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认为量子力学之父潘建伟院士两年之内会得诺贝尔奖吗?

青山绿水200631124492


潘建伟从来就不是什么量子力学之父,量子力学的创立和潘院士没什么关系,潘院士搞的是量子通信,这个项目究竟发展得怎么样质疑的人很多,虽然我们希望潘建伟在量子通信上能夠真的能带给我们惊喜,但以目前的情况看,离真正实用距离很远,争议也很大,现在有人动则就急于冠以XX之父是操之过急,也太过随意,愿潘院士能早日以实际成果来回击各种质疑吧!


黄鹤白云521


潘建伟院士并不是量子力学之父

首先,我不知道题主是不是有意为之,估计要刁难潘建伟院士,给他安了一个这样的称号。实际上,懂一点点物理学的人都知道,量子力学的黄金年代其实是在上个世纪的20,30年代。当时有一群卓越的物理学家一起努力完善了量子力学的理论,第一代科学家分别是:普朗克,爱因斯坦 第二代分别是:波尔,波恩,索末菲。第三代分别是:海森堡,薛定谔,狄拉克,当然还包括德布罗意,康普顿以及泡利等等。刚才说到的这些人基本上大部分都在出席了第五次索尔维会议,下面就是这次会议的合影。

而科学界工人的量子力学之父,是提出“量子”的普朗克。我是做K12教育的,对教材十分了解,高中的物理教材和历史教材都提到了普朗克,并称为他量子力学之父。所以,我很怀疑题主的用意,难道你连高中都没上过么?

潘建伟院士获奖的概率几乎为零

首先,潘建伟院士在量子力学应用的领域确实是成绩相当的不错。但我们要知道,诺贝尔奖的调性,能够立马给奖的成就屈指可数,上一次是引力波的发展,这和潘建伟院士的成就在科学研究的分量是天差地别的。

其次,诺贝尔奖要颁奖基本上颁给的都是十分确定的科学成就,而潘建伟院士的科学成绩还需要时间去验证,并不是说谁提出了一个新东西,就立马给奖的。比如:爱因斯坦就没有因为相对论拿到奖,在他的时代其实都已经验证了相对论。

即使是已经确定的科学成就也不是说马上就能拿到奖的,因为能获奖的科学家实在太多太多,而一年也就一次。所以,很多科学家等了几十年才等到了奖(50年以上的大有人在)。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诺贝尔奖很少颁奖颁错的原因。

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潘建伟院士想要在这两年内就拿到诺贝尔奖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钟铭聊科学


潘建伟院士如果一直从事的是目前这类研究课题,他永远也得不到诺贝尔奖。因为这类研究不是诺贝尔奖的鼓励对象。

在物理学领域,诺贝尔奖的主要表彰对象是在基础发现和理论方面的科学家。

而潘建伟院士所从事的是应用技术科学,就是在别人发现和研究的基础理论上,进一步延伸这些理论的实用价值。比如其现在研究的量子加密技术、量子纠缠、量子分发、量子隐形传输等方面的应用,都是在已有量子力学理论基础上进行的。

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都是科学的一部分,一个上游,一个是中下游。就像一条大河,没有上游的水源,就没有中下游的流域;而没有中下游的流域,上游的水源就无法到达更宽广的地域造福人类。

理论上,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都非常重要,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如果一定要分出个高低来说,基础科学就更显珍贵。

因为这是一个开创性的工作,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发现,是启迪人类新的思路创造之源。

诺贝尔奖就主要是鼓励这样一群人的,得到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都是引导人类文明走向的先驱。

有了基础科学,就等于为做一栋新的大厦奠定了一个基础。这个基础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决定了这座大厦的宏伟和精致程度。但有了基础并不等于大厦就会自然而然地矗立,要在这个基础上增砖添瓦把大厦真正的建起来,就要应用科学出马了。

所以,没有应用科学,基础科学就不能变成真正的大厦。

潘建伟不能够称为量子力学之父,他只是对量子力学之父们发现基础上的应用和延伸,因此更准确的说是量子力学之子。

做基础科学的这些人,一般就可以称为某学科之父,比如牛顿是经典力学之父;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最重要的基础,因此爱因斯坦可以说是现代物理学之父;普朗克、爱因斯坦、波尔、波恩、薛定谔、海森堡等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可以称为量子力学之父。

而从事应用科学的人不能够称为某一项基础理论的“之父”,比如发明了飞机、火车的人,不能说是力学或者空气动力学之父,而可以说成是飞机之父或者火车之父。

所以潘建伟院士,尽管他在量子力学的应用领域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也不能成为量子力学之父,但如果其在量子力学某应用领域起到了奠基人的作用,而这一领域在今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或许他会成为某应用领域之父,如量子加密通讯之父等。

做应用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们,虽然难以得到诺贝尔奖,但世界上有很多大奖在等待着它们。

潘院士的研究成果就得到了世界公认,并获得了许多的世界级大奖,如国际量子通讯奖、菲涅尔奖、索菲亚奖、玛丽·居里杰出研究奖、斯密德奖、克利夫兰奖等等;还获得了中国未来科学大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当然如果潘建伟院士今后在量子力学某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有所突破,也有可能冲击诺贝尔奖。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也有各个领域奋斗着的科学家们,才有我们社会文明的整体均衡发展,才有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诺贝尔奖只是代表世界科学发展和进步的一个标杆,但不是全部。科学在各个领域全面开花结果,才能撑起人类文明的进步。

就是这样,欢迎讨论点评。

时空通讯专注于来百姓通俗的科学话题,所发文章均属原创,请尊重作者版权,谢谢关注支持与合作。


时空通讯


诺贝尔奖的评奖标准基本上是这几条标准:一个是是否新增了知识,二个是是否新发现了现象,三个是是否开创了一个对于世界发展走向影响深远的产业或是其他领域,比如光纤之父高琨,他就因为开创了光纤通信领域、促进光纤通信的问世,使全球互联成为可能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所以,如果潘建伟院士能够成为世界上量子密码通信的领军人物,开创量子密码通讯系统,那么是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的。但是,量子密码通讯与高琨研发的光纤通讯有所不同,量子密码通讯都是各个大国争先恐后研究的领域,一国研制出来肯定是会保密的,不可能会把成果公布出来,因此就无法获得诺贝尔奖了,你说呢?

潘建伟院士是我国量子密码通讯领域研究的领军人物,我国关于该领域的科学研究以及项目都是由潘建伟院士主导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首次实验实现全光量子中继器的原理性验证、世界首次星地量子通信实验、世界首次洲际量子通信实验........离实现量子密码通讯更近了一步。

另外对于题目我想说一点,量子力学诞生于20世纪初,所以量子力学之父不是潘建伟院士。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探讨。我是科幻船坞,感谢大家的阅读与关注


科学船坞


这个相同类型的提问已有六、七个之多了,很显然,提问者的目的是刻意突显潘建伟之"伟大",但网友似乎并不买账,多数回答均是:潘建伟不被雷炸或不坐牢就不错了!

有人完全否认潘建伟所从事的是伪科技诈骗,并替潘建伟不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进行解嘲,说他从事的是应用技术研究,不是物理理论研究,所以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显然这种解嘲是弱智的,完全不了解诺贝尔奖,在历史上,物理与化学诺贝尔奖不仅奖给重大理论发现者,也奖给有重大科技发明者,比如激光钳(夹)的发明者与冷冻电子显微镜发明者,更何况潘建伟不仅涉足通信、计算机与探测技术领域,而且还声称验证了量子纠缠与贝尔不等式等量子理论领域。

本人认为,如按照潘建伟本人可令天下人目瞪口呆的自述,以及媒体对他每隔十天便有一个"世界级重大突破"的宣传,他拿下100个诺奖都没问题,但本人早就强调指出:他那些挂羊头卖狗肉与画饼充饥的伪科技,可以骗得了我们科学素质低下的国民,但骗不了国际社会,所以本人断言:如果潘建伟能拿到一个诺奖,那么本人的相遇频率理论体系与城市规划动态应变新模式等便可拿到100万个诺奖!除非增设一个"诺贝尔伪科技搞笑奖",否则潘建伟获诺贝尔奖的概率为零!

上述虽然是气话,但绝不是信口开河地恶意诽谤潘建伟。

本人以纳税人的身份质疑光量子伪科技的文章,以及讨论本人质疑光量子伪科技的文章,累计总浏览量已超过2亿人次以上,光量子伪科技诈骗集团是否乐意回复质疑,请看着办!

一、《光量子伪科技诈骗集团对国家与社会的危害已十分严重,是否应该立即实施抓捕与审讯?》

:https://m.zjurl.cn/question/6678514235095384333/?app=news_article&app_id=13

二、《量子加密通信在本质上是激光通信,却挂羊头卖狗肉上股市圈钱,为啥?》

:https://m.zjurl.cn/answer/6677750206156505355/?app=news_article&app_id=13&share_ansid=6677750206156505355

三、《如果光量子科技之真伪来一次电视大辩论,那些科技制造者敢与质疑者决战吗?》

:https://m.zjurl.cn/answer/6643999413599469828/?app=news_article&app_id=13&share_ansid=6643999413599469828

四、《池昭新是什么人?为什么质疑潘建伟在量子力学方面的成就?》

:https://m.zjurl.cn/answer/6536377641086222596/?iid=51430318744&app=?news_article&share_ansid=6536377641086222596&app_id=13

五、《为什么仍有人抹黑潘建伟院士?》

:https://m.zjurl.cn/answer/6604441977847021831/?app=news_article&app_id=13

六、《宣称发明钾钠钾分子与晶体劈开单光子的潘建伟大师算是民科呢?还是中小学肄业学历?》

:https://m.zjurl.cn/question/6677569609115107596/?app=news_article&app_id=13

七、《本人预言量子计算机唯一有可能成功的是原子、分子的非纠缠型,而不是光子型,你认为呢?》https://m.zjurl.cn/question/6674205518384333060/?app=news_article&app_id=13


池昭新一城市新模式


目前对潘建伟的研究项目,社会上是有较大争议的。“量子加密通讯”和“量子通信”有本质上的不同,“量子通信”在理论基础上与“相对论”是矛盾的,所以“量子通信”无法在实际中得到应用,除非理论物理做出修正,而且是动摇基础的修正。

“量子纠缠”只是实验中发现的一种物理现象,原理尚不明确(这和副作用尚不明确不是一回事)。哥本哈根诠释虽然得到广泛认同,但波函数坍缩还无法全面解释量子纠缠现象。

一个貌似“量子通信”的技术,即使取得重大进展,也不会获得诺奖,因为诺奖是奖励在理论上有重大发现者,而不是奖励给技术发明的。


己所甚欲勿施于人


首先,虽然潘建伟院士在量子通信领域成绩斐然,但把他冠名为量子力学之父实为不妥。量子力学的创始人包括普朗克、波尔、爱因斯坦、波恩、狄拉克、薛定谔、海森堡等一大批著名的物理学家,他们都对量子力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其中最适合被称之为量子力学之父的应当是普朗克,他提出了量子力学的最初概念,尽管他本人始终对经典物理学情有独钟。

另一方面,潘建伟院士也几乎不可能在两年之内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无论是做理论,还是做应用,都有相应的物理学家拿过诺奖,获奖的前提是贡献非常突出。

潘院士在量子力学理论方面并没有做出过革新性的贡献,所以他不会因为理论贡献而获诺奖。潘院士的量子通信研究是属于应用物理领域,但这项工作的开山鼻祖另有其人,潘院士将其发扬光大。因此,潘院士在两年之内也不可能因为应用贡献而获诺奖。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潘院士在未来拿不到诺奖。

潘院士在量子通信(准确的说是量子密钥分发)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在2012年曾经获得过国际量子通信奖(两年一次)。如果他能继续做好应用,并始终主导量子通信技术,那他在未来是完全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

已故华裔物理学家、光纤之父高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高锟长期开展光纤的应用研究,他最终在2009年获得诺贝尔奖。另外,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三位物理学家在蓝光LED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他们最终在2014年共同获得诺奖。


火星一号


诺奖在题主心目中就那么至高无上吗?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变化,诺奖在其中起了多大作用?中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人才济济,诺奖起了多大作用?潘建伟院士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科研成果,世界领先,这是事实。和诺奖有什么关系?潘建伟院士的贡献,国家的肯定和认可,中国人民的肯定和认可,就是最好的奖项。奉劝题主,你是中国人,要做对国家,对民族有利的言行。


苍海巫山


不会,肯定以及非常肯定!

他会获得烂番茄🍅奖,这样的嘲讽抄袭、嘲讽烂大街骗术的国际性大奖。

激动的民族主义者,大家不用骂娘……咱们一起拭目以待。



腕尚说


在中国评肯定会。因为中国人喜欢明星,并不懂科学。在量子通信领域,潘院士只是一个工作还算努力,炒作比较起劲的新星。从爱因斯坦、普朗克、波尔、狄拉克、波恩、薛定谔、海森堡……潘院士前面有一排人。潘院士去奥地利学习量子通信还有老师也在他前面。国内还有比他老资格的量子通信专家郭光灿院士等。所以要在量子通信领域评100个诺贝尔奖,潘院士或许会有机会。更何况潘院士只是一个量子通信实验科学家,没有原创科学理论。说通俗点,潘院士只是一个木匠或泥瓦匠,别人发明了木工和建筑工具,他盖了个房子,做了个家具。只是运用别人的量子通信理论做一些验证和试验工作。诺贝尔奖不会发给这样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