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教育部最近发布的强基计划怎么看?对高考学生有哪些利弊?

湖畔人家001


在我看来,强基计划主要是为了解决高校天坑专业研究生生源问题。同时也捎带上几个难就业的文科专业。高校论文大户,生化环材专业会普遍进入该计划,并推行所谓“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政策。

很多人都从高考的角度来谈。其实政策制定者(也就是各个高校的高层)其实并不会太考虑这一点。因为高校的绩效很大程度上都是看研究成果。最硬的数据就是各个基础学科发表的论文水平,各个高校拼的刺刀见红。而这些论文主要是研究生在一线做出来的。搞好本科教学属于政治正确,但是没啥量化成果的这种事情。

强基计划主要要解决这两个问题:

1、砖工水平下降问题。最近几年来伴随生化环材学科研究生扩招而来的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的问题日益严重。尤其在开放外校保研后,一些中流985院校连自己的本科生都难以留下了,取而代之的是什么“没听过的学校考来的”(某教授语)。这些专业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生源真如同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2、砖工脱坑问题。即使在相对稳定的本科阶段,也有相当多数的人,面对新兴行业高一个数量级的工资水平,赶紧转专业走人,或是大三就开始准备跨专业考研。这也解释了同样是基础研究领域的信息科学为什么没有进这个计划,因为IT专业本身火爆。

再加上,这些都是体力密集型专业,特别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师生关系特别紧张。屡屡传出研究生自杀新闻难道基本不都是所谓强基计划内的学科吗?

在这个信息通透的时代,什么“二十一世纪专业”的牛皮很快吹破。你百度一下某些专业,排第一位的就是知乎的劝退吐槽。但是高校不能放弃生化为代表的学科,因为主要靠这些学科刷SCI论文数据。这样的利益格局下,尝试玩过的花招有基地班,大类招生,提前批等等。现在这个“强基计划”不过是集成了之前这些手段,同时吸取了学科竞赛自主招生进来的学生纷纷换专业这个教训,进而要更胜一筹:一锤子买卖,直接本硕连读,或者本硕博连读,尽量保障学生不换专业不转行,保障廉价劳动力贡献至少五年青春在所谓实验室。


学霸哥


强基计划的招生人数还没有公布,和自主招生比,估计会大幅减少。总体来说,我觉得对广大考生是有利的。

1、可以减轻考生的负担。以前,很多学生为了自主招生,花费大量时间去参加各种竞赛,增加了考生的学习负担。现在把主要精力放在高考上就可以。

2、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以前,很多机构为了赚钱,利用信息不对等,家长考生对自主招生不了解的情况,在自主招生上大肆敛财。现在,这些机构没有了敛财的机会。

3、提供了高考的公平性。自主招生之所以取消,就是因为因为其中有很多暗箱操作,材料造假等行为。改为强基计划以后,高考成绩要占到85%以上,监管也更加严格,人为操作的可能性就大为减少。

不利的是对已经花了大量时间精力准备和参与竞赛的考生,因为招生人数的大幅减少,他们取得的竞赛成绩绝大多数会用不上。


王老师的教育园地


我觉得这个强基计划很好,是高考改革制度进步的一个变化。

对于广大考生实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大家拼得就是实力。

一、对农村考生更友好公平。

二、让那些偏科想通过破格录取的学生,知道这个机会不会再有,大家公平竞争。每门功课都很重要,提高某些课老师的地位。

三、如果对户籍高考制再有新的变化就更好了。

四、但其实本来教育资源就不是很公平,有经济实力和没有经济实力的家庭,孩子受到的课外教育资源也是不一样的。这个制度只是看起来很公平。但对于寒门学子来说,他们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有鱼跃跳龙门的机会。


sarasun666


改革还是存在问题。

高中阶段还是文理科分开:文科,英语(文学)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美术音乐为主,其它科目为辅,检查合格就行。理科,英语(科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为主。特殊专业经济贸易、地质、考古等交叉学科特殊要求。

大学的基础课程在高中就完成,只教专业课。

大学分:科研型大学(让优秀学生搞科研,通过校企实现价值,)和技术型大学(学习专业应用技术,资格终身有效,学成就有应用能力)。

取消职高、技校、中专,让所有的孩子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由有实力的名校,在各省办网络大学集团,宽进严出的学分制,加强学生的创新和应用能力建设,不是给学生一纸空文,应该给他们生存的本领。


pchrong


强基固本看似慢,开始效果不明显,但只要走入正轨,那以后就是越来越强,不容易出现反复。这是慢工出细活,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多方协作,从小学、中学、大学乃至研究生一以贯之,不断积淀,最终才能出成果。


东北亚区域中心


我赞成,国家开始重视基础教育,


邝乐乐


我已发表过看法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