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婴究竟是何种身份?胡亥没杀他,赵高又立他为王?

林城布衣10001


沙丘之变后,野心勃勃、机关算尽的赵高在冤杀了蒙氏兄弟、屠戮了皇室子弟、铲除了丞相李斯,最后又逼死秦二世之后,原本以为挡在自己面前的一切障碍都已扫清,自己终于可以登上那个至尊无上的宝座,谁知最后还是败给了自己的心虚。

在逼迫秦二世自杀之后,赵高从他的身上摘下了皇帝的玉玺佩戴在了自己的身上,向大殿中央那个至高宝座走去,谁知他刚一走过去,大殿就剧烈的摇晃起来,如此三次,群臣都向他投来了异样的眼光,无声的抵制他登基称帝。天怒人怨,赵高自知德不配位,无奈之下,只能迎立子婴。

然而在子婴继承大统之前,赵高还是给自己留了一手,他声称六国相继起事,秦帝国的国土面积已经大面积缩水,并失去了对六国的控制权,因而子婴即位只能称“秦王”,而不得再称皇帝。所以秦朝从立国到灭亡一共经历了“两帝一王”,即秦始皇、秦二世和秦王子婴。

这个子婴究竟是什么来头?为什么在胡亥和赵高屠戮秦始皇的儿子们时子婴能够逃过一劫?他又有怎样的结局呢?

一、子婴身份之谜

关于子婴的身份,文献上的记载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秦二世的侄子。《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兄子”就是秦二世哥哥的儿子,也就是秦二世的侄子。

第二种,秦二世的哥哥。《史记.六国年表》记载:“赵高反,二世自杀,高立二世兄子婴。子婴立,刺杀高,夷三族。”根据《六国年表》的说法,子婴又成了秦二世的哥哥。

第三种,秦始皇的弟弟。《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诏始皇弟,授之玺”。在《李斯列传》中,司马迁又说到子婴实际上是秦始皇的弟弟。

一本《史记》关于子婴的身份居然有三种说法,可能时间过去的有些久,连太史公司马迁对子婴的真实身份也不太确定,既然文献的记载有出入,没能统一口径,但是我们还是能从其他的资料中找出蛛丝马迹,以推测出子婴的真实身份。

  • 秦二世侄子一说

在上述三种说法中,子婴为“二世兄子”的说法最为流行,东汉班固的《汉书.高帝纪》也用了此说,后世很多学者多支持此种说法,连最流行的工具书《辞典》和《辞源》也将子婴解释为“二世兄子”,并进一步指出是扶苏之子。

然而,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二世兄子”的说法有问题:

其一,年龄不符。如果说子婴是秦二世的侄子,秦始皇长子扶苏的儿子,秦始皇只活了五十岁,即使他十七八岁就生下长子扶苏,扶苏也是十七八岁生下子婴,秦始皇死时,子婴也只有十六、七岁。秦二世胡亥在位三年,子婴即位时最多不过二十岁。

然而在《史记》中有多处记载子婴被赵高立为秦王时,曾与其子杀赵高之事,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子婴,他的儿子能有多大?最多也就五、六岁,这么小的年龄能给他的父亲出谋划策吗?能参与诛杀赵高这么大的事情,足以说明,子婴的两个儿子年龄最起码应该成年了,子婴如果是秦始皇的孙子,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儿子。

其二,地位不称。《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赵高在谋害了秦二世另立子婴时,曾说:“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婴。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赵高的话虽然不能保证完全的真实,但是如果没有一点说服力,也恐难服众。从他这句话来看,子婴应该是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的。

如果子婴是秦二世的侄子,年龄不过十六七岁,参与社会的程度肯定不深,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不会那么大,“百姓皆载其言”的可能性就不成立了。

通过以上两点,子婴为秦始皇之孙、秦二世之侄的说法应该不实。

  • 秦二世哥哥一说

根据史书记载,秦二世被杀时是二十三岁,如果子婴是秦二世的哥哥,年龄必然在二十三岁以上,秦始皇五十岁病故,他的儿子最大的可能有三十岁左右,按照这个推算,子婴的儿子可能十多岁,那么父子俩商议诛杀赵高的事情勉强说得过去,但是仍然有两点存在质疑:

第一,子婴何以能逃过秦二世的屠刀?秦二世登基后,由于是篡改遗诏得来的皇位,他即位可谓名不正言不顺,为了地位的稳固,赵高向他建议最好能斩草除根,诛杀诸皇子。于是,十二个公子在咸阳街头被斩,连十个公主也被车裂而死。就这样,秦二世将自己的兄弟姐妹诛杀殆尽,如果子婴是他的哥哥,怎么能逃得过秦二世的毒手?

第二,子婴有什么资格能进谏秦二世?据《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二世登基后,赵高首先要拿蒙恬、蒙毅兄弟俩开刀。此时,子婴曾向秦二世进谏:我听说赵王迁杀了他的大臣李牧,燕王喜派荆轲刺杀始皇帝,齐王建杀忠臣而信用后胜。最终这三位国君都因此而死,弄得了个国破家亡、身死族灭的结局。蒙恬、蒙毅都是我们大秦的重臣,如果杀了他们,将会内失臣心,外失民心,万万不可啊!秦二世没有听进去子婴的劝谏,还是杀死了蒙氏兄弟。

子婴敢于劝谏,而且劝谏的话说的很重,丝毫没有给秦二世留面子,虽然秦二世最终没听进去,但是并没有治子婴的罪,这说明什么?说明子婴的身份不一般,不是秦二世轻易能动的了的。如果子婴真的是秦二世的哥哥,说出这一番话,触怒秦二世的逆鳞,能不被杀吗?

所以子婴是二世之兄的说法应该也不成立。

  • 秦始皇弟弟一说

排除了前两种说法,就只剩下秦始皇弟弟一说了,此种说法比前两种更为可信,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年龄相符。

子婴如果是秦始皇的弟弟,此时的年龄也应该在四十岁左右,这个时候有年长的儿子很合理,与其商量诛杀赵高一事肯定能说的过去。

二是地位尊崇。作为秦二世的叔叔,子婴敢于进谏,话说的重了些,秦二世也不大好向皇叔计较。此外,秦始皇之前的六位国君都是父死子继,只有秦武王因为没有儿子,才由他的弟弟秦昭襄王即位,按照这个传统,子婴没有继承君位的可能,所以在秦二世大肆诛杀诸皇子的时候,子婴才能逃过一劫。作为秦二世的叔叔的子婴既不是秦二世的政敌,又是他的长辈,所以子婴敢于进谏,秦二世才没有追究。

三是声望相合。赵高杀了秦二世,自己又不能登基称帝。秦二世的兄弟也已被诛杀殆尽,因此,秦朝国君的人选自然就顺理成章的在秦始皇的兄弟们中选择。作为秦始皇的弟弟、秦二世的叔叔,又有一定的社会威望,子婴的身份非常符合赵高拥立的理由。

综上所述,子婴是秦始皇弟弟的说法可信度非常高。

二、无力回天子婴殉难

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王玺。斋五日,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高使人请子婴数辈,子婴不行,高果自往,曰:“宗庙重事,王柰何不行?”子婴遂刺杀高於斋宫,三族高家以徇咸阳。《史记.秦始皇本纪》

既然说到了子婴的身份,我们就接着说一下他的经历和结局。如前文所述,在赵高称帝无望后,无奈之下他拥立子婴为秦王。有了赵高杀害秦始皇诸公子和秦二世的前车之鉴,子婴当然知道,如果不先下手,自己迟早会被赵高害死。

赵高令子婴斋戒五天,五天之后再到宗庙中举行典礼,接受玉玺,继承王位。斋戒之时,子婴就和自己的两个儿子商议:赵高在夷望宫杀害了秦二世,担心大臣们群起而攻之,不得已才立我为王。我听说赵高已与楚人约定好了,要诛灭秦朝宗室自己在关中称王。现在他让我斋戒完去祖庙,必定是想在那里对我动手。到时我称病不去,赵高必然会亲自过来找我,等他一来我们就趁机杀了他。

五天之后,果如子婴所料,赵高派了好几拨人来催子婴,子婴就是不去,眼看吉时已到新君还没到,赵高被逼急了亲自到子婴斋戒的宫中来“请”。在赵高来之前,子婴就已经安排好宦官韩谈躲在暗处,赵高一进入大殿,韩谈一刀就结果了赵高,之后,子婴更是趁势灭了赵高三族。

沙丘政变以来一路披荆斩棘的赵高终于走完了他罪恶的一生,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最终会死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子婴手中,并和李斯一样,被夷灭三族,只能说“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子婴虽然在跟赵高的交手中大获全胜,然而对于各路反秦义军他已是无力回天,没过多久,刘邦就攻破武关,拿下峣关,兵临咸阳,屯兵灞上,并派人劝子婴投降。此时,子婴内外交困,咸阳城内也没有充足的兵马能和刘邦抗衡,权衡利弊之后,子婴看大势已去,便和妻子、儿子们用绳子绑住自己,坐上由白马拉的车,身着缟服,携带皇帝的玉玺、兵符等物,从轵道亲自到刘邦营前投降,秦朝灭亡,子婴在位仅仅四十六天。

子婴投降后,樊哙曾建议刘邦杀掉子婴,但是刘邦没有同意,只是让人对他严加看管,然而两个月后,项羽入关,与秦朝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的项羽立即杀死了子婴,还放火烧毁秦朝宫室,将珍宝美女一并掠去,仅仅走了十五个春秋的大秦帝国就这样在一片火海中灰飞烟灭。

三、达达令说

大才子贾谊曾在他的名作《过秦论》中写道,子婴如有“庸主之才”,也足以退入关中自保。然而,事实远非如此,当是时子婴统治的只有关中一代,且已无兵可用,通过子婴诛杀权奸赵高的迅速、果决,就能看出他的胆识与魄力,子婴绝非平庸之辈,只是生不逢时。

大秦帝国最不能怪罪的就是子婴,秦朝的灭亡一部分是因为秦始皇的倒行逆施,另一部分就是秦二世的荒淫享乐。大秦帝国虽然亡在子婴手中,但是根本原因却不在子婴身上,子婴已经完全尽了他作为秦王的最大努力,只能说积重难返的局面让他“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了”。


达达令观史


关于子婴的身份有两个记载,一个出自秦始皇本纪,称其为秦二世兄子。而在李斯列传中,徐广作注称有一种说法是秦始皇的弟弟。

那么究竟子婴是秦始皇的孙子还是弟弟呢?我们知道,秦始皇死的时候年纪不过50岁。而秦二世胡亥不过当了3年皇帝就被赵高所杀。即使秦始皇活到了这个时候,也不过53岁。

而根据秦始皇本纪中的记载,赵高杀胡亥准备立子婴的时候,子婴和他的两个儿子商议过怎么杀赵高的事。从子婴和两个孩子的商议,我们可以得出子婴的两个儿子必然已经成年。如果子婴是秦始皇的孙子,那么子婴的两个儿子则是秦始皇的曾孙。试想,53岁的人,曾孙能有多大?即使古代有各种早生早育,这个曾孙也根本不可能成年。也就是说,子婴应该是秦始皇弟弟的说法更为靠谱。

秦始皇共有18个儿子,秦二世在位时,杀了12个公子。再加各种早逝和其他原因,秦始皇的儿子们在胡亥时应该都死光了。而子婴应该对胡亥的皇位产生不了任何威胁,所以没死。赵高既要立秦国血脉为王,也就找上了子婴。


纯洁的好人成刚


这样的问题写过多次,从《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以及《李斯列传》,《蒙甜列传》之中可以推算出来子婴的身份。年代的相互制约,年龄的大小程度,知事理事的年龄程度,都决定了子婴的大体身份。

从推算演化来看子婴应该是秦始皇兄弟,或者说是秦始皇的弟弟。秦二世胡亥为什么没有杀他?那是因为子婴对胡亥的皇位继承权构不成威胁,所以胡亥没有杀子婴的必要。况且在胡亥妄杀自己的兄弟姐妹及秦国大臣的时候子婴出来直谏胡亥,为什么子婴能够出来劝谏胡亥?就是因为子婴对他的皇权够不成威胁,胡亥没有必要杀子婴。

有人说子婴是成蛟的儿子,可以肯定成蛟叛乱,其一家恐怕早就诛之。又一说是公子扶苏的儿子,秦始皇五十来岁病去,扶苏有多大?况且文献记载子婴杀赵高的时候是子婴与自己的两个儿子秘密商量的结果,子婴能够与自己的两个儿子共同商量这样重大的事情那扶苏的两个儿子有多大?能够商量这样的大事那两个儿子最小的儿子也必须有十几岁,所以说说子婴是扶苏的儿子在年龄与时间上没有年龄与时间的跨度与允许,从多方面的文献记载来推算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是有理论与时间上的可能,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出处可以解释哪?没有了。


杨柳青青春之声


秦王子婴是秦帝国最后一位君主,在位仅46天,在位期间,显示出过人的谋略和胆识,成功地诛杀了赵高,但无奈秦朝大势已去,刘邦入关后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最后,秦王子婴被随后入关的项羽杀害。关于秦王子婴的身份问题,有多种说法,可以肯定的是,秦王子婴属于秦宗室成员,不然不具备被立为秦王的资格。下面结合史料记载情况分析秦王子婴的身份问题。

现在看来,关于秦王子婴的身份有四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子婴是胡亥的侄子。据《史记始皇本纪》:“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六国年表》“高立二世兄子婴。”,但是细细推敲起来,这种说法不太可信。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与,乃招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从这段记载可以得知,秦王子婴有两个儿子,年龄至少也得有10多岁,不然怎么参与商议诛杀赵高?那么,子婴此时的年龄至少要有30多岁,总所周知,秦始皇在51岁时去世,公子扶苏是其长子,扶苏自杀前最多不过30多岁,其他公子年龄更小,不可能有子婴这样大的儿子。

第二种说法认为子婴是秦二世胡亥的兄长。理由是《六国年表》“高立二世兄子婴。”,应该断句读作二世兄,子婴,但是考虑到胡亥即位不正,胡亥登基之后,为了巩固帝位,赵高建议说:“夫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而诸公子尽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今陛下初立,此其属意怏怏皆不服,恐为变”,所以应“严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诛,至收族,灭大臣而远骨肉。”他按照赵高的建议,申明法令,开始诛杀诸公子。结果就是,有资格与胡亥争夺帝位的23位公子全部被杀。而他们的死法也各有不同,有的被逼自杀,如扶苏和公子将闾三兄弟;有的被集体杀戮后示众,如杜县杀死六公子,咸阳杀死十二人;有的选择殉葬秦始皇,如公子高。如果子婴是秦二世胡亥的兄长,就具有争夺帝位的资格,显然胡亥不会放过子婴。

更何况《史记·蒙恬列传》中有提到,胡亥即位后将蒙恬、蒙毅兄弟二人囚禁起来,准备处死他们。子婴向秦二世劝谏不能自毁长城,秦二世不听,但子婴却安然无恙。这一记载说明当时的子婴对胡亥不具备直接的威胁,也就不可能是胡亥的兄长。

第三种说法认为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由于资料的缺乏,我们只知道秦始皇有一个弟弟成蛟,成蛟后来在征伐赵国时叛逃,除了其母还有两个儿子被处死外,至于是否有其他弟弟不太清楚。但是这一说法比较贴合实际。首先,从年龄上看,他是秦始皇的弟弟,又有成年的两个儿子,可以一起行事谋划,这一年龄设定符合逻辑。其次,作为秦始皇的弟弟,他可以以叔父长辈的身份向胡亥进谏,而且作为叔父辈不具备直接威胁胡亥帝位的可能性,胡亥也会在形式上多少对叔父表示几分尊重。最后,当子婴被赵高拥立为王后,可以不动声色进行密谋,反将立他为王的赵高除掉,从这一点看出他的谋略与胆识已经非常老道。

第四种说法认为子婴是秦始皇弟弟成蛟的儿子。“秦二世兄”这里就可以解释为子婴是胡亥的从兄,由于亲属关系相对疏远,躲过杀身之祸,还可以以宗室身份对胡亥进行劝谏。有专家认为,成蛟大约出生于前256年,子婴大约出生于前240年。成蟜于前239年降赵时,其子此时约为2岁左右,并且可能留在秦国。公元前206年,子婴34岁,古人比较早生育,子婴可能有两个可以商议的儿子。但是,由于这一说法同样缺乏史料支撑,再加上成蛟早年叛逃,他的儿子即使存活下来,以秦始皇对成蛟叛逃的痛恨程度,他的儿子也不会得到太多的优待,在宗室中绝对属于边缘化,更不要说被立为秦王。

总的来看,个人认为,秦王子婴是秦始皇弟弟的可能性最大。这种说法可以比较合理地解释为何胡亥没有处死子婴,因为子婴是胡亥的长辈,又没有直接威胁。赵高在杀死胡亥后,因为秦始皇的儿子都已不在,只得拥立秦始皇的弟弟为王,暂时堵住群臣之口。


沧海拾遗录


子婴何许人也?二十四史《楚汉争霸》一书中做了如此介绍:末代秦王,向刘邦投降,却死于项羽之手。他即位时,秦国的军事力量已经损失殆尽,已经没有任何抵御刘邦的资本了。

当时的局势是临危受命,但秦王朝大势已去。赵高逼秦二世自杀后,已濒临大厦将倾之际,随后赵高立子婴为王,沐浴斋戒,拜祭祖先,接受国王玉玺。此后子婴诛灭赵高三族,在咸阳示众。

子婴在秦王位只坐了46天,也有说法是三个月,刘邦率军进入武关,陈兵霸上,招降子婴,此举降刘邦。等到项羽入关,将子婴及秦国王室全部杀光,秦帝国至此灭亡。

但关于末代秦王子婴的身份众说纷纭。



宁静致远ms


子婴乃扶苏之子,是胡亥的侄子,即秦三世,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在位仅有46天。继位时称皇帝,后又自称秦王,后世称秦王子婴。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反秦起义军风起云涌,其中更以项羽刘邦最为强大。秦二世三年九月,赵高逼死秦二世胡亥,立子婴为秦王,但是仅过去五天时间,子婴又下令诛杀赵高,到了十月,刘邦率军进入咸阳,子婴向刘邦投降,自此秦灭亡。

赵高选择立子婴为王,究其原因还是想自己控制实权,在赵高心中,立子婴为王只不过是权宜之计,但赵高自己肯定也没有想到,子婴并没有想象中的无能,可惜的是,后来项羽还是杀害了子婴,本可以成为一代明君的子婴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人生。



悠悠华夏五千载


前207年,胡亥被赵高的心腹阎乐逼迫自杀于望夷宫,时年24岁。而子婴曾经和他的两个儿子策划如何诛杀赵高,古人再早婚早育,有两个可以一起策划政变的儿子,子婴的年纪不会太小,比较大的概率是比胡亥年长。

当然,光从年龄很难判断子婴的身份,但可以作为重要参考。关于子婴的身份,根据不同的史料记载,有扶苏之子、始皇之弟、胡亥之兄、始皇之侄等几种说法。是扶苏之子和胡亥之兄这个说法根据胡亥为了确保自己的皇位杀死所有的哥哥的行为应该不可能,胡亥赵高不可能独爱子婴,让他逃过此劫;杨善群先生、王蘧常先生等支持始皇之弟的说法,但是史书中秦始皇的弟弟只有成蟜一人,没提到有其他的弟弟(赵姬和嫪毐生的两个儿子不算)。

李开元先生、马百非先生等认为子婴是始皇之侄,也就是成蟜的儿子,这虽然也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比较符合情理,成蟜叛秦失败后亡命赵国,子婴作为成蟜的儿子,不是秦始皇的嫡系子孙,本来没有继统资格,构不成和胡亥的竞争关系;因此胡亥没杀他,而从赵高的角度,毕竟子婴也是王子王孙,做个傀儡王场面上也说得过去。

要之,子婴比较大的可能是胡亥的从兄(堂兄),同辈而年龄较长,因此不但能不被清洗反而被立为王,赵高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选择反而产生了一个更成熟强劲的对手。


谈古论金


子婴的身世众说不一,大概有以下几种,一,扶苏之子,《史记始皇本纪》:“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六国年表》“高立二世兄子婴。”认为兄子就是兄长的儿子。

二、秦始皇的弟弟,名子婴。《史记李斯列传》“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与,乃招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

三、胡亥的兄长名子婴。认为《六国年表》中的记载应该理解为“赵高拥立秦二世的兄长子婴为秦王”。

四、秦始皇的弟弟的儿子,名子婴。

真相已经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子婴必然是秦宗室身份,和始皇血缘关系比较近,又和胡亥没有利益冲突关系,所以胡亥不能杀,不会杀,胡亥死后,又具备足够的身份能继承秦王位置。


由豫之海


公子扶苏的儿子,装傻才被赵高立为秦三世,后杀赵高。由于秦国分崩离析自去帝号改为秦王后被项羽所杀。


魔性的蒲公英


秦王子婴是秦始皇长孙,扶苏太子的儿子,秦二世胡亥的侄子。

子婴在位时诛杀祸乱天下的权臣赵高,为其父亲报了仇。他归降先攻入咸阳的沛公刘邦,后被项羽杀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