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物魚餌天冷怎麼樣搭配才好用?

用戶9881737894397


網絡一搜“巨物魚餌搭配”的經驗非常多,但是“天冷時巨物魚餌搭配法”的帖子還是相對較少的。此時臨近冬天,此題非常應景,希望以下內容可給廣大釣友提供些許維度的思考!


關鍵詞:天冷、巨物魚餌、搭配

首先,對於“天冷”一詞進行解構。深秋且臨冬,天氣變得具有“喜怒無常”的特徵(早晚冷,中午熱)。在初秋和中秋時節,氣溫與水溫都相對平衡,魚口都相對較好(根據這兩個月來,看到許多釣友的漁獲照片,甚是“可觀”)。但是,最近進入晚秋,天氣變化控制著氣溫和水溫,許多釣友都在唉聲嘆氣,不是“空軍”就是少魚。針對這樣問題,有朋友分析是氣溫問題;有說是魚餌問題;有認為是釣位問題;還有就說是運氣問題等等。那到底是啥問題?或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


釣魚來講,無非就是天氣、釣位、釣技、釣具、釣餌、運氣等幾個因素組成。就此題來看,雖是針對“魚餌”和“氣溫”,但個人覺得單出這兩個問題或視角去找原因對於釣到巨物還是比較難的,因為構成“釣巨物”的因素有很多。


天冷一般就是早晨或夜晚兩個時間段。深秋時節就因溫差大,早晚溫度都會比較低。而一般針對巨物(大魚)來講,覓食時間段也就是早晚,通常在此兩個時間段洄游覓食。具體原因就是晚上相對安靜,大魚警惕性高,所以都會選擇無“吵鬧”的早晚進行覓食(所以經常夜釣中大魚幾率比較高);魚兒都知道岸邊的食物比較多,晚上安靜且安全,所以晚上大魚也會靠邊覓食(所以釣邊釣大物必須安靜)。氣溫低會導致岸邊和上水層水溫低,魚一般在適應了此水溫還好,但變換的天氣氣溫一般都會在深水處(水溫趨於穩定,深水受氣溫影響相對較小)。就天冷和深水兩個條件來看,魚兒開口性相對較弱,就此從“人為主動性”做釣來講,筆者認為採用“以腥帶逗”的方式是最好的。“以腥帶逗”其實是專門針對天冷釣魚而言,腥味主要是以“誘魚”,提高魚兒開口性;“帶逗”來講是針對將餌料變為“活餌”(真正的活腥餌除外),也就是說意義上使餌料變成自然動態的(比如抬釣釣谷麥,谷麥'非活餌'從水中慢慢落入窩點的這一過程模仿的就是自然餌料掉落於水中的過程,非常自然,所以魚兒都搶著去吃谷麥)。


以“巨物魚餌”來講,也就是可分為商品餌、發酵餌和活餌三個。商品餌就是腥料——蝦粉、紅蟲粉、蠶粉為主,但注意純正性或自己製作為宜;或比如YZ藍鯽、JYB腥、LG螺鯉等等。但使用商品腥餌也看具體溫度,溫度和腥味濃比成正比例,一般30%~60%左右(野釣的腥味不需太高,越低好些;黑坑由於滑口,濃腥較好)。發酵餌就是分自然酵香和特殊酵香。自然酵香如谷麥發芽的自然酵香,略帶甜,非常自然的味道,巨物警惕性減弱;還有就是將玉米粒和谷麥進行自然發酵(不添加任何商品誘食劑)可添加少些蜂蜜和酵母,密封發酵時間越長,酵香越純正,越靠近野外食物的自然發酵味道,魚兒越“好這口”。特殊酵香就是將自然發酵料與商品誘食劑等進行組合。比如:將自然發酵餌料玉米穀麥粒再添加上VB鯉鯽、來的快、麴酒或其他小藥誘食劑等進行混合搭配發酵。發酵餌的發酵程度或味道可根據自己目標魚種來調製搭配(一定注意餌料發酵的味型要有主次,強調100遍!!!)。活餌也就是類似青蟲(四川叫“豬兒蟲”)、小河蝦、蚯蚓、蛆蟲、木蟲(樹木裡的蟲子,四川叫“老木蟲”)、紅蟲、小青蛙、小泥鰍等活物,這些都是活的腥餌,一般針對掠食性巨物。

其實針對天冷,魚口不好是常事,筆者認為要想釣到魚,須多準備幾款餌型比較好,因為自然環境所致,不同河流的魚兒對一類餌型不上口,可以變換一種去嘗試,總有一種會“誘惑”得住魚口。多準備幾款總是好事,雖然比較麻煩,但回過頭來一想,去做釣一次本來帶的東西就多,釣不到魚那豈不更虧啦,即使麻煩多事,多準備總是強於少準備。


另外,釣巨物單純以魚餌搭配去做釣不是唯一辦法,須結合天氣變化、釣位和釣技釣法的幾個維度才能更好的上魚。餌料搭配能否上魚是沒有定式的,唯有多嘗試,多分析,多調整才有可能多漁獲。此題來講,我們也就但從魚餌來論,不恰之處,請多包涵!


最後,這都是筆者個人在做釣前必須做的分析與準備,也希望對廣大釣友有所啟發,如果覺得有價值可以點擊收藏、點贊、轉發,或請關注《鬼鮫大鬍子》瞭解更多最新內容,謝謝同時也祝每天漁獲多多,平安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