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次疫情過去了人們會不會減少吃野味?野生動物會不會氾濫?

仔仔的日常1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而種種證據表明,病毒源頭與野生動物非法交易密切相關。

01

吃野味給人類帶來了沉痛的災難和教訓,這次疫情過後人們會不會減少吃野味呢?

我想大多數的人會引以為戒,但不排除有少部分人仍會心存僥倖。

就在當下,新冠肺炎疫情還在蔓延的時候,居然還有人在頂風作案。

廣西百色平果有人在微信群內售賣野生動物,民警調查後在嫌疑人家中冰櫃內發現300多具冷凍野生動物屍體,包括鳥類、松鼠、豬仔狸等。

貴州男子胡某因疫情爆發閒賦在家,便用捕獵器去山上打野味,他將捕獵器安裝在後山的樹林中,通過非法手段捕獲了兩隻野生動物果子狸,隨後自行宰殺食用。

近日,河北各地森林公安機關對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嚴打,查獲野生動物310只,涉案價值24.91萬元。

02

沒有需求就沒有買賣,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人類因為自己的無知和慾望,讓動物成功的把人類關進水泥和鋼筋製造的籠子裡,這是人類進化史上的悲哀,更是一個痛心的教訓。

在大自然面前,我們只是滄海一粟。

你瘋狂地破壞大自然,它也會瘋狂地報復你。

自然界失去了平衡,只會兩敗俱傷。

就像董卿說的那樣:“傷害他人,有時也意味著在毀滅自己。一切都在追求一種平衡,如果我們失去了平衡,那對不起,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經過這次疫情,我們應該學會保護野生動物,尊敬自然,敬畏生命。

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疼,不要讓舌尖上的疫情再次上演。

03

如果人們減少吃野味,野生動物會不會氾濫?

減少吃野味和野生動物氾濫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

大自然有自己的生物鏈,它形成了大自然中“一物降一物”的現象,維繫著物種間天然的數量平衡。

反倒是人類的捕殺行為會掐斷大自然的生物鏈,破壞大自然的平衡。

美國曾經有個地方操場很繁茂,他們養了許多羊在那裡放牧,可是總有一些虎狼常常跑來吃他們的羊,當地人於是對虎狼進行捕殺,虎狼捕殺完了,羊繁殖得非常快,但是惡果也隨之來臨,草生長的速度敵不過羊吃草的速度,最後羊慢慢地餓死了。

上個世紀,有人將麻雀列為“四害”之一,於是全民總動員捕殺麻雀。麻雀是害蟲的天敵,麻雀驅走後,莊稼地裡的害蟲叢生,蟲災氾濫,導致糧食歉收,最終人類飽嘗了飢餓的苦果。

自然界有自己的平衡法則,少吃野味,善待自然,其實就是善待我們自己。

04

抗擊病毒,人人有責。

通過這次疫情,我們更應該充分認識到食用野生動物的風險,管住自己的嘴,遠離“野味”。

相關部門也要加強監管力度,斬斷野味交易的鏈條。

警告千遍,不如處罰一次。要對非法交易野生動物的行為嚴管重罰,讓不法者付出高昂代價。

同時要加強全民監督,形成自上而下、群防群治的監管體系,讓野味交易無處遁形。

讓我們一起保護野生動物,保護人類的未來!


譚大方


這次疫情給了我一個慘痛的教訓,那就是以後不敢再吃野味了!

我說的野味就是市場上隨意可以看得到的東西,一般那種普通的菜市場可能不會有。但是很多夜市、美食街、商場裡面賣美食的樓層,基本上都是層出不窮的,到處都是。我覺得這次疫情過去了,很多野味攤主怕是經營不下去了吧?!反正我基本上不吃,也很少吃。


隔壁老張zzx


不會。

疫情過去之後,要不了多久就會忘記,該吃還是照吃不誤,中國是一個美食大國,如果沒有文明規定不能吃,很多人還是會吃的,就算是有規定的,在一些偏遠地區還是有會偷偷吃,在吃的方面我們從來就沒有輸過。


好了傷疤會忘了疼。直到下次受傷才會想起,前一次受的傷。


野生動物氾濫在中國還沒有發生過。美國聽說鯉魚氾濫成災,那是美國人不會吃,在我國只會導致鯉魚價格下降這麼簡單,一點點以魚的美食都會端到餐桌上來。


也不會像澳洲一樣,兔子氾濫成災,兔子在那裡沒有天敵,也沒有人吃,所以繁殖的很快。


如果美國、澳洲要治理鯉魚和兔子成災的問題,其實出點小錢從我們著叫點人過去就能解決問題。


寫的時候我都在咽口水,如果沒有國家法規保護動物,現在應該又很多物種早就滅絕了。


四兩臺


題主的意思是:如果人們減少吃野味,野生動物會氾濫,是嗎?

減少吃野味和野生動物氾濫沒有必然聯繫。

電影《獅子王》講了一個淺顯的道理:自然就是一個循環的生物鏈,羚羊吃草,獅子吃羚羊,獅子死了歸於土壤,成為草的肥料。

所以,自然有自然的規律,每個物種都有它的天敵來制約它氾濫繁殖。反倒是人類的胡作非為時常導致某個物種氾濫。

比如十八世紀時,幾個歐洲人把兔子放入澳大利亞的野地,因為兔子是外來物種,在澳大利亞本地沒有制約兔子的天敵,導致野兔氾濫,導致澳大利亞和野兔進行了長達三個世紀的鬥爭。

自然有自然的平衡法則,當人類肆意破壞這一平衡必然會得到自然的反攻,這次疫情再次給我們敲響警鐘,在自然面前,人類秒如灰塵——自然只派出一個病毒,人類就爆發恐慌。所以請對生養我們的這塊土地溫柔些,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迴歸到提問,我認為疫情過去,國家應該繼續加大立法,增加吃野味的懲罰力度,同時擴大拒絕吃野味的宣傳,號召全民監督。願病毒早日得到控制,願社會早日恢復車水馬龍,繁榮興旺。


安之明月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雖然這次新冠肺炎的原始宿主到底是誰還沒挖出來,但以後人們對野生動物的癖好會減退,我有這個信心。

一是政府會加大對野生動物保護的力度,會更加嚴格的執行野生動物保護法,並適當調整野生動物的保護範疇。

二是經營野生動物的商家和個人會有收斂,這既是出於政府的監管,也是來自社會輿論的監督和壓力,當然也有他們的自我反省。

三是吃客會大大減少,經過此役,人們會更好地理解美食重要還是生命與健康重要,會自覺閉合那張啥都敢吃的嘴。

至於約束食用野生動物後,會不會造成野生動物氾濫,我看完全是不必擔心。一是在自然界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都有其發展的自然規律,它們形成自然的生態鏈。二是人類活動,雖然是禁止捕殺和食用,但不等於都是保護,人類的生產等活動會造成一些動植物的減少,如農藥會不自覺的毒死一些動植物,還有一些地質災害也會遏制動植物的泛濫,只要不是人類故意擴大。


太湖漁人wx


這次疫情是個沉痛的教訓,希望人類善待野生動物,別讓舌尖上的疫情重演。我們應保護野生動物,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在這裡引用董卿老師的一句話:槍響之後,沒有贏家。自然界失去了平衡,只會兩敗俱傷。



蝸牛4477


我們的願望是美好的。可能能夠改變一些,但對於那些冥頑不化的東西來說,他還覺得你多事。不見棺材不落淚,他見了棺材更開心。還有一句叫好了傷疤忘了疼,可能開始這幾年會有所收斂,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淡漠。唉!不容樂觀。有些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可能有點偏差。珍愛每一條每一類生命,敬畏自然法則,就好了!


文章千古沐清風


我認為一定會減少,但不是絕對的,因為大部分人經過這次教訓會收斂對野生動物的獵殺和買賣交易,不再食用野生動物。但是有條件獵殺者還會發生,關鍵是能否取消任何野生動物交易源頭,嚴厲打擊獵殺買賣野生動物交易,而不是單純的採取沒收、罰款,而是要追究刑事責任,嚐到其行為的後果。


青山綠水愛藍天


薩斯的教訓吸取了嗎?從這次疫情來看,並沒有吸取教訓,所以才會有這波疫情。過後估計國家管控野生動物的手段會更加嚴格,但是嘴賤的人還會有,好了傷疤忘了疼,有些人善於遺忘,沒辦法。這次疫情就是極少數人害了全國人民,還是加強防護,自求多福吧!


歷史的天空好精彩11


肯定會的。以前人們經常吃野味,南方尤其明顯,蛇,老鼠,別的野生動物,很有些野生蘑菇之類的。 有了這次教訓之後,我相信人們肯定對大自然有了敬畏之心。不能什麼也吃,有錢了生活好了,也不能什麼也吃。很多野味都是帶有病毒的。

野生動物不會氾濫的,它們受棲息地和生存環境的影響,食物鏈會正常的,生物鏈會正常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