛,可以说一言不合就开打,谁也不服谁,输赢都不服,总觉得“老子天下第一,谁也打不过”。

据第六人观察,这种特别喜欢打比赛的球友一般都是老球油子,球感和手感都不错,他们对于基本功的练习可以说是不屑一顾,打球经验非常丰富,别看他们动作东一下西一下很不标准,但是上台率还是比较高的。当然这种球友遇到稍微专业一些的,会很吃亏。

还有些球友几乎从不打比赛,他们不会主动邀请你开球,也不喜欢别人邀请他们打。只要上场,他们就会乐此不彼的打回合球,动作标准也好,难看也罢,就是一个劲的练,而且还很喜欢独霸球台,只要上去打就很少下来,除非累得精疲力尽。

其实除了题主说的这种情况,还有一种更普遍的情况,这部分球友上来先打打基本功、练练套路,随后进入到比赛模式。

这种球友一般来说进步很快,一方面基本功的练习,比如正手对攻,反手对拨很快就能帮他们建立手上感觉,另一方面他们通过以赛代练查缺补漏,通过实战能让选手互相切磋,尤其能提高彼此的发球和接发球水平。

至于为何有些人上来就开球打比赛,有的从来不打比赛,这两种情况只能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无可厚非。

这里有个建议,如果你想练习基本功,你可以找那些从不打比赛的,如果你想以赛代练,就找那些上来就打比赛的对手,两种模式,随时切换,岂不乐哉!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期待你的点赞和关注。


国球第六人


乒乓球友,有些人喜欢打比赛,因为有比赛对抗比较刺激,比赛的话双方都会认真许多,有些人从来不打比赛,就喜欢两人互相练球,你去找他们打比赛,都会被拒绝。

其实这个跟对乒乓球的理解有关,喜欢打比赛的球友性格一般都是比较好胜的,希望能赢一人是一人,这种球友比较享受比赛带来的刺激,通过不断的比赛来找寻自身的问题,然后想办法克服这个困难,从而提升自身的水平。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因为他们一开始接触乒乓球的时候,他们的氛围就没有人练球的,一见面就开始打比赛,他们的进步都是通过不断比赛总结经验,但是这类球友往往都是技术动作不规范,发力存在明显问题,因为缺少正确的引导方向,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是缺少训练的氛围越喜欢打比赛,因为他们一碰面只能通过打比赛来打球,双方是根本练不起来球的,如果只有一方会练球,另一方不会练球,他们一碰面,耐性好的人会慢慢陪不会练球的人训练还会给出自己相关的看法,耐性不好的人也不会跟不会练球的人练球,因为捡球的总是会练球的人,捡多了总会烦躁,所以一旦遇到不会练球的人,直接开球打比赛也情理之中。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们就是怪胶手,他们一般使用长胶,生胶等这些颗粒套胶,他们遇到对手几乎也是不练球的,直接开打,因为颗粒练球对自身和对方的要求都很高,对方不会打颗粒胶的根本不会练,即使会打颗粒胶的,也不见得练得起来,所以使用颗粒胶的球友一般都是直接开打比赛的,不练球。

不过有一类球友则是从来不打比赛,他们只喜欢练球,这类球友一般都是对自己信心不足,老是感觉自己打不了比赛,或者有这种想法:我正手还没练好呢,打不了比赛,我反手还没会拉球呢,打比赛不敢用……他们都是不敢正视比赛,对自己缺乏信心。他们就喜欢找一个能够互相对练的球友练习各种基本功,练来练去,都是几个内容:正手攻球,反手攻球,搓球,一攻一防等,他们因为缺少比赛所以并不知道自己需要练什么内容,所以每次练球都是那些最基本最基本的东西。

这一类球友一般都会有着这一想法:我能锻炼身体就行了,能出汗就行,每天出些汗,给身体排排毒就没问题了,没必要去争个输赢,其实这是给自己的一个借口,越是害怕打比赛越练基本功,练多了反而不敢去比赛,害怕打比赛的时候动作变形,不敢面对,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怕越练,越练越不敢,如此往复,这类球友只有敢于迈出第一步去打打比赛,再结合自己的问题针对性训练,这样提高才会快。


狂魔话乒乓


唯输赢两字,无它!

无论水平高与低,竞技体育的核心、本质就是输与赢,“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一点,任何人都无法逃避。说这说那儿,都是扯,不喜欢开球不喜欢比赛的就是“怕输球”。

(图片取自网络)

喜欢开球打比赛者,就是享受赢球带来的快感与喜悦。笔者有大约跨度为四到五年的时间里,到处打比赛。凡市区以及郊区县的比赛,无论规格大小,但凡有时间,必会趋之若鹜并乐此不疲。赢了球自然是喜悦满满,觉得人生真是充满乐趣,输了球会沮丧好久,觉得自己为什么这么笨,本该如此来打,云云。

私认为喜欢开球打比赛者,相对来说拥有一个比较积极的心态,至少无限接近“想赢不怕输“的境界,也有“好勇斗狠,愿赌服输”的劲头。世上没有常胜的将军,贵如乒坛王者马龙、瓦尔德内乐等人也有很多输球的时候,我等一业余票友,怕之奈何?

“不跟你比”——私认为是一种“逃避”的态度。这其中,除去“看不上你这人”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是发生在相对比较了解的情况下。笔者早年混迹于业余球场,对有些人品、球品不佳者,无论水平高与低,向来是敬而远之。但如果是正常的交流,为什么不可呢?“以球会友”其不快哉、乐哉,人生一大乐事?

不要总拿“我在闭关“,“我要练动作”为借口,业余范畴,再练也练不成樊振东、孙颖莎,可以无限接近专业范儿,但永远不可能成为专业,说白了其实就是不愿意“输球”。对水平比自己高的“怕输球”,对确定比自己水平低的,又“不屑一顾”,还担心万一发挥不好了输球,自己更难堪。

乒乓球的心态对发挥影响是很大的,而一旦要进入比赛模式,需要调动很多东西。比如技战术调整、专注度,精力体力的消耗等。笔者这几年也渐渐不愿意比赛了,一是过去打得太多,烦了,二是要真打一场比赛,需要消耗的东西太多,不想费那个劲。但平时和球友间的正常计分,还是很多的。

不就是个输赢吗?如果在球馆,有人友好地约你开一盘,你却端着那个劲儿,难道不累吗?

小娃娃都会笑了的。


微乒乓


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得出你要的结论。

同样是乒乓球爱好者,有人喜欢打比赛,有人不喜欢打比寨。

喜欢打比赛的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此人是乒乓球职业选手。二、此人是乒乓球业余选手。三、此人喜欢在乒乓球博斗中获得乐趣。

不喜欢打比赛的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此人打乒乓球只是一种爱好。二、此人打乒乓球只是锻炼身体。三、此人不愿以乒乓球论人生输赢。

不管打不打乒乓球赛,都是个人的选择,锻炼身体,增加个人爱好,才是共同的目的。


非常规理论


是一种既定的战术需要。赛前,双打的两个人,会约定一些战术,比如伸大拇指一半是发转与不转球,告诉队友,队友就可以有准备,对方有可能挑打,有可能摆短,挑打我该怎么应对,摆短又应该怎么打等等。这是一些战术,当然有些手势也不全是战术,比如接发球一方也可能有手势,这样的手势多是指一些大的方法,比如这球是要打僵持,还是要坚持台内短球,是要专供对方的哪一个人等等,手势对应的意思不一样,这都是赛前队员和教练共同研究统一的。 ------------- 如果我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一下。或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关注我,给我发私信


小兰爱摄影


简单化思维,赢了,你不适服;输了,对手不适服;让球,有意下网,出台需要高技术,又让对手感觉不到是让球。打乒乓球人多了,一派爱打比赛,一派爱活动,找自已适服的对手玩就对了


利剑归来31


我去打球的时候是先找练球的人练,这种球友一般早来,然后等比赛的人来了就开打,出来一身汗后结束,幸福就那么简单!


乒乓小辫子


球友分两种 练球和比赛 习惯练球为主偶尔比赛属于步步为营不喜欢冒险 热爱比赛偶尔练球和属于喜欢刺激爱挑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