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思極恐:上一個十年,你可能並沒有進步

細思極恐:上一個十年,你可能並沒有進步

認知是你觀望世界的窗,不時擦拭,光線才能穿透----作家 艾薩克.阿西莫夫

01

這一整年,我都在覆盤。工作十年,遇到了不少問題,有些我自以為解決了,有些我不屑一顧,有些太難,我託付給時間。

那麼,這十年來,我進步了嗎?

是我隨著年齡的增長,見的人和事多了,經驗豐富了?還是我職位高了,要解決的問題更多了?抑或是我本身進步了,解決問題的段數高了?

你一定也遇到過和我一樣的問題。用了很多辦法,仍然無法激發團隊價值最大化;做了很多努力,仍然無法帶好95後團隊;大公司病日益嚴重,你卻無能為力;曾經共同打拼下的江山,遇上派系鬥爭,日漸頹勢,你拼盡全力也無法挽回。

這些問題太多太多,以至於如果不解決掉,它們將成為我“修行”路上的檻,讓我之後的路行走的沒有那麼堅定。

於是我開始尋找答案。為什麼一直以來學了那麼多知識,卻拿不出來用?為什麼看了那麼多的書,卻解決不了實際的問題?當這些問題發生時,到底有沒有答案能解決?面對辦公室政治這種陰暗的事情,是否只能靠悟性去破局?

02

小時候我成績不錯,是大家眼中的學霸。後來總有一些親戚朋友們來請教學習的訣竅,我也認真的思考了為什麼我的成績比較好。其實就一個原因,我喜歡總結錯題。在高三那一年,考驗的就是總結的能力。依稀記得,通過歸納整理錯題,我已經知道了我平時錯的每一題,在書中的哪一頁,對應哪個知識點。一個大知識框架,就通過一道道錯題,在腦海中穩固了下來。雖然後來高考發揮失常,只考上廈大,但也不妨礙我將整理錯題列為進步第一要素。

工作以後,卻很少整理“錯題集”。

雖然寫了很多的月報、季度報、年終總結等等,但是這些東西寫完就忘了。在組織中也一樣,很多小夥伴做的覆盤報告,一般都只是簡單“就事論事”,更次的,是為了應付上級,純粹為了項目結案。不是說“就事論事“不好,但是若只是搞懂了這一個數學題,並沒有明白背後的知識點,下次考試,同樣的題,換一個數字,仍然不會。

人們總是喜歡吸收新東西,不喜歡整理舊東西。

有新的培訓項目,大家都熱熱鬧鬧的報名,風雨無阻的去學,學完以後卻很少去聯結到自己固有的思維框架中。眼睛學眼睛的,手寫手的,一做起事情來,腦子還是調用原有的一套系統。就像你從來沒有學過新知識一樣。

混沌大學李善友說:“我們天天給身體洗澡,卻從來不給思維洗澡”。

03

我們學的太多,思考的太少。

我為什麼寫公眾號?因為我想跟自己對話,順便跟世界對話。

普勞特說(prouts):"真正的發現之旅,不是看見什麼新大陸,而是用新的眼光去看”。新眼光,來自於你從漿糊一樣的大腦思緒中,抽出來的那一條。所以,你首先要抽的出來。

我們活的年齡再大,過的橋再多,也不代表你走的好路。有可能上一個十年,我們真的沒有進步,細思極恐。

朋友圈有很多人,曬暢銷書,曬聽書單,很優雅,很有品味。但是,借用李誕來自靈魂對你的拷問,“你今天更博學了嗎?”你進步了嗎?你借用書中的哪個觀點去修正你原來的錯誤了嗎?這些文字能轉化為行動嗎?能夠實際解決某個問題嗎?

人類簡史裡認為,人類大腦是很懶的,能不用就不用,因為思考要消耗很大的能量,所以基因決定了你不愛思考。絕大部分人都沒有思考,都是在條件反射,通過直覺處理問題。美團王興說,人類為了逃避思考可以做任何事情。

“我們拼盡全力,只是為了能夠留在原地”?不,我們只要加入一點點思考,就能夠向前邁出一大步。

我的思考,從我做輸出開始。

那麼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