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下棋的人没有看棋的思路清晰?

海内存知己


此时起,体坛于快嘴和大家一起“笑侃体坛风云,历数体坛人物”。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大家有必要先读一下这两则古人下棋故事。

棋类的游戏历史非常悠久,关于围棋,我们可以追溯距今4000余年的尧;象棋也传说是韩信的发明,距今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

魏晋时期的名士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是有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一日闲来无事,他与朋友对弈起来。正下到胶着状态时,家人风风火火跑来报告,“老夫人过世了!”

对弈的朋友一听,慌忙起身,催他赶紧回去料理母亲的后事。

但此时的阮籍,却非要将那盘棋下完不可,朋友拗他不过,只好尽力奉陪,双方又博弈了两个多时辰才终局。


阮籍下完棋回家后的状态: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晋书阮籍传》)

母亲仙逝,阮籍还非要下完这盘棋才回去料理后事,如果以此认为他对母亲不孝,那可就冤枉他了。

他回家后饮酒二斗,大哭一声,吐血几升。在他母亲下葬那一天,他吃一蒸猪,喝两斗酒,然后与亲人做最后的诀别,话刚说完,又一声恸哭,又是吐血几升,以至于伤害了身体,骨瘦如柴,几乎丧命。

另一则故事,乾隆年间,有个叫胡照麟的扬州盐商,他酷爱下棋。

一次,胡照麟机缘巧合,与名手范西屏对弈,当棋下到中盘时,已明显居于下风,这时的他不敢再落子了,于是谎称肚子疼,最后封盘告退。

胡照麟回来后马上去找当时的高手施定庵研究对策,学完几招之后又赶回去跟范西屏继续对弈。

施定庵的住处,胡照麟来回要花两天才能走一个来回。

为了下赢一盘棋竟然费这么大的周折,这样的人可谓是真正的棋痴了。

看完这些故事,大家有什么感受?说明这些人酷爱下棋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

其实我们普通人下棋,虽然达不到古人那么痴迷的地步,但一般也会遭遇这么三个心魔的折磨:得失心,胜负心,荣辱心。

<strong>

我们先说得失心:

初学下棋的人,我们经常看到这种情况,当吃了别人的棋子时,立刻得意洋洋。

而一旦自己一时大意,丢掉一个重要的棋子,马上就气馁了,于是心烦意乱,自己先乱了阵脚,在下棋的时候,棋局的输赢显露在了脸上。

所以,要锻炼自己的心态,就要抛弃得失心。

韩国棋手李昌镐,外号“石佛”,在他比赛的时候,如老僧一般入定,面无表情。曾经有一位日本记者,花了几个小时拍了李昌镐下棋时的表情,谁知胶卷冲出来一看,原来都是一个表情!

由此他就有了“石佛”这个绰号。

所以说初学者在下棋的时候,要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小动作,表面上要做到淡定、淡定、再淡定!

<strong>

现在再说说胜负心

先看一个故事:

唐玄宗也喜欢下棋,跟他对弈的待诏棋手肯定都是高手了。有一日下棋,眼看唐玄宗快下输了,此时唐玄宗的脸拉的比驴脸还长。

杨贵妃一看事情不好,担心玄宗输了棋会对下属发脾气,立马偷偷让一只波斯猫跳上棋盘,打乱棋子位置,陪唐玄宗下棋的人这才如释重负的舒了一口气。

克服胜负心并不是叫你不争取胜利,而是你要能泰然处之。

我们在下棋的时候,尤其是在打比赛的时候,表面上看上去全神贯注,其实脑子里一刻都没有闲着,老师盘算着这盘棋怎么走才会赢, 这么走的话,万一输了该怎么办,别人会嘲笑我吗?

都在想那个“我”,就是抛不开这个胜负心。讲白了就是不能全神贯注地想棋。

<strong>

最后再谈谈荣辱心

还是先看一个古代的故事:

朱元璋喜欢下棋,有一天徐达奉命对弈。

在下棋前朱元璋发下话来,要求徐达拿出看家本领,如若是故意让棋,则以欺君之罪论处。

这一下其实并没有减轻徐达的压力,而让他陷入两难的地步。如果赢了棋,皇上不高兴是必然的,但是输的很轻松呢?一个欺君之罪就会让自己的脑袋搬家。

于是徐达下得十分小心,每一步都慎之又慎,只希望最终能下个和棋。这盘棋从早晨一直下到中午,也没有分出胜负。

朱元璋嘴上说着不在乎,但棋下到一定程度,他也就忘了刚才所说的话了。

眼看快到中午了,徐达一看朱元璋,面露愠色,显然已经不耐烦了。

徐达不得不加快了行棋的速度,后来徐达果然如愿以偿的取得小胜。

和一开始笑眯眯的朱元璋不一样此时他的脸色大变,正想借机杀掉徐达,只见徐达立即下跪:皇上,你看我用棋子拼出什么字了?

朱元璋一看棋面上赫然显示出“万岁”两个字,也就忘了输棋的不愉快,高兴之余,把莫愁湖赏给了徐达。

徐达虽然得到了美丽的莫愁湖,但也出了一身的冷汗,心说,这哪是对弈,简直就是在赌命呀!

分析完以上棋手的心理过程,大家的心中其实对提问者的问题自然有了答案。

因为棋手被以上问题所困扰,所以,有时候在心理作用下,不免出现漏招昏招,这其实都属于正常现象。

比方说我们看一些体育比赛,解说员说得头头是道,什么低级失误,或者昏招之类的语言不绝于耳,但你要让解说员去上场,我敢肯定,他还不如出现低级错误的运动员。

所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体坛于快嘴


我觉得这件事情有两种情况:

1、下棋的人容易受到之前的过程干扰,所以思路容易拘泥于局部。而旁观的人看的却是全局,所以常常发现一些好招。

2、旁观的人只是看到了别人没走好的棋,自己可以走的更好,殊不知,如果自己上,可能在其它地方已经犯了错误。


老张聊象棋


因为当局者在下棋的时候被里面的情绪调动,难免会紧张,所以导致步骤错乱,旁观者观看全局,反而更清楚。



足球爱好推建者


我觉得这个是伪命题。如果看棋的水平在下棋的之上,那怎么看都觉得下棋的落子有问题。反之,下棋的九段看下棋的业五,指手画脚不过徒增笑耳。


天怒人怨鬼见愁II


下棋的人往往集中了大部分精力去关注自己的棋,而看棋的人看的是两个人的棋。


玲珑棋苑


视角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