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深圳能发展成什么样?

二手车圈狄仁杰


楼上的回答一言以蔽之就是:“欣欣向荣”,对深圳未来10年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我个人倒没那么强的信心。

可能是因为深圳是开放的排头兵,但凡有一点对外开放政策,深圳永远是第一个执行。所以深圳本质上是一个充分享受了政策红利的城市。

有幸去过深圳一次,但是没在那工作过。不过我的一个基友在深圳打拼,现在去武汉了。我倒是觉得他的经历没准能对深圳未来的发展窥见一斑。

这哥们在深圳一家私企干,他说部门里的人状态都很统一,那就是压力山大。一个月挣一万的时候,他称自己为贫下中农(当时想暴击他一顿);去年他一个月两万,仍自称为穷人。我一直觉得他谦虚大劲了,直到去年9月有幸去深圳玩耍才发现,深圳的生活成本和压力真的太大了。

他现在自己一个人租的“农民房”,相信在深圳打拼的人对此都不陌生,深圳大量土著(农民)享受这棚改的红利,一个人手里10套房都是少的,上次看到新闻上有个穿着朴素的大哥,说他有七栋楼,当时就震精了。然而,农民房虽然小,房租到不低,他一个人每月房租就要出2200,算上水电其它,租房就要小3000。在其它方面生活的成本也好不到哪去,下个馆子吃碗面都小几十,所以在深圳打拼的一线群众们压力是真的大。

企业也好不到哪去。他们公司现在搬到武汉了,为什么?房租、土地太贵了。公司总经理买房都压力不小,员工就别提了。而且员工的成本十分巨大,因为你稍微低了一点,员工们真的是说走就走,头都不回的。最近爆出的华为把生产线搬到惠州,但是总部保留在深圳(据说上层不让走),可能也可以说明一点问题。

现在我那基友的情况是,部门员工人数基本没变,员工工资少了20%,但是大家都没有离开。因为这个工资,在武汉还是有盼头的,加上武汉本身就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吃喝玩乐的又很丰富,所以他们现在的战斗力倍足。

我不是什么经济学家,也不能预测城市未来。但是深圳的生活、经营、生产成本大是不争的事实,从企业到员工,大多数都感觉在深圳的压力大。所以未来十年,发展成啥样我不敢说,但是如果成本不降反升的话,人才和企业的外流绝对不可避免。


唐岛湾大侠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占经济总量的37.8%

2017年,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占到全市经济的37.8%的产值。以科技创新驱动城市发展,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我们首先要看这个城市的经济健康指数,通过英国经济智库提供的全球城市经济健康指数发展报告指出,深圳的经济健康指数位居全球第一位,远远超过美国旧金山、波士顿、西雅图和日本东京、大阪、韩国首尔、釜山。



深圳的经济结构全国最佳

深圳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民营企业:华为、腾讯、万科、比亚迪、大疆创新、华大基因等等,截止2018年2月28日,深圳的上市公司数量为389家。高居全国第一位。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

,就是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比肩纽约曼哈顿,赶超上海浦东。

深圳大力引进高校资源

目前为止,已经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相继在深圳开设分校和新校区。未来的深圳,也将是一个科教之城。

2017年深圳GDP名义增速14.36%,高居一线城市之首。深圳有着非常健康的经济结构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后发制人,未来十年之内,赶超北京上海完全有可能。

综上所述:通过数据增长模型分析,10年后的深圳GDP将达到8.1万亿。超过北京的7.5万亿,与上海8.3万亿非常接近。


蒋昊说经济



一,经济方面

\n按深圳GDP平均增速8%算(16年为9%,今年前三季为8.8%),十年后,深圳的GDP将达到3.5万亿元人民币。在人均GDP方面,目前深圳的常住人口为1190万,政府的人口规划是到2020年达到1480万人。为防止或解决"大城市病"产生的问题,我国的几个大城市都划出了人口红线,控制城市人口规模,深圳也不例外,目前的政策是通过有计划的增加一定人口来改善人口结构问题,到一定程度,相信人口增幅会大幅放缓,预计十年后,常住人口规模会在1700万上下,那人均GDP将达21万元人民币,约合3.2万美元,将超过目前的意大利(3万美元)并大幅超越韩国(2.7万美元)及西班牙(2.6万美元)的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基础设施方面

十年后,深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工程性基础设施还是社会性基础设施都会有较大程度的扩充和完善。根据政府规划,今后10年,将再建十所高校,那十年后,深圳高校将有约三十所。"十三五"规划中,也将改建、扩建及新建几十家医院,使医疗资源规模比"十二五"末期高一倍。十年后,医疗资源规模将有更大提高那是无疑的。十年后,深圳的交通设施将更发达和完善,不仅地面交通,地铁也会有大的扩充,据深圳市的规划,至2030年,深圳的地铁线路将有16条,线路总长达600公里。公园总数在2020年规划达到1000个后将继续增加……


\n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将会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三,城市格局

今后十年,通过不断的建设及城市更新,深圳将变得更加美丽,各区块的功能将得到长足发展,形成多中心协调发展的格局。

十年后,福田的"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罗湖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区"将日趋成熟;南山将具有"国际化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的范儿;宝安的"创新型产业名城"将实至名归;盐田的"现代化国际化滨海港城"将魅力四射;龙岗的"东部中心"地位得以确立并展现强大活力;坪山的"东部智造中心"已经成型并发挥其深圳东北门户的作用;龙华的"现代化国际化中轴新城"功能也已具备;光明的"高技术产业基地、绿色生态新城"将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大鹏的"国际一流的生态岛、生物岛、生命岛和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已具雏形,具有一定的国际吸引力。


整体来说,十年后,深圳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及吸引力都有较大提升。


影子伴你


先不说未来十年的深圳,让我们回头看看十年前的深圳。2007年,深圳市常驻人口861.55万,户籍人口212.38万人。全年实现GDP6801亿元,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人均GDP率先突破了1万美元大关,达到10684美元。而2017年的深圳,常驻人口达到1300万,GDP接近21800亿元(以2016年突破20000亿、2017年增速8.8%估算),超十年前的三倍。至于民众关注的房价,十年增长了十倍。十年历程,沧桑巨变,这个巨变放在国内其他城市,都无法比拟。



作为中国产业转型的代表性城市,深圳已步入新兴产业产值的爆发期,上市公司市值为上海与广州的总和,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目前,深圳GDP年增速为8.8%,这个增速在一线城市里最高,甚至在二三线城市里也是佼佼者。众所周知,城市经过快速发展期,将步入缓步阶段,但是深圳仍旧保持着快速发展势头,令人刮目相看。



未来十年,深圳将进入全面开花期,罗湖老干新枝,福田稳步前进,南山创新持续,而宝安将成为重点发展区域,突飞猛进。此外,龙岗区、光明新区、坪山区都将发挥各自优势,成为城市发展的次中心。如光明的光明小镇、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坪山的华谊兄弟影视城、生物科技和新能源产业崛起。



遥望深圳未来十年,不能将其与粤港澳大湾区剥离开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的中心城,深圳将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在湾区建设中彰显光芒。南山、前海自贸区、宝安中心区、西乡深中通道、福永大空港、沙井会展中心,与东莞的虎门、广州的南沙以及中山、珠海等形成湾区主轴线,打造黄金走廊。



未来的深圳将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地铁、城际铁路、高铁贯穿交汇珠三角,打造1小时生活圈。深圳的地铁将与东莞、惠州的地铁接驳,甚至修到中山、珠海;而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等建成,将织就密集的城市交通、信息网络。这一切,十年内都将见到,每一个市民都能享受到这些福祉。


纸马无缰


没人说得清十年后即2028年的深圳,正如1978的人不知1988的深圳怎么样;1988的人不知1998的深圳怎么样……

起码一点,十年前的你知道大湾区、深汕合作区吗?

深圳发展太快,以致五年大变样,何况十年;深圳最难做最没成就感的工作你知道是什么吗?是城市综合规划!深圳城市规划常常更改,不是规划的人水平差,而是深圳永远向前,永远超越规划。

你问十年后的深圳怎么样,谁知道?

未来十年深圳的发展,取决于大湾区的成熟度,大湾区发展得好,深圳也会更好。在大湾区,深圳不一定要当龙头,只需提升辐射能力和影响力,深圳就会获益多多。十年后,深中通道已建成通车、深珠通道料已开工,深中深珠、珠东珠西、粤东粤西实现快捷无缝沟通和往来,所萌生的商机和合作可以无限想象!

深圳制造业外迁,并不意味着空心化。创新是城巿之魂,深圳七大支柱产业(互联网技术、大数字、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海洋经济、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足以保持40%制造业红线不被击穿。金融和服务业仍会做大做强。

未来十年,房价租金也许有大波动,但不致于影响深圳的城市竞争力。

未来十年二十年,深圳也许不再高速增长,但深圳必将向更宜居更宜商的方向发展和提升。


独尊宋明


深圳未来有理由保持二十年以上高速增长期!

理由如下:

一:政策利好,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深圳是国内比较完全市场化经济及法制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深圳还是国内财政收入最充裕的城市,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城市,气候宜人宜居城市,养老金存量最多城市,政策灵活,没有历史包袱,财政富足,深圳经济没理由不高速增长!

二:深圳的发展有毗邻香港的成功范例可以借鉴,也成功复制了香港的发展模式,掏空了香港的一些产业,从最早的制造业港口物流业房地产业现代服务业深圳都追赶或超越了香港,随着国家政策支持的深圳前海自贸区设立,深圳金融业进一步挑战蚕食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已是信心满满,前海自贸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不久将成为深圳经济高速增长的又一重量级推手!

三:深圳关内经济结构已经成功转型,关外经济转型在有序推进,一些较低端制造业迁移临近的东莞或惠州,腾笼换鸟的深圳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布局高端产业引领深圳高质量发展,近些年深圳推动的东进战略政府主导投入巨资帮助东部改善基础设施引导东部经济快速发展也极大的贡献了大深圳经济增长总量!

四;作为国内最强经济特区,深圳经济通过转型升级成为以高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为主导,以金融业高端服务业港口物流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为辅的产业齐头并进,深圳凭着自身强大魅力不断吸收来自国内国际专业知识高端人才加入,深圳成了年轻人追梦最近的地方!

五;深圳发展有优势,也有劣势,这些年深圳发展势头太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标杆,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一些忧患,地域狭小发展纵深不足土地资源枯竭直接影响了深圳的房价居高不下,推高了深圳创业及生活成本,一城独大挫伤众人也不为高层乐见,深圳想拓宽区域提高城市地位的愿望难以如愿,国家似乎没有给予深圳更上一层楼主导南部经济中心城市领头羊的定位,毕竟香港的没落不符合国家利益,广州这些年发展缺乏亮点对深圳多有埋怨之词,广州更是利用自身政治中心特权动作频频巩固自身固有优势,国家定位的大湾区就是平衡兼顾各方利益,深圳的发展不会再有随心所欲的任性,深圳经济将随着惯性平稳健康保持较快速度增长期!


用户3531688747


1975年,部队复原转业军人安排一批人去深圳,先让他们去看一下,结果没有人愿意留下,仅仅只有一个家乡遭遇自然灾害亲人遇害的去了,毫无疑问,这位战友最先达到小康生活……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小渔村的村民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几年之后,家家户户都是一座座7层的楼房……名不经传的平安保险公司,华为腾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声名鹊起,享誉世界……深交所华南金融中心的地位无人能敌,比肩香港……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定位,给深圳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以深圳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作为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一个经济特区,已经成为中国的发展的一张名片,一面旗帜……深圳发展的动力很足,借组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会更上一层楼……我们可以拭目以待……当然深圳发展的瓶颈是人才储备不足,高等院校跟不上,医疗配套设备等等赶不上广州……土地资源也不足……需要国家的层面协调解决,如土地资源可东扩北进……人才资源进一步放开落户政策……一句话,深圳的未来十年会更好……房价会更高,市场会更繁荣……


KOKO161


作为从1995年开始就在深圳生活的老深圳人,从就业到创业,见证了深圳的惊人发展。未来深圳将发展成为以下三个世界级高地。

1.全球创新高地,目前深圳由于受到地域面积的极限性,只能依靠科技创新的驱动力来吸引高新技术人才,创造科技生产力。

2.全球金融及证券交易高地,目前深圳A股接近2500家上市公司,虽然都是中小板及创业板,但是在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加上私募及金融巨头(平安银行、招商银行等)的发展,金融影响力越来越大。

3.全球创业高地,目前深圳本土上市公司接近400家,加上深圳高技术人才年均增长10%,人口及技术红利叠加,已经成为全球创业高地。



吴海明稀土产业研究员


我发现咱中国人特喜欢骄傲和沾沾自喜,这几年取得了点成绩就各种吹嘘!这毛病很不好!

我们可以自信,但不能盲目自大!媒体天天也是吹嘘这里那里的!为啥这几年深圳高楼拔地而起?那是因为炒作题材太猛,房价一波接一波上涨,开发商觉得大有钱挣,所以高楼才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经济实力强劲、居住环境的改变,也将深圳的地位逐步推向国际行列!大部分人的血汗成就了少数人的梦想!

前些年,卖一万平米左右的,且位置比较好的楼盘,入住率还比较高,毕竟深圳高收入家庭比较多!看看3万以上一平米的房子,位置也偏僻的地方,高楼入住率很低的,晚上亮灯和路上的人都是稀稀拉拉的!

最有发言权的是商铺老板,人口红利流失,房租却是逐年提高,很多商铺支撑不下去就关门大吉,商业活力降低不少!

现在流行转型升级,企业都朝着自动化、智能化迈进,当工业、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极高的时候,60%以上甚至80%的人被解放出来,这些人该干什么?何去何从?经济来源中断,如何偿还背负的巨额房贷?这才是大家应该考虑的问题!


Andy85851


无人城市,十年后,深圳没什么优势可言了,打工仔成就了深圳繁荣,以后还会有多少小伙愿来这鬼地方,离开制造业,啥都不是,总部经济,一厢情愿的美梦而已,想不出别的地方铮钱来这消废的理由,飘的代价三五年可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