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們農村老家泥鰍叫什麼?

唐家二少爺


我老家安徽的,我們那就叫泥鰍名字一樣唯獨小時候和現在不同的是,田野裡池塘裡很難隨意見到泥鰍了,小時候我家門口有個池塘,村裡人會把刨了皮的樹木泡在池塘裡,我們偶爾會結伴去池塘裡手翻泥鰍,拿著罐頭瓶,池塘裡面水不多,池塘裡泥有點黑,泥也不太深,但泥鰍不少,手一翻泥,有冒泡的地方就有泥鰍,還有就是田野裡幹農活,用鍬起稻田裡溝溝,也是滿滿的收穫,如今農村裡農藥打的太多,泥鰍快絕種了,做為八零年代的你們是不是也是這樣


程譯諾的日常生活艾灸


我是鄉村情懷,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在我的老家叫泥拉狗。

我的家鄉是臨沂南部,人稱粘泥湖。因種水稻,所以溝溝渠渠比較多。前些年,我們都是用的沂水和蒙陰水庫裡的水。每到春天,到了春稻泡田和小麥澆返青水的時侯,上游就放水了,那個時候的水沒有汚染,水非常的清,各種魚類也非常的多。

到了夏季開始,直至秋後溝渠沒水時,這期間,有很多人用地籠去抓黃鱔和泥瞅,因為這兩種魚類有共同的生活習性,晚上到夜間行食,所以就一起抓到了。具體操作方法如下,首先要挖好蚯蚓用細鐵絲穿起來,雞腸子也可以,方法是一樣的,穿好之後固定在地籠裡。黃鱔和泥鰍就自動鑽入地籠裡去了。

選好適合下地籠的溝渠,水不要太深,因水渠小,水淺,經過陽光照射,水的溫度非常適合黃鱔和泥鰍的生長和適合下地籠。一般都是頭天晚上放進去,到了第二天早晨去把它取回來就可以了。

泥鰍和黃鱔都是營養價值非常高的魚類。黃鱔有調節血糖,補虛益氣,補腦益智的功效。

泥鰍有抗癌防癌的功效,是病人康復有效的食用補品。它的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有水中人參之稱。病人出院時,大夫會告訴他(她),回家買點泥鰍,燒湯喝補補身體。

下面我來介紹我的吃法和操作方法:由於泥鰍身體很滑,無法象其它魚類那樣破肚,別人用的是開水燙。我用食醋,就是把泥鰍放入盆內,上面準備好鍋蓋,把醋倒進盆子裡,量根據泥鰍多少,只要每條泥鰍身上能沾到醋就可以了。倒完醋立即蓋上蓋,幾分鐘就可以了,這樣的泥鰍身上就不粘了。用剪子剪去頭和尾,破肚清腸,洗淨,每條泥鰍根據大小,剪成2一3段就可以了。炒時根據自己喜好口味,放入材。我是放的大蒜,生薑,醬油,醋,料酒,鹽,蔥花青椒+紅椒。炒好後味道極鮮。另外也可以先過油,用雞蛋燒湯,總的吃法很多,根據個人口感去做就可以。

我是鄉村情懷,以上是我對你提的問題答覆,回答完畢。





鄉村情懷237524873


我的家鄉在湖南,在我的家鄉管泥鰍魚叫鰍魚。

泥鰍魚被稱為“水中之參”,營養價值非常高,還可以做中藥,聽農村的老輩人說有小孩出虛汗,多喝泥鰍湯就好了,如果家中小孩有出虛汗的,可以試一下這種方法,有益無害。

我們農村有種電瓶,小時候經常會跟著我爸出去打泥鰍魚吃,以前泥鰍魚挺多的,一般都是自己家裡吃,現在越來越少了,價格也貴的很。

以前夏天割了禾以後,村裡的小孩會組伴,去挖泥鰍魚,一般看到有那種圓圓的洞的,一般都有泥鰍魚,魚越大,洞就越深,現在回想起來也是童年最快樂的時光。

泥鰍魚不管燉湯吃,還是炒到吃都非常的美味,在農村經常吃的一道菜,現在城市很難買到野生的泥鰍魚了,一般都是養殖的。

在你們家鄉管泥鰍魚叫什麼,歡迎留言分享。

我是生活領域創作者,原創不易,喜歡的可以點個關注。





媛媛去哪兒


我們四川也叫泥鰍。說起泥鰍就會想起小時候,每到夏天下暴雨的時候,稻田裡就會翻水,每個稻田都有一個放水的缺口,我們就會拿一個竹籃去放在缺口下面,泥鰍就會順著稻田裡的水漫過缺口掉進竹籃裡面,每一次下暴雨都能接好幾斤泥鰍。拿回來抓一把自家泡的泡菜,不需要其它多的配料,就可以弄一大份,味道相當鮮美!想起來都還流口水。現在不行了,稻田裡泥鰍少的可憐,那時的生態環境比現在好很多,隨便哪一塊田裡都有泥鰍,收完稻穀後稻田裡的水被太陽曬乾了,只剩低窪處的一小團稀泥,隨便用手一捧,裡面都是泥鰍。可想而知那時的生態環境有多好!所以我們要愛護環境,保護生態資源!讓我們的環境好起來,還能隨時吃到純生太鮮美的泥鰍!





野釣大將軍


我這裡是湘西苗族,泥鰍我們這裡的苗語叫“某公”,還有每個村子的口音不一樣,可能讀出來的都有點區別。很多傳統的東西我們用漢字拼音打不出苗音來。而且同是苗族,說的話也有很大的差別。我們同一個縣的苗族口音都有很多種,而且有些不能聽懂。最厲害的是,我們自己在村裡說話的口音,都跟隔壁村的口音有不同。苗家人經常這樣說的,聽你的口音是哪裡哪裡人吧,近點的可以說得上你是哪個村的吧。

苗族以前是沒有文字的,都是靠口口相傳,很多語言得以保存下來。現在新生出來的小孩都學習官話或者普通話,家長沒有教他們學習苗語,以前人家說是土話。那時沒電視可以看,學習普通話是沒那麼容易,現在要學習普通話是很方便的事了,很多人也把少數民族的語言給丟棄了。可能過不了多久,下一代的人不會苗話了。

希望我們要學習別人的語言,同時也要保留自己的語言。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苗族阿美


我老家泥鰍還是叫泥鰍。說到泥鰍,小時候就有意思了,那時候剛開始泥鰍和黃鱔都有點傻傻分不清,其實泥鰍和黃鱔也不是那麼像。

記得小的時候,經常會在田裡,水渠裡經常都可以抓到泥鰍,但泥鰍全身滑溜溜,稍不留神就鑽進有水的泥裡,如果出手過重,那就難以抓住,所以也有“輕拿泥鰍,重抓黃鱔”的說法。

我們那時抓的泥鰍,拿回家,通常都會用油炸一下,然後加點辣椒來煮,那味道真是美極了,尤其遇到過“菜荒”,沒啥菜吃的時候,這簡直就是田間的“山珍海味”。

但現在田裡還有水渠裡很難見到泥鰍了,這可能跟現在的農作物打藥比以前多吧,畢竟以前除草都基本用手工,現在都用除草劑了。現在市場上的泥鰍,基本都是人工養殖,那煮出來的味道很難跟以前那種野生泥鰍媲美了。


琪緣莊主


我們家農村一樣叫泥鰍。這泥鰍我們小時候吃過很多了!怎麼做都做過了。炸的是最好吃了。煎的也好吃做湯也好吃反正泥鰍很好吃!用粉炸也好吃各種味道都吃過!小時侯去抓泥鰍都很有意儀,現在也很少了因為每年舂季插秧都每家每戶方農藥所以泥鰍就死了都很少見到泥鰍了其他小魚仔也沒有了!其實泥鰍別人收夠也貴了有四十至五十塊一.斤。也可能不是野生的還是養殖的了!所以什麼魚子都不見了何況泥鰍不見農民用農藥!所以都是養殖的泥鰍!沒有童年的泥鰍時候了!!


知途三農田園


在我們那就叫泥鰍

1.泥鰍,別稱魚鰍,體細長,前段略呈圓筒形。後部側扁,腹部圓,頭小。口小、下位,馬蹄形。眼小,無眼下刺。須5對。鱗極其細小,圓形,埋於皮下。體背部及兩側灰黑色,全體有許多小的黑斑點,頭部和各鰭上亦有許多黑色斑點,背鰭和尾鰭膜上的斑點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顯的黑斑。其他各鰭灰白色。泥鰍廣泛分佈於我國各地區,可入藥。泥鰍又被稱為“水中人參”,夏季最多。

2.在農村,從小最喜歡抓泥鰍了,感覺那時候泥鰍比現在要大一些,最愛乾的事就是把水溝裡的水用盆全部弄乾,就用手在泥巴里挖泥鰍,一看到露出黃肚皮的泥鰍,興奮的不得了,可惜現在溝裡都沒泥鰍了。

3.每年在剛收完水稻後,水稻地裡也會有泥鰍,每次父親在犁地或挖溝時,總會帶回一些泥鰍或黃鱔回來,只是這樣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鄂隨阿燈


江西,客語平桂片,黃鰍。

當地方言,也叫黃鰍。

兩種方言在這個詞上的發音非常相似——客語平桂片讀作wong^ qiu-(不是qiou,沒有o音),當地方言讀作ong^ jiu-(也不是jiou,沒有o音)。不知道是誰影響了誰。

大概是以顏色命名——泥鰍的腹部多土黃色,而背部多深淺不一的黃褐色。

小時候,稻子收完的季節,一到週末,就到田裡找泥鰍。田裡的排水溝,和排水溝旁一兩排稻茬下面,是泥鰍的聚集地,只要動手了,保管有。

後來農藥化肥用得多了,加上大小電瓶的各種霍霍,少了。不過也不至於絕跡,現在,多少也還能有些收穫。

介紹一道泥鰍做的客家菜——米粉泥鰍。

大條的泥鰍若干,清水養淨;老薑一塊,切末;炒米粉(不是夜攤上的炒米粉,是秈米生炒至半熟,磨粉,這個沒得賣,需要自己做。嫌麻煩可用蒸肉粉代替)少許;蔥花、油鹽調料等依據個人口味。

炒米粉加適量清水,兌成稀糊狀(要很稀,參照大學食堂的免費粥),放入切好的薑末和適量的鹽,攪拌均勻,放入活泥鰍,備用。少量菜油(油不需要太多,是煮,不是煎)入鍋大火燒熱換小火,將米粉糊倒入鍋中慢慢煮,邊煮邊攪拌,直至用筷子輕輕一夾泥鰍就露骨但還保持完整。出鍋。蔥花、香菜,薄荷什麼的,依個人口味撒在面上。完成。

記住,乘熱吃。味道好極了。但一旦涼了,就沒法吃了,再加熱味道也不甚好。可以考慮酒精爐上桌,小火邊煮邊吃。

網上找了一張圖片,但圖片這成品是失敗的。做出來應該比圖片稀得多才好吃。

魚內臟(尤其是魚腸)也可這麼做,非常美味。



止0X


我是四川雅安名山的,我們這的泥鰍土話叫魚鰍。在這後來幾年就開始改口叫泥鰍了,在10幾年前我們就愛去田裡捉泥鰍,泥鰍很滑很不好捉。我們那時種稻谷水田很多,晚上打著電筒幾個小夥伴就約起去田裡捉泥鰍捉鱔魚,很難捉到,但是很開心那就是童年的回憶。那個時候泥鰍特別多到處都是田裡,水溝裡,水塘裡,小河裡面都有泥鰍,泥鰍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不可多得營養價值極高的食物。泥鰍有補虛益氣。補腎壯陽,防治心血管疾病,養胃通便,提高免疫力,解酒。泥鰍,還有各種微量元素,特別還含有嗮 可以說是男人最好的食物,所以男同胞們最好多吃一些泥鰍。特別是野生的泥鰍最好。泥鰍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養生佳品。不過現在想要吃到野生的泥鰍已經不容易了,農村也已經沒有什麼野生泥鰍資源,所以保護環境,杜絕農村電魚,藥害野生資源很重要。現在我們這裡全是種的茶了,基本上很難看泥鰍了。我們大家一起來把關,杜絕電魚藥害魚……讓野生資源好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