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徐庶出走是因為母親被俘嗎?

謝龍


無論是在演義還是正史上,徐庶離開劉備投靠曹操的直接原因都是:老母被曹抓。

不同之處在於,正史上,徐庶是在諸葛亮來了之後才離開劉備的。

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三國志諸葛亮傳》

那麼徐庶離開劉備是否還有深層次原因呢?

劉備與諸葛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

這就是說不滿意的不僅僅是關羽張飛,可能還有糜竺孫乾簡雍,甚至徐庶。

所以,《三國志》上面交代的是徐庶母親被抓走,他心如死灰,方寸大亂,只好辭別了劉備,投奔曹操。但這其實是可以討論的,因為徐庶到了曹操那邊並沒有一言不發,反而當上了靠說話吃飯的御史中丞。


一個男人不容易


我是生活問道。

三國演義中徐庶的出現宛若驚鴻一瞥,在留下幾場酣暢淋漓的指揮作戰的風采後,便去依附曹操,而且終身不設一謀。



徐庶原名徐福,徐庶的名字是後來改的,還曾經用過單福這個名字。

徐庶頗符合那個年代的俠義古風,這一點和東吳的呂蒙倒是有幾分相似。年輕時只知道恃勇鬥狠,終因誤傷人命被捕,雖然得以逃脫,但是被迫改了名字。也是因為這件事,徹底改變了徐庶的人生。

徐庶拜師鄭玄等人學習典義,191年,由於董卓之亂,又逃到了荊州,師從司馬徽等人研習韜略。

諸葛亮在公元195年到的荊州,此時的諸葛亮僅僅只有14歲。按照年份推算的話,這時候的徐庶應該至少有30歲左右,但是在諸葛亮到荊州後不久,徐庶就與諸葛亮成為好朋友。


劉備到了荊州之後,徐庶其實就留意到了劉備。最終在劉備和司馬徽見過面後,確認了劉備的確是曠世英才之後,徐庶決定輔佐劉備。

而且,諸葛亮並不是徐庶投奔曹營時才推薦給劉備的,而是徐庶到了劉備那裡沒多久就推薦了諸葛亮,並且同劉備一起把諸葛亮請出山。


《三國演義》中對徐庶投奔曹營的描述是因為母親被曹操扣為人質,不得已而為之。

這樣寫既對,也不對。對的是曹操的卻扣押了徐庶的母親,不對的是,曹操並不是使用陰謀詭計扣押的。


公元208年,曹操徹底平息了袁紹的勢力之後,轉而開始對荊州發難。

荊州是長江以北唯一一塊尚未被曹操征服的樂土,曹操自然不會放過。

荊州原本兵力並不弱,可惜劉表偏偏在這個時候病死。劉表一死,徹底打亂了劉備和諸葛亮制定好的計劃,只有不顧一切的逃亡。

劉備的逃亡是有整個樊城和新野的百姓追隨的,其中也包括徐庶的母親在內。

曹操一生只犯一次錯的徹底的錯,那就是征討徐州時對徐州展開的大屠殺。這次屠殺不但把諸葛亮這個曠世奇才拱手送給了劉備,還讓大批的百姓逃難到了荊州。

因此,才會有聞聽曹操兵到,荊州百姓整體逃亡的現象出現。


曹操這次沒有犯徐州的錯誤,對於抓捕到的百姓沒有濫殺,而是經過甄別後予以放回。

徐庶的母親就是在這個時候被甄別出來的。

曹操對徐庶的大名早有耳聞,再加上曹操本是愛才之人,因此命人寫信給徐庶。當然了,也不是小說中描寫的模仿徐母的筆記那麼玄幻。

中國傳統文化中猶為看重孝道。

知道自己的母親在曹操那裡,徐庶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前往曹操那裡效命。這種情況下,劉備也無法強留。

歸根結底,徐庶在這時候已經不再是一個人,而是劉備和曹操中間的一張牌。


生活問道


是的,徐庶,字元直,河南潁川人。為人足智多謀,善於劍術,為人仗義,是劉備的第一任謀士,有王佐之才。向劉備推薦了好友諸葛亮。在曹操在出徵要滅劉備時,徐庶便和劉備,諸葛亮等人同行。


但在曹操南下時,其老母在當陽長板被曹操所抓,為盡孝道,徐庶就離開劉備去到曹操帳下,離開劉備時,他指著自己的心對劉備說:本想與主公共創霸業,但老母被那曹操所抓,我心已亂,便離開劉備而去。


決定一生不為曹操獻半點計策…


笑看歷史長河


首先來說這是一個羅公的演義故事。其實歷史上並非如此。徐庶其人卻有,但其經歷和過程並非小說中所敘述的這樣。

真實的故事我們可以查看歷史記載。

真實的事實是這樣的:

徐庶這一生也就在劉備時期輝煌過,等來到曹營之後就逐漸沒落了,不願輔佐曹操什麼的當然都是小說家言,他當年選擇離開當然不全是為了盡孝,那只是一個合理的藉口,他只是看到劉備被擊潰,認為在這裡沒有了前途才走的,然而令其沒想到的是,劉備居然奇蹟逃生,然後又奇蹟般的崛起了,如果他還留在蜀漢,地位估計不會在孔明之下。

小說美化了徐庶,也演義了走馬薦諸葛的美談。又假借徐庶孝子之名,來烘托他離開劉備投奔曹操的經歷。


夢圓史話


首先,我們還原一下歷史上的真實情況。《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曹操南下,劉表次子劉琮不戰而降,當時,徐庶與劉備屯於樊城,聽聞此事後,劉備率眾南行,徐庶帶家眷與諸葛亮一起隨劉備逃亡,在當陽長坂坡被曹操大軍追上,徐庶的母親被曹操軍所擄,徐庶為了保全母親,辭別劉備,前往曹營。” 顯然,在歷史上並沒有曹操偽造徐母之書,騙徐庶投降曹操的橋段,而且也沒有記載表明劉備對徐庶的離去感到悲傷。徐庶對劉備說的話還是很漂亮的“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顯得自己是如此身不由己,還為我們留下了“方寸大亂”這個成語,不過劉備對此的態度卻毫無記載。 徐庶卓越的軍事才能與高人一籌的神機妙算,讓劉備心悅誠服,也讓眾將刮目相看。劉備逢人便誇徐庶有王佐之才,自己得到他實乃天幸 。徐庶卻表現出謙讓、冷靜、低調的一面。他說自己比起“臥龍”諸葛亮來簡直不值一提。諸葛亮的才學、智術、品格可謂古今少有 。若能得到他,主公就有問鼎中原的機會。隨後,他向劉備正式舉薦了諸葛亮。徐庶開始肯定是相信劉備的,所以還把自己的好友諸葛亮介紹給了劉備。然而,當荊州淪陷,曹操十萬大軍逼近,劉皇叔敗走樊城,幾無可依之處。在這種情況下,那些曾經追隨劉備的人不外乎有三種去處,一是向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一樣誓死追隨;二是選擇觀望,看劉備的發展和荊州局勢而定;第三種則是選擇拋棄劉備,改投曹操。 徐庶來到許都後,發現這一切不過是曹操設的一個局, 也無可奈何,只能勉強留了下來。徐庶歸曹後,心中依然留戀故主劉備與摯友諸葛亮 。儘管他足智多謀、才氣縱橫,但卻始終不願意為曹操出謀劃策,更不願意與劉備為敵。徐庶在曹魏十餘年,雖然官拜中郎將、御史中丞,卻始終和那位義薄雲天的關雲長一樣“身在曹營心在漢”。實則為母而屢屢違母之意,以母為託辭棄劉備而投曹操在今天看來必不是充分條件。唯一的解釋就是徐庶已對劉備信心不足,有意轉投具有雄才大略的曹操。真是令人唏噓,徐庶離開劉備,難道真的是因為他的母親嗎?這裡我們可以得出明確的答案,非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