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氣溫首破20度,大家怎麼看呢?

喜鵲姑娘


乍一看南極達到20℃,不知道的還以為冰川馬上化完,世界馬上末日。但這只是在西摩島測到的溫度,而西摩島在南極圈外,極端氣溫20℃維持不了多久,整個南極大陸依然冰封。

我個人很反對以一個小區域內極端的氣候代之全球氣候的極大變化,去年有個消息說北極溫度突破30℃,北極熊夏天都沒地方呆了,但實際上那也只是北極圈附近的個別地方氣溫較高,這固然有人類活動的影響,但是在極圈內的大部分區域,由於陽光入射角度大,冰雪又反射了很多陽光的能量,使得極圈內的大多數地方依然很寒冷。南極與北極不同的是一塊大陸,大陸冰架的厚度和總量十分驚人,如果全部融化將導致全球的海平面上升幾十米,但是這次的南極氣溫首破20℃也跟去年北極圈氣溫突破30℃一樣,是巴西科學家在西摩島測得的溫度,西摩島南極洲南極半島格雷厄姆地以北威德爾海中島嶼,位於詹姆斯·羅斯島以東,是南極大陸最大、向北伸入海洋最遠(南緯63°),而南極圈指的是南緯66º34’這條緯線,西摩島還在更靠北一些的地方,而且位於大洋中。

所以僅僅說“南極氣溫破20℃”完全是以偏概全、偷換概念,和去年報道的北極氣溫突破30℃一樣,本身這是首次測得的極端氣溫,代表性也不是很大,我們形容一個地方的常年溫度,常常用的是一段時期內的平均溫度,而不是某一天測得的某個數值。這就和新疆吐魯番極端氣溫接近50℃一樣,只是短時間氣候波動造成的現象。當然,我說這些並不是讓人們相信氣候依然未變,只是不能那這極個別、很偶然的區域性問題指代整個地球的環境變化有多顯著。

近年來由於厄爾尼諾等現象的影響(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是海水王文度異常),海水的溫度受到影響,這也會導致西摩島的氣溫有所升高,這的確有人類活動的影響,加上近十年來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海平面也有一定的上升,說全球整體上在變暖並沒有大錯,但是以一個南極圈以外的海中島嶼的溫度指代整個南極洲的溫度,我不知道這是想說明什麼,言外之意某些地區應該放棄發展,盡最大可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說回來這也算一種慣用手段,讓人看到一則相當嚴峻的消息從而產生關注。西摩島的氣候變化給我們的提示是地球氣候不是一成不變的,人類應該更關注這些變化採取更先進的技術較少排放減緩這種變化,而不是拿這種南極圈以外地區第一次記錄到的極端氣溫危言聳聽。


來看世界呀


研究人員日前表示,科學家在南極測得20.75攝氏度的新高溫紀錄,這是南極洲氣溫有記錄以來首度突破20攝氏度這個門檻。巴西科學家雪佛(Carlos Schaefer)告訴法新社:“我們從沒見過南極洲的氣溫如此高過。”當然雪佛也謹慎地表示,這個2月9日在南極洲北端外一個島嶼測得的高溫紀錄,“對整體氣候變遷趨勢不具意義”,因為這是單次溫度測量數據,而非長期監測數據的一部分。但是即便這樣,這個數據也值得人類警惕,畢竟以往的高溫紀錄在19攝氏度多。

那麼可能有人說了,南極這麼遠的地方,和我們又有什麼關係呢?難道還能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嗎?蝴蝶效應相信大家都聽過,打比方就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週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動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併產生微弱的氣流,而微弱的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一個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也就是說一件極小的動作可能引起巨大的變化,更何況南極突破20攝氏度這麼大的事!大家都知道南極的企鵝,北極的北極熊,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南極東北部整個島上的多種企鵝的數量都在減少。在1971年的企鵝數量調查中,該島上的企鵝總數為122,550對,但現在這裡只剩下了52,786對。接近百分之六十的數量銳減,誰也沒有想到,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物種名錄上,被定義為“不用擔心瀕危”的頰帶企鵝,現在也在以更快的速度消亡。而這恰恰是全球溫度上升導致的一系列問題。

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動物的關係,人與環境的關係,真的值得好好深思。一味的發展背後是不是要考慮其它動物的生存呢?人是有智慧的,更應該善待這些動物,這樣食物鏈才不會破壞,這樣蝴蝶效應才不會影響到人類自己的生存。除了對南極本身居住的動物有影響,對未來我們的生活也有重大影響!1980年至2017年,我國沿海海平面呈波動上升趨勢,平均上升速率為3.3毫米/年,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2017年,我國沿海海平面較1993年至2011年平均值高58毫米,為1980年以來的第四高位。專家同時也指出,海平面上升有重要的社會經濟影響,將加劇沿海地區的災害風險,如破壞生態系統、侵蝕土地、加強風暴潮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