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书法家需要五体皆能吗?

千千千里马


需要,但做不到。

五体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能够写好一种就菩萨保佑了。

时间问题,每一种书法的种类不同,结构不同,用笔不同 ,笔法不同,书法要有所成,没有几十年是不行的,要同时要掌握五种写法难如登天。一种书法你要用十到二十年,五种练下来就要用时五十到一百年,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都难说。书法是一个漫长的修行过程,没有十年二十年,不要有所作为。

一个人即使你有时间天天来写字,你没有天赋和悟性,你也是白费功夫,最多成为一个会写五种字的书匠。天赋和悟性,是练习书法必备条件

。写好字容易,要把好字提升为书法那就难了,你如果拥有书法方面天赋和悟性,就可以轻松把字变成艺术。

所以说都想拥有更多的技能,但时间和个人能力不允许啊!





残墨



一个书法家五体兼能,在现实中实属凤毛麟角,绝对稀缺的物种。

通常来说,我们习练书法,是五体皆练的,或者说我,是各种体式都要涉猎的。但到了个人发展的阶段,或者成熟期来临以后,就喜欢专攻一体或两体、三体了。能有三体皆擅已经很不容易了,是真的下过大功夫重力气的人,也是真正的书法爱好者,或者说书法成名者。

有不少书家,到死都是一体偏能,其他体势并不擅长,偶尔有过尝试或努力,也只是浮皮潦草的应付差事,压根儿就没那个心思和情志来研习其他书体。留给我们后人的书法作品,也基本都是一个体式一种写法。辨识度极高,很容易辨认。或也可以说,他的擅长俨然成了他的特殊符号。

这样的实例史上不胜枚举,甚至包括那些名垂青史的著名书家。

在我个人的印象里,五体皆擅的人几乎没有。至多就是一专多能──擅长一体而其他体式也可以写上几笔。就比如我们格外敬仰和膜拜的书圣王羲之,他个人的最高成就是行草书,但其边缘体式的行书和草书也是他的长项,还有他的楷书,也是艳惊四座,出类拔萃。但却没看过他写的篆书、隶书,这也是事实。

我个人的意见是:五体皆擅固然是好,但由于其过于分心和擘画,所谓的五体皆擅其实就是个画饼,并不可信,至多是两种体式格外突出而已。

如今我们的书坛,某些名家,也都是各自擅长一体而已,总是依靠自己的长项来赚取观众的眼球和赞誉,聪明的人也不会用不擅长的蹩脚项来四处张扬炫耀,这也是每一个书家基本的共识和做法,也叫善于藏拙,这也是每一个书家的自臻自善之道。


龙吟148119260


主要看个人的书法理念与审美追求。如果想把书写技艺水平提升到较高的程度,必须对各种书体书写技法原理都要懂一些,甚至要多练几个帖,多读若干帖,这样才能有很强大的创作能力,写出与众不同的书法风貌。

临摹范本,目的是学习书写技法,最终目标是写出自己的个性,建树起具有很好艺术性的字体风格,如果没有丰富的元素积累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只有博学诸体、广习多帖,方能拓宽取法渠道,应用时信手拈来。


专工一体肯定不会有大的发展空间。比如,专门学欧楷,一学就十几年、几十年。如此这般痴迷有什么用呢? 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模仿秀而已……

以上是我的一点想法。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一个书法家需要五体皆善吗?不需要!

历史上虽然也有五体皆善的大书家,但不多,而且越古越不多。受到印刷条件限制,书法字帖在古代非常罕见,绝大部分法帖是以真迹孤本流传。即使有钱人家,也很难做到家里法帖一大堆,而且还五体兼备。

据说唐太宗想得到王羲之《兰亭集序》真迹,持有人死活不肯出让,唐太宗最后不惜采用下流手段派人偷来。这故事固然荒诞不可信,但也正好说明,在没有高效印刷工业的古代,得到一本字帖极不容易。今天我们想找《兰亭集序》,书店里随处可见,与真迹没有区别。

不过,做不到五体皆善,一点不妨碍成为大书家。比如书圣王羲之,善行草、真书,颜真卿善楷书、行书,苏黄米蔡宋四家以行书为主,苏东坡兼善楷书,黄山谷兼善草书,米元章虽然号称诸体兼善,但行书外其他各体少见,更有人评他草书为下品。可见,五体皆善很不容易,不皆善也不影响书坛地位。

五体皆善的书家,主要集中出现在近现代和当代,他们的集中出现,一是字帖的普及,二是职业书家的出现,三是人均寿命的提高。

魏晋之后中国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帝王对书法很感兴趣,并且做过很多资料搜集工作。唐太宗命人搜集二王书法,因此有《王右军十七帖》传世。宋太宗命人将内府所藏的历代墨迹编成《淳化阁帖》,共收录书家一百多人,法帖四百余种,成为第一部书法总集,从此学书人一帖在手,可以遍览百家。

但是,《淳化阁帖》虽号称五体兼收,实际上主要是楷、行、草三体,而且还以二王一脉为主,连颜真卿都没有收入,真正值得借鉴的篆书、隶书法帖不多。搜集鸿富的皇室法帖尚且如此,民间就更不用说。所以,宋代书法,篆、隶二体少有人写,楷书名作也不多,书法大家多以行书名世。

明清之后,先秦石刻、汉碑、魏碑大量出土,书法家们得以大饱眼福。同时,帖学由于走向馆阁体而式微,碑学随之兴起,篆、隶二体获得中兴。尤其是清乾隆时期《三希堂法帖》刊行,收集了自魏晋到明末一百多名书法名家近千种法帖,既包罗墨迹,又囊括碑刻,真正是五体兼备,皇皇大观。从此学书人只要金多买得起,就能任意转益多师,五体兼学。

另一方面,过去的读书人,视书法为小道,仕途为正道,即便全职从事书法,也是仕途无望之后的寄托。比如明代大书法家文征明,一生屡试不第,五十多岁被推荐入朝担任翰林院待诏的小官。数年后他自觉做官没有前途,辞官回家全职从事书法艺术创作。另一艺术奇才徐渭也是如此,在仕途上沉浮半生,五十多岁出狱后才专心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所以古代的书法家多是业余的,用在书法上的精力是有限的。

清代邓石如据说是第一个自觉地把书法当做终身职业的人,也就是到了清代中期才出现第一个职业书法家。到了近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书法家于是越来越多。

做职业书法家的好处是,他可以摒弃其他与书法无关的事务,专心于书法。加上现代人寿命越来越长,可从事书法学习和创作的时间比古人多得多,也就有了学习更多书体的愿望和可能。

无论古今,一个人要成为名家,一般要经过二三十年临池不辍才有可能。古人花了二三十年把一两种字体学精,这一生也就过去了,他哪有机会再学其他各体。当代人不同,我们多数人可预见的寿命可以达到八十岁左右。当代书法家平均可用在书法学习和创作的时间,至少是古人的两倍以上,只要耐得住寂寞,只要不追求五体皆精,几乎每个书法家都可以做到五体皆善。

既然有了足够的时间和法帖,那么当代书法家有没有必要追求五体皆善呢?我认为没必要。

试想一下,别人花五六十年专攻两种字体,而你花在五种字体上,那么你的竞争力又在哪里?

因此,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五体兼学,然后博采众长,专精一体,把一两种字体写到极致就可以了。好比大侠郭靖,先后跟哲别学射箭,跟七怪学各种武功,跟马钰学内功,样样都学,却一样都不精。但是,打下的深厚的武功基础,却帮助他很好地掌握洪七公所授的降龙十八掌。

学书法也是如此,即使不追求五体兼善,最好应该诸体兼学。我们都知道颜鲁公不善篆书,但是从他的楷书和行书中浓浓的篆籀笔意来看,他肯定学过篆书。他学习篆书,不追求成为篆书名家,而是吸收篆书笔法用于楷书和行书创作。如果他花太多时间在学习篆书上,那么花在楷书和行书上的时间必然有限,最终可能样样书体写得不错,却没有一样超逸绝伦。

所以,既然降龙十八掌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要那么多花拳绣腿干什么?


携酒与鱼


先请问一下,李斯、程邈算不算书法家?

书法五体的产生,由篆而隶而草这个顺序一般认为是这样,行和楷比较纠结,有分歧,不过前后也不过几十年的事。



行、楷产生之前的人,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最多会三体,那么,他们都不算书法家?

现在的书法家,在艺术简介里,总会有一句“五体皆精”,谦虚一点的写上“五体皆能”,似乎不如此,不能显示水平有多高。


不可否认,书法的五体有传承,能精通五体对自己书法水平的提高当然有好处。

可是,只会一两种书体,或者说只会一体,水平就一定不高吗?

有人考证,对王羲之、王献之,据说有资料显示他们也是“五体皆精”,但他们都没有篆隶流传下来,其篆隶水平如何不得而知。不过,即便他们不会篆隶又如何?能影响他们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吗?

正如营养师们强调,膳食结构要均衡,鸡鸭鱼肉、青菜萝卜都要吃,可历朝历代佛教的大师少吗?不沾腥味的他们,好多不都是高寿而终的吗?

对于一位书法家,五体皆精是一种追求,但若能将一二书体弄通,也不妨碍他书史留名。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所谓五体,即是篆、隶、楷、草、行。

所谓书法家,是擅长书法的人,即具有汉字书写能力,并能将其推至艺术高度的人。简单来说就是以书法为主要创作的艺术家,或者说,是精通书法的人。(引用)

笔者认为,在书界现行最为大众化的是楷、行、草,这三种字体也是互相影响的。楷书的结体,带动行、草的框架,草书的疾劲带动行书的气势和楷书的灵动。

楷书融入隶书的笔法,则显得厚重、高古。而隶书需要篆书的圆润。草书也是经隶变而演化来的。

所以五体检修,是很有必要的。但从历来的书法大家来看,流传下来的帖迹,几乎没有五体齐全的。

所以,笔者认为,五体皆善,几乎做不到。但最少要精通三体,且楷书是必精,做到在某一个书体上有很高的造诣,就可称为书法家了。

另,历史上共所周知的书法家,几乎很少有职业书法人,或大或小都有仕途履历。书写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雅兴与热爱,当然,也不排除,为了谋取功名而苦练书法人士!


火山182235098



如果你是那种博学多才的那种人有五体善也合情合理,因为你总有那种天赋与能力,虽说书法历史上真正的五体皆善可以说没有,但是,我想象二王,颜真卿,赵孟頫及文征明,董其昌,王铎这样的大家五体是不成问题的。


但是,即便是你有足够的才智或许将来可能达到五体皆善的地步,还是先可一体去突破,一体尚未突破就五体兼顾,最终非常可能一体都不成!网上有个号称五体皆善的,看上去也确实有些才能与艺术细胞,可是,没有看到一体能行的,每种都有点模样每体都没走上正轨,可惜啊!再这样走下去,说句难听的话,可能一事无成啊!


如果认为自己的不具备那样的能力,我奉劝你最好专一一体的修炼,兼顾是好事,别多!当你一体真正确定突破了,再去练其他的!

只要有一体突破了,五体的最终主旨相差不多,其余的也就好突破了。


一笑貫长天


一个真正的书法家五体兼善是很平常的事情,正所谓集众家之长,祢自己所短,当一种字体你练到瓶颈时,卡壳了,这个时候你可以换一种字体,从另一种字体当中找新意找创作,你你就会发现,同一个目的地,但通往的路却不止一条,只有五体皆善,慢慢的你才能从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墨法,笔法,章法等等,如果只练一种,你进去了就很难从这个字体当中走出来,只能算是高仿,放眼古今,大家都是五体皆善,然后主攻一两种,形成自己的风格








时是说事


一位书法家能练到五体都能写就非常不容易了,因为书法是所有的艺术门类里面最难的,往往从学习到写好需要几十年的功夫。有很多艺术家能写好一两个字体就已经很不错了。能五体都写好的书家就是凤毛麟角。

下面作品是姜公醉先生书法作品楷行隶篆!











痴影堂


我觉得五体皆擅者就是范笑歌大师,并且在五体中又划分出百体(百样风格)。

范笑歌被誉为百体书王,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百体书法大师,不但是楷隶行草篆,而且在甲骨,魏碑,汉简,摩崖等方面都有成就,是最全面最具创新性的集大成者。

书法家不是需不需要写多体,而是你有没有能力写多体,如果有能力当然是好事。如果能写多体却硬要写一体,那是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