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上一个十年,你可能并没有进步

细思极恐:上一个十年,你可能并没有进步

认知是你观望世界的窗,不时擦拭,光线才能穿透----作家 艾萨克.阿西莫夫

01

这一整年,我都在复盘。工作十年,遇到了不少问题,有些我自以为解决了,有些我不屑一顾,有些太难,我托付给时间。

那么,这十年来,我进步了吗?

是我随着年龄的增长,见的人和事多了,经验丰富了?还是我职位高了,要解决的问题更多了?抑或是我本身进步了,解决问题的段数高了?

你一定也遇到过和我一样的问题。用了很多办法,仍然无法激发团队价值最大化;做了很多努力,仍然无法带好95后团队;大公司病日益严重,你却无能为力;曾经共同打拼下的江山,遇上派系斗争,日渐颓势,你拼尽全力也无法挽回。

这些问题太多太多,以至于如果不解决掉,它们将成为我“修行”路上的槛,让我之后的路行走的没有那么坚定。

于是我开始寻找答案。为什么一直以来学了那么多知识,却拿不出来用?为什么看了那么多的书,却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当这些问题发生时,到底有没有答案能解决?面对办公室政治这种阴暗的事情,是否只能靠悟性去破局?

02

小时候我成绩不错,是大家眼中的学霸。后来总有一些亲戚朋友们来请教学习的诀窍,我也认真的思考了为什么我的成绩比较好。其实就一个原因,我喜欢总结错题。在高三那一年,考验的就是总结的能力。依稀记得,通过归纳整理错题,我已经知道了我平时错的每一题,在书中的哪一页,对应哪个知识点。一个大知识框架,就通过一道道错题,在脑海中稳固了下来。虽然后来高考发挥失常,只考上厦大,但也不妨碍我将整理错题列为进步第一要素。

工作以后,却很少整理“错题集”。

虽然写了很多的月报、季度报、年终总结等等,但是这些东西写完就忘了。在组织中也一样,很多小伙伴做的复盘报告,一般都只是简单“就事论事”,更次的,是为了应付上级,纯粹为了项目结案。不是说“就事论事“不好,但是若只是搞懂了这一个数学题,并没有明白背后的知识点,下次考试,同样的题,换一个数字,仍然不会。

人们总是喜欢吸收新东西,不喜欢整理旧东西。

有新的培训项目,大家都热热闹闹的报名,风雨无阻的去学,学完以后却很少去联结到自己固有的思维框架中。眼睛学眼睛的,手写手的,一做起事情来,脑子还是调用原有的一套系统。就像你从来没有学过新知识一样。

混沌大学李善友说:“我们天天给身体洗澡,却从来不给思维洗澡”。

03

我们学的太多,思考的太少。

我为什么写公众号?因为我想跟自己对话,顺便跟世界对话。

普劳特说(prouts):"真正的发现之旅,不是看见什么新大陆,而是用新的眼光去看”。新眼光,来自于你从浆糊一样的大脑思绪中,抽出来的那一条。所以,你首先要抽的出来。

我们活的年龄再大,过的桥再多,也不代表你走的好路。有可能上一个十年,我们真的没有进步,细思极恐。

朋友圈有很多人,晒畅销书,晒听书单,很优雅,很有品味。但是,借用李诞来自灵魂对你的拷问,“你今天更博学了吗?”你进步了吗?你借用书中的哪个观点去修正你原来的错误了吗?这些文字能转化为行动吗?能够实际解决某个问题吗?

人类简史里认为,人类大脑是很懒的,能不用就不用,因为思考要消耗很大的能量,所以基因决定了你不爱思考。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思考,都是在条件反射,通过直觉处理问题。美团王兴说,人类为了逃避思考可以做任何事情。

“我们拼尽全力,只是为了能够留在原地”?不,我们只要加入一点点思考,就能够向前迈出一大步。

我的思考,从我做输出开始。

那么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