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疏影,是梅花在水波上的倒影,還是是月光下朦朧的枝條?

佳思佑玩爆語文


若來月下朦朧意,何必水中清淺枝。

律詩有一個算不上禁忌的禁忌就是合掌,所謂合掌,通俗一點說就是出句(上句)和對句(下句)中不能用相近的事物、同類別的事物。

對句是“暗香浮動月黃昏”,這裡面有一個“月”字,上聯除非必要到骨子裡,是不可能有月光因素存在的。如果解釋為月光下的朦朧枝條,這不止是相近,而是完全相同。因此,這種可能不存在。

疏以疏為美,以瘦為美,因為疏,所以瘦,所以有清氣。君不聞“淡如秋菊何妨瘦,清到梅花不畏寒”。

其實本句最妙之後便在於“清淺”二字,不僅有疊韻之美(對句是雙聲),因為這個清淺把梅花的清美完全勾勒了出來。

詩的題目是《山園小梅》,因此這個“水”不大可能是池塘之水,池塘水會很深,但不會淺。也不是亭榭之下的水,道理相同。因此,只能是溪水,當然理解為池塘邊,水邊也未為不可。

詩句描寫的時間應當是夜間(不是黃昏,對句的黃昏不是指黃昏時分),如果是小溪藉著月光來看,水中會有淺波,而水邊可以看到石子,會形成閃閃粼粼波光,雖然不多,但極為清雋。

梅花的樹枝映在水裡,流光碎玉,輕漾水波,這便讓水裡的梅花有了動感,也有了生命,變得分外鮮活。並且這種鮮活是動態的!

這一聯被歷代批評家所激賞,最大的原因不是有畫面感,而是有持續變化的畫面感,它不是圖片,而是一部視頻。

對句也是如此,以味道和顏色(出句是形狀和程度)相互交叉錯落,形成一種通感,彷彿味道有了顏色,或者顏色有了味道。如果說出句是一部動態視頻,那麼對句就是觸感你的感官之美。

這兩句越品越妙。


亦有所思


我覺得可能是梅花的枝條在月光下映在牆上或地上稀疏的影子!



一朵白雲286691575


我是文化領域創作者天馬行空大人,關於你提出的問題,我嘗試回答。我個人的理解“疏影橫斜水清淺”描寫的是梅花在水波上的倒影。

以下是我的觀點,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這句詩出自出自北宋詩人林逋的七律《山園小梅》,

原詩為 :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詩人林逋種梅養鶴成癖,終身不娶,世稱“梅妻鶴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帶情,筆下的梅更是引人入勝。“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兩句被後人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被稱為詠梅的千古之絕唱。

這句詩沒有直白的上來就描寫梅花的姿態,而是把疏疏落落的梅花紙條倒映在水波里的倒影進行了描寫,同時下句通過描述月光下黃昏裡梅花淡淡的香味,呈現個讀者一個非常立體的充滿畫面感的場景。從描寫手法來說,我個人認為是描寫水裡的倒影和遠遠聞到的暗香,更符合詩人所想表達的含蓄的美感,

答案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天馬行空大人


謝謝悟空請,個人見解,

疏影橫斜水清淺,疏影,

說的是梅花稀疏的影子,橫斜在清淺的水中,清幽芬芳浮動在黃昏的日光之下。



用戶夏荷芙蓉


疏影,應該是梅花在水波上的倒影。

《山園小梅》這首詩是作者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他特別喜愛梅花,幾十年在孤山種梅養鶴,有“梅妻鶴子”之稱。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句詩被人們稱之為被譽為千古詠梅絕唱,作者不是簡單直接地介紹梅花,而是描述了梅花的姿態,和氣溫。上句,疏影橫斜水清淺。疏疏落落的梅枝,縱橫交錯,倒影在清淺明澈的池塘的水波上。不僅僅是描寫梅花的姿態,更著重寫水中的倒影。俏麗可人,寫照傳神、能體會到作者他將梅花寫得超凡脫俗。下句,暗香浮動月黃昏,黃昏的淡月下,飄散著縷縷幽香。這是寫梅花的香氣。那種淡淡的幽香。所以很雅緻,很有韻趣。作者言近旨遠,提升了梅的品格,讓人覺得口齒噙香。

所以,《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疏影,是梅花在水波上的倒影。


一憶一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從這兩句中不難看出,疏影是梅花疏疏落的枝幹橫斜在清淺水中的影一子,而不是月光下朦朧的枝條,但二者也可以揉和一塊來展開想象:近距離看是橫斜在水中的影子,而稍遠一點回首再望,卻又成了月光下朦骯的枝條。而暗香浮動月黃昏則是另一種意象了,有一種梅花的香氣在黃昏的月色裡向你飄浮而來的感覺,甚是妙境怡人。老師沒問這些,老三說多了,見諒!


俺是徐老三


這首詩是出自宋朝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

此句應是指梅花在水波上的倒影。

理由如下:

從字義上來分析,疏影橫斜即只有當梅花倒映水中就像是橫臥水底,才會出現疏梅橫斜的影子,故而作疏影橫斜。而試想朦朧月光下的梅枝,忽隱忽現何來橫斜之景緻。



小兵奇談


應該是梅花在水中的倒影!😁


幸運我為王


應該懸前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