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早已千瘡百孔卻硬要湊合!做你們的孩子,我太難了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

父母的偉大毋庸置疑,他們的愛是無私的,但也是這份無私又讓愛變得無知。

在大人的世界裡,是否有那麼一方土地是真正屬於孩子的,是否真正明白孩子內心的渴望。

愛我最深,卻傷我最痛

今天,媽媽又帶著我去阿麗阿姨家,進門還沒等鞋放好,媽媽就泣不成聲,不用說,阿麗阿姨就明白了,我媽和我爸又掐架了。

有時候真想離開這個沒一日安寧的地方,老爸整天不見個人影,即便回到家,也像個行屍走肉一般,吃飽了倒頭便睡,全然一副酒店客人的模樣,老媽就像個免費保姆,而我,和空氣無異。

很少會主動接近老爸,因為他暴躁的樣子使我害怕,我一個學步的孩子,除了用哭和笑來表達情緒外,真不知道自己還能做點啥。

婚姻早已千瘡百孔卻硬要湊合!做你們的孩子,我太難了


可就這,也經歷了多次被老爸怒斥的場景,雖然不明白他吼的啥,但看著他猙獰的樣子,猜測應該不是喜歡我的態度;被嚇到後,眼淚就更止不住了,好在,老媽及時把我救走,要不然,真被活吞了也未可知。

“燕子,你咋就不離開他呢?你還年輕,以後有的是機會,守著這麼個男人,你的一輩子可就毀了。”

“咋離啊,孩子這麼小就沒了爸,心理創傷得多深重啊!”

老媽的話我聽了多許多年,在我心裡,我愧疚難當。


婚姻早已千瘡百孔卻硬要湊合!做你們的孩子,我太難了


原來,老媽不是離不開老爸,而是擔心我心裡受傷害,都怪我,我好想快點長大,那樣,我媽就可以尋找幸福了。

這份沉重的心理壓力伴隨了我好多年,相比於父親帶給我的失望再到絕望,母親“放棄則佳木而棲皆因於我”的心理壓力,更讓我苦悶和壓抑。

<strong>媽媽對我的愛我感受的真切,但她無意中帶給我的負擔更讓我受傷害。

失敗的婚姻令母親痛苦,我卻體會到了渴望已久的幸福

“咱們離婚吧,我愛上了這個女人。”

老爸指著站在旁邊的趾高氣揚的陌生女人,那一瞬間,我不明白髮生了什麼,只看見母親聲淚俱下,顫抖的雙手顫顫巍巍的拿起筆,在離婚協議上籤下了字。

從那以後,沒再見過父親,心理上也不想見到他,因為每次見到他,母親都會傷心,而我也不會痛快。

<strong>相反,我真的好開心,因為家裡的氛圍終於變成了我渴望已久溫馨,安寧的環境,我不再擔心做錯事被責罵,不再畏首畏尾的大聲歡笑,日子雖清苦,但是和母親在一起,真的好有安全感,睡夢中都是甜蜜的味道。


婚姻早已千瘡百孔卻硬要湊合!做你們的孩子,我太難了


不知為何,母親不再續絃。

與別人談起,也是拿我當作理由,說我是個拖油瓶,不會有哪個男人願意與她結合;我雖苦悶,但依舊享受這份來之不易的祥和。

多年後,我問母親為何可以忍受他這麼多年不離婚,真的是為了我嗎?

“我一直無法接受婚姻的失敗,我對他一直抱有幻想,更擔心你會從此沒有了父親。”

“究竟是我離不開父親,還是你離不開丈夫?你們離婚這麼多年,你可曾再見過我因為害怕、痛苦、驚懼、傷心而哭泣?”

母親愣住,也許驚訝於我的強硬表達,也許更多的,是愧疚於打著愛的名義卻給了孩子她從未想過的傷害,那一刻,她沉默了。

不幸的家庭比單親家庭更讓孩子受傷

趁著節假日,帶著禮品和孩子去閨蜜家玩耍。

打開門,氣氛略顯冷漠,看見和孩子同齡的小泡芙自己在臥室裡擺弄玩具,我便帶著剛買的零食和孩子們同樂。

  • “泡芙,你怎麼自己玩啊,爸爸去哪了?”我隨口問道。
  • “爸爸出去了,剛才他們倆又吵架了,我嫌吵,就到這屋了。”

孩子的表達讓我驚訝,並非驚訝於內容,而是孩子在講述這件事情時展現出的冷靜態度,在我看來,孩子似乎已經習慣了父母之間的爭吵,更習慣了自己玩耍無人陪伴。


婚姻早已千瘡百孔卻硬要湊合!做你們的孩子,我太難了


記得,自家孩子第一次見我和她爸爸激烈爭吵的時候,瞬間感覺到氣氛的詭異,小腦袋朝向雙方各看了一眼後,嗷嗷的大哭起來。

在我沒來得及朝孩子發火時,丈夫便抱起孩子,連說對不起,“爸媽在聊天,只是聲音大了點,別害怕”,孩子這才安定下來。

冷靜後,丈夫貼心的走到我面前,跟我鄭重其事的說道:“答應我,以後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要當著孩子面爭吵。”

曾經的我就是經歷了這份痛苦,但如今卻在不自覺間也讓孩子重蹈覆轍,實在不該。

單親家庭不缺愛,雙親都在卻不愛

看著泡芙不以為然的態度,想著孩子千瘡百孔卻無人縫合的心靈,我萬分心疼。

中國三億家庭,有多少感情在將就,有多少婚姻是以孩子的名義在湊合,我不知道;但我清楚知道的是,湊合的婚姻,無愛的家庭給孩子的身心帶來了無以計量的鉅額傷痛。

在不幸的家庭,失敗的婚姻裡,孩子被動接受了婚姻最醜陋的樣子,在最該無憂無慮,被父母深愛的年紀裡,父母卻無暇顧及孩子的感受,將全部精力放在婚姻的瑣碎和與伴侶的糾紛上。


婚姻早已千瘡百孔卻硬要湊合!做你們的孩子,我太難了


父母也許真的很愛孩子,但是這份愛僅僅通過“父母同在”來體現是遠遠不夠的,如果真的愛孩子,父母需要做的是修補感情裂縫,用更多的愛教會孩子幸福婚姻的模樣。

如果僅是單方面維護,對方的存在對婚姻沒有任何正向激勵,

單純主觀的強求“無論受多大委屈,都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

  • 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一個情感完善的空間,不是一個表面看似完整的房間。
  • <strong>因為比起父母同在,孩子的成長更需要安寧祥和充滿愛的氛圍。

當然,缺少了一方的關懷,孩子也許會因為與別人的不同而感到自卑;但另一方只要加倍的疼愛孩子,正確引導孩子,不要讓孩子憎恨父/母的缺失,孩子會大概率成長的更為健康,更有責任意識,更加溫暖陽光。

爸爸,媽媽,別再讓我背上“為了我,你們才湊合在一起”的黑鍋了,因為,這口鍋太過沉重,壓的我直不起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