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姓氏改汉姓对照表,满族人为什么要改汉姓?

徐雪丹


西历1912年年初(大清国宣统三年年底),大清朝隆裕皇太后对于南方的革命形势,以及袁世凯的胁迫处于无可奈何的状态。最终,因民国临时政府方面的妥协——民国政府表示大清皇帝退位后,会继续承认皇帝的尊号,并且支付一定的生活费,于是,隆裕太后就坡下驴,大清国由此落幕。大清国的覆灭,在中国历史上,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幕。

而大清国灭亡后,从大清国的国姓爱新觉罗,到寻常的满族姓氏,都改姓了汉姓——比如爱新觉罗姓很多改姓了金,他他拉姓则改姓了谭,只是,为什么满族人要改姓汉姓?

个人认为:

防止迫害

满清灭亡时候的局势,和之前的朝代不同。在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王朝灭亡的情况,有隋灭北周、明灭蒙元。但是在隋灭北周之时,鲜卑人和汉人之间的仇怨几乎没有。甚至隋文帝父子还委任宇文化及为重臣;而明灭蒙元的时候,大多蒙古贵族逃到了北元境内,即便是明朝想清算,也找不到对象。

辛亥革命建立的民国政权,除了传统的汉地十八省以外还涵盖几乎整个满洲和蒙古的故地,而早在光绪帝还在世的时候,革命者为了革命需要,曾撰写大量反满文献(按:民国建立后,共和先辈也意识到反满口号不利于国家统一,而强调五族共和),这就导致整个满族群体,上到贵族下到平民,都处于惶恐状态,担心自己会受到民国当局的迫害。为了防止迫害,很多满人只好改用汉姓,放弃满族姓氏。

生计所迫

满清灭亡后,宣统帝一家子和宗室贵族固然可以靠民国拨付的生活费过活,但普通满族人的生计却成了问题。为了糊口,很多满族人只能靠给人打工为生。但民族歧视这个现象,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始终存在。很多满人因为姓氏原因,受汉族雇主的歧视而失去工作。为了糊口,满族平民需要隐藏自己的姓氏,因此,就需要改用汉族姓氏。这也是满人改用汉姓的原因之一。

追求进步

此外,还有部分满族青年出于追求进步的因素,而改用汉姓。

根据相关文献披露,早在孙中山先生筹备共和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前,就有部分满蒙进步人士认为大清朝廷应该推翻而参与进步组织。这部分进步人士,在民国建立以后,改用汉姓。随着民国立国日久,很多新生代满人受共和思想、进步思想影响,而表示和传统满族家庭绝了,而采用汉姓。


藤树先生


在离我们最近的历史当中,最常让人称道的就是清朝的历史,因为距离我们较近,所以人们对于这段历史的探究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对于满族姓氏改汉以后的种种讨论,更是让我们对满族有了更大的好奇。通过一个满族姓氏改汉的对照表,我们就能够看出满族人为什么最终大多会改为汉姓,他们改的汉姓到底都有些什么样的姓氏呢?在如今我们所沿用的又有哪些呢?看看你的姓是不是满姓改的?

通过翻阅历史资料,我们能够知道满族最大的姓氏,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爱新觉罗氏在其逐渐改化的过程之中,以金姓为最多。我们经常听到的金姓人士,大多都是具有满族血统,或者经过长时间时代演变而延续下来的后代。

除开这些之外,有一些与满清贵族结亲的钮祜禄氏,在如今所改的姓氏是较为少见的,此姓为郎。当然通过对照表我们能够知道的是现今有很多沿用的姓氏都是来自于满族的改化,比如现在的宋以及马、唐、高、齐等等姓氏都是从满族的姓氏当中演化而来,那么说到这儿,我们就不由得想要知道,为何这些从大清灭亡以后的国性改变成了如今的姓氏呢。在我们国家一直以来都是允许少数民族存在的,难道他们不能够遵从自己的姓氏吗?他们为什么会改成汉姓呢?

通过一些资料查证,能够知道的是满族,自从大清灭亡以后,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所以为了防止自己被有心之人迫害,他们不得不改名更姓。因为每一代的朝廷都会有国姓,而不同的朝代更迭之间,为了防止积怨解除仇恨,他们就必须要隐姓埋名,甚至改头换面,这种防止迫害的方式古已有之,所以也是一个最为简单而且沿用至今的方式,因此这些人集体改姓也是可以被理解的。

当然除开这一点以外,他们在满清灭亡以后,想要生活的途径也变得越来越狭窄,因为满清贵族在其执掌大权期间,没有很好的学会生活的技能,所以为了养家糊口也不得不改头换面去融入百姓的生活。但是由于满人的姓氏是较为特殊的,一下子就能够被人认出来,而他们曾经欺负过的人就会因此反过来找他们算账,所以为了自己的生计着想,他们不得不退一步隐姓埋名,让自己变得普通。而他们在这样的一种改变之下,也更好的与汉族融合,成为了满人改用汉人姓氏的一大原因。

一个朝代的更迭,除了有其朝代更迭的必然性之外,也有一些人是为了标新立异,甚至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他们有一些满族青年,为了能够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也开始跟随潮流,改用汉姓。全国范围之内拥有汉姓的人,往往比满族的人更加受欢迎,他们也愿意融入到这个集体当中。通过文化的碰撞以及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他们也开始沿用汉姓,甚至给自己起了各种各样的名字,这就像我们如今的很多人喜欢起一个英文名是一样的,这也是一种时代潮流下的文化演变。

文化的发展是一个相对较为漫长的过程,而姓氏的延用更是有着较为源远流长的历史源头可以追寻。无论是满族人改姓为汉还是两族文化的融合,都可以看出我们国家是一个具有强大包容性的国家,所以在其文化发展过程之中,总是会呈现出异彩纷呈,有求同存异的状态。

这些满族人也是感受到了汉文化的魅力,所以才会改变自己的姓氏,甚至融入到汉族之中。当然满族人的这些改姓的方式,并不代表他们将其自己的根本都忘记了,而是在不同的地域生活之时采用的不同方式罢了。我们如今能够看到的这些满族后代,有一些人也是沿用其原本的姓氏在生存着,不过这都是现代人的一种选择而已。


猫眼观史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不断变革,特别是清帝退位之后,很多满族的达官贵人也没有了后台,不得不自力更生,很多八旗子弟不得不隐姓埋名独立生存下去,还有因为“驱除鞑虏”的运动让很多满族人直接改了姓氏,藏在了汉族人中。 满族人

满族姓氏改汉姓对照表 现在看一下满族姓氏改汉姓对照表,就会发现,汉族人改姓氏的时候其实就是取了原来姓氏的一个字,这个字的谐音跟那个汉姓相同,就用了哪个汉姓。例如爱新觉罗这个姓,就用了金、罗、艾这三个姓氏,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姓氏,改姓人有自己的个人原因。还有乌雅姓氏取了乌的音,改为吴,而吴京就是乌雅姓氏的后人。还要不少名人其实都是满族人,比如英达,他的祖先就是满族人,老舍先生,也就是舒庆春,也是满足的后人,还要著名歌星那英,也是满足的后人。以下是满族的对照表,看一下你有没有可能是满族的后人呢? 满族的子弟
满族姓氏尊贵排名 满族的姓氏中有八大姓排在所有满族姓氏的前列,这八大姓主要是佟(佟佳氏),关(瓜尔佳氏),马(马佳氏),索(索绰罗氏),赫(赫舍里氏),富(富察氏),那(那拉氏),郎(钮祜禄氏)八姓,这八大姓非常有代表性的是佟大为和关悦,他们两个人都是满足人,也就是说他们的祖先在当时也是满族中比较尊贵的人。 满族八大姓 满族女人


用户111176755536


在我国历史上,满族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民族,也是开创了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民族。可是,清朝恰恰赶上了封建时期走向没落的时代,最终,在列强的坚船利炮的轰击,以及国内不断起义的情况下,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走向灭亡。

清朝灭亡之后,包括清朝皇室在内的绝大多数满族人走上了“更名改姓”之路,特别是在更改姓氏方面,满族人把满族姓氏改成了汉族姓氏。

首先,我们来看看当年满族人更改姓氏几种常见的类型。

1、用满族姓氏的谐音来取汉姓。

这种改姓的方式是当年满族人使用的最多的一种方式,可能是觉得这种改姓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之前满族姓氏的内涵吧。利用了这种方式更改的有两种姓氏。

瓜尔佳氏:瓜尔佳氏在满族可是一个非常大的姓氏,这种姓氏贯穿在满族八旗各个旗之中,瓜尔佳氏最著名的还要属清朝五大开国功臣之一的费英东了。最后,瓜尔佳这一姓氏更改了成了“关”,在满族语的发音之中,“瓜尔佳”和“关”比较相似。


塔拉切氏:这一姓氏在满族中人数也比较多,最后,这一姓氏改成了“唐”。从现在满族人的姓氏来看,姓“唐”的满族人还是有一定的规模的。

2、用满族姓氏中的一个字来做汉族姓氏。

这种改姓的方式相比之下还是最容易的,取满族姓氏中的一个字来做汉族姓氏,而且,这种改姓的方式往往是取满族姓氏中一个最接近汉族姓氏的字。

叶赫那拉氏:这种满族姓氏相比之下是除了“金”之外人们最熟悉的姓氏了,慈禧太后就是这一姓氏,正是处于慈禧太后的原因,让这一姓氏在满族姓氏中变得更加尊贵了。最后这个姓氏分支成了两个:“叶”和“那”,我们比较熟悉的歌手那英的祖先就是叶赫那拉氏。


另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姓氏还有“温特赫氏”,温特赫氏也是一个满族贵族姓氏,最后改成了“温”。“富察氏”改成了“富”,“佟佳氏”改成了“佟”,这两个姓氏都曾经出过皇后,一位是乾隆的富察皇后,一位是康熙的佟佳皇后。

3、引用汉字中相同意义的字作为姓氏。

这种改姓的方式要说最有名的还要属清朝的皇室“爱新觉罗”氏了,在满族语中,“爱新觉罗”的意思是“金子”,所以,“爱新觉罗”氏改姓为“金”。不过,出于这个姓氏的特殊性,现在越来越多的满族皇室后裔都改回了这一姓氏,而且,也有很多人当年自始至终都没有改过姓氏,比如说“溥仪”。

另外几种非常有代表性的还包括“倭赫氏”,满族语中“倭赫”的意思是“岩石”,所以,这一姓氏改成了“石”。“阿克占氏”,在满族语中,“阿克占”的意思是“雷电”,这一姓氏改成了“雷”。“尼玛哈氏”,满族语中,“尼玛哈”的意思是“鱼”,由于汉族姓氏没有“鱼”这个字,所以,后来这个姓氏改成了“于”。



以上大致就是满族姓氏中几种常见改姓方式,以及几种常见的姓氏了,

那么,当年驱使满族人改姓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3点原因。

1、满族人已经汉化,接受了汉族的文化。

和汉族人比起来,当年入主中原的满族毕竟是一个外族,虽说满族在中原的统治力度和统治时间远远超过了当年蒙古族,但是,满族人的数量不占任何优势,汉族人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满族,而且汉族的文化也要比满族文化先进,所以,经过了两百年的发展之后,绝大多数满族人基本上融入了汉族人的体系之中,也接受了汉族文化。

其实,发展到了清朝末期,大部分满族人如同汉族人一样,甚至已经出现了满族人自愿更改为汉姓的情况,那时只有那些满族的皇室和贵族们还在严格保留着满族人的各种习俗。等到清政府灭亡的时候,满族的那些皇室和贵族们也想普通的满族百姓一样,将姓氏改为汉姓。

2、清朝灭亡之后,满族人遭到了汉族人的报复,很多满族人因此而死。

清政府成立之后,曾经在江南等地进行过大规模的屠杀,而满族人的这种灾难性行为最终也在他们自己身上上演了,早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后,随着清政府的统治力度每况愈下,全国很多地方出现了汉族人屠杀满族人的现象。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非常出名的要属西安爆发的屠城事件了,当年被屠杀的满族人近10万。另外,太原、南京等这些规模比较大的城镇之中,被屠杀的满族人也有一定的规模。

毕竟当年满族人已经失去了对全国的统治力度,就像是之前那些被八旗军队屠杀的那些汉族人一样,这一次灾难降临在了他们的头上。出于对汉族人屠杀的恐惧,很多满族人纷纷走上了便汉服、剪辫子、改汉姓的道路,想要借此来躲避汉族人的屠杀。


3、即便没有被屠杀,满族人也成了汉族人欺压的对象,满族人迫于生计也要更改姓氏。

辛亥革命取得的巨大成果直接让满族人在全国失去了任何优势,由于之前满族人的统治给汉族人带来了数不尽的灾难,所以,在汉族人心中满族人就是历史的罪人,再加上汉族人长年受到满族人的欺压,这才有了上面说到的满族人被大规模屠杀的史实。

辛亥革命胜利之后,那些没有被屠杀的满族人成了被汉族人欺压的对象,为了生存,满族人只能接受汉族人的种种习俗,让他们自己成为一个“汉族人”,这样他们才会尽可能的避免汉族人的欺压,所以,满族人纷纷改成了汉族姓氏和名字。

总结

总之,满族人改成了汉族姓氏的原因是跟复杂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满族人自己原因。

我们也要知道,满族人改成汉姓并不是从辛亥革命时期开始的,由于文化融合的原因,很多满族人早就有了改成汉姓的念头。

而辛亥革命的爆发,将诸多历史因素放大了,失去了高贵地位的满族人,成了汉族人屠杀和排挤的对象,所以,那个时候的满族人即便是不愿意改成汉族姓氏,也迫于无奈接受了这一事实。


夏目历史君


满族的先民就是女真族。皇太极建号立国之后,将大金(史称后金)更名为大清,将女真族更名为满族。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全国性的政权,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912年,宣统皇帝宣布退位之后,大清国覆灭。作为全国性政权,国祚276年,从努尔哈赤的大金政权算起,国祚296年。

满清政权覆灭之后,满族人大多改姓。这也就是为什么作为全国第三大少数民族的满族(建国初为第二大),在日常生活中很难以姓名判别他们的民族。原因是他们早已经改为汉姓。

满族改姓参照

作为满族第一大姓氏的爱新觉罗氏,大部分改姓为金、肇、罗、德、洪、依、海、艾、铁、普

佟佳氏改姓。(如佟大为)

瓜尔佳氏改姓关、白、汪、鲍。(如关悦)

宁古塔氏改姓宁、刘

富察氏改姓为富、傅

依尔根觉罗氏改姓为

纳拉氏改姓那、南

钮钴禄氏改姓为纽、郎

完颜氏改姓为汪、完、王

马佳氏改姓为马、麻

盛佳氏改姓为

兀扎喇氏改姓为乌、吴

叶赫氏改姓何、赫

尼玛察氏改姓

索卓罗氏改姓

委赫氏改姓

据考证,满族姓氏多达600余个,仅次于汉族。以上为较大的几种姓氏变更情况。

满族人为什么要改姓?

①:汉文化的影响。起初的满族姓氏多源于官职名称、地缘名称、民族习惯、图腾崇拜等等。经过近三百年的演变,姓氏由多字向单字过渡已经成为必然。康熙时期的近臣佟国维,本姓佟佳氏,但其名讳已经与汉姓无二。

②:社会原因。笔者不是破坏民族感情,客观来讲,这方面的因素也是有的。清政府末期缔造了中华民族最屈辱的历史,百姓怨声载道。如果沿用旧姓氏,怕是会带来很多方面的不便。

③:政治原因。满清政府覆灭之后,中华民国承认五族共和,民族平等。这位满足改姓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结束语:在现代中国,奉行民族平等,改姓与否是个人事宜,我们不便多谈。满族文化丰富了中国文化,是中国文化多样性的表现。现今满族也出现了很多优秀人物,如尚海(书画艺术家)、杨静(教育家)、富大龙、黄海波、胡军、佟大为等。满族已经成为力中华民族的一支,不应该怀有其他意图。历史上的事情,应该交给历史,而不是整日挂在嘴边。

【文 / 楚南青史君】

<strong>

<strong>


楚南青史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表现出我们华夏民族的特色。特别是在姓氏方面,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百家姓,更是华夏姓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姓氏。历史上出现过不少民族融合的事例,民族融合促进了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同时也让彼此更加了解。

清人入关,建立了清朝,满人虽然替代了明朝的统治,但是不得不说同时也是满汉文化交融的时期。清朝的统治者对待中原文化虽然有接受的一方面,但是还是认为他们满族文化才是尊贵的。所以,即使他们在中原扎根,他们依旧保留着自己的姓氏并以此为傲。

满族人改汉姓

清朝推翻明朝,实际上也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明朝末期,朝廷动荡不安,百姓们的生活苦不堪言,满人趁机将其取代。

不过,清朝建立之后,虽然存在民族歧视的问题,但是好在清朝的一些统治者还是非常关注民生的,比如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等,他们平叛乱、抚民心,那个时期的老百姓生活还是相对比较安定的。

正是因为在清朝统治之下,天下太平,满人更是没有向汉文化融合的意向。不过,这样的想法在清朝末期就改变了。清朝末期,清政府的统治摇摇欲坠,在皇帝宣布退位之后,清朝灭亡,而那些一直被他们视为尊贵的满族姓氏也改为了汉姓。比如,爱新觉罗一族改成了汉姓中的金姓。

防止被迫害,寻求生存而改变姓氏

清朝灭亡之后,民国政府承诺会保证皇帝家族的吃穿用度,他们虽然不再是封建社会中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但是依旧可以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但是,比起皇帝一家,普通的满族民众的生活就不是那么好过了。在满人统治期间,满人居高自傲,歧视中原人。但是在清朝灭亡之后,情况就反过来了,饱受压迫的中原人也不会给压榨过他们的满人好果子吃。

很多为了能够找到工作,寻求生存之路的满族人不得不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汉姓,通过隐姓埋名的方式得到机会。不仅如此,一些满族的贵族在自己风光之时的罪过不少人,同时也为了躲避民国政府追查,改变姓氏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

为了能够取得进步而改变姓氏

清朝灭亡之前,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满清青年就已经意识到了清朝灭亡已经是大势所趋。同时,在孙中山先生筹备革命期间,不少的满清进步青年参与其中,并且他们心里的革命思想意识已经非常深刻。

而且在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成立,他们更加认识到共和思想的重要性,同时更加摒弃封建思想,为了摆脱旧思想的束缚,改满姓为汉姓就成了他们表达自己对进步思想的追求。他们的这一做法,无疑也是受进步思想的影响。


旧时楼台月


受汉族影响:满族人的姓氏是其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的反映之一。在满族共同体形成时期,其姓氏是多音节的,用汉字写就是二个或二个以上汉字共同组成。满族入关后,其姓氏逐渐向单音节过渡,即与汉族单字姓氏相同,其姓氏实质上既有原多音节姓氏的内涵,又有与汉族姓氏相同的单音节的表现形式,形成了满汉兼融的姓氏文化特质。

2.迫于生计:1912年,清帝退位后,长期不学无术的八旗子弟没有其他生存技能,对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做小商贩是唯一的出路。卖水果、卖鱼、上鞋底……根据调查,在辛亥革命之后,终日流落街头,到处打零工的满族人约占到20%。与经济上的窘迫相伴随的,是更加让人难以容忍的歧视。为了生存,八旗子弟埋名隐姓,隐藏满族身份。妇女脱下旗袍,改穿汉服,家家户户收起悬挂着的从东北老家带来的祖宗袋,只在除夕夜,才敢偷偷拿出来拜祭先人。一时之间,满人改姓的风潮兴起。

3.避祸:当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时候,孙中山先生提出“驱除鞑虏”的口号,北京以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满族旗人并没有因此逃回老家去,而是纷纷改成汉姓,使用汉文汉语,就地包装成汉族。

4.新时期的政策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实行民族大团结政策。通婚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打破了各民族贵族与平民的界限,各族通婚不受到限制,只依据传统习俗“同骨同姓不通婚”,遵守氏族外婚制,严禁氏族内联姻;其次,彻底打破了在本民族内通婚的狭隘观念和民族偏见与歧视,发展了民族通婚。北方各民族与大批汉族实行杂居,原各少数民族贵族和平民普遍与汉族结亲。


阿宝真的很nice


严格来讲,称“满族姓氏改汉姓”,还是不太准确的:

首先,满族是个近代词汇,但凡谈及清代历史,当用“女真”“满洲”“满人”等称谓,而不宜采用“满族”一词;其次,满人改汉姓,不仅仅是近代(答友多强调辛亥革命以后)才出现的。

满洲人是有姓的,但在很快就出现了汉化。

满洲人的姓,叫做“哈拉”,多是由地名或是部族名演化而来的,其所反映的内核问题便是,某一血族成员在地域和血缘上关系的亲疏远近。这个问题是很容易理解的,与历史上汉人姓氏的产生和演变并无本质差异。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满洲八大姓”之说,但实际上所谓的“八大姓”也仅是个概称,只不过是满洲比较显赫的姓氏而已。如深究起来,许多大的姓氏又衍生出了许多氏,例如瓜尔佳氏姓便包括苏完瓜尔佳、叶赫瓜尔佳等十二个大氏。

历史上,满人的习惯是“称名不举姓”。举个大家所熟悉的例子,清朝的和珅原本是名,而并非是姓,他的本姓为钮钴禄氏。不过,按照称名不举姓的习惯,和珅的姓“钮钴禄氏”一般不会在见面时被算作称谓的一部分。

如今满族人的姓氏中,确有大量汉姓存在,而且由来已久。不少答主一再强调,这其实主要是受辛亥革命的影响,即清亡后满人为求自保而改为汉姓。但事实上,这仅仅反映了民国后的一段历史。

满人改汉姓由来已久,绝非始于辛亥革命

早在明末清初时,便有一些汉人加入到了女真(满洲)阵营,被编入八旗。当时,一些归附满洲的汉军八旗,也会对自己的本姓进行“加工”——加上“佳”或“尔佳”,比如佟佳氏、王佳氏、张尔佳氏等等。

上述被“加工”过的汉姓,其意思便犹如民间俗称的“老佟家的”“老王家的”或“老张家的”等等。这类姓虽然看起来像是满姓,其实也是汉姓,却存在于八旗组织。

另一方面,上到清统治者,下到满洲八旗,始终未能脱离汉化的趋势。在清朝皇帝的名字中,顺治帝的名字“福临”,其实就是汉名,与努尔哈赤、皇太极均有所不同。这种改变虽然尚未触及到姓氏,却也反映出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汉化”。

中国古代民族史中,有一个避不开的问题,那就是汉化。作为清朝统治者的满洲,同样也是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满洲人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不再提及自己光耀的本姓,而是使用改后的汉姓。

举个明显的例子,到嘉庆年间时,有些爱新觉罗的子孙,平常竟使用了汉姓,对人声称自己姓“金”,而有些宗室子弟也自称姓“赵”。

其实,这些行为倒也很容易理解,试想,在周围绝大多数都是汉人的情况下,自己的姓有多个字组成,总显得有些另类。正因如此,有的满人便截取本姓中的某个字作为单字姓,比如舒穆禄氏改姓舒、富察氏改姓富、董鄂氏改姓董。

当然,满洲姓氏的汉化过程,也存在着“阻力”,或者说是引发争议的一面。在清统治者中,康雍乾三帝便比较注重保持“国语骑射”,甚至干预满人姓氏的改变。比如,乾隆帝就曾要求旗人名字中的第一个字不允许用汉姓,以防止被误解。

满人改汉姓,还与满语的汉译有关

作为清王朝的统治民族,满洲虽然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毕竟要面对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的汉民族。这样,满洲人有时便需要将满语汉译,用汉字来表达其汉译。在涉及姓氏时,受汉字书写习惯和汉人姓氏的影响,便很容易向汉姓靠拢。

当然,到了清末,特别是辛亥以后,面对强烈的排满情绪,不少满洲人为求自保,也只好刻意隐匿自己本姓,对外改用汉姓,有时甚至连自己的八旗身份都隐匿了。


史海烂柯人


这是因为你不了解满族的文化与历史。满族本身没有姓,至少没有现在你头脑中的这种姓。如今中国人所理解的“姓”这个概念是来自汉族的。你所说的“姓”其实是指汉族文化中的那种“姓”。但在满族的文化概念中是没有这种东西的。满族所谓的“老姓”其实根本不是姓。比如:完颜、瓜尔佳、富察、觉罗、马佳、李佳、那拉....这种东西,满族自有一套其本民族的理解方式。满语把这些称为“哈喇”所谓哈喇翻译成汉语,其实就是“源亲氏族”的意思。也就是说,满族老姓其实是氏族的名称,而不是汉族意义上的姓。今天很多汉族人把满族的哈喇叫复姓,完全是在用汉族的思维习惯去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结果产生了这种错觉。在历史上,满族人是基本不用姓的。比如:敖拜、明珠、阿桂、福康安、荣禄......,你可以看看这些人的名字,如果不查资料你能知道他们姓什么吗?再看看近现代的满族人名:启功、秉志、裎林、铁瑛、卜山、乌拉熙春、英达、齐秦.....如果不是跟人家很熟你恐怕也很难知道他们的老姓吧?清代,满族在入关以后取了一些临时的汉姓,目的只是为与汉族交往方便。这些姓是不固定的。也可以随意更换。比如,索卓罗家族就可以把索姓与曹姓随便换。爱新觉罗家族也可以把金姓和肇姓随便换。近代以后,很多满族取的汉姓的确有迫于压力。主要是两次,一次是在辛亥之后,迫于当时形式而改汉姓。第二次是在60年代,迫于红色压力而改汉姓。但这些汉姓也未必是固定的,有时候也在经常换,只是应付户口登记而已。

豆豆随手拍


我单刀直入,就回答满族人为什么要改汉姓的问题吧。姓氏对照表网上可以轻松搜索到,没有重复展示的必要。

我的回答:满族人改汉姓,历史由来已久,而决定性的因素,是由于辛亥革命之后强烈的排满风潮。

下面我分成两个板块介绍这个问题,第一个板块满族人为什么要改姓?第二个板块,满族人改成汉姓的三种规律。


1,满族人为什么要改姓?

首先要指出,满族人改汉姓,早在唐朝就有过,当时不叫满族,叫做靺鞨(读音漠河)族。那时候靺鞨族首领归顺唐朝之后,就被赐姓为李。

到了明朝的时候,女真人中的佟佳氏,也就是后来号称占据清朝官场半壁江山的“佟半朝”佟姓,他们和汉族人有着密切的生意上的来往。佟佳氏因为长期和汉族人打交道,说汉语,穿汉服,甚至在明朝朝廷里面当官,是女真族里面历史最悠久,身世最显赫的大家族之一,后来也成为满族老八姓的首位。

佟佳氏后来对外就称自己姓佟。

顺便说一句,为什么佟家在清朝这么厉害呢?这是因为,努尔哈赤曾经是佟家的倒插门女婿,顺治、康熙、道光三朝的皇后,都是佟家的姑娘。

所以你就知道,为什么《雍正王朝》里面,佟国维和隆科多为什么那么牛气了吧。

所以说,满族人改汉族形式,由来已久。

但是,真正促使满人大规模改汉姓的,是辛亥革命。

回答历史问题,不应该避讳类似这样的问题。当年清兵入关的时候,为了征服汉族老百姓,采取了残忍的血洗政策,不管是扬州十日还是嘉定三屠,那都是历史上抹不去的惨烈事实。

同样的,在辛亥革命之后,席卷全国的排满行动,也是没有必要回避的事实。

这里铁锤就举两个地方的例子,足以证明当时排满的严重性和惨烈。

第一个地方,当然就是辛亥革命的发生地武昌。武昌起义爆发之后,那些满族的八旗军人不是战死就是被杀掉。武昌城里面满族四大姓:包、扎、铁、布无一幸免,八旗会馆也被革命军一锅端。有人也许会问,怎么鉴别满人和汉人呢?脑门上也没有写字儿。

其实很好分别,因为那时候,汉人和满人是分开住的。满族人居住在自己的满城里,而且他们的服装、语言都有自己的特征。再说,满族的女人是“天足”,是不裹小脚的,一眼就看出来了。

武昌起义之后,城市里面满族人被杀的有多惨?有一位在现场的传教士回忆说,当时上万具满族男女的尸体倒在大街上,极其凄惨。

但是最凄惨的不是在武昌,而是在西安。

1911年10月22日在西安发生了大规模针对满族人的流血行动。著名的传教士李提摩太在自己晚年回忆录《亲历晚清四十五年》中记载了其中的惨烈。

李提摩太可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跟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恭亲王这些影响晚清政局的关键人物都有密切来往,虽然和曾国藩没有什么瓜葛,但是和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关系密切,还是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的家庭英语教师!

可以说是最能影响清政府政治的外国人。

李提摩太在回忆录中称,当天有一万五千名满人被杀死。在回忆录里还记载了杭州和河南发生的大规模排满事件。诸君如果有条件可以翻阅这本回忆录,对了解晚清中国很有帮助。

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在当时剧烈的排满浪潮之中,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满族人采取了各种自保的策略。他们剪掉长辫子,穿上汉族的服装,女孩子开始裹小脚,对外都声称自己是汉族人。

但是有两个地方算是例外,就是北京和东北。

因为这两个地方的满汉共存的历史悠久,满汉通婚也非常的普遍,互相之间没有那么多的芥蒂和仇恨,因此在东北和北京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排满事件发生。

即便如此,那些以前的满族老爷也受到了冲击。旗人没有了政府给予的特权政策,生活水平急转直下,社会交往中也经常受到打击。满族的姓氏以前是他们的骄傲,现在成了沉重的负担,备受歧视。

在种种压力之下,满族人纷纷改名换姓,成为了假汉人。

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前的满族人才开始重新填报了满族。

就连相声大师侯宝林,也是到了1980年才承认自己是满族人。

2,满族人改汉姓的三个规律。

第一种,按照满族姓氏发音的第一个音节或者谐音改成汉姓。

比如佟佳氏就改成了佟姓,演员佟大为就是佟佳氏。瓜尔佳氏就改成了关姓,关之琳和关晓彤这一老一小两大美女,就是瓜尔佳氏后裔。

第二种,按照满族姓氏的原始意义改成汉族姓氏。

比如钮祜禄氏,就是清朝第一贪官和珅他们家的姓氏,在满语里面,钮祜禄的意思是“狼”,可是姓狼太难听,于是变形一下,改姓“郎”。著名钢琴家郎朗,就是钮祜禄氏后裔。

第三种,“随名姓”,就是取爷爷或者父亲名字中的第一个字,作为汉化的姓氏。

比如有个满族官员名字叫海臣,后来他的后代就改成海姓。

后来还有很多的满人,随意取了汉族的形式,改换门庭。据资料统计,在辛亥革命之前有旗人600万,辛亥革命之后初期,旗人的数量下降到了150万。但是改革开放之后满族的人口呈现稳步增长的特点,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满族人口已经达到了1038万。

总结一下:满族人改汉姓,历史很悠久,但是最大的推动力来自于辛亥革命之后的排满运动。随着社会的变迁,许多满族群众改回了自己的民族属性,但是因为多种因素和习惯的影响,大部分满族群众还是保留了汉姓。

《满族研究》2013年第四期《满族老姓汉化考》

《民族研究》1983年第一期《满族姓氏述略》

我是铁锤文史,欢迎关注留言转发我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