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男孩特別敏感,容易哭鬧,而且哭起來就停不下來,咋辦?

Swan


3歲前後,孩子的叛逆期簡直是如約而至,如今更是變本加厲,那種哭法鬧法讓做父母的汗顏,儘管當媽臉皮厚,可還是忍不住感到無地自容。

“我長大了。”“我就不!”是小兒的口頭禪,“媽媽討厭”“爸爸討厭”“你們都討厭”“你們走”更是每日必聞,只要父母“不聽話”,就會惹來小兒一哭二鬧三吼叫的結果,搞得我們頭大如鼓。

一直也沒什麼好的法子,於是上網搜,倒是得了一些啟發。我把自認為有用的一些粘貼如下,希望有同等問題的父母們多探討,幫助小朋友們順利度過這個叛逆期

孩子性格叛逆一直是令家長頭疼的一件事情。我們常說的孩子“叛逆期”多半是指13-16歲的“青春發育期”。其實,孩子的叛逆期有兩個:第一叛逆期是2-3歲,我把這一階段稱做“第一發育期”,因為它同“第二發育期”的少年時期非常相似,兩者都是一個“過渡階段”,但“第一發育期”經常會被家長忽略。第一發育期是從嬰兒過渡到幼兒,第二發育期是從少年過渡到成年。在這兩個階段,孩子都表現了傾向於獨立的進步,同時又伴有依賴父母的後退。這兩個階段的孩子自我觀念的否定意識要先於肯定意識的發展。

第一叛逆期的孩子開始會說“不”、“討厭”了。以前一直以媽媽為中心的孩子,此時會尋找“自己的心”,並漸漸開始走向獨立。到了兩週歲前後,孩子會進入身體和心理的轉換期,發育學上將之稱為“恐怖的兩歲”。從生物學上來說,此時期的孩子能量旺盛,在一定程度上能自由控制自己的身體,開始敢於獨自行走了。孩子自己心理上也感覺自己似乎能夠做好了,於是會開始堅持“我的意見”了。此時孩子已經知道媽媽和自己是不同的存在,會通過語言和行動,來強行要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是一個容易走極端的年齡,孩子很難做出簡單明確並堅持到底的選擇。他會左右矛盾,拿不定主意,一會兒說“我要這個”,一會兒又說“我不要這個”;一會兒說“我願意”,一會兒又說“我不願意”。這個年齡的孩子與別人分享、等待和互相輪流做某事的能力很有限,父母要有很大的耐心。這意味著你兩歲的孩子最初形成的自我觀念是抗拒你讓他做的一切事情,他非常執拗,最喜歡說的字眼兒就是“不”,經常會表現得反覆無常。譬如,他剛說完“想喝牛奶”,可是當媽媽把牛奶拿來時,他又說“不喝牛奶,想喝果汁”,而當媽媽把果汁拿來時,他又說“不想喝果汁,想喝牛奶”,於是,忍無可忍的媽媽便會氣得說“什麼都別喝了”,就把果汁和牛奶都收起來,於是孩子就開始大哭大鬧。這個時期的孩子雖然什麼都想做,但真的做了又感到害怕;他雖然感覺自己能做,但真的做了又做不好,這就是第一叛逆期孩子的困境。所以這時,大聲訓斥或細心撫慰,對孩子來說,都沒有任何用處,父母不如就當自己耳朵聾了,忍上5到10分鐘,過一會兒,孩子就會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心理,慢慢地平靜下來。

所以,對待第一叛逆期的孩子,在管教上一定要把握分寸,既不放縱嬌慣,也不要過分認真,儘量避免因管教過嚴而壓制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

如何對待進入叛逆期的寶貝

兩種做法要不得

一、高壓政策

寶寶反抗的時候,你往往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因此實施高壓政策,讓他屈服。結果很有可能以寶寶的委屈哭鬧和你的難受心情收場。高壓政策會讓寶寶失去良好的判斷力,形成一種“奴性”人格,因為他屈從於自己所處的劣

勢而不是理性的思考,隨之產生垃圾情緒,離開理性的排解,找不到合適的宣洩途徑,會對他的心理健康造成難以修復的傷害。

二、溺愛順從

現在的父母,往往認為傳統的養育方式過於老套,大家從各種媒體中獲得了很多的理論儲備——這些理論都強調首先要尊重寶寶、熱愛寶寶,但對於如何在權威與愛之間找到平衡點缺乏實戰的經驗。如果恰巧你是一個自我管理能力弱、執行力不夠的人,在與寶寶的“博弈”中總是處於下風,那就應該反思自己是不是太過於溺愛順從寶寶了。

好方法值得嘗試

在寶寶的叛逆期,可以採用如下的幾種方法來緩解親子的衝突。

一、多項選擇法

在親子間發生對抗衝突的時候,你不必急於將自己的意見堅決執行。我們可以試試這樣的方式:“寶寶,必須睡覺了,因為明天我們還要做很多事情。如果你現在還不想睡覺,可以選擇再聽一個故事或者玩十分鐘,你選擇哪一個?”

這種多項選擇法在與寶寶打交道的過程中十分有效,很多寶寶即使兩個方案都不是他原來想要的,但是他喜歡自己拿主意、做決定的感覺,所以能接受,並且因為方案是自己選擇的,所以執行起來十分利落。你不妨一試。

二、約法三章法

寶寶生來就是有秩序感的,可以利用這種心理和他共同商定日常的作息時間及對某些事情的處理方式——要共同商定,否則一個外在的規則會被寶寶視作異己加以排斥。一旦他參與了制定,他便會覺得這些規則很神聖,會努力遵守。

你也要認真對待你寶寶的約定,在發生衝突的時候,你可以提醒他遵守約定。

三、角色扮演法

輕鬆的親子游戲能讓寶寶明白應該做什麼。你可以裝成一個做事拖沓又極不聽話的孩子,讓寶寶扮演媽媽的角色,看看他是如何來對待你的。有的寶寶會用你常用的方式對你,也有的寶寶會用他心目中期望的你對待他的方式對待你,

你需要細心觀察。通過角色扮演,親子之間的對抗自會消彌不少哦!

面對三歲小人兒叛逆的妙招

在人的一生中,三歲左右和青春期是兩大叛逆期,或者稱為兩大獨立期。三歲的時候,孩子最常說的就是“我長大了”、“我自己”,青春期孩子也會說“我長大了”,只是那時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成人了,有了自己認為成熟的思想和超越家長的思維,所以意欲從身心脫離家長。而三歲的孩子則開始有了自己朦朧的獨立意識,面對大人的要求總想說出個“自己”來。

大軒這段時間顯然已經步入了第一個獨立期。她變得活潑好動,話開始很多,經常自娛自樂,還愛搞點小破壞。有時大人幫她安排的事情,她會不理不睬,如果我們幫她做了屬於她自己的事情,她還會耍點小脾氣,要求一切歸位,由她重來。有時還會小頭一甩,對我們說:“不理你們了。”

原來我認為大軒很乖,是個很容易講道理的孩子,而一下子跳出這許多個“反對”來,開始我也有些措手不及。也曾經想用最便捷的強壓式的辦法,卻總是欲速則不達,不但她眼淚吧嗒,小嘴大咧;我這邊還氣得不行。最麻煩的是要是這時姥姥或她爸爸在旁邊,則一定會把大軒一抱了事,最後以滿足大軒的要求的方式保證了她的不哭不鬧,完了還要對我說“就知道惹孩子哭”。我真是比竇娥還冤。至於有成效的教育也只成了空話。

幾次之後,急忙調整策略,試用出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是比賽法。大軒現在的榮譽感很強,樣樣都想是最棒的。大軒有時吃飯三心二意,非得叫著喊著甚至姥姥追著喂才能吃。後來我看到光威逼利誘根本不管事,而靠大人餵飯更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於是每次吃飯時,我便用小盤子給她盛出一些菜,用小碗給她盛湯,而我用大碗大盤。吃飯了,大軒還在旁邊跑來跑去,我只需要一句:“開飯了,現在我和大軒比賽,看誰先把飯吃完,得到第一名。”然後不用叫她,我便開始夾菜喝湯,大軒便會立即跑過來,坐在小凳子上,大口吃菜,大嘴喝湯,常常把嘴撐到鼓鼓的,以爭取時間,還用眼睛偷偷地看我。我則裝作沒看見,自顧自吃飯,她便也一刻不歇直到取得“第一名”,而我當然總是會比她吃得還“慢”一些,只能得第二名。然後我便用羨慕的眼光看著她,豎著大拇指讚美她有效率,大軒則心滿意足忙自己的了。如果開始時我叫她兩遍她沒來,我也不叫了,自己吃起來,吃一段時間,會給她看一下自己的“成績”,然後很“得意”地說“媽媽就要得第一名了”。這時如果她還不來,我便認為她不餓,吃完把飯端走。

二是數數法。大軒有時做事會拖拉,比如刷牙,她就會踩著小板凳對著浴室的鏡子擺POSE,唱歌,或者玩水,反正不拖到我耐心用盡不算完。後來我便決定用數數提高她做事的效率。每次她一站好,我就微笑著對大軒提出挑戰:“寶貝,你刷牙,我數數,看看媽媽數到一百時你能不能刷完,看看誰最快。”於是我便開始以較快的速度從一開始數。大軒便馬上開始刷,通常我會在數到八九十的時候她順利地刷完,兩手一攤,嘴含白牙膏沫,瞪著眼睛,挑戰地看著我。我便裝作一愣,很誇張地說:“唉呀,你怎麼這麼棒啊,比媽媽還快啊。真是好孩子。”這個方法不僅提高了大軒作事時的速度,還使她自己也能數到一百了,原來每次數到整數的時候她會接不上。一舉兩得。或者還有種變化的方法,例如生病吃藥的問題。從前大軒吃藥需要我和姥姥一起上,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快吃了,吃了病就好了。你要不吃,咱就去打針。”如果還不吃,就說:“再不吃,我們就灌了。”(意即捏著鼻子硬往嘴裡灌藥,這是老媽小時候對付我和小妹的常用辦法,有一次對大軒用過,大軒知道很難受)就算把藥吃下去了,也一般是大軒哭得像個淚人一樣,下次吃藥還要面對同樣的景觀。後來我覺得這不是辦法。於是變壓制為鼓勵。如果是沖劑的藥,我會對大軒說:“寶貝,媽媽估計這些藥你三口就能喝完,你說呢?”(轉移吃藥的重點,轉為數量的注意)大軒看看藥,伸出手指頭,對我說:“兩口就行。”我則“吃驚”地說:“不會吧,你那麼厲害嗎?”大軒篤定地點點頭,然後一般會拿過藥去用兩大口喝完(當然每一口都是嘴不離碗邊,咕咚咽幾下,算一口)。所以現在兩三種藥一般幾分鐘就解決了。

三是選擇法。因為大軒現在習慣性反對,所以面對一件事情時,我一般不再以命令式或要求式提出,而是讓大軒自己選擇一個最佳方案。已經習慣幼兒園生活的大軒每天離園時都不願走,常常要在室外的大型玩具上玩半天。這樣的小朋友有很多,在大型玩具旁邊常有對著孩子大叫著“該走了,你不走我走了”的父母們,有的則是硬抱走,弄得孩子哭哭涕涕。經過幾次與大軒的較量,在大型玩具前,我開始和大軒制定君子協定:“今天你準備玩幾次?”大軒想想:“五次”,如果時間寬裕,我會同意,如果天氣不好,我會討價還價:“兩次怎麼樣?”大軒有時也會說:“三次吧。”一般我們會“成交”。三次之後,我會堅定而溫柔地呼喚她走,而她則因為自己說過了,所以也會比較順從地跟著走了。晚上大軒總想玩或者聽故事而不願睡覺,有時會接近十點,第二天便不願起床。所以一躺在床上我便會問她:“寶貝,今天你想聽幾個故事啊。”不論她說幾個,我會根據時間進行討價還價,於是睡覺時間便都掌握住了。而大軒也漸漸學會了自己說的要做到。

四是獎勵法。小朋友好像都很喜歡小粘貼,所以它便成了我最有效的獎勵工具。早上大軒喜歡賴床,晚了就會非常匆忙,到幼兒園也常遲到。所以我便在床對面的牆上貼了張大紙,在大紙上我寫上了“大軒,起床了”的標示語,然後在下面一側標上日期,如果她按時起床了,就可以貼上一張小粘貼,如果起床後自己穿部分衣服並幫媽媽疊被子,則可以再得一個小粘貼。如果累積夠了十張小粘貼,可以自己選一件禮物。大軒為此很努力,現在已經攢夠了五張小粘貼,而起床也不再成為痛苦的事情。

雖然以上都是些媽媽耍的些小伎倆,然而面對層出不窮的孩子的新狀況,當媽媽的也只好開動腦筋,加油努力了。

實例二

3歲的卓原在很多事情上的表現開始出現逆反心理,心裡很清楚自己的行為是錯的,可是口頭上卻一直跟“正確”較著勁兒,偏偏不承認自己的錯誤,而且她是常用“不”“我就不”“我就這樣”來表達自己的自主意識。

我們稱這是幼兒的叛逆期。“人一生中有不止一個叛逆期。青春期是人的第二個叛逆期,而嬰幼兒表現出的違拗意識是人的第一個叛逆期,也叫‘第一反抗期’。”當今日益增多的獨生子女,在嬰幼兒時期受到父母的過度關愛和社會文化的多元影響,呈現出自我意識加快覺醒,自主獨立意志強烈的趨向。我在與家長溝通過程中發現,越來越多的不到兩歲的孩子已經學會和父母頂嘴,說反話,大人越是阻止,小孩越是開心。            

但我認為,嬰幼兒“叛逆”並非壞事,而是開竅的可喜表現。“嬰幼兒開心才會開口,開口才能開竅。現在小孩子不僅開口早,而且有了自己獨立於父母的想法,不再‘逆來順受’,倒是智力發展的表現。”

因此我認為對於嬰幼兒,家長和幼托機構應該適應他們的自主獨立意志,而不是單純指導和改變他們的反抗行為。在家長眼裡,小孩頂撞、發脾氣、說“不”都是不聽話的行為,他們認為這個年齡的幼兒談不上獨立的思想、自我的要求。調查顯示,近90%的父母不瞭解“第一反抗期”或是缺乏正確的教育態度和手段,60%以上的家長會對孩子採用專制性教育態度或過度限制和保護。殊不知這種觀念會妨礙兒童的健康成長。早教專家建議,面對幼兒的“反抗”,家長要放棄不分青紅皂白的強硬態度,應該及時抓住這一時機對孩子的某些行為給予適當的鼓勵,促進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以及動作技巧、能力的發展。

在卓原的成長過程中,我有些切身的體驗與做法,願與大家一起感受與分享。

情景一:時間:放學後。地點:放學路上。事情起因:卓原讓媽媽給她買零食。

處理方法一:獨斷專行法。媽媽說:“今天不能買。”卓原說:“為什麼?”媽媽:“沒有理由。”於是,卓原開始在自行車上鬧,開始以跳自行車這一動作以示自己的反抗。面對著馬路上車來車往,媽媽妥協了。只好調轉自行車,往幼兒園附近的商店走去。途中,媽媽的一位同事和卓原打招呼,媽媽氣憤的說:“不要理她,她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話一出口,媽媽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錯再忽視了孩子的自尊,忽視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此時的卓原已經跳下自行車,多虧同事的眼疾手快,接住了她。事情的結果是:媽媽不但給她買了零食,還向她道了歉。

處理方法二:家園共育法。媽媽與卓原老師進行溝通,將卓原每天下午放學必須買零食及跳車抗議這一情況告訴了老師,希望老師能因材施教。於是,課堂上老師給小朋友們講了一則小動物放學不遵守交通規則的故事。結果,卓原幾天內放學後沒有要零食,沒有再做出危險動作(對幼兒的教育中,家園共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家庭與幼兒園積極的配合與溝通,才能確保幼兒健康全面的發展)。

處理方法三:冷處理法。維持了幾天,卓原又開始重複往日要零食的行為。先是大哭大鬧,然後是跳車子。這次,媽媽沒有衝她嚷,也沒有推車繼續前行,而是呆在原地不動,任由她的哭鬧。這樣僵持了大概一個小時左右,她的情緒漸漸冷卻下來,媽媽帶她回家了。晚上,躺在床上,媽媽給卓原講了一個故事——卓原你還記得葫蘆娃的故事嗎?他們住在哪裡呀?住在山上是不是?去年咱們去黃山玩的時候你還記得嗎?那個時候呀,你是那麼的堅強、勇敢,你自己走一大段,媽媽再揹你一小段,爬山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誇你棒,最後咱們終於爬到山頂了,是嗎?其實呀,葫蘆娃就住在山頂,他們說:“你們快看,那個小女孩,扎小辮子的小女孩,太棒了,她幾乎是自己爬上來的呀,她叫什麼名字?”“我聽見了,我聽見了,她媽媽喊她卓原,她叫卓原。”“等她回濟南後,咱們去找她玩好不好?”“好呀好呀。”“可是等回到濟南後,她還會這麼聽話,這麼懂事嗎?”“會的,肯定會的。”“可是如果她不乖的話,我們才不找她玩呢。”卓原你知道嗎?他們現在可能就在咱們窗戶外面呢,你聽他們在說什麼?“噓,快看,卓原還沒睡覺呢。”“咱們找她玩麼?”“不行。”“為什麼?”“因為她今天不聽話了呀。”“對,今天下午放學的時候,我都用望遠鏡看見了,她又哭又鬧,哎,丟死人了!非要讓她媽媽給她買好好。”“就是,她也不想想,吃那麼多油炸的、膨化的、甜甜的食品有什麼好處呢?”“而且,她爸爸媽媽上班那麼辛苦,又是買房子、卓原又上學,得花多少錢呀。”“就是。”“這樣吧,今天咱們不找她玩了,看看她明天的表現再說吧,如果明天表現好了,咱們再找她玩。”——卓原,你看,他們又飛走了。你該怎麼辦呀?卓原說:“媽媽,對不起,我錯了。”效果是,這次起,她再也沒有出現過極端的現象,對於買零食,她變得理智起來。

情景二:時間:傍晚。地點:路邊。事情起因:卓原想把尿撒在賣蟬龜的籃子裡。

處理方法一:打罵法。媽媽在買蟬龜,卓原想小便,爸爸說:“到路邊尿去。”聽到此言的卓原,把褲子褪到腳跟,晃悠著來到蟬龜灘前,拿起人家盛蟬龜的籃子,放在屁股底下,就想往裡尿尿。媽媽一把奪過籃子,把她拉到路邊讓她小便。她嚷著:“我就要尿到籃子裡,我就要尿到籃子裡。”媽媽抱起她就要走,無奈於她的極力掙扎,她掙脫下來,自己跑到蟬龜旁邊,尿了。爸爸媽媽氣極了,媽媽使勁拖著她,路過一商店門口,卓原又嚷著吃雪糕。爸爸媽媽當然不同意,卓原極力的做著反抗,曾有一度,卓原與媽媽僵持在十字路口,任由紅綠燈已變換幾次,因為媽媽已無力控制她的極力掙扎,只好把她摁在地上保持原地不動已躲避來往的車流。魁梧的爸爸過來,兩隻胳膊緊緊摳住她的身體,爸爸忍無可忍的在卓原屁股上“啪”的一聲奏響了爸爸給卓原的第一個巴掌聲。卓原哭了,爸爸說:“聽話嗎?”“不聽話!”“啪”,又一聲,脆脆的。“聽話嗎?”“就是不聽話!”又“啪”的一聲,“你錯了嗎?”“錯了。”“改嗎?”“你打死我吧,我就不改。”結果,爸爸媽媽氣得夠嗆,卓原哭得夠嗆。晚上,睡覺時,卓原的屁股上青一塊紫一塊的。那時卓原只有兩歲多。

方法二:轉移注意力法。在卓原和爸爸僵持的情況下,媽媽抱過了卓原:“蘭強,你先不要理卓原了,她太不聽話,我來抱抱她吧,你休息一會。”(注意,在孩子面前,父母的立場要一致)媽媽接過卓原:“卓原,你應該和爸爸說聲對不起,因為,你今天確實做得不對。”卓原一邊抽泣,一邊說:“我才不理他呢。”媽媽和卓原都沉默了幾分鐘。“卓原,你看,那邊草坪上有隻小鳥。”“在哪兒?”“你看不見嗎?你往那邊看,你怎麼就看不見呢?奧,我明白了,你不聽話,小鳥就不想和你玩,它肯定會躲著你的,要不,你把尿尿到她身上怎麼辦呢?”卓原沉默。“小鳥最怕涼的東西了,它肯定聽見你要買雪糕了,如果雪糕掉到它身上一點,它就會拉肚子的,因為太涼了,所以它是不會讓你看見她的。”“爸爸——”卓原轉過頭,“對不起。”

情景三:時間:傍晚。地點:小區院內。事情起因:卓原獨佔健身器材。

處理方法一:現場教育法。卓原一會兒在太空漫步機上玩,一會在單槓上玩。如果她在玩單槓,別的小朋友去玩太空漫步機,她就會大嚷:“不許玩,這是我的。”然後以最快的速度跑過去,佔領陣地。媽媽說:“卓原,你覺得你這麼做對嗎?這是公共設施,是大家一起玩的,這不是你的。”“是,這就是我的。”“這上面寫你的名字了嗎?”“寫了,上面有我的名字。”“那好,你給我指指。”“就不給你指,上面就有我的名字。”

處理方法二:故事引導法。晚上,躺在床上,媽媽給卓原講故事——在天上有四顆星星是好朋友,他們的名字分別是:黑黑、夜夜、亮亮、晶晶。他們經常在一起上學,在一起玩。這天,他們一起在幼兒園的健身器材上玩。黑黑自己在玩滑梯,夜夜、亮亮、晶晶也想來玩,可是,黑黑說:“不許玩,這是我的。”他們三個又來到蹦蹦床上,黑黑又說:“這個也不許你們玩,這是我的!”他們三個非常生氣,這明明是幼兒園的玩具,為什麼黑黑不讓他們玩呢?卓原,你說,黑黑這麼做對嗎?“不對。”他們三個又來到翹跳板旁邊,他們輪流著玩,玩的特別高興,黑黑也想加入他們,可是他們三個沒有一個人理他。他們三個拿出自己的零食,互相交換著吃,可是黑黑呢,他的零食早讓他自己吃完了,看著他們三個玩的、吃的那麼高興,黑黑自己跑到一邊哭去了。因為他失去了朋友。因為他的自私使他失去了三個最好的朋友。——故事講完了,結果是,第二天,卓原把自己的零食放進書包,說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再玩玩具的時候,她懂得了謙讓。

正確對待孩子的叛逆,千萬不要把大人的一些思想與做法強加給孩子,因為,你往往會發現,孩子的一些做法往往比大人更明智,更加發人深思。

讓幼兒多體驗,這也是對待叛逆期的一種方法。家長對孩子的行動不要輕易加以干涉,讓孩子在親身體驗中積累經驗,體會成功的快樂。專家研究得出的“小鬼當家”和“情感轉移”的做法都是有效的方法,前者鼓勵孩子自主購物,後者利用玩具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既緩解了反抗情緒,又滿足了嬰幼兒的天性。

◇實用策略

典型場景1 遊戲場上拖不走

分明已經在遊戲場上玩了一個多小時,已經到了吃飯時間了,“咱們該走了吧?”“不!”又過了5分鐘再問:“現在必須回家了,走!”“不!就不!”最後,演變成一場生拉硬拽和號啕大哭。

解析:孩子為什麼那麼固執

孩子有時顯得非常固執,很難讓他們遵守成人設定的活動安排。這其實和他們的認知水平有關。這個年齡的孩子沒有什麼時間觀念,不能預期未來,他們是典型的“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的狀態。因此,當他們沉浸在自己喜歡的事情當中時,讓他們轉換活動往往會遇到強烈的抵抗。

應對:轉換活動技巧

要讓活動的轉換能夠順暢,家長可以使用一些技巧。比如,讓他們對即將發生的事有預期,你告知他隨後的事情:“我們要回家吃飯了,媽媽讓你幫忙拌沙拉好不好?”

另一個技巧就是提前警告。比如,每次轉換活動前,都在10分鐘、5分鐘、1分鐘的時候給予警告:“再過……分鐘我們就要回家了。”雖然他開始可能不明白幾分鐘的含義,但如果你每次都這樣做,他就會逐漸習慣,並且逐漸有了時間觀念。

當然,一旦到了所說的時間,你要能夠果斷地帶孩子走,不拖泥帶水。一開始你也許會遭到抵抗,但當孩子習慣後,就會很簡單,不會每次離開遊戲場都像打仗一樣。相反,如果你無法堅持,那麼什麼技巧都沒有用!

關鍵詞:常規

有沒有想過幼兒園老師為什麼能夠看那麼多孩子嗎?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幼兒園的每日活動都有相對嚴格的常規和時間安排,但是在家裡,我們往往過分隨意,向孩子過多讓步,孩子就會覺得沒有什麼是必須遵守的。如果在家也能比較規律地生活,那麼在日常活動上,孩子發脾氣的可能就會比較少啦!

典型場景2

專門挑公開場合給大人難看

在商場,本來是買別的東西,但路過玩具區時,孩子突然看見了一組積木非買不可,而類似的積木你已經買給他了,你說不行,他就開始大哭。周圍人投來異樣的目光,你沒辦法,狠狠心,買了這套價格不菲的積木。

解析:孩子為什麼會在公開場合大鬧

孩子可能在家裡發脾氣,也可能在公共場合發脾氣。也許我們在家裡還可以理智處理,但是在別人的目光之下,還要保持理智、維持原則,就有點困難了。一旦孩子發現父母在公共場合很容易讓步,他就會學會在公共場合大鬧來控制父母。

應對:臉皮要厚,態度要堅決

孩子當眾大鬧,絕對考驗你的心理承受力:他人的目光有幸災樂禍的,有懷疑你虐待孩子的,有認為孩子粗魯一定是家長粗魯的……對待這種目光,最好就是假裝沒看見。不為他人目光所影響,不因孩子的哭鬧和處在公共場合而對你的決定有所變更。如果孩子鬧得離譜,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採取“冷處理”,帶孩子離開“事發現場”,把孩子帶到一個相對安靜和私密的環境,等他鬧夠了再出來。其實,家長控制孩子行為的手段很多,對於比較嚴重的發脾氣,可以給予適當的懲罰,比如不給他看動畫片等,讓孩子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

關鍵詞:原則

原則之所以稱之為原則,就是因為它應該具有一定的恆常性。堅持原則的好處是:如果你不輕易因為外在的變化而變化,孩子也不會因為換了環境就換一個人。要做到這一點,還需要多個照看者的配合,保證原則可以一以貫之。


豆媽育兒路


我覺得他可能是安全感不夠

平時可以多抱抱他

對他說多多的甜言蜜語

男孩子小時候是要比女孩更渴望擁抱和愛

我覺得平時多親親抱抱愛愛他

他就不會那麼敏感愛哭的

哈哈,這些都是我和我兒子相處的日常

每天晚上抱在懷裡睡

睡覺前說一堆甜言蜜語的話互相哄

感覺很幸福

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煬乖乖


你好,我是一名感覺統合老師,也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你們家3歲男孩特別敏感,容易哭鬧,還停不下來,我來幫你回答。

1.你可以帶孩子去專業的感覺統合機構去測評一下,如果是你家孩子存在觸覺敏感,那就需要注意了。

2.多讓爸爸參與孩子的教育,多參與體育運動,多做家務幫家長幹活。

3.改變帶養方式,不要照顧的太過於精細,不要包辦,自己吃飯,自己穿衣,自己走路,自己的事自己做。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洋洋和小小洋的爸爸


首先肯定一點,這種現象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屬於正常現象,父母不必過度焦慮。在三歲這個階段,孩子會經歷穩定和不穩定兩個螺旋上升時期:三歲到三歲半的孩子是快樂而友善的,到了三歲半以後,孩子將會經歷人生的第一個

叛逆期。心智方面會表現出缺乏安全感,經常表現的焦慮、內向,時間概念具體化等。

叛逆期的孩子具體有以下幾個特點:

1.喜歡跟父母對著來,不願意幹大人讓他乾的事;

2.愛發脾氣、愛大哭,哭起就停不下來;

3.不喜歡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自由意識很強。

進入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我們做父母應該怎樣做?

1.有耐心的同時為孩子制定標準

這個階段,是由於孩子身心發展不穩定引起的,而不是孩子故意跟你作對。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靜下心來,要有足夠的耐心。

穿衣、吃飯、睡覺、上廁所等等這些小事,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為他制定一個標準,不能完全由著他的性子來。當然凡事都不是那麼的絕對,偶爾放他一馬,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2.不要因為自己的孩子與別人不同而有心忡忡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一點不會因為他年齡的增長而改變。任何兩個孩子都是不同的,雙胞胎也不例外,他們的發展步調也不會完全一致。您的孩子或許會早一點出現這些特徵,或許會晚,又或許他根本就不是一般人!

所以說,各位爸爸媽媽,耐心的靜靜地等待孩子的成長吧,記住“你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


小鬍子式吾空


缺乏安全感,給孩子多點關心和關愛,多鼓勵,給與足夠的信心,多溝通,通過建立有效的親子活動,講故事,做遊戲來獲取對他的關愛與重視!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9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36775f089e7248cc99119f378cfcf0d2\

洪護士喲


小兒易哭鬧與本人氣質及發育、帶養方式、環境相關。哭鬧時先查找原因:1.無理、要挾性哭鬧,則予冷淡或隔離處理,不能遷就。2.委屈或挫折哭鬧則應安撫、幫助。3.平時可通過繪本、故事的方式教孩子怎樣學會怎樣控制情緒。


迪辰媽媽


可能是太敏感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3f6d2babc0c44c1eaf1398031a640712\

90後空壓機修理工


分享經驗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15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b0000f8909e25cc0ff\

田然小李


多給孩子一些關心與愛護,耐心的和他溝通,相信會有所改變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1b5c81c5aeae482cb14220bd488008a6\

李立為1375


多抱抱

揉著睡覺

安全感給的夠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