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冬天,为何同盟国战役一个比一个打得漂亮?水到渠成


1942年冬天,为何同盟国战役一个比一个打得漂亮?水到渠成

翻开二战的历史,1942年11月是个特殊的月份。在这个月里,11月3日,英军蒙哥马利在阿拉曼战役击败沙漠之狐隆美尔;11月8日,英美加盟军发起“火炬行动”登陆法属北非;在太平洋战场,11月上旬,美军的瓜岛高潮之战瓜达尔卡拉尔海战进入决胜阶段;而在苏德战场上,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发起了代号为“天王星”的军事行动。这一连串的行动背后,是同盟国偶然所为,还是水到渠成呢?而从阿拉曼战役开始,同盟国战役一个比一个打得漂亮,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阿拉曼战役,是英军反击隆美尔的决胜之战,也是丘吉尔扬眉吐气的关键一战

在评判盟军在二战的表现时,人们似乎感到英军有些差强人意。实际上,阿拉曼战役为英军争了口气,这句话不仅英军自己知道,丘吉尔也在公开场合说:“在阿拉曼战役之前,我们从来没有打过一场胜仗,而在阿拉曼战役之后,我们从来没有吃过一次败仗。”

丘吉尔之所以这么看重阿拉曼之战,是有原因的。在此之前,隆美尔在北非将英第8集团军打得换了三任军长,丘吉尔刚上任,就有三万英军在托布鲁克向德军投降。1942年6月份,在下院辩论中,丘吉尔因军事失利都被人逼得要他下台。在这种情况下,丘吉尔8月初亲自坐着没有暖气的轰炸机,忍受着刀割一样的寒风来到开罗,撤销了奥金莱克的英军中东司令职务,改由亚历山大接任,又命令蒙哥马利指挥第8集团军,才使北非局势有了些改变。

1942年冬天,为何同盟国战役一个比一个打得漂亮?水到渠成

蒙哥马利当然知道他接任这个职务的份量,除了亲自到一线掌握战场情况外,他还把隆美尔的画像挂在办公室,每天想着怎么对付他。在一连串的欺骗战术凑效以后,英军终于在1942年10月23日发起了阿拉曼大反攻,并于11月3日赢得了胜利。因此,阿拉曼战役虽然是丘吉尔亲自部署完成的,却给盟军随后一系列的反击作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其次,盟军登陆北非,是美军开辟第二战场的面子之战,也是罗斯福连任总统的助选之战

罗斯福发起“火炬行动”并不是准备得很充分,所以盟军登陆北非行动更像是给斯大林和丘吉尔一个交代。当丘吉尔被英国下院逼得要辞职时,他非常希望蒙哥马利尽早在北非打一场胜仗掩人视听。当蒙哥马利准备9月间准备反击时,美军却提出11月要在法属北非登陆,要蒙哥马利尽量配合一下,客观上讲,这对隆美尔有一定牵制作用,使蒙哥马利胜算也大一些。

但罗斯福对发起“火炬行动”和丘吉尔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目的。一来1942年11月美国要举行中期选举,他要借此向欧洲发兵为自己站台拉选票;二来斯大林一直通过丘吉尔传话要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英美一直没有兑现,罗斯福想借此作个补充,好让苏军心里有个底。所以,罗斯福在部署登陆计划时,一直想单独以美军的名义作战,客观上他想让美军首次与德军交战,要一战出奇制胜。而且,他还想让英军的飞机也涂上美军的标记,英国部队也换成美军服装。

1942年冬天,为何同盟国战役一个比一个打得漂亮?水到渠成

但丘吉尔却并不买罗斯福的账,没有英军前期所作的努力,北非又是英国的殖民地,美军想甩开英军单独登陆有些不地道,何况英国海军就在海上支援美军,没有英军的参加,美军登陆行动困难加倍。好在蒙哥马利阿拉曼一战让丘吉尔找回不少面子,罗斯福也因迟迟不登陆北非而遭到议会质疑,民主党席位也因此丢掉不少。

在这种仓促准备下,1942年11月8日,美英加三国盟军登陆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仅三天时间结束战斗。实际上,这场登陆战斗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战,不过这场登陆作战也为后续西西里登陆和诺曼底登陆积累了经验,建立了北非一些重要军事基地。

再次,美军占领瓜岛,是美军在太平洋战略进攻的转折,也是美军腾出手来出兵欧洲的契机

美军加入二战是因为日军偷袭珍珠港硬把他拉进来的,而实际上奉行中立的美国私下里已经与交战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不仅与英苏有买卖,甚至与德意日都有来往,即使是参战,美国也有租借法案跟着,吃亏的事他们不干。

1942年冬天,为何同盟国战役一个比一个打得漂亮?水到渠成

正因为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美国不得不先解决家门口的问题,然后才能着手增援欧洲战场。此前美军对于二战开辟第二战场的事,也是有诸多困难。最关键的就是美军的指挥体制问题。如果单独增援欧洲战区还好说,偏偏太平洋战事出来,陆军与海军之间又没有建立大一统的指挥体系,这也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出现各种失利的原因之一,珍珠港事件,陆军总参谋部最先知道情况,却要层层报告,到了海军那里黄花菜都凉了。

最终,到1942年3月份,在一系列打击之后,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才达到基本一致,将太平洋地区划分为两个战区,西南太平洋战区由陆军麦克阿瑟负责,总部设在澳大利亚;中间太平洋地区由海军尼米兹负责,总部在珍珠港。

分工明确以后,美军在太平洋就取得了节节胜利,不仅把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座机打了下来,还在中途岛一战实现了战略转折。到了1942年8月展开瓜岛战役以后,终于在11月上旬对日军展开了瓜岛海战的大决战,此战后,美军在太平洋战区实现了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的转折,也腾出了精力增援欧洲战场了。

1942年冬天,为何同盟国战役一个比一个打得漂亮?水到渠成

最后,苏军天王星大捷,是苏德战场的战略转向,也是斯大林献给英美的最好礼物

与英美两国首脑不同,斯大林从苏德战争开始,他就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打赢了,他的功劳要比罗斯福和丘吉尔大,打输了,他的责任也比他俩承担的多。从这个角度讲,斯大林急切盼望英美开辟第二战场的心情可想而知。

由于苏军在战争打响前,所有的作战计划及方案都要经过斯大林终审,客观上斯大林的意志决定着苏德战争的走向。所以,当1942年8月份丘吉尔飞到莫斯科解释,盟军当年在欧洲没有开辟第二战场的计划,斯大林急成啥样只有他自己体会,而且当时德军正在进攻斯大林格勒,他是非常希望有外力给德军牵制一下。

1942年冬天,为何同盟国战役一个比一个打得漂亮?水到渠成

因此,当英美盟军在西线展开反击时,斯大林认为是时候进行一次战略大行动了。9月12日,德军保卢斯集团对斯大林格勒展开了激烈进攻,斯大林不断要求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每天上报一次战场动态,同时要他俩抓紧制订如何对德进行一次大反攻的问题。

经过慎重考虑,朱可夫认为“天王星”行动最快也要等到11月份才能实施,斯大林对此格外重视,他几乎时刻都在关注这个计划的进度。当得知盟军在西线和太平洋战场取得节节胜利以后,斯大林更加坚定了打赢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信心。

1942年11月19日,“天王星”行动正式实施,到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斯大林打了一个翻身仗。丘吉尔和罗斯福都发来贺电,祝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最了不起的成就”和“最光辉的篇章之一”。斯大林也回电祝贺英美盟军在北非取得大胜。为了让丘吉尔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战况,2月下旬,斯大林给他送去了这次会战的纪录影片;作为回报,丘吉尔也送回来一部阿拉曼战役的纪实电影《沙漠大捷记》。

1942年冬天,为何同盟国战役一个比一个打得漂亮?水到渠成

总结:1942年秋天开始,二战局势向有利于同盟国一方转变,在此基础上,美英苏三国不断地相互补台,促使轴心国军队疲于应付。也是从这时候起,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拉开了同盟国大反攻的序幕,美军在太平洋战略上的转换,客观上也使德军在西线压力重重;而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对东线德军的重创,更是对轴心国的釜底抽薪。这不仅是战略大转折的季节,也是水到渠成的必然,也是从这个时候起,轴心国开始坐上失败的战车。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精彩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