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学校犯错,该让家长陪读么?

教坛杂谈


我觉得孩子在学校犯错,作为学生教育第一责任人的家长,有必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去,而针对孩子的一些犯错行为,让家长参与会有更好的督促运用,但并不是适用于所有违纪。

哪些违纪适合学生家长陪读来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我觉得有以下这几个方面的违纪:

第一,课堂习惯太差。

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总想趁着老师不注意的时候感谢小动作,而且往往还是在一瞬间就可以完成不被抓着把柄的小动作。现在的孩子,你要是不抓着现行,没几个会承认,即便是被当场抓住也会百般狡辩。

作为学生监护人的家长,到学校陪读既显示了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对老师工作的尊重和认可,同时对于孩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威慑。

第二,屡教不改的违纪。

对于教师来说,我们不害怕学生违纪,最让老师们头疼的学生是在不断地出现违纪,尤其是在同一类问题上不断违反。比如迟到一分半分钟,上课吃零食,自习课说闲话等等。

这类违纪的学生必须要让家长到校,跟家长说明孩子在学校的一些具体违纪事实。让这部分孩子的家长陪读,是让家长真正认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

作为一线教师,也是班主任,一般情况下我不建议家长陪读。学校是教学的场所,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但他们不一定能够了解和理解教育方式方法,所以,如果让家长陪读,很大时候会增加家长和班主任之间的矛盾,不利于下一步的教育活动开展。

我的建议和做法是,及时多途径和家长沟通,教会家长教育管理学生的方法,然后在必要时在要求家长到教室陪读。

针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呢?


李说九道


这也是无奈之举吧,老师不会故意让家长难堪,只有在忍无可忍、迫不得已、实在无法可想的情况下才会让家长陪读。

哪些情况下老师会让家长陪读呢?

1.课堂上管不住自己。

我儿子是剖腹生的,又是早产。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反应他注意力不集中,手里抠索小东西。上小学后,老师又发现了这个毛病,让我到学校陪读几天,看看他的状态。

到学校后,我和儿子坐同桌,像个小学生一样,老师让干什么干什么。第一节就发现了儿子的问题,真的就像老师说的一样,他手里就不停地抠索东西,完全是下意识的,书角被他天天捏,不但烂,而且卷在一起的,橡皮没有完整的,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作业本没有完完整整的。

发现了问题之后,我看书,找解决的方法,后来,训练了一段时间,好多了,上课的注意力也集中了。



2.有小错,屡教不改。

有的孩子特别喜欢说话,不停地和同桌前后桌说话,一会戳这个,一会逗那个,课堂被他一个人搅得上不好课,老师心烦意乱。

还有学生随意乱走动,不按时完成作业,不打扫卫生,和人吵架打架,违反班级纪律,学校纪律。这类学生,老师天天吵,天天说,但就是不改。老师实在是无可奈何,无法可想,就会请家长来来陪读,目的也是为了孩子能遵守课堂纪律,好好学习。



3.重大错误,以示惩罚。

还有一种情况,老师也会请家长到校陪读,就是犯重大错误,比如吸烟喝酒,翻墙私自外出,和老师顶嘴,情节严重,打架斗殴等。

对这些严重的错误,学校没有好的处罚方法,不能停课,不能开除,最严厉的惩罚就是家长陪读,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陪读有没有效果呢?

还是有的,对第一种情况的帮助最大,尤其对那些要面子,自尊感强的孩子,一次陪读就会让他觉得丢面子,从而促使他改正错误。

如果老师让家长陪读,不要有抵触情绪,要和老师站在一边,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千万不能气呼呼的,觉得老师故意给自己找丢人。

这样不但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还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老师故意针对他,从而对老师有敌意,有了这种思想,孩子一定学不好。


终将长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在学校犯错,让家长到学校来共同教育孩子是可以的,让家长陪读我认为没有必要。

记得上学期我们班有个女生经常去偷窃小卖部的铅笔、橡皮等,被我们班同学发现了反馈给我。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耐心细致、苦口婆心地进行教育,让她明白: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这是偷窃行为。她还给我写了保证书。结果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二早上,她又去偷拿外面超市的东西,被超市的老板抓到,把书包扣下。到了学校上课的时候,我看到她没有带书包来,就询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昨天晚上,外公忘记关门,被小偷偷走了。”撒谎脸不红心不跳的。结果,下课回到办公室,超市老板就打电话来跟我把情况说了,说偷拿东西已经是很多次了。当时,我真的很气愤,但是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放学的时候,打电话让家长一起来教育。她外公来到办公室,我把情况跟他说了。她外公说:“这段时间死活不让我们接送,原来干了坏事。”这个孩子是留守儿童,三岁读幼儿园的时候就跟外公外婆一起学习生活,父母外出打工一年才回来一次,平时学习成绩也不错。不知什么时候养成这种偷拿东西的坏习惯。进行一番教育后,我和她外公才带着她到超市向老板认错,赔钱,她外公才带她回家。

在对学生的教育上,我是很少让家长来共同教育的。只是事情太过严重,才不得已叫家长。孩子的教育,家校合作共同教育才会收到好的效果。从那次以后,孩子外公天天到校门口接送孩子,再没有发生偷拿东西的情况了。我也经常跟她父母沟通,经常多关心孩子,在物质生活方面满足孩子的正当需要,她就不随便拿别人东西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孩子在品德行为上出现偏差,我们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细致地进行教育。孩子出现反复犯错的情况,更是考验我们耐心,反复抓,抓反复,才能有效果。如果动不动就叫家长,不是什么大事,老师都处理不了,家长也会觉得你老师无能。


何梅老师


我女儿就是初二时老师受不了了,让我去陪读,我单位一撇,除了体育和英语,剩下就搬个凳子 坐她旁边,老师讲啥我学啥,刚开始哈气连天,后来 开始一起上课一起做题,回家一起写作业,我上学是真没学真不会,这回一起上课,她也糊弄不了我,陪了两个礼拜啊还是一个月来着,孩子开始走上拼命学习特别听老师话的路了!真的!啥玩意别说有用没用,有的没用,有的也真有用。比我晚去几天的一个家长,搬个凳子坐在最后方玩手机,他家孩子没咋改变。我女儿的班前后去过好多家长,应该我女儿是变化最大最久,最成功的,感谢老师👩‍🏫!


越愛越貪惢


我给你两个真事儿:

有一个班有个孩子真的是坏(注意,我说的是坏而不是差)的不能行,班上的孩子几乎被他打遍了,学习就更不用说了!最关键的是家长极其护犊子,从来不是自己孩子的错,从来都自己孩子不可能无缘无故打人……班上有家长实在受不了了就在群里批评了对方,然后人家父母就带着一群人来要打群架。

你让老师怎么办?

臭毛病都是惯出来的,于是这个班罢课了!拉着横幅堵校门要求把一个孩子赶走!过自己孩子们一个清静的、安全的教学环境!

人多势众,这时候这里人傻叉了!再也不拉人来打群架了。但是任谁都知道开除这个孩子怎么可能呢!学校没有这个权力,教体局也没有这个权利。可是民愤已经彻底的激起,不给个交代如何能够平复其他家长、孩子们的心情?

最后多方协商之后的结果就是让这个孩子的家长来陪读!


这起事件讲完了,我不知道题主家的孩子是哪种孩子,题主又是怎样的家长,也不知道你孩子犯的是什么错、犯了几次、危害到底有多大!这些你都没说,所以我只能往最坏的去想,就比如上面的那个例子。因为“陪读”是个很麻烦的事儿,老师能舍得这么费劲,唯一的解释就是:他真的管不了你孩子了!而且你孩子的问题已经达到了影响到其他人的地步!

这也就是不能开除,不然我觉得能叫家长来陪读的十之八九都是有劝退这孩子的想法的!

我建议你好好看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跟你以为的那样,另外不要以你自己的道德规范来判定,就好比我上面的例子一样,那家孩子的父母直到让全班家长都暴走了才知道自己错了!

家长陪读对吗?

麻烦你先想想为什么让你陪读吧!不要自欺欺人了!就算不为了别人家的孩子,为了自己的总行了吧?真等你孩子发展到了,没人理、被人排挤不可挽回的地步,你再来反思吗?那就真的来不及了。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家长陪读,并非现在才有,是否正确,还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这个话题,三水三心很有发言权。我自己现在,也是陪读的家长之一,作为老师,我曾经有一个家长,在较长一段时间,陪同孩子到校上课。所以,对于这个话题,我一直有着比较深入的思考。

家长陪读,是对子女教育越来越重视的表现。据中国社科院教育研究所的调查,当前,中国有38.6的家庭,存在着陪读的现象。

其实,家长陪读,是可以分成人若干类型的。一类是陪同读书。孩子做作业或者读书,家长也在旁边做事情或者读书,或者指导。最近,琼瑶式陪同在网上很是火热,就大概属于此类。

第二类是家长离开原来的居住地,到孩子读书的学校附近租房(买房)。为什么现在学区房那么火热,在北京,据说有的地区学区房已经达到每平方30万!在各个地方,肯定都存在这种买房或租房的现象,即使是在农村地区,也有家长到城镇租房。

第三类就是家长到学校,陪同孩子读书。这主要是因为孩子存在一些特殊的不良表现,比如旷课、沉迷网络,还包括一些特殊的生理或者心理特征,而家长主动或者学校老师要求家长到学校陪同管理。

根据题主的意思,大概值得应该就是第三种。那么,这种做法,对不对呢?三水三心以为,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首先来看,家长到校陪读、管理学生有哪些好处。

第一,家长陪读,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既然需要到校陪读,那说明教师对于学生管理,基本上是无能无力。我们知道,现在,教师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极为有限,加之有不少的学生,容易出现一些极端行为。所以,这个时候,家长到校陪读,完全可以实现一对一的管理!

第二,家长陪读,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大多数情况下,这类需要家长陪同的学生,习惯都是存在严重的问题的。如果家长陪同,遇到问题就能及时处理纠正,这对于孩子矫正行为习惯,是有非常好的效果的。

第三,家长陪读,有利于实现对学生学习的督促

家长陪读,还能实现对学生的学习监督——上课的反应、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等,家长都能够实时提醒。

第四,家长陪读,有利于增进亲子之间的交流沟通

家长陪读,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就会长的多,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能够理解孩子学习的辛苦,孩子也就能理解家长的感受,如果能够随时沟通交流,就会促进亲子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但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家长的陪读,也存在一些弊端。

根据三水三心多年来教育教学实践,我以为,家长陪读的主要弊端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家长陪读,可能会加重孩子的精神负担

不可否认,家长到学校陪读,其他孩子,会怎么看?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也会进一步加重孩子的精神负担。

第二,家长陪读,可能会加深子女之间的矛盾

绝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是不会希望也不会赞同家长到校陪同的。在这个过程中的博弈,极有可能加深亲子矛盾,甚至,一些相对偏激一些的孩子,还可能采取其他一些手段,来抵触。

第三,家长陪读,可能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

一个家庭,是需要经济来源的。而家长到校陪孩子读书,那么,就会丧失一部分的经济来源。这毫无疑问,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我所在学校有一个孩子,由于有比较严重的狂躁症,对老师和学生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隐患。老师要求家长陪同,家长迫不得已,只能陪同——可家庭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该怎么办呢?我那个时候,还帮他找了一个工作,可以在教室里面,通过远程上班。

既然家长陪读有利有弊,那么,这个问题如何来处理更加合适呢?

第一,学校角度,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要让家长充分意识到陪读的必要性

任何时候,学校是没有权力强迫家长来陪读的。所以,很多时候,面对那些特别特殊的孩子,学校真的是无能为力——义务教育,全纳教育,一个孩子都不能少啊!所以,这个时候,学校必须要和家长做好沟通,要让家长意识到陪读的必要性,自愿到校陪同。当然,这个难度还是很大的,考研老师和管理者的水平和智慧。

第二,家长角度,要充分意识到教育的责任,要充分履职尽责到位

而作为家长,不能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面对特别特殊的孩子,家长还的排除困难,想法设法,配合好学校和老师——因为,孩子是国家的,也是自己的!

总之,家长陪读,是一种万不得已的管理方式。希望各个学校,不能把这个手段,当做万精油,也希望家长,把陪读作为一种和孩子交流沟通的途径!

一切为了孩子,我想!


三水三心


如果孩子的听课习惯不好,亦或是作业经常无法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断言: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不成功,也就是,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并不多的。这也才导致孩子没有督促而心起惰念,磨磨蹭蹭;没有陪伴而心生怨念,偷工减料。如果真的是这样,进班陪读,又有什么不好呢?

我们知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起着共同作用,三者缺一不可。

讲一个故事,大家或许就能明白我所要讲述的道理。

有两个富翁,各自聘请了一个的花农,来管理自己的花园。

两个花农都很负责,把花园管理得井井有条。而花园里,各种花朵争奇斗艳,异常美丽。

到了年末,该发工资了。

一个富翁比较大方,他给了花农一颗玫瑰花的种子,请求花农最后帮助他把玫瑰花培植好,就给花农发薪水并且还可以加薪。

第二个人富翁比较吝啬,他也给了自己的花农一颗玫瑰花的种子,也是给予花农一样的承诺,只不过,他给花农的种子是一颗被炒熟了的种子。

结局可想而知,第一个花农兴高采烈地领取了薪水回家过年;第二个花农,只好灰溜溜地回家了。

老师也是一样,如果家长给了老师一颗发霉的,亦或是炒熟了的种子,那么,老师再有本领,也无法培育出玫瑰花来。

这样来看,家长在前期的家庭教育中,就应该多陪伴孩子,让孩子养好习惯,才不至于,上学后由于习惯较差,天天被老师请去学校。

再回到题主的问题,如果真的被老师请去陪读了,又有何不可?

一方面,给孩子施压,最起码,他觉得自己父母来旁边陪读,在同学面前固然压力大,但是也肯定会认真,更努力,因为,此时他们只希望用行动告诉老师和父母:我可以自己努力,赶紧把“瘟神”请走。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找机会和孩子一起共同学习和阅读。平时,可能你想静静地陪陪孩子,他都不愿意。那么,此时,你完全可以满脸无奈,内心喜悦。

总而言之,如果孩子习惯真的不好,被老师请去陪读,家长一定要抓住机会,该去就去,千万不要怕丢面子,因为,面子总是自己挣的。


语文小管家


学生在学校犯错,该让家长陪读么?

有时候学校对于学生犯错,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就会让家长来学校陪读。那怎么看待家长陪读这件事情呢?

有些家长为什么不愿意陪读?

  • 影响家长正常上班。很多家庭父母都是双职工,要家长来学校陪读至少,会影响到父母一方的工作。
  • 陪读家长感觉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不管是面对单位的同事,街坊邻居,是孩子学校同班同学及家长,来学校陪读,都是一件没面子的事情。
  • 个别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孩子教好教不好,功过全在学校。



学校请家长到学校陪读,也是无奈之举。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父母、祖父母辈,宠爱孩子达到了溺爱的程度。

在学校老师好言相劝孩子不听,又不能对孩子进行体罚、责罚,加上有时候孩子大了处于叛逆期,就更不好管教了。把家长请到学校班级陪读,也是无奈之举。这个也需要家长们理解。



教育孩子需要家校共建,协同配合。

古语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教育孩子,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责任。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要配合学校,配合老师,齐心同德,有劲向一个方向使,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教育好孩子。



对于让家长到校陪读,学校也要慎重考虑,不可轻率为之。

若学校请家长到校陪读,家长们也一定要正确看待。孩子毕竟是自己的孩子,对于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都是放在第一位的。

学校请家长陪读,没有半点为难家长的意思,只是希望学校和家长一同努力,共同培养好孩子。

如果到校陪读一段时间,可以让孩子考到全班第一,做父母的你,你会放下面子、抽出时间到学校陪读吗?


晓晓笔记


我认为学生在学校犯了错,让家长陪读是不合适的。

一、学校是育人的环境,孩子进入学校,监管责任主体就由监护人家长转移到学校。作为家长就没有责任再去学校看护孩子,学校按照教学安排对学生进行管理。

二、现在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从幼儿园到大学,基础设施完备,教学环境优美,教师素质大幅度提升,对教师也提出了很多的原则要求,因而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早晨冉冉升起太阳,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作为教师,辛勤的圆丁,以爱心融化学生,以智慧启迪人生,以知识点亮孩子前进的道路。

三、学生在学校的过程中,难免犯些这样或那样错误。我作班主任工作多年,像作业不按时完成,值日生不认真,课间打闹,考试传纸条作弊等现象经常发生,作为教师,处理这些问题以情感化解、教育为主,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从心里尊敬、佩服你,我认为这才是学高为师。

四、作为学校,我认为现在没有让家长来陪读的。题主没有讲明白孩子是处于哪个阶段。或许是孩子在学校非常淘气,个别老师特别生气所为,不管怎么讲,教师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理性采取处理方法,讲究策略是正确的处理方式,让家长来学校班级陪读这种做法欠妥,从教这么多年来,我还第一次遇到。

总上所述,孩子在学校犯了错,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学校应妥善处理,应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把我国的教育事业推向前进!


初中英语樊老师


有人说教育学生是学校的事儿。但是他忘了一句古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养不了教,父之过。还有放在当下,教育学生也是,家庭,社会,学校都有责任。总不能说学生要做明星是老师教的吧。还有学生的健康,生活习惯,是不是早睡早起,上课时的精神状态这些有几个是老师能够约束和影响的?家长陪读,不是惩罚,也许是让家长深刻体会一下自己孩子和别的孩子有什么区别。更让家长知道自己该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别把教育学生都推给学校,老师,因为学校不是万能的,老师也是人。都能教育好,之前就不会有少管所,现在就不会有校园暴力,校园欺凌了。真心佩服人家美国人,如果校园欺凌出现,学生会被判刑,家长也会被追责。老师校长,教育局相关人员都没有任何责任。在中国,出现类似事件老师,班主任,校长,都得受处分。前段日子有学生假期溺水身亡,教育局把校长给批了。家长是弱者,但是我们都忘了老师校长是无辜的。前些年一个变态报复社会,去金店殴打店员,强奸,用残忍手段杀害了店员。我们骂他变态,店员也是穷人。某些人就不知道教师也生在夹缝里,在当今社会上教师在教育上的付出是较多的,要出成绩,不能体罚学生,没收手机学生都跳楼自杀,要求学生补作业,学生也自杀,教师还能做什么?不找家长来陪读,批评教育出了意外谁来给无辜的教师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