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徐庶離開劉備,真的是因為他的母親嗎?

手機用戶58965063716


劉備與徐庶的君臣關係,確實稱得上是千古美談,如果要用兩個詞來形容這兩位的話,我會用“光明與磊落”。

徐庶為什麼離開劉備?

《三國演義》:

根據小說《三國演義》的說法,徐庶一開始投靠劉備,是看中了劉備的仁義,而對劉備來說,從猶如喪家之犬到有彈丸之地立足,中間只差了一個徐庶。

當時可以說,一生被曹阿瞞吊打的大耳劉,終於鹹魚翻身揚眉吐氣了,連續幾場勝仗把曹操打得媽都不認識,這還得了,曹操派人去探查,分分鐘摸清了徐庶的底細。

原來徐庶這個人,早年間表現不太好,一條到晚惹是生非,後來改名化名單福,成了一個愛學習的好同志,跟當時一些名士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同時,徐庶有個難能可貴的優點,他非常孝順,曹操也是抓住了這個徐庶孝順這個品質,把徐母誆到曹營,然後又用徐母的名義把徐庶誆到曹營。

徐母可不是個簡單的女人,他一聽說兒子棄劉投曹,當時就指著兒子的鼻子罵:你這個小王八蛋,真是棄暗投明,丟死先人了。

然後,徐母竟然自盡了!

後來,徐庶有機會回到劉備身邊,但他沒有回去,理由是:我一會兒投靠您,一會兒投靠他,現在又回來投靠您,這天下人說起來也不好聽啊,我畢竟要臉。

但實際上,這個理由是有明確的邏輯錯誤的,首先,徐母之死的起因是曹操的誆騙,其次,你這說法置關二爺於何地?

小說畢竟是小說,需要藝術加工讀來才得勁,讀完小說,我們還是要認真瞭解一下那段歷史。


《三國志》:

徐庶離開劉備之後,根本沒有後面那些糾纏不清。

《三國志》中徐庶無傳,先說中這段故事,其實是來自《諸葛亮》傳中幾句話:

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徵,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這一段是說,劉表死了,他兒子劉琮聽說曹操打過來了,就要投降。劉備在樊城聽說後,就率軍南行,這時候跟隨劉備的有諸葛亮和徐庶兩人,南行過程中劉備被曹軍打敗並追趕,曹軍順便就把徐母抓走了。

這時候徐庶的心都亂了,他指著自己的心對劉備說:“老大,講真我很想和你一起創業,但你看我不能不要我媽啊,現在我心亂如麻,也幫不了你什麼忙,乾脆我走了吧”。

劉備當時說了什麼,沒有記載,但後文說“遂詣曹公”,可見劉備之仁義大度,並沒有危難徐庶。

從這件小事,我們就能看出劉備和徐庶君臣之間的關係,徐庶光明,我沒能力繼續幫助你,就明明確確說出來,劉備磊落,你要走就走,我絕不危難。

表面看起來,劉備失去了一個徐庶,在身邊能人本就不多的情況下,這無異於雪上加霜,但這無形中為劉備豎立了良好的口碑,讓天下名士都知道,老劉家真的不錯,老闆仁義大度,值得為他賣命。



也可自話


演義中,為了證明徐庶離開劉備,只是因為母親被曹操所俘,所以就把徐庶離開劉備的時間,說成是在諸葛亮出山前。

換句話說,當時的劉備還沒有絲毫窮途末路的跡像,而且徐庶臨走之前又推薦了諸葛亮。這種做法,不僅能體現出徐庶的忠孝仁義,也更加印證了徐庶離開只是為了保全母親。

但事實上,徐庶離開劉備時,劉備正處於他這一生中的最低谷,如果不知道後來的故事,誰都不敢保證劉備能否度過這個坎。因為,徐庶離開劉備的時候,正是劉備當陽慘敗之時,被曹操追得如喪家之犬一般。

當時的荊州七個郡,曹操已控制了六個半。只有江夏郡,因為緊鄰江東,還暫時存在一些敢於對抗曹操的人;其它地方,已看不到抗曹的大旗。而劉備當陽慘敗,對荊州主戰派的士氣影響,更是驚人。 

因為,這似乎已經證明,曹操席捲荊州已呈現不可逆轉的趨勢,再抵抗的風險實在太高,而投降了,卻能夠得到曹操的繼續重用。在這種背景下,荊州開始出現大規模的投降潮。



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文聘主動來投降曹操。文聘作為荊州實權派人物,最開始劉琮叫文聘一塊投降時,他直接置之不理,現在他卻主動來投降,足以說明大家已經普遍不再看好繼續抵抗曹操。

類似文聘這樣的人還有很多,比如有兩個後來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也在這個時候投降了曹操,他們一個叫黃忠、一個叫魏延。還有幾個,後來名氣比較大,在《三國志》中都有傳的人,也都投降了曹操。他們是和洽、裴潛、石韜。

事實上,在當時的環境下,不要說別人,就是劉備,也有一種說不出的惶恐。所以當徐庶聽說自己的母親讓讓曹操俘虜後,心中也不免開始動搖起來。因為,此時劉備的前途,實在已看不到出路。如果再不趁機歸降曹操,恐怕以後很難再有好前程。

在這種背景下,劉備看出來徐庶有離開他的意思,就直接對徐庶說,你如果想離開我,我不會阻攔你。徐庶也算是光明磊落,他沒有選擇遮遮掩掩,而是大方的承認了這件事情。

“我本想與將軍一起謀劃王霸大業,是憑著這顆心。現在失去了老母,這顆心亂糟糟的,對將軍的大事不再會有什麼幫助,請您允許我即此告別。”於是,徐庶就離開劉備投靠了曹操。

也正因為此,劉備與徐庶的故事,也算成為了一段歷史佳話。因為,不管徐庶因為什麼原因離開劉備,他那種光明磊落的行為,本身就是對劉備最大的讚揚。



換句話說,徐庶如果對劉備沒有絕對的信心和信任,他是絕不是敢那樣做事。因為,大哥風光時,你跟在後面吃香喝辣,現在大哥危難了,你就想要背叛大哥,還準備跳槽到對手哪裡?你真當大哥好欺負麼?如果大家都這樣玩,大哥還混不混?

如果徐庶對劉備沒有充分的信任,他難免會認為劉備是在試探自己。總而言之,如果我說要歸降曹操,劉備肯定會趁機殺了我的。

想當年曹操也做過類似的事情,在兗州之亂時,畢湛的母親讓張邈俘虜,曹操看出畢湛有離開自己的意思,就主動告訴畢湛,你如果想離開我,我不會阻攔你。如果畢湛也象徐庶一樣大方承認,他即使離開曹操,也算一段歷史佳話。

但問題是,曹操顯然無法做到讓畢湛完全相信,所以他告訴曹操自己永遠不會離開,把曹操都感動的熱淚盈眶。但是結果呢?畢湛掉頭就跑到了張邈那裡,狠狠的給了曹操一個大耳光。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徐庶敢坦然的告訴劉備,他就是要走了。這種事看起來是背叛劉備,但實際上也是對劉備最大的肯定,因為這等於告訴天下人,劉備是最重情義的大哥,因為他遇事總為小弟著想;寧可自己死,也絕不會強迫小弟幹事。


我是趙帥鍋


是的,自古忠孝難兩全!同《三國演義》不一樣的是時間,據《三國志》記載,徐庶在劉備逃亡江夏的途中,由於家人(含徐庶之母)被曹操活捉,徐庶擔心家人安危所以才離開了劉備!也就是說不存在演義的徐庶走馬薦諸葛,徐庶離開劉備的時候諸葛亮已經投靠了劉備!

回到演義表面上是講徐庶因為母親離開了劉備,但徐母死後徐庶並沒有回到劉備身邊,這又是為什麼呢?古代非常講究忠義,雖然徐庶被迫投奔了曹操,但已經是曹操的手下,曹操也給予徐庶高官厚祿(徐庶在曹魏做到了御史中丞),如果此時徐庶再離開曹操那就是對曹操的不忠,同呂布三姓家奴沒什麼區別!

古代文人有傲骨,就像龐統曾因為劉備輕視在縣裡終日不理政務,對於徐庶這樣的高士名節有時候比生命更重要!徐庶如果重歸劉備懷抱確實對得起劉備,但是曹操呢?不能每一個人都像關羽是白眼狼吧(怎麼也喂不熟)!


歷史不退貨


徐庶,第一個真正幫劉備人生規劃的謀士!但是後來沒多久就離開了劉備。問到徐庶為什麼要走,就要先摸出徐庶為什麼要來!

徐庶化名單福,在路口賣唱,專門等的就是劉備!為什麼要化名?是不是有什麼原因讓他不能用真名!是什麼呢?依我看,兩點!

第一,年輕人的爭強好勝的鬥心!我們知道徐庶跟諸葛亮龐統是好友,而且都跟著龐德公,水鏡先生學過一段時間。水鏡在給劉備推薦的時候,說的是“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這裡面並沒有提到徐庶。竟然水鏡跟劉備這麼說,那麼是不是反過來可以跟他的學生們這麼說“能輔佐劉備成就帝業者,才是姜尚,子房在世!”。再有,諸葛亮年輕時曾經跟徐庶這些師兄弟說過,他們做官只能做到州牧一級,諸葛亮自己卻自比管仲,樂毅。所以這個時候,徐庶的心未必是服氣的。大家都是年輕人,學的都是一樣的東西,憑什麼你就比我厲害?你可以的為什麼我不行?乾脆我自己毛遂自薦,搶先一步,先到劉備身邊,輔佐他!



第二,就是徐庶對自己的才學的認知。這裡並沒有說自信,是因為徐庶自己可能也沒有底,自己到底能不能行?所以徐庶才會化名,單福,單獨一人,福運綿長。這個名字也是徐庶對自己開的一個彩頭,希望自己能做到,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師,同學的認可!

對照這兩點,就可以推斷出徐庶離開的原因。

首先,徐庶到了新野,發現劉備的根基差到不行!打個仗連個萬把人的兵團都湊不齊。自己想不到能夠快速提升劉備實力的方法。別說安天下,怎麼能幫劉備脫離困境都沒有什麼辦法。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徐庶明白了老師的評價是對的!自己真的不是安定天下的定海神針!所以只能退位讓賢!

第二,徐庶並沒有想出劉備今後的規劃。出路在哪,徐庶並不知道。自己雖然小勝了曹操兩陣,但面對曹操即將親提大軍的事實,徐庶並沒有良策。也就是說徐庶可能是戰術高手,但對於戰略徐庶還是差了一點。自己的水平有限,所以再拖下去弄不好劉備要被搞死!這以後就沒辦法見人了!所以趕緊走!

最後,最有可能的應該是徐母十有八九跟徐庶有過約定。自己最晚到多少歲必須回家!所以徐庶在接到老母親的信時,並沒有懷疑!所以說徐庶?跟母親有過約定是很有可能的!


沒事鬧著玩


這個問題我有不同的回答!

我們都看過三國演義,在劉備早期的時候,劉備曾經有一個重要謀士,這個謀士給劉備推薦了三國裡最厲害的政治家諸葛亮,這個謀士就是徐庶,書上寫的是曹操知道徐庶是個非常厲害的人物後就想辦法把徐庶老母接到許昌,然後模仿徐庶的字跡給徐庶傳話騙他回到母親身邊。徐庶非常爽快的就收拾行李回許昌了,難道聰明的徐庶就看不出來這是曹操的計策嗎?他真的是為了救母親回的曹操的許昌?

首先我們來介紹一下徐庶,徐庶的出場比較早,他的本意應該不是想做謀士的,他更想做一個俠士,後來在行俠仗義中殺了人避難來到了荊州。在荊州結交了龐統,諸葛亮等隱居名仕,他們經常在一起喝酒吟詩,討論國家大事。劉表幾次想請徐庶出山,徐庶看劉表不是幹大事的諸侯就推辭了。

史書記載“當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徐庶與崔州平經常與諸葛亮暢談天下形勢,以後司馬徽也因避亂寓居荊州,二人在龐德公家見面,暢談天下時勢,徐庶受司馬徽勸,投奔劉備,備以上賓禮待徐庶,並命為軍師,共謀天下大業。劉備稱讚徐庶有王佐之才。

能夠看出徐庶投劉備是在司馬微的規勸下才來到劉備門下的,當然當時劉備名聲很大被皇帝尊為“劉皇叔”,後來在新野用計燒了曹操軍。

我個人認為劉備是有野心的,這個在徐庶與劉備的交往中徐庶多少會感覺出來的,徐庶算是三國名仕了,三國時期大多數名仕出山是為了“匡扶漢室”,而跟著劉備徐庶應該是感覺到了兩人的背道而馳,說白了劉備就是想著做皇帝,徐庶是為了幫助獻帝恢復到鼎盛時期。所以當曹操以老母性命威脅的徐庶的時候他很快的就答應了。

回到曹營,徐庶的母親很快就死了,曹操也漸漸地放鬆了對徐庶的約束,但是徐庶始終沒有回到劉備那裡。

劉備遇到諸葛亮以後劉備的野心開始慢慢膨脹了,剛開始的口號是“匡扶漢室”,劉備遇到諸葛亮以後兩人一拍而合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政策。難道這也叫終於朝廷,三分天下是為了“匡扶漢室”?

所以說徐庶在看出了他和劉備走的不是一條路的時候,就有了要離開的想法。徐庶母親死後徐庶自然不會再回到劉備身邊,試想如果劉備稱王做皇帝的時候徐庶反對會不會和荀彧一個下場?雖然走的路不同但是劉備這個人還是很會籠絡人才的,劉備總算對徐庶有知遇之恩,為了報恩他為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就像關羽離開曹操的時候殺顏良誅文丑,以報丞相之恩一樣。




萬國發展史


在中國有一句著名的歇後語,叫"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意指人在心不在,出工不出力.徐庶在我國曆史上確有其人,尤其在小說中對他的相關介紹還是比較詳細的.他在第35回裡以"單福"的化名出場,當上了劉備第一位正式的軍師,並在隨後與曹操派來的小規模部隊作戰中,充分利用他的幹練,指揮劉備的軍隊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不但得到了劉備集團的上下尊敬,也引起了曹操的重視.後來曹大丞相從謀士程昱的口中得知了他的真實身份,並採納程謀士的計策,把徐母騙到許昌軟禁起來.

又偽造徐母筆跡,寫了一封信,把徐庶騙來許昌.徐母得知後,大罵其子不忠不孝,解下褲腰帶懸樑自盡了.徐庶由此深恨曹操,雖然給曹阿瞞當差,但終身不為曹孟德設一計獻一謀.這就是這句歇後語的由來.後世更把徐庶的舉動稱之為"身在曹營心在漢".而徐母也被傳統觀念奉為"忠君愛國的大義之母"的典範,受到後世無盡的吹捧.



"滾滾長江東逝水\

昭烈名臣


徐庶,劉備身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軍師,在此之前,劉備打戰一直就是靠著關羽、張飛的蠻力,遇到戰事,不懂得變通,不懂得使用計謀。有了徐庶的加入,劉備才有了人生目標及規劃,懂得怎麼訓練戰陣。演義中,徐庶加入劉備陣營時,化名單福,然而好景不長,不久,他便因為曹操抓獲了他的母親,而不得不離開劉備,前往許昌,改投曹操麾下。

他背離劉備,改換門庭,真的是因為他的老母親嗎?個人認為徐庶除了因為老母親的原因外,還有以下三個原因,分析如下。

其一,徐庶為何化名單福,輔佐劉備,因為他時刻做好回到許昌任職的準備。

有人說徐庶化名單福,是為了避禍,因為他曾經犯過罪,是一個逃犯。因此,他為了避免惹上大麻煩,走到哪裡都自稱單福,遇到劉備,也不例外。只有他的好朋友諸葛亮、水鏡先生才知道他的真名字。大膽猜測,徐庶見到劉備,沒有告訴自己的主公真名字,而是用了化名,可能他沒有將劉備當作自己真正的主公,只是一個跳板而已。

徐庶四處遊蕩,沒有一個落腳點。他在劉備身邊,給劉備出謀劃策,可能是為了展示自己的才華,被更大的主公看上,如劉表、孫權、曹操。

其二,徐庶看到劉備兵微將寡,感到前途暗淡,才改換門庭的。

徐庶在投奔劉備後,看到劉備依附於荊州劉表,駐紮在新野小縣城,將領只有關羽、張飛等寥寥數人,而士兵也就是在小縣城召的數千新兵蛋子。徐庶可能看到劉備的現狀,感到自己啥時候才能混出個頭,因此,他可能對劉備失去信心,感到前途暗淡,產生了離開劉備,改換門庭的想法。

這個很好理解,如果一個人去了一個單位,看到這個單位死氣沉沉,這個單位資金不足,人員素質也不高,自己的前途也暗淡。是個人,在這種單位都會產生出跳槽的想法。徐庶也產生了跳槽的想法,離開劉備,投向曹操的陣營。

其三,徐庶為了給好朋友諸葛亮大展拳腳的機會,才離開劉備。

徐庶和在隆中居住的諸葛亮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他自認諸葛亮的才能超過自己十倍。他策馬離開劉備後,又返回向劉備舉薦自己的好朋友臥龍先生諸葛亮。這一段叫做:“元直走馬薦諸葛”,他將自己比作駑馬、寒鴉,而將諸葛亮比作麒麟、鸞鳳。

諸葛亮還自認為自己的才能能和管仲,樂毅,而徐庶認為這是諸葛亮謙虛了,認為諸葛亮比管仲,樂毅還厲害。總之,徐庶認為諸葛亮非常厲害,怎麼說也不為過。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庶曰:“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

徐庶給劉備強調,諸葛亮只能劉備前去想請,不能隨便排個人去徐庶自己離開,也可能是為了給好朋友諸葛亮騰位子,讓他大展才華,輔佐劉備復興漢室江山。

總結:徐庶背棄劉備,轉投曹操,不全是因為自己的老母親,他也不會中了程昱的計策,真的連自己的老母親的筆跡都不認識。他還有上述三個原因,即他對劉備現狀感到失望、而曹操代表東漢朝廷、自己給好朋友諸葛亮騰位子,才藉助老母親召喚自己進許昌,離開劉備,轉投曹操。當然,被程昱仿照的徐庶的老母親之信,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因為徐庶寧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朋友們,你們是怎麼認為徐庶離開劉備的?


魁哥說歷史


身在曹營心在漢這一成語有兩個主人公。一個就是過五關斬六將,大名鼎鼎的關羽。而另外一個就是三國時期的謀士徐元直。當時劉備的兩位夫人被俘,關羽迫不得已只能投降曹操。然後曹操仰慕關羽的義氣,香車寶馬,外加美女伺候著,但是關羽知道劉備消息之後,頭也不回的帶著嫂嫂離開了。二徐庶原本是劉備的軍師,一不小心被曹操的謀士程昱以母親被俘的名義騙到了曹營,從此便身陷曹營便此立下誓言,終生不為曹操獻一策,就有了那句名言,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徐庶是劉備的第一位謀士。劉備有了關羽,張飛,趙雲的羽絨服,再加上徐庶的智謀,一局改變了劉備的戰爭中勝少敗多的局面了。就連曹操感嘆劉備過去只有關羽,張飛等武將,現在又添了個軍師,不是龍生雙翼了嗎?


再從曹操得知徐庶成為劉備的軍師以後,就從冀州把徐庶的母親。徐庶聽到後就要去救自己的母親,雖然投奔曹操時做好了準備,在曹營中一言不發地準備曹操言,只是得到了他的人。徐庶在魏國任命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都不是很高的職位,一直未被重用。幾年之後,徐庶病死,關於徐庶的事蹟,後來被傳為很多成語。當徐庶被迫投降曹操,在他娘死了之後,曹操再也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拴住徐庶,那徐庶為何不向關二爺一樣瀟灑轉身回到劉備身邊呢?個人認為其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徐庶臨走時向劉備舉薦了諸葛亮,然後去救自己的母親,徐庶母親以為自己的原因害兒子為難,為了不能讓兒子做叛徒,只能在曹營自殺了,歸根到底是為了蜀國漢室而死。這個時候劉備不但沒有傷心,反而嗎?孔明此人如何,把精力都放到了諸葛亮身上,怎麼怎麼才能請諸葛孔明來輔佐自己呢?徐庶應該是不會回來了,完全把徐庶拋開了,這事或者徐庶是非常傷心的,再怎麼自己的母親是為了國家而死。


逍遙歷史學


徐庶歷來被認為是與諸葛亮、龐統、法正並列的蜀漢四大軍師,他在新野之時便投奔劉備,頗受劉備重視,並且向劉備推薦了臥龍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更是被神話為神機妙算的軍師。然而因為母親被曹操俘獲,徐庶不得已離開了劉備。然而徐庶的離開,真的是因為他是個“孝子”嗎?

(圖)徐庶

首先,我們還原一下歷史上的真實情況。《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曹操南下,劉表次子劉琮不戰而降,當時,徐庶與劉備屯於樊城,聽聞此事後,劉備率眾南行,徐庶帶家眷與諸葛亮一起隨劉備逃亡,在當陽長坂坡被曹操大軍追上,徐庶的母親被曹操軍所擄,徐庶為了保全母親,辭別劉備,前往曹營。”

顯然,在歷史上並沒有曹操偽造徐母之書,騙徐庶投降曹操的橋段,而且也沒有記載表明劉備對徐庶的離去感到悲傷。徐庶對劉備說的話還是很漂亮的“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顯得自己是如此身不由己,還為我們留下了“方寸大亂”這個成語,不過劉備對此的態度卻毫無記載。

(圖)諸葛亮好友石廣元

如此一來,徐庶的離開就很值得玩味了。我們在“諸葛亮未遇劉備, 也不會投靠曹操, 司馬懿先遇劉備則必投靠!”一文中曾經提到,劉備的用人,是以利益為交換的。比如關羽、諸葛亮,劉備驅使他們,也給予他們巨大的權力。而劉備的這種用於交換的“利益”大多是先以一種“許諾”的方式支付給臣屬們的。換句話說,白手起家的劉備,先畫個餅,大家信了,就一起幹,不信就各奔東西。

徐庶開始肯定是相信劉備的,所以還把自己的好友諸葛亮介紹給了劉備。然而,當荊州淪陷,曹操十萬大軍逼近,劉皇叔敗走樊城,幾無可依之處。在這種情況下,那些曾經追隨劉備的人不外乎有三種去處,一是向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一樣誓死追隨;二是選擇觀望,看劉備的發展和荊州局勢而定;第三種則是選擇拋棄劉備,改投曹操。徐庶無疑就選擇了第三種。

(圖)歷史證明徐庶選錯了

其實不只徐庶做出這種選擇,曾聞名一時的“諸葛四友”都差不多在這時做出了選擇。徐庶藉機投奔了曹操,而石廣元、孟公威也差不多在這個時期出仕於曹魏。

當陽敗退之時,曾有人誤認為衝進曹操陣營營救阿斗的趙子龍是去投降曹操,為何會這樣?居然有人會認為以忠勇聞名的趙雲會背叛!為什麼?只因為他們可能每天都會看到有同伴跑向北方,投奔曹操,以至於懷疑趙雲也是這樣。而徐庶就是這些跑向北方的人群中的一個,他真的去投奔曹操了,只不過與旁人不同,徐庶留下了句漂亮話。而劉備自然不會再留戀這些心已不在的人了。

(圖)長坂坡上懷抱後主的趙雲

20年後,當諸葛亮以蜀漢丞相之尊,率領十萬大軍北伐魏國之時,他終於得到了兩位故友——徐庶和石廣元的消息,他們一人擔任御史中丞、一人擔任典農校尉,官職都不高,孔明不禁感慨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這話除了感嘆故友沒能一展抱負,似乎也有一些嘲諷吧。

(圖)胸懷大志的孔明

“20年前你們拋棄玄德公,如今玄德雖已故去,但早已成就帝業,而我孔明也成為了蜀漢的實權者!”諸葛亮的心中或許是這樣想的吧!


孫博士侃歷史


在《三國演義》中。

徐庶離開劉備確實是因為他母親。

所以徐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孝子。

出山輔助劉玄德

徐庶,字元直,出生寒門,自小為寒門子弟,年少時愛好任俠擊劍,後折節向學。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名士為友,共辯天下大事。一心追求明主,但懷才不遇。

成為劉備第一任軍師

劉備歷經徐州、荊州失利後,那是心灰意冷,落魄不堪。總想著怎麼才能東山再起,其一生的轉折點得從水鏡先生(司馬徽)指點開始,水鏡先生指出劉備年逾四十,仍一事無成的原因不是缺猛將,根本原因在於缺乏大才,缺乏軍師。

徐庶也開始考察劉備,看他是否為明主。徐庶通過觀察,發現劉備胸懷大志,才略過人,並能夠善待部屬,素有人望。於是就前往新野拜見劉備,之後成為了劉備的第一任軍師。

破曹仁八門金鎖陣

徐庶確實有水平,在輔佐劉備不久,便展露頭角。

那時曹仁率重兵攻打新野,曹仁一上來就對劉備擺下了八門金鎖陣。八門金鎖陣是魏國的曹仁對劉備時所建的,對抗了不少英雄豪傑,連關羽都曾經深陷其中,完全找不到方向。

劉備無計可施的時候想起來徐庶,於是向徐庶求救。

徐庶鑽研儒學,結交不少有識之士,徐庶看到陣型後,立刻就識破了,並找到八門金鎖陣的缺陷,一舉攻破,大敗曹仁。

劉備終於嚐到了大勝的滋味,對徐庶更是刮目相看。

曹操利用徐庶的母親誘騙徐庶入魏

曹操得知劉備破了曹仁的八門金鎖陣時,深感懷疑,單憑劉關張三兄弟是不可能破的。曹操又得知劉備是在軍師指點下破陣的後,便向滿朝打聽此人。

唯程昱對徐庶有所瞭解。程昱是曹操手下著名謀士,曹操問程昱:“徐庶的才能比汝如何?”,程昱回答說“十倍於我”。

曹操是個愛才之人,欲拉攏徐庶,於是叫程昱想辦法,程昱知道徐庶是個孝子,便利用其對母親的孝愛之心,將其母親抓至許昌,假借其母的筆跡誘騙徐庶離開劉備。

徐庶在劉備和母親的面前,毅然選擇了母親。劉備再捨不得也沒有理由留下徐庶。

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

徐庶臨走前向劉備“走馬薦諸葛”,並立誓在曹營“終身不設一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