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有哪些反映了底层人生活的照片?

史小二记


【一组你可能从未见过的100年前的老照片】

首先,先要感谢一下发明照相机的人,正是因为他的这项伟大的发明,可以把当时的时间永久的定格,让几十,几百,几千年后的人们有机会一睹真正的历史风貌,很多历史是用文字无法形容的,照片是非常直观的历史史料,下面是一组外国人在清末民初的时期来中国旅游或者工作留下来的珍贵影像,这些影像大都记录的都是底层老百姓的真实状态,这些直观的老照片可以说就是活的历史,好了下面咱边看便给大家介绍一下。


这是一张拍摄于北京市井的一张人像,可以看出这个老大爷的精神面貌还是不错的,但衣物比较破旧,凸显出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是勉强温饱的状态,而且从装束上看,老大爷还是沿用清代的瓜皮帽和长衫,说明虽然大清被推翻了,年龄较大的人心态还是不容易马上得以转变。

这几张照片都是外国人路过北京天桥时候拍摄的,内容是一个耍杂技的班子在表演绝活“吞剑”,值得一说的是,这个吞剑是真的吞,这个剑并不是可以收缩的,而是一把货真价实的铁剑,杂技者完全用多年练就的本领来让围观的吃瓜群众目瞪口呆。

这是杂技人员在表演拿大顶,注意看他的头部还有一个酒杯大小的托,可想而知这个难度还是颇高的

大家别看站着的那个成人,目光向下看一下他踩着的儿童,简直是触目惊心,那阵儿可没有什么未成年人保护法,大家都是靠自己的一技之长卖艺填饱自己的五脏庙,孩子也不例外啊。

这张照片很有意思,是当时接亲用的大花轿,当年结婚的时候虽然没有奔驰宾利,但这顶轿子依旧价格不菲,是当时的高配了!

这个人是婚礼上的吹唢呐的演奏人员,俗话说,一技傍身,吃遍天下,看来有一技之长在任何朝代总是没错的。


谢谢观赏,大家还喜欢老照片的话可以关注笔者,今后会多多发更多百年前年的老照片。


老猪的碎碎念


清末民初有哪些反映了底层人生活的照片?还真有不少,今天桃花石杂谈给大家分享十几张极其珍贵的清末民初老照片,这些老照片都是清末民初一些来到中国的外国人所拍摄的市景照片和普通平民的生活照。而这些照片,也使今天的我们能够一窥100多年前一些珍贵的生活瞬间。


1905年,江苏镇江,一家学校里的小孩在学跳舞

1880年,广州一条商业街上的景象

1869年,一位清朝老妇人

1919年,北京一家京剧团的几位演员

1920年,山西某地街头3位仍然缠足的女孩

1869年,一个旗人和他的儿子

1908年,四川小哥运茶砖

1880年,几个香港人一起吃饭

1902年,北京一家教会学校的几个男孩在练杂技


1934年,北京一家戏校的小姑娘在练功,她们仍然是缠了足的

1869年,一个修脚郎中在给人修脚


桃花石杂谈


清末民初正逢当时的社会大变革,有封建统治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新事物与旧制度的交替的产物,就是以前辛苦种地的百姓转向了城市发展,有的凭借着自己的祖传的手艺赚钱,没有收益的凭借自己的体力赚钱,还有的做起了小商小贩,下面我们就看一下那时底层人物的照片:

剃头匠

这张图片是那时候的剃头师傅,挑着扁担,一边是用来剃头的器具,另一边挑着煤炉子还有炭,给客人剃完头,在洗一下,很清爽。

锔碗锔盆

现在我们吃饭的碗或者盆子等破了,都是直接扔掉换新的,但是旧社会不一样,那时的生活水平远没有现在这么好,锅碗瓢盆破了去就街上找专门的人给修补一下,在瓷器或者铁器上大哥小眼,用铜丝给缝合起来,继续正常用。

卖炭翁

这是一个很古老的职业,到山里打柴火,然后在在给烧成炭,用特殊的工艺加工成炭块,再卖给有钱的人家,旧社会的人就是这么艰苦的生活。

卖酒的

那时候民生凋敝,人们的财产普遍不高,想喝酒了,除非是大户人家,否则没人专门去酒馆坐下喝酒,那时的下层贫苦百姓都是上街上来站着买一杯酒来解馋的,所以就出现了途中卖酒的方式。

脚力工人

这可是全靠力气吃饭的活,车站码头,旧社会一个传奇的地方,有力气的在这个地方能吃饱饭,有能力天生有交际能力的,在这也能混的上一亩三分地,所以码头也是帮派丛生的地方,途中是一群人正在背着货物徒步运货。

练杂技卖艺

这也是靠手艺吃个饭的一个营生,看似轻巧熟练的耍着杂耍,其实背后付出的艰辛与努力谁能了解呢?

这只是旧社会底层百姓为了生活而不得不去做的工作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三百六十行,行行有人做,不管何时,最艰难,最辛苦最心酸的,都是老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