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長,孩子貪玩不看書,你是如何勸學的?

教師大保



你慣的吖104414336


我家孩子上幼兒園中班 睜開眼就看手機 玩遊戲 我比較慣孩子 孩子太小打不得罵不得 就是打了也不長記性 教育孩子父母先以身作則 放下手機 陪孩子做做手工乾乾家務 抹桌子獎勵一個硬幣 打掃地面獎勵兩個硬幣 主動完成作業獎勵三個硬幣 慢慢孩子在獎勵的誘惑下玩手機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多借鑑一下猶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


湖畔人家小城日記


玩是孩子天性,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玩的[呲牙]

我們家孩子作業我們是屬於放任階段的,好多次老師給我打電話說,孩子作業沒完成,我把做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的觀點跟老師溝通了,然後請老師按照學校規定嚴肅批評教育不認真對待作業的學生,最嚴重一次被老師請到教室外面站了五分鐘,並嚴厲告誡下次如果還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在學校期間就不用做作業了,老師也沒有義務督促學生完成作業,因為做作業是自己的事。自那以後,做作業的大事解決了。當然,並不是我不管孩子的學習,而是,自己的事情就應該自己做,這是我們家的家規,並一直貫徹執行。當然,這個過程斷斷續續持續了有半年之久,中間我們也猶豫再三,最終還是忍住了,學習很重要,但是內在學習動力和學習習慣應該高於這個階段的學習內容,畢竟孩子在幼兒園階段,一切都來得及。後來,孩子學習習慣規範以後,學習自主性和能力提升非常明顯,我們不用守著作業,只是每天家庭互動時間把原來的玩耍時間換成了自由活動時間,我跟爸爸最開始選擇看書或者練字孩子自己玩玩具,慢慢的孩子也開始看繪本或者畫畫,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們也變得輕鬆。好的教育就是改變我們自己,用榜樣效應去影響孩子。



圖丫視


你好,我是彩虹煊煊,如今也是五歲孩子的媽媽了,對於孩子貪玩不愛看書,我也曾經苦惱過,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也在嘗試各種方法,今天分享幾點希望能幫到你。

一:孩子貪玩是天性,人人都愛玩,但是作為家長的我們要為孩子合理的規劃好玩的時間和看書的時間。

二:跟孩子建立起互信的關係,讓孩子打從心底敬佩你、信賴你;這樣一來,你再讓孩子做什麼,孩子就會乖乖聽話了。

三:先不要逼迫孩子去看書,先去找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去做,家長陪孩子做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回頭讓孩子陪你完成看書任務。

四:家長平時要多看書,時間久了,孩子也會慢慢被吸引過去的。如果自己都不愛看書的話,有什麼資格要求孩子去看書呢!

五:找親戚鄰居家或者朋友家的孩子一起看書比賽,這樣更能激發孩子的看書興趣。

六:制定看書目標;比如一天一本或者兩天一本,養成孩子的看書習慣,孩子才能自覺地去看書。

以上是我的個人分享,歡迎大家評論區發表不同觀點。


彩虹煊煊


關於孩子貪玩不愛看書的問題,我的觀點有以下幾個方面。一、玩是孩子的天性。應該說沒有哪個孩子不喜歡玩,孩子愛玩不是壞事,他們需要在玩中成長,在玩中學習,在玩中尋找樂趣,在玩中迸發“創意”,如果孩子能夠貪玩,那麼他同樣能迷上學習,關鍵看如何去引導。二、習慣需要養成。培養孩子愛學習習慣亦如此,家長要有耐心,用溫火慢慢烘,一點點持續“加熱”,終會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需要指出的是,家長切忌心急,總想讓孩子一下子成為“理想的孩子”或“聽話的孩子”,那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必要的,他們畢竟是獨立的個體,不可能完全成為父母理想化的孩子。三、家長要善用教育方法。就糾正孩子貪玩毛病,可嘗試延緩滿足和飽和補給。所謂延緩滿足,就是拖延一段時間滿足需求,所謂飽和補給,就是在達到飽和狀態後繼續給予。前者因拖遲時間後興趣下降,後者因過飽和而疲勞失去興趣。延緩滿足不多強調了,關於飽和補給,有個精典例子,一個母親糾正兒子“玩火”,不是強硬制止,而是給兒子一包火柴,讓兒子劃下去,直至兒子劃夠了,不再喜歡。糾正孩子貪玩也可借鑑此類做法。四、要嘗試抓關鍵節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關健的環節和時間節點,我們要善於運用這些時間,在教育孩子上激發“振撼”效果。如孩子在某方面取得成績、獲得表揚時;如孩子看到某個人因沒文化生活困窘時;如孩子因貪玩造成學習跟不上被人瞧不起時等等,我們要讓孩子從維護自尊、不甘人後、力求更好上做得更好,也就是從調動主現能動性上激發孩子,使之發自內心知道學習、樂於學習。圖片來源網絡





渺星人


我們先來看一個典型的案例。

武亦姝這個名字被大家記住是在2017年的《中國詩詞大會》這檔節目中,16歲的少女擊敗北大博士生陳更奪得冠軍,被稱為國民才女!16歲的武亦姝憑藉優秀的表現征服了眾人,然而她的優秀僅限於此嗎?

本來有機會保送到北大,但是武亦姝拒絕,因為清華才是武亦姝的最愛。

2019年武亦姝如願考入清華!不僅在開學典禮上被清華校長名錶揚!而且軍訓後用700字感言登上國防時報,獲得了教育部官微的!這樣優秀的才女,小的時候可不是這樣的。

武亦姝的媽媽是小學美術老師,父親是一名律師,武亦姝小時候貪玩,不愛學習,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學渣”。武亦姝在一次採訪中,感恩父母自己的教育,自己能夠走到現在,離開父親的“四點半”。

所謂父親的“四點半”就是在父親下班後,每天下午準時4點半關機,在四點半之後的時間,父親陪著武亦姝一起學習,看書,背詩詞,玩一些益智遊戲,堅持了十年。培養了武亦姝良好的學習習慣,正是這樣的學習習慣讓武亦姝在今後的學習海洋中劈波斬浪,勇往直前,豐富了頭腦知識,享受了學習的樂趣。

我認為題主的問題就是沒有讓孩子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他厭學貪玩。如果孩子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比如沒有固定的寫作業時間、沒有固定的要求、學一會玩一會等等,慢慢就會導致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習慣。”

若是家長正確地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孩子就會因為慣性而主觀地進行自主地學習,給自己的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作為一種成功的保證。

一、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原因

1、孩子找不到學習目標和動力

哈佛大學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關於目標對人影響的跟蹤調查,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條件都差不多的年輕人,調查結果發現:

27%的人,沒有目標可言;60%的人,目標比較模糊;10%的人,有比較清晰但大多是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十分清晰且長期的目標。25年後跟蹤調查發現,他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3%的人,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創業者、行業領袖、精英;10%的人,成為各行各業不可缺少的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60%的人,他們過著安穩的生活,但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

最後那27%的人,他們幾乎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常常失業,靠生活救濟。

事實上,很多孩子不是不想學,而是找不到學習的目標,沒有動力,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為什麼而學;孩子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總是無法自主學習,從而喪失了培養學習習慣的形成機會。

2、父母期望過高

伍綺詩說:“父母越是關心你,對你的期望就越高,他們的關心就像雪一樣不斷落在你身上,最終把你壓垮。”

有很多父母都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孩子學習成績好,以後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所以經常給孩子施加壓力,比如規定孩子必須考XX分,必須考到班裡前X名等,完全忽略孩子的承受能力,導致孩子打從心眼裡牴觸學習,厭倦父母的說教。更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而且很多孩子活在父母高期望下,也註定不會快樂。

3、父母拿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的孩子

英國牛津大學的一位教育學教授說,他研究了幾百個有天賦的孩子,結論是真正能讓孩子在未來取得成就的是他們的創造力、自控力、自我激勵、和“偶爾眼裡放出的光芒”。每個孩子的天賦和興趣都不一樣,有的顯示出某方面的稟賦早一些,有的可能晚一些。父母不必整天盯著別人家的孩子,看人家看什麼學什麼,然後回家就逼自己的孩子。或者孩子面前說別的孩子哪好,哪比你強,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學習心生反感,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材料,放棄自己,用玩樂來麻痺自己。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方法

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幫助孩子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識並加靈活運用,可以說是幫助孩子提高成績的一樣法寶,

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現代實驗科學的始祖、科學歸納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談到習慣時深有感觸地說: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那麼父母怎麼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1、父母做好榜樣

心理研究表明,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不是取決於父母怎麼做怎麼說,而是取決於父母是什麼樣的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能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

父母要使孩子熱愛學習不貪玩,自己必須勤於讀書,努力在家庭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如果父母整天沉迷於麻將、電視、跳舞、應酬中無可自拔,那麼要想孩子"出汙泥而不染"是不可能的。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第一導師,他們的生活態度會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影響孩子。很多父母自己天天看電視打麻將卻要求孩子努力學習,孩子對電視、麻將的興趣肯定會比對書本的興趣大。因此,父母想要孩子成為愛好學習的人,最好的辦法應該是自己先成為愛學習的人。

我和老婆平時除了有點好吃之外,什麼麻將打牌、唱歌跳舞都不沾的,家裡也有各種書籍,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在家就是看書,每次孩子貪玩,不聽話的時候,我們就是看書,慢慢的孩子受我們影響,把手中的玩具放下,開始看畫報,大一點就看兒童讀物,所以現在我們很少督促他學習,因為他知道自己什麼時間該學習了。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和起跑線。我們從來不對孩子說以後靠你了,我們告訴孩子,父母給你學習的條件,以後只能靠自己的。學習能開闊視野,能增長知識,雖然不一定能掙錢,但可以讓你今後有選擇自己命運的權利。

2、不斷鼓勵和啟發孩子

一位教育學家指出:孩子在學習上的進步,80%歸功於父母的鼓勵和啟發。

在孩子習慣的培養中,如果在他做得好的時候我們多多鼓勵和啟發。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比如,兒子寫語文作業通常要半小時,突然有一天20分鐘就寫完了,我便說:“兒子,你今天只用了20分鐘就寫完語文作業,比以前快了十分鐘,變厲害了”,受到鼓勵的兒子聽了後心裡暖洋洋的,然後我接著啟發孩子說,你為什麼做這麼快,因為你已經掌握了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就是學會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語文作業中,這讓你的思考和做題速度變快了,所以語文作業就完成得快,你明白嗎?

所以通過父母不斷的鼓勵和啟發,學習可能逐漸成為了他喜歡做的事,而且當孩子領悟了好的習慣帶給他的進步,可能就會自覺地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在用父母的督促。

3、陪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的學習興趣

有些孩子貪玩是因為缺乏學習興趣,所以父母需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學習中找到快樂,找到成就感。父母可以幫孩子把書本上的知識與生活中有趣的事聯繫在一起,讓死板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起來。還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比如父母和孩子一起猜物品,把鬧鐘、手錶等小物件的東西藏起來,讓孩子尋找,找到一個物品就用語言描述出來,父母猜一猜是什麼。如果孩子朗讀不好,可以請其他的孩子來到家中與孩子一塊兒讀;如果孩子寫字不好,可以找來別人的作業本,讓他當醫生,治一治有病的字,再幫著改過來,讓孩子覺得學習中有無究的樂趣,把孩子愛玩的心發揮在激發孩子學習興趣上,促進他們獲得更多知識,從而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把學習習慣養成。

三、總結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題主不妨按照以上方法去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最後把龍應臺寫給兒子安德烈的一段話送給大家: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小二黑說育兒


我說說我的情況。我的寶寶是五歲,幼兒園中班,雖然暫時沒有升學壓力,但是哈哈哈母親是很容易焦慮的,我分享一下我的方法,供你參考。

1、製作時間表,我會給他做一個時間表,具體到每個時間做什麼,小時為單位,如圖所示。

2、與他商量,達成獎勵機制,表上可以有100顆星星,那二月底我們結算,80顆以上可以換價值XX元的獎品,90顆…100顆…是協商哦,不是規定。

3、高質量陪伴,這些項目裡面有些是需要陪著的,比如畫畫,給他定一個主題,如動物王國,海底世界等,讓他畫,他可能會問你,你可以在邊上和他一起畫或者幹自己的事,給他解答一下。

4、多形式開展讀書看書,比如我會讓他每天學一個成語,驚弓之鳥啦,狐假虎威啦,他才五歲也不認識幾個字那你得和他一起,比如你領讀他跟讀,然很呢,分角色扮演,最後複述。

我和我家小孩比較喜歡玩“完形填空”,即關鍵的地方他說,其他旁白我來,例如狐假虎威,狐狸被抓住了,他(鎮定地)地說:你不可以吃我,因為(我是老天爺派來管理百獸的)這樣,她會比較喜歡。

5、擺正心態,老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您如果自己都不想看書,就別逼他了[呲牙]






鐵甲大敢敢


家長您好!

您的這段描述裡有以下幾個信息:

1.貪玩、拖拉:這些是定性的概念詞,不同的人會對這兩個詞有不同的認知。比如相同的作業,有人認為超過30分鐘就算拖拉,有人卻覺得一個小時內寫完就可以。所以,要想解決問題,需要拿具體事例來說明。

2.不愛看書:這就非常的具體。培養讀書的習慣,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①一個安靜、獨立的讀書環境;②一些孩子喜歡的優質書籍;③願意陪孩子一起讀書的父母。孩子的讀書習慣,是需要父母潛移默化引導的。基本上需要經過幾個階段:給他讀書(父母讀,孩子聽)—陪他讀書(父母孩子交替讀、交流書中內容)—聽他讀書(父母聽孩子讀書,並啟發提問)—跟他讀書(孩子開始給父母推薦書籍)。小時候第一個階段的基礎沒打好,後面就還是需要花時間經歷這個階段。

3.勸學:是隻用嘴巴來管理孩子學習嗎?那這是遠遠不夠的。要身體力行幫助孩子學習。①從一個點開始,想辦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比如通過陪他做一些科學小實驗,讓他對數學產生興趣等。②跟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記住,是跟孩子一起制定,不是家長定好要求孩子去執行。聽聽孩子的想法,要相信孩子。③適時鼓勵孩子做的好的方面。比如,一張卷子作對了三道題,那就把眼睛放在那三道題“哇,這三道題你做對了噢!你用什麼方法做對的?”用這樣的方法一點點恢復孩子的自信心!

最後,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自我成長不足的問題。推薦幾本書給您作為自我成長的工具:《正面管教》、《家庭教育》、《優秀是訓練出來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敏思育兒


貪玩是孩子的本性,但是玩也是一種學習。

在西方國家6歲之前,父母不會給自己的孩子報任何的補習班,孩子在六歲之前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玩。父母會從中觀察孩子性格,愛好。為他們6歲之後做好計劃。但不意味著孩子6歲之間只懂玩,不識字。有一句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在平常的玩耍中,父母可以時時教孩子一些知識,例如數學基數數12345,簡單的加減法。

語文裡的實物認知,可以通過電視,圖紙,玩具來辨認。實際上中國的幼兒園大多數也是這些知識。

如果是7-12歲的孩子,小學階段。這時需要父母的監督。最好的監督方法就是陪孩子一起學習。孩子在一旁寫作業,你在一旁看書。大家一起學習才有學習的氛圍。這也是一種身先士卒的表現。一個愛學習的父母,他的孩子也一定會喜歡學習。因為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如果是13-15歲的孩子,也就是初中階段。這是孩子最叛逆的時候。這個時候相互溝通是最重要的。例如週末回來,晚上孩子要出去和同學玩,相互之間要有溝通。孩子什麼時候出去,什麼時候回來,回來晚了怎麼辦。這些都是要相互溝通的。

如果是的孩子是高中生,在學習上您就不用管那麼多了,你更多需要的是配合他。孩子到了高中的年紀,父母要教他的更多是生活上的東西。例如嘗試和他一起去買菜,讓他協助你做飯,安排一些家務活給他幹。這些生活的點點滴滴目的就是為了讓你和孩子之間有更多的時間相處和溝通的機會,讓孩子懂的父母的艱辛和期望。


果子PR教學


孩子貪玩而忘乎所以,主要是約束力不夠,制度的制定正是糾正的最佳方式。比如制度可這麼定:放學後馬上做作業,不做完作業或不做完任一科作業不準看電視,也不準出去玩。

制度定出來後,要照著做,家長們要做好以下工作:

1、抓好督促檢查,不要一陣風,時冷時熱、時管時不管,那樣制度就不起作用了。

心理學解讀:根據行為心理學的觀點,通常要讓人形成一種牢固的行為習慣,就需要一個牢固的刺激(也就是你的鞭策),經常變化的話會讓人產生困惑。

2、開始對孩子的要求不要太高,可一步一步來。只要孩子能做到先做完一部分作業再看電視或看電視和玩的時間比以往減短了就算進步了,逐漸再提高要求。

心理學解讀:先讓對方讓步一點點,再“得寸進尺”,這在心理學中被稱為登門檻效應。求人辦事時也可以用此法,往往原先根本不可能同意的事情,一點點來,總能得到想要的結果。

3、做好總結。最好一星期進行一次總結,如果孩子表現得好,星期天可以讓他看動畫片、或帶他去公園玩玩,也可以給孩子買點他喜歡的學習用品,作為一種獎勵。

心理學解讀:根據行為心理學的觀點,在孩子出現正確的行為之後,及時給予獎勵,有強化和加固這種行為的作用,是一種正向的引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