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陵陽父子並肩戰疫情,你在這頭,我在那頭!

抗擊疫情、守衛家園的戰場上,湧現出很多感人的故事,王建明、王棟棟父子無疑是眾多先進典型中的一例。同一條街上,他們一個在這頭、一個在那頭,共同演繹著相隔700米的父子抗“疫”情。

林州陵陽父子並肩戰疫情,你在這頭,我在那頭!

王建明、王棟棟是北陵陽村人,自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倆人先後加入抗“疫”大軍。

父親王建明今年51歲,是洹濱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職工,也是疫情來臨時,北陵陽村最早一批抗“疫”戰士。

剛過初一,王建明就主動請纓上一線,迅速轉換角色,投入到緊張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王建明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在村口卡點站崗,對進出人員體溫檢測、登記、消毒;村內巡邏,宣傳自我防護知識、政策宣講;勸阻村民要待在家裡,不要外出、不要促堆;配合鎮、村幹部對返林人員進行隔離。工作看似簡單,實則工作量巨大。

“國家投入這麼大精力打擊疫情,咱做不了大貢獻,至少不能添亂。”王建明說,“作為北陵陽人,能為村裡出點力就出點力。”

父親面對病毒顯露出的大無畏和敢於奉獻的精神,也感染了兒子王棟棟。

林州陵陽父子並肩戰疫情,你在這頭,我在那頭!

32歲的王棟棟戴著眼鏡,高亮帥氣,和媳婦、孩子住在市區。過了正月十五,他簡單安頓了下家裡,讓妻子陪伴兩個孩子,就毅然回到北陵陽村,跟隨父親腳步,當起了一線防控工作人員,自此再沒回過市裡的家。

每天父子倆早早出家門,一同走到北陵陽街,然後父親往北、兒子往南。父親在路的北頭站崗、兒子在路的南頭執勤,相隔700米卻一天說不上一句話。只有父親巡邏到村南邊時,倆人才用眼神交流,然後匆匆返回各自崗位。

“國難當頭,每一個人都應該儘自己一份力,為國家做貢獻。”王棟棟說。他的微信頭像上寫著14個剛勁有力的字“無論前途困苦,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王建明的老夥計說,王建明平日裡就是個熱心腸,樂善好施。年年重陽節,村裡搞慰問活動,他都會主動伸手幫忙,跑前跑後,甚至捐款。此次抗擊疫情,王建明一如既往的奉獻愛心,捐款200元。村裡的路燈壞了,即使是深夜,王建明也會起床去維修,從無怨言。

突發的疫情,讓很多人舍家棄子、奔赴一線。像王建明、王棟棟這樣的“父子兵”還有很多,他們為著相同的目標,不約而同的加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他們用默默的堅守和無私的奉獻,守你我安然、護山河無恙。

讓我們,向“疫”線勇士們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