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深圳能發展成什麼樣?

二手車圈狄仁傑


樓上的回答一言以蔽之就是:“欣欣向榮”,對深圳未來10年的發展充滿了信心,我個人倒沒那麼強的信心。

可能是因為深圳是開放的排頭兵,但凡有一點對外開放政策,深圳永遠是第一個執行。所以深圳本質上是一個充分享受了政策紅利的城市。

有幸去過深圳一次,但是沒在那工作過。不過我的一個基友在深圳打拼,現在去武漢了。我倒是覺得他的經歷沒準能對深圳未來的發展窺見一斑。

這哥們在深圳一傢俬企幹,他說部門裡的人狀態都很統一,那就是壓力山大。一個月掙一萬的時候,他稱自己為貧下中農(當時想暴擊他一頓);去年他一個月兩萬,仍自稱為窮人。我一直覺得他謙虛大勁了,直到去年9月有幸去深圳玩耍才發現,深圳的生活成本和壓力真的太大了。

他現在自己一個人租的“農民房”,相信在深圳打拼的人對此都不陌生,深圳大量土著(農民)享受這棚改的紅利,一個人手裡10套房都是少的,上次看到新聞上有個穿著樸素的大哥,說他有七棟樓,當時就震精了。然而,農民房雖然小,房租到不低,他一個人每月房租就要出2200,算上水電其它,租房就要小3000。在其它方面生活的成本也好不到哪去,下個館子吃碗麵都小几十,所以在深圳打拼的一線群眾們壓力是真的大。

企業也好不到哪去。他們公司現在搬到武漢了,為什麼?房租、土地太貴了。公司總經理買房都壓力不小,員工就別提了。而且員工的成本十分巨大,因為你稍微低了一點,員工們真的是說走就走,頭都不回的。最近爆出的華為把生產線搬到惠州,但是總部保留在深圳(據說上層不讓走),可能也可以說明一點問題。

現在我那基友的情況是,部門員工人數基本沒變,員工工資少了20%,但是大家都沒有離開。因為這個工資,在武漢還是有盼頭的,加上武漢本身就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吃喝玩樂的又很豐富,所以他們現在的戰鬥力倍足。

我不是什麼經濟學家,也不能預測城市未來。但是深圳的生活、經營、生產成本大是不爭的事實,從企業到員工,大多數都感覺在深圳的壓力大。所以未來十年,發展成啥樣我不敢說,但是如果成本不降反升的話,人才和企業的外流絕對不可避免。


唐島灣大俠


深圳高新技術產業佔經濟總量的37.8%

2017年,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佔到全市經濟的37.8%的產值。以科技創新驅動城市發展,衡量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我們首先要看這個城市的經濟健康指數,通過英國經濟智庫提供的全球城市經濟健康指數發展報告指出,深圳的經濟健康指數位居全球第一位,遠遠超過美國舊金山、波士頓、西雅圖和日本東京、大阪、韓國首爾、釜山。



深圳的經濟結構全國最佳

深圳聚集了全國最優秀的民營企業:華為、騰訊、萬科、比亞迪、大疆創新、華大基因等等,截止2018年2月28日,深圳的上市公司數量為389家。高居全國第一位。深圳前海-蛇口自貿區

,就是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區,比肩紐約曼哈頓,趕超上海浦東。

深圳大力引進高校資源

目前為止,已經有哈爾濱工業大學、武漢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相繼在深圳開設分校和新校區。未來的深圳,也將是一個科教之城。

2017年深圳GDP名義增速14.36%,高居一線城市之首。深圳有著非常健康的經濟結構和高新技術產業基礎,後發制人,未來十年之內,趕超北京上海完全有可能。

綜上所述:通過數據增長模型分析,10年後的深圳GDP將達到8.1萬億。超過北京的7.5萬億,與上海8.3萬億非常接近。


蔣昊說經濟



一,經濟方面

\n按深圳GDP平均增速8%算(16年為9%,今年前三季為8.8%),十年後,深圳的GDP將達到3.5萬億元人民幣。在人均GDP方面,目前深圳的常住人口為1190萬,政府的人口規劃是到2020年達到1480萬人。為防止或解決"大城市病"產生的問題,我國的幾個大城市都劃出了人口紅線,控制城市人口規模,深圳也不例外,目前的政策是通過有計劃的增加一定人口來改善人口結構問題,到一定程度,相信人口增幅會大幅放緩,預計十年後,常住人口規模會在1700萬上下,那人均GDP將達21萬元人民幣,約合3.2萬美元,將超過目前的意大利(3萬美元)並大幅超越韓國(2.7萬美元)及西班牙(2.6萬美元)的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將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基礎設施方面

十年後,深圳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無論是工程性基礎設施還是社會性基礎設施都會有較大程度的擴充和完善。根據政府規劃,今後10年,將再建十所高校,那十年後,深圳高校將有約三十所。"十三五"規劃中,也將改建、擴建及新建幾十家醫院,使醫療資源規模比"十二五"末期高一倍。十年後,醫療資源規模將有更大提高那是無疑的。十年後,深圳的交通設施將更發達和完善,不僅地面交通,地鐵也會有大的擴充,據深圳市的規劃,至2030年,深圳的地鐵線路將有16條,線路總長達600公里。公園總數在2020年規劃達到1000個後將繼續增加……


\n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將會帶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


三,城市格局

今後十年,通過不斷的建設及城市更新,深圳將變得更加美麗,各區塊的功能將得到長足發展,形成多中心協調發展的格局。

十年後,福田的"一流國際化中心城區"、羅湖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區"將日趨成熟;南山將具有"國際化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的範兒;寶安的"創新型產業名城"將實至名歸;鹽田的"現代化國際化濱海港城"將魅力四射;龍崗的"東部中心"地位得以確立並展現強大活力;坪山的"東部智造中心"已經成型併發揮其深圳東北門戶的作用;龍華的"現代化國際化中軸新城"功能也已具備;光明的"高技術產業基地、綠色生態新城"將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大鵬的"國際一流的生態島、生物島、生命島和世界級濱海生態旅遊度假區"建設已具雛形,具有一定的國際吸引力。


整體來說,十年後,深圳的國際地位、影響力及吸引力都有較大提升。


影子伴你


先不說未來十年的深圳,讓我們回頭看看十年前的深圳。2007年,深圳市常駐人口861.55萬,戶籍人口212.38萬人。全年實現GDP6801億元,位列全國大中城市第四。人均GDP率先突破了1萬美元大關,達到10684美元。而2017年的深圳,常駐人口達到1300萬,GDP接近21800億元(以2016年突破20000億、2017年增速8.8%估算),超十年前的三倍。至於民眾關注的房價,十年增長了十倍。十年曆程,滄桑鉅變,這個鉅變放在國內其他城市,都無法比擬。



作為中國產業轉型的代表性城市,深圳已步入新興產業產值的爆發期,上市公司市值為上海與廣州的總和,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目前,深圳GDP年增速為8.8%,這個增速在一線城市裡最高,甚至在二三線城市裡也是佼佼者。眾所周知,城市經過快速發展期,將步入緩步階段,但是深圳仍舊保持著快速發展勢頭,令人刮目相看。



未來十年,深圳將進入全面開花期,羅湖老幹新枝,福田穩步前進,南山創新持續,而寶安將成為重點發展區域,突飛猛進。此外,龍崗區、光明新區、坪山區都將發揮各自優勢,成為城市發展的次中心。如光明的光明小鎮、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坪山的華誼兄弟影視城、生物科技和新能源產業崛起。



遙望深圳未來十年,不能將其與粵港澳大灣區剝離開來。作為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群的中心城,深圳將發揮輻射帶動效應,在灣區建設中彰顯光芒。南山、前海自貿區、寶安中心區、西鄉深中通道、福永大空港、沙井會展中心,與東莞的虎門、廣州的南沙以及中山、珠海等形成灣區主軸線,打造黃金走廊。



未來的深圳將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地鐵、城際鐵路、高鐵貫穿交匯珠三角,打造1小時生活圈。深圳的地鐵將與東莞、惠州的地鐵接駁,甚至修到中山、珠海;而深中通道、深茂鐵路等建成,將織就密集的城市交通、信息網絡。這一切,十年內都將見到,每一個市民都能享受到這些福祉。


紙馬無韁


沒人說得清十年後即2028年的深圳,正如1978的人不知1988的深圳怎麼樣;1988的人不知1998的深圳怎麼樣……

起碼一點,十年前的你知道大灣區、深汕合作區嗎?

深圳發展太快,以致五年大變樣,何況十年;深圳最難做最沒成就感的工作你知道是什麼嗎?是城市綜合規劃!深圳城市規劃常常更改,不是規劃的人水平差,而是深圳永遠向前,永遠超越規劃。

你問十年後的深圳怎麼樣,誰知道?

未來十年深圳的發展,取決於大灣區的成熟度,大灣區發展得好,深圳也會更好。在大灣區,深圳不一定要當龍頭,只需提升輻射能力和影響力,深圳就會獲益多多。十年後,深中通道已建成通車、深珠通道料已開工,深中深珠、珠東珠西、粵東粵西實現快捷無縫溝通和往來,所萌生的商機和合作可以無限想象!

深圳製造業外遷,並不意味著空心化。創新是城巿之魂,深圳七大支柱產業(互聯網技術、大數字、高端製造、人工智能、海洋經濟、新材料、生物醫藥等)足以保持40%製造業紅線不被擊穿。金融和服務業仍會做大做強。

未來十年,房價租金也許有大波動,但不致於影響深圳的城市競爭力。

未來十年二十年,深圳也許不再高速增長,但深圳必將向更宜居更宜商的方向發展和提升。


獨尊宋明


深圳未來有理由保持二十年以上高速增長期!

理由如下:

一:政策利好,經濟特區,計劃單列市,深圳是國內比較完全市場化經濟及法制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深圳還是國內財政收入最充裕的城市,人口結構最年輕的城市,氣候宜人宜居城市,養老金存量最多城市,政策靈活,沒有歷史包袱,財政富足,深圳經濟沒理由不高速增長!

二:深圳的發展有毗鄰香港的成功範例可以借鑑,也成功複製了香港的發展模式,掏空了香港的一些產業,從最早的製造業港口物流業房地產業現代服務業深圳都追趕或超越了香港,隨著國家政策支持的深圳前海自貿區設立,深圳金融業進一步挑戰蠶食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已是信心滿滿,前海自貿區建設已初具規模,不久將成為深圳經濟高速增長的又一重量級推手!

三:深圳關內經濟結構已經成功轉型,關外經濟轉型在有序推進,一些較低端製造業遷移臨近的東莞或惠州,騰籠換鳥的深圳將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佈局高端產業引領深圳高質量發展,近些年深圳推動的東進戰略政府主導投入巨資幫助東部改善基礎設施引導東部經濟快速發展也極大的貢獻了大深圳經濟增長總量!

四;作為國內最強經濟特區,深圳經濟通過轉型升級成為以高科技創新高端製造業為主導,以金融業高端服務業港口物流業旅遊業房地產業為輔的產業齊頭並進,深圳憑著自身強大魅力不斷吸收來自國內國際專業知識高端人才加入,深圳成了年輕人追夢最近的地方!

五;深圳發展有優勢,也有劣勢,這些年深圳發展勢頭太旺,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標杆,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暴露一些憂患,地域狹小發展縱深不足土地資源枯竭直接影響了深圳的房價居高不下,推高了深圳創業及生活成本,一城獨大挫傷眾人也不為高層樂見,深圳想拓寬區域提高城市地位的願望難以如願,國家似乎沒有給予深圳更上一層樓主導南部經濟中心城市領頭羊的定位,畢竟香港的沒落不符合國家利益,廣州這些年發展缺乏亮點對深圳多有埋怨之詞,廣州更是利用自身政治中心特權動作頻頻鞏固自身固有優勢,國家定位的大灣區就是平衡兼顧各方利益,深圳的發展不會再有隨心所欲的任性,深圳經濟將隨著慣性平穩健康保持較快速度增長期!


用戶3531688747


1975年,部隊復原轉業軍人安排一批人去深圳,先讓他們去看一下,結果沒有人願意留下,僅僅只有一個家鄉遭遇自然災害親人遇害的去了,毫無疑問,這位戰友最先達到小康生活……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深圳小漁村的村民日子過得並不寬裕,幾年之後,家家戶戶都是一座座7層的樓房……名不經傳的平安保險公司,華為騰訊……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聲名鵲起,享譽世界……深交所華南金融中心的地位無人能敵,比肩香港……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定位,給深圳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以深圳現在的發展情況來看,作為改革開放飛速發展的一個經濟特區,已經成為中國的發展的一張名片,一面旗幟……深圳發展的動力很足,借組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會更上一層樓……我們可以拭目以待……當然深圳發展的瓶頸是人才儲備不足,高等院校跟不上,醫療配套設備等等趕不上廣州……土地資源也不足……需要國家的層面協調解決,如土地資源可東擴北進……人才資源進一步放開落戶政策……一句話,深圳的未來十年會更好……房價會更高,市場會更繁榮……


KOKO161


作為從1995年開始就在深圳生活的老深圳人,從就業到創業,見證了深圳的驚人發展。未來深圳將發展成為以下三個世界級高地。

1.全球創新高地,目前深圳由於受到地域面積的極限性,只能依靠科技創新的驅動力來吸引高新技術人才,創造科技生產力。

2.全球金融及證券交易高地,目前深圳A股接近2500家上市公司,雖然都是中小板及創業板,但是在全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加上私募及金融巨頭(平安銀行、招商銀行等)的發展,金融影響力越來越大。

3.全球創業高地,目前深圳本土上市公司接近400家,加上深圳高技術人才年均增長10%,人口及技術紅利疊加,已經成為全球創業高地。



吳海明稀土產業研究員


我發現咱中國人特喜歡驕傲和沾沾自喜,這幾年取得了點成績就各種吹噓!這毛病很不好!

我們可以自信,但不能盲目自大!媒體天天也是吹噓這裡那裡的!為啥這幾年深圳高樓拔地而起?那是因為炒作題材太猛,房價一波接一波上漲,開發商覺得大有錢掙,所以高樓才會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經濟實力強勁、居住環境的改變,也將深圳的地位逐步推向國際行列!大部分人的血汗成就了少數人的夢想!

前些年,賣一萬平米左右的,且位置比較好的樓盤,入住率還比較高,畢竟深圳高收入家庭比較多!看看3萬以上一平米的房子,位置也偏僻的地方,高樓入住率很低的,晚上亮燈和路上的人都是稀稀拉拉的!

最有發言權的是商鋪老闆,人口紅利流失,房租卻是逐年提高,很多商鋪支撐不下去就關門大吉,商業活力降低不少!

現在流行轉型升級,企業都朝著自動化、智能化邁進,當工業、農業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極高的時候,60%以上甚至80%的人被解放出來,這些人該幹什麼?何去何從?經濟來源中斷,如何償還揹負的鉅額房貸?這才是大家應該考慮的問題!


Andy85851


無人城市,十年後,深圳沒什麼優勢可言了,打工仔成就了深圳繁榮,以後還會有多少小夥願來這鬼地方,離開製造業,啥都不是,總部經濟,一廂情願的美夢而已,想不出別的地方錚錢來這消廢的理由,飄的代價三五年可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