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孩子会不会让他骄傲,然后会退步?

小洁


我是张旭语文,很愿意与您一起探讨问题的实质!

我在网络上看到一些育儿文章,观点是不能用“你真捧”来夸赞小孩子,说这样夸赞孩子,会误导孩子的行为。我对育儿没有什么经验,但我对学生教育还是有些经验。

在学校教育中,表扬是最有效果的教育方式之一。在我的教师生涯中,我始终把表扬孩子放在第一位,因为我认为表扬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行为约束。

当然老师和家长在夸赞孩子上是有所不同的。老师秉持的是客观理性,图谋的是树立榜样,以点带面。所以,老师夸赞学生时目的明确,绝不会随随便便,而且夸赞的内容学生有目共睹,具有典型性和群体性。

家长在家庭中夸赞孩子,只面对孩子一个人,而且夸赞的事情随意性很大,又有私心,所以夸赞会出现盲目性,结果会出现双刃剑的效应

从这个角度说,家长夸赞孩子一定要讲求方式方法。如果方式方法得当,一定不会导致孩子骄傲而影响学习。

那么,家长怎样夸赞孩子,才不会让孩子产生骄傲行为,进而影响学习呢?

第一,夸赞要有原则。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听话懂事,因此,很多家长就想用夸赞来达到这样的目的。这毫无疑问是教育孩子的好途径。

但是,在孩子的学习上,夸赞一定要讲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取得较大进步时要夸赞孩子,学习变的主动了要夸赞孩子。不能随意和无目的地夸赞孩子。

家长坚持这样的原则去夸赞孩子,孩子是不可能出视骄傲行为,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的情形的。

有些家长把夸赞挂在嘴巴上,天天夸赞,事事夸赞,写对一个字也夸赞,背了一首诗更是赞不绝口。结果会怎么样呢?要么孩子把夸赞当成家常便饭,己经麻木子;要么只要有一点小成绩,就等待家长的夸赞,不夸赞,就会不高兴;要么把孩子夸赞的尾巴翘到天上去了,变得高傲无比。

这实际上就是个度的问题,过度了,当然容易引发孩子的骄傲行为。一旦骄傲,必定影响学习。

第二,夸赞要运用好语言。

夸赞语言的客观性和简明性,是防止孩子产生骄傲行为的主要方式之一。所以家长在夸赞孩子时,一定要运用好自己的语言。

当然,要运用好夸赞语言,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做到的。但是,我们可以学习,现在网络很方便,打开网,搜一搜,一切皆有可能。

当你明白了夸赞语言的重要性时,你就不会担心夸赞可能会让孩子产生骄傲行为,而你家的孩子就离成功越来越近了。

比如,你夸赞孩子时说:你这次考试,成绩提高的比较多,是值得肯定的。点到即止,不啰嗦,不过分,怎么会让孩子产生骄傲行为呢?话语中给予孩子的只能是激励,孩子会更加努力学习的。

如果你夸赞孩子时说:你太了不起了,你是我们家的骄傲,你这次考试,成绩超过某位学生多了去了,看他(她)以后在你面前,还不得把头低下。这样的夸赞,是戴高帽子,你想不让孩子骄傲都不行。

第三,夸赞要把握时机。

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时机,夸赞孩子的学习也不例外。什么时候才是好时机呢?

孩子学习进步明显时是好时机;老师表扬了孩子时是好时机;孩子懂得了自主学习时是好时机;在学校学科知识竞赛中取得好名次时是好时机……

善于把握时机夸赞孩子的家长,是聪明的。他(她)知道什么时候夸赞孩子,会给孩子打足气,让他(她)把学习视为荣耀。

只要家长把握好时机去夸赞孩子,一定会让孩子更加珍惜夸赞,会给孩子无穷的学习动力的。

总之,家长要夸赞自己的孩子,要让孩子在夸赞中成长,在夸赞中努力学习!


张旭语文


夸孩子会不会让他骄傲,然后会退步?我觉得这个问题得辩证的看待。以自己为例。

我家是农村的,记得上小学时,语文老师每天都会让我们放学后写一篇写生词生字,3然后第二天交给他。如果你的字写的好,老师会在你的作业本上评上“优”或者“好”,如果字迹一般,你的作业本上就只有一个日期。

整整三年,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从来没有得过一次“优”或者“好”。有一次自己在作业本上写了一个“优”,结果第二次交作业的时候被老师发现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数落了我一顿,还被罚了一天站。我的内心是绝望的。

后来转学了,老师也随之换了一个。同样是写生词生字,我的第一次作业新语文老师给了我一个“好”,那一天中午学校食堂我多吃了三碗饭,放学回家的路上花儿是那样的红,太阳是那样的耀眼。

我没有告诉任何人。

后来自己买了一本字帖,每天都会练习一篇,等我字帖练习完了,作业本上也全是“优”了。当然没有继续深造的打算,全是“优”之后自己好像也就无所谓了,失去了目标,失去了动力。

有时自己会问自己,如果“优”以上还有“特优”,自己应该还会努把力吧。

当然上面这个故事和直接夸孩子无关,但在我看来,那一个个“优”就是在间接的夸我,同时也成了我当时写好字的动力。

夸孩子会不会让他骄傲,然后退步?

我觉得应该是过度的夸孩子会让他骄傲,然后退步,而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受到过表扬或者称赞的孩子来说,你的一句鼓励可能会成为他长久的动力。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精神食粮的滋润,但是泛滥的鸡汤会麻木我们的心灵。所以请不要吝啬你的褒奖,也不要泛滥你的褒奖。合适的场合,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请给孩子一句夸奖,这便足够了。


肖锐ZZZ


个人观点:

适当夸孩子反而不会让他骄傲,而且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如果一味地只顾教导训斥孩子,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变得自卑。所以适当的鼓励和教导相结合才是最正确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爸妈的鼓励、老师的鼓舞,这就极大的增加孩子做事情的劲头,这样他做任何事就会有自信。

我所说的自信不等同于自傲,过分的自信就会变得骄傲。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这是毛主席所说的。意思是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就能够有所收获,有所进步,父母记得也要多教育孩子记得谦虚;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就会学习不到别人的先进知识,丰富经验,被别人落在后面,过分的夸孩子,会让孩子变得骄傲,在孩子骄傲时,要记得提醒孩子学会反省,因为谦虚的人,有时也会骄傲,所以在适度的谦虚和骄傲表露才是好的表现,所以适当的鼓励和教导相结合才是最正确的。


适当的鼓励和教导相结合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如有不到之处请多多指正。


小先生o


要学会夸孩子。

01

夸孩子要适时

(1)事前夸:孩子对自己未来的行为把握不好,办事要么不能自主,要么缺乏自信。此时,需要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激励,帮助他调整心态,学会处理问题。如有的孩子胆小,不够自信,我们可以在事前对孩子说些鼓励的话,肯定他的进步,夸他已取得的成绩,给孩子打气,使他充满自信,高兴地去参与各类活动,并争取成功。

(2)事中夸:孩子兴趣广泛,但普遍缺乏耐心,做事常常虎头蛇尾。因此,给孩子交任务的时候,不能一交了事,要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用赏识的态度欣赏他们做出的每一点成绩,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地去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直到最后的成功。

(3)事后夸:在孩子把事情做完后,我们不但应该夸他做的好事和取得的成绩,还应该利用他的好胜心,帮助他在做错事时,一分为二地评价自己,充分肯定好的一面,并帮助其总结教训,使他们重新恢复自信,继续努力,把事情办好。

02

夸孩子要适度

(1)语言适度:夸孩子要真诚,对待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孩子要注意用不同的语言、语气进行表扬。对低幼的和有自卑感的孩子,语言可以夸张些,以增强激励性;对有自满情绪的孩子表扬,既要充分肯定,又不要过于夸张,这样,既尊重了孩子,又可帮助其抑制骄傲情绪的发展。真诚的交流,可以与孩子相处得更融洽。

(2)语态适度:夸孩子要表现出热情,特别是低幼年龄的孩子,在口头表扬的同时,可配合使用举举大拇指、摸摸头、拍拍肩、鼓鼓掌、抱一抱等身体语言强化夸的效果。夸孩子的热情态度,能使孩子受到鼓舞而不断进步。

03

夸孩子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

夸孩子要做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仔细观察他们的表现,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并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然后,再对应该肯定的言行进行充分的表扬。

有的家长因为白天忙工作,下班忙家务,在繁忙劳累的状况下,与孩子交流时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会随便回应孩子几句爱听的话,以便摆脱孩子的纠缠,这样,容易将错误的言行进行肯定,造成误导;也可能对应该充分肯定的好行为表现冷漠,影响了孩子的积极性。

04

夸与奖相结合

奖励,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需要,一种满足,甚至是一种可以转化积极向上的力量。所以,将表扬和奖励结合起来,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奖励应以精神奖励为主,但适当的物质奖励也必不可少。

05

“自夸”与“他夸”相结合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常常只能让别人说自己好,听不得说人家好,也很少去看别人的优点。如果家长们把“自夸”与“他夸”结合起来,让孩子夸夸自己的长处,又夸夸别人的优点,就可以增强其自信并克服其妒忌心理,养成善于虚心向别人学习的良好品格。


慌梦


这个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因为影响“夸”后孩子的发展变化的因素很多,一是要针对“人”。性格气质不同的孩子,对夸奖的耐受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就得大夸特夸,为其树立信心,甩掉自卑;有的孩子就得适可而止,夸奖之后还得想法把他引向更高的“境界”,以防他“翘尾巴”。二是针对“事”。用孩子的能力范围和义务范围来衡量。……三是针对“话”。即是说,夸奖的语言、方式等都还是有讲究的。要真情实感,要“言之有物”(要精准地点出其闪光的点,有意强化),要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总体说,只要把握好夸的时机夸的度(频度、强度)夸的方式,只要和孩子的“进步”(付出的努力)是匹配的,就是“德位相配”,就能更好的推动其进步!


春涧鸣鸟


孩子是要夸的,这毫无疑问,但我们要注意方式方法,夸有好多种,不是整天你真棒👍,你牛🐮,你厉害👍等等这种。孩子和大人一样需要肯定,他做出的有意义的,正面的事,我们要予以肯定,孩子能感觉到你的态度。有时一个眼神,轻轻抚摸,拍拍肩膀都是肯定,他自己能感觉到认可,被鼓励,被认同,他怎么能退步呢!翻过来,他没做好什么事,或者犯错,也要给予惩罚,一声无奈,一个拥抱,轻微冷处理,不理睬等等,让他知道正面被接受认可,反面不认可,不被允许,家长的底线是什么。当然孩子从小家长的陪伴和监督是很重要的,教育孩子是一个综合工程,如果光靠夸,有点单一了,也绝对了。


罗斯老师


夸孩子没错,但要讲究方法!

我从来不说你真棒!你最好之类的话。我都会说这次做的不错,但还要做得更好。不然下次别人就追上来了。

如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骄傲就是退步之母。

给予孩子肯定,激发他的上进心,而不是骄傲或者其他负面的东西。

家长可以看看颜氏家训,曾国藩家训。以及论语的一些内容!


小智教育


能否有效赞扬孩子,关键在于赞扬中所传达给孩子的信息。第一,让孩子觉得是自己选择了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外部奖励;第二,赞扬孩子在困难任务中的努力方式,而不过分关注孩子能力或者过分赞扬纯粹的努力;第三,不过多地与同龄人攀比。

赞扬孩子是一门学问。现实中,家长一般采取物质奖励。比如说:孩子考了满分,就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这是一种基本的心理学原理,在行为每次发生后给予一定的奖励,能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毫无疑问,给孩子一定的奖励,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因素。但是另一方面,对于本来就热爱学习、内在动力比较高的孩子,这样的奖励有可能削弱了他们对学习的内在兴趣。

根据自我知觉理论,当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处于不确定或模棱两可的状态时,我们会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和该行为发生时的情况,来推论自己的态度和感受。

比如朋友问你有多喜欢游泳,你犹豫了一会,因为你成长过程中几乎很少游泳,但是你发现自己最近经常去体育馆游泳。于是你说:“我也不清楚,但我想有一点点喜欢。”简单来说,就是我们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方式,推测自己的感受,并向自己对此作出解释。在这个例子中,只有不确定自己是否喜欢游泳,才会从自己的行为来推论自己的感受。如果去游泳是自己选择的,而不是有别人逼迫你或者替你选择的,你更可能会得出自己喜欢游泳的结论。

像“做家务就给钱”的奖励机制,它的危险在于孩子会觉得做家务就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帮助父母分担家庭事务。当外在的奖励不那么吸引或者结束的时候,孩子们实际上可能会比以前做更少的家务。根据自我知觉理论,孩子会判断学习和做家务是为了赚钱,而不是因为自己喜欢或者其他内在动机。当孩子认为他们的行为是由外部原因(奖励)所引起时,就会低估了内在原因引发该行为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要努力保证孩子喜欢某项活动或者觉得该活动有趣而从事该活动,而不是因为外在的奖赏或压力。


超级科学奶爸


孩子有优点当然得夸了。

但我们要思考,我们今天夸的一个方向是什么?

比如你夸孩子长的漂亮,孩子以后就会注意自己,随身带个小镜子,就怕不漂亮,这样夸的就把孩子的方向搞错了。

今天孩子高兴,又是端饭,又是洗碗,这时候我们就该夸孩子懂事,懂得心疼妈妈了 ,趁机不忘说:有儿子/女儿真好。这样还自己就会更喜欢干活。

所以我们夸孩子,要注意孩子的发展方向。

这是我的一点经验,希望帮到您!


我愿做一支蜡烛


只要夸奖是根据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大其词,只要夸奖是恰如其分的,不要编造谎言,不要也为了夸奖而夸奖孩子,让孩子信服,就会起到积极作用,又何乐而不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