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确诊的重症病例和危重病例有什么不同,哪种更严重?

天山大雪251


新冠肺炎确诊的重症病例和危重病例有什么不同,哪种更严重?

其实,从名称上来看,新冠肺炎的严重程度就能区别开来,危重型是新冠肺炎中最严重的类型。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经口鼻吸入以后,最先遭殃的肯定是肺,病毒入侵以后,会进入肺实质及肺间质细胞内,与肺部细胞合二为一,肺部细胞因被病毒感染,也就成了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对象。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新冠肺炎一共分为四型:

轻型:症状轻微,可仅表现为低热、轻度乏力、无肺炎表现,多在1周后自愈。

普通型:具有发热、干咳、不同程度胸闷,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重型:有呼吸道症状、发热等表现,同时出现下列任何一项,即为重型患者。1.呼吸窘迫,呼吸频率>30次/分;2.静息状态下,指尖血氧饱和度低于93%;3.氧合指数(动脉氧分压与吸氧浓度比值)低于300mmHg。

危重型:在重型的基础上,出现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出现血压降低、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要ICU监护治疗,即为危重型患者。

危重型患者,是新冠肺炎中最重的类型,此类患者往往合并多器官功能受损,需要强有力的生命支持手段,需要在ICU中监护治疗。呼吸机、血滤机、甚至是人工肺(ECMO)等生命支持技术,是帮助患者渡过难关的关键。

从全国疫情数据来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重型及危重型患者比例不高,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总体病死率在2.5%左右,危重型及病死患者多见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身强力壮且感染严重的人。虽然瑞德西韦已经进行临床试验,但尚未获得是否有效的官方消息。在此前提之下,做好防控仍然是最好的“特效药”!


关注重症行者-阿锋,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重症行者阿锋


根据新冠肺炎患者的不同表现,临床上把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分为轻型(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普通型(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重型和危重型四种类型。轻型、普通型的患者多收治于方舱医院等定点医院,而重型和危重型的患者,多收治于协和医院、同济医院、人民医院、火神山、雷神山等定点医院的ICU病房,这样才可以有效的保证稀缺的医疗资源留给真正需要帮助的危重病患者。那么哪些是危重症的新冠肺炎患者呢?

危重症患者的诊断标准:1、重型患者:确诊为新冠感染的患者,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1). 呼吸窘迫,RR ≥ 30 次/分;2). 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 ≤ 93%;3). 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 300 mmHg(1 mmHg = 0.133kPa)。


重型患者多需要多需要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可能还需要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等气道支持治疗,病情较严重。


2、危重型患者:确诊为新冠感染的患者,符合下列任何一条:1). 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2). 出现休克;3). 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 ICU 监护治疗。

危重型患者病情更严重,多需要气管插管、ECOM、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但一些病人最终还是会死亡,目前为止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9885,死亡病例1368,这个数字还是有点吓人的。

这种分法简单易行,容易临床医生操作,便于医生快速挑选出危重病的患者,从而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当然,不同病例的病情也是不断转换的,方舱的轻型患者也可能很快转为危重型患者,转入其他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而重症病房的危重型患者,也可能病情转好,转入一般普通病房。

国家目前是集中全国的重症专业医疗力量,专门收治这些重症病人,从而减少新冠肺炎的死亡率。


医患家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是什么?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进一步明确。目前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病例多可以追踪到与确诊的病例有过近距离密切接触史,这符合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的特征。什么是气溶胶传播?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 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目前尚没有证据显示新型冠 状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空气中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还能开窗通风吗?飞沫传播距离很短,不会在空气中长期漂浮。 如果不是在密闭空间里,通风会使呼吸道飞沫在空气中形成的病毒浓度降低。所以建议每天至少两次开窗通风,是降低感染风险的有效措施,但是提醒大家,注意保暖。按照现在的防护手段比如戴口罩,能否有效防止气溶胶传播?新冠肺炎目前还是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的疾病,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才可能发生气 溶胶传播,例如进行临床气管插管等专业医疗操作时。如果是在常规临床护理、一般的工作 生活条件下,采取正确佩戴口罩的飞沫传播防护措施,是足以满足保护普通公众,而不被感 染的。如果小区里有了确诊病例,或者楼里有隔离的人,传染的风险有多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被确诊后,会在定点医院接受隔离治疗。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会按照有 关要求进行隔离医学观察,确诊病例家中及小区公共区域将进行清洁消毒。作为小区一般居 民,无须过度恐慌,只需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大家都没有免疫力,都是易感的。无论小区是否有病例,都要注意防范。社会不是封闭的,即使小区没有病例,如果不注意防范,也有感染的危险。公寓的电梯或步行楼梯的过道,通常是空气流通不好的地方,坐电梯或走楼梯,都要戴口罩。 房间窗户每天要打开一段时间,让房屋有一定时间通风。在疫情终结以前,尽可能避免用手直接触摸楼梯扶手、电梯按钮、社区公共设施表面,触摸了一定不要再揉眼睛、摸鼻子、摸嘴巴,应该尽快洗手。医护人员乘坐交通工具,回家会不会把病毒带出来?从科学角度来说,即使是在隔离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也都是按照要求,经过科学防护才进入 病房开展工作的。医护人员在工作时都会穿着工作服,离院时会更换衣物、清洁身体。救护 新冠肺炎病例的医护还会加穿防护服并经过严格的消毒措施,经过正确的消毒防护措施和院 感防控手段,医护人员离开病房和医院时是不会携带病毒的。医护人员为抗击疫情日夜奋战 在一线,希望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被尊重、被善待。什么是粪-口传播?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所谓的粪-口传播,是指患者粪便污染了食物、水等,然后进入人体消化道感染人。“病从口入”,就是对粪-口传播的 通俗说法。粪-口传播的传染病较多,有霍乱、手足口病等。国家卫健委组织专家研究,近期部分省市报告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便标本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提示存在粪-口传播的可能性,但还不能确定进食病毒污染的食物引起感染和传播。当前防控工作已经充分考虑粪-口途径传播的风险,在国家卫生健康委2月6日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中,对实验室检测、密切接触者管理、特定人群防护及特定场所消毒等内容,提出了相应措施和要求。下一步将继续加强研究,明确是否通过进食受污染的食物感染。对于公众,尤其是餐饮从业人员,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接触容易污染的物品后要洗手。出门必须戴手套吗?如果外出不能满足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条件,外出可戴手套(不露手指的手套均可, 同时注意保持手套干燥),脱下手套后注意手部清洁,并及时清洗手套。出门戴手套,可以减少手与外界直接接触,从而能减少手的污染。但并不是必须的,而且要强调的是,戴手套并不能取代洗手,无论是否戴手套,都需要经常洗手。普通群众没有必要去购买和使用一次性医用手套。火车站、机场过安检等需要取下口罩,这种密集场合取下口罩会被传染吗?火车站、机场过安检等短暂取下口罩,一般不会被传染。在取下口罩时,建议与前面人保持 一定的距离,比如1米以上,注意避免与其他人正面相对。面部识别结束后立即戴上口罩。 整理好个人物品,尽快通过安检通道。已经有地方出现了因为没戴口罩,50秒或者15秒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案例,请问病毒的传播途径究竟是什么?这种情况是否会感染,关键在于和病人的距离以及是否采取了防护措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呼吸、讲话、咳嗽、打喷嚏都能产生飞沫。与病人近距离出现在同 一个场合,特别是病人讲话或咳嗽,如果没有戴口罩,造成传播是可能的。因此,在疫情没有控制以前,去人员密集场所一定要戴口罩,做好防护。口罩可以重复使用吗?这个问题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如果是独处,没有与外人密切接触,可以不戴口罩。比如一 家人健健康康宅在家里、在自己的私家车上,或者单独在户外,比如小区遇个弯儿,在行人 稀少的公园和街道上散步,可以不戴口罩。出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超市商场购物、乘坐电梯、封闭办公, 到普通医疗机构就诊(除发热门诊)的患者,可以佩戴普通医用口罩、也叫一次性医用口罩。 回家后将口罩置于洁净、干燥通风环境下自然晾干,还可以重复使用。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从事和疫情相关的行政管理、警察、保安、快递等,还有普通门诊、 病房的医护人员,居家隔离人员以及共同生活人员,建议佩带医用外科口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延长口罩的使用时长和更换频率。一般来说,如果口罩没有明显的脏污、变形,可以不必四小时一换。但如果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常说的N95或KN95等医用防护口罩,在健康人的日常情况下是不必要的。但与新冠肺炎病人密切接触的一线医护人员必须佩戴。请理性防护、戴合适的口罩,将N95留给真正需要的人。有媒体报道称,越光滑的表面病毒存活的时间越长,在乘坐交通工具或电梯时,双手难免碰到这些光滑的把手或者电梯按钮,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一些小区里电梯间里放了一些面巾纸,希望乘客可以使用面巾纸按电梯,这种方法是否真的有效果?实际上干净光滑的表面微生物是不容易存活的,病毒是在一些阴暗、潮湿,比较脏的地方存活的时间更长。这些天都在说电梯的按钮、门把手风险比较高,这个风险比较高并不是因为病毒在上面存活时间长,而是因为这些地方是高频接触的地方,因为相互接触交叉感染的风险就大,所以有三条对应策略:一是适当的增加消毒频次,原来一天一次,现在可以一天多次。 二是可以用一个面巾纸或者是用消毒纸巾把它 隔开,手不直接去碰它。三是也可以在碰了它以后用手消毒剂来揉搓双手,做好手卫生。乘坐交通工具时难免手会碰到车门、座椅或者拉环,甚至和周围的乘客发生身体触碰,这时候可能无法立即洗手,在这种情况下,市面上有很多消毒湿巾、消毒喷雾以及免洗的洗手液,用这些方法能不能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呢?要让手干净有两种方式:一是用流动水洗手,二是擦手消毒剂。如果不具备使用手消毒剂条 件,外出时可佩戴手套。用流动水来洗手时有一些比较严格的步骤,要洗手掌、手背、指缝、 手指、手指尖、大拇指、手腕。如果出门在外,没有流动水,洗手比较难,就可以用手消毒剂来进行手卫生。这种手消毒剂也是要把刚才说的这些部位擦拭到,常用的手消毒剂可能是一些含醇的手消毒剂,因为酒精挥发比较快,杀菌效果比较快。如果有些人对酒精过敏也可以用无醇的手消毒剂。如果没有手消毒剂,用消毒湿巾擦一擦也是可以的。


热门精彩动漫


危重当然比重症要重,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不是笑话吧。

新冠肺炎也是呼吸系统的传染病,对人的危害严重。

现在央视花了很大的篇幅耒报导,就是要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来防控疫情。

危重病例,有生命危险。现在巳有1000多人死于新冠病,他们都经历过危重病例这一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